![]()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2, 1, 31-36 http://dx.doi.org/10.12677/ass.2012.12005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2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ass.html) Scientific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of Population and Resource Environment Coordinately Develop Research Yeying Hong Chongqing Fuling District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 Chongqing Email: hyeying123@163.com Received: May 2nd, 2012; revised: Jun. 6th, 2012; accepted: Jun. 15th, 2012 Abstract: The core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is to uphold people-oriented, establishing a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eople-oriented development is the population of the starting point and purpose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opulation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systems view of the population as a whole, the population in developing their own system and the economy, society,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ystem coordination concept, people go on a gradual development of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Qingzhen City Develop- ment and the existen ce of the grim situation , discus sed Qingzhen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posed to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of awareness, and tak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 changes in “economic man” hypothesis, the establishment of “ecological people” concept; to the guidance of scienti- 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ic planning Qingzhen City; mov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population, and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population of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s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 ironment; Coordinate d D e velopment; Counte rmeasures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 洪业应 中共重庆市涪陵区委党校,重庆 Email: hyeying123@163.com 收稿日期:2012 年5月2日;修回日期:2012 年6月6日;录用日期:2012 年6月15 日 摘 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以清镇 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清镇市人口资源环境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严峻形势,探讨了清镇市区域可持 续发展,提出了强化发展意识,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变革“经济人”假设,确立“生态人”观 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清镇市人口发展战略规划;着手提高人口素质,积极应对人口结构性 矛盾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1. 引言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新世 纪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是制约可持 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 素,可持续发展需要相应的人口环境和人口条件,如 果不考虑任何人口因素的作用,结果注定是失败的。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 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人口均衡性、资源节约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31 ![]()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 型、环境友好型”三型社会建设,也是胡锦涛在人口 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要求,如何正确认识人 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也是我们树立和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所必须牢牢记住的一个基本问题。 2. 研究区域概况 清镇市位于贵州省的中部地区,靠贵阳市的西部 地区,是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人口聚集区,发展潜力 巨大,也面临着复杂的人口发展形势。国土面积 1494 km2,其中耕地面积 1.8 万ha,辖六乡四镇(红枫湖镇、 站街镇、卫城镇、新店镇、百花湖乡、麦格乡、暗流 乡、王庄乡、流长乡、犁倭乡)及青龙街道办事处,299 个行政村、30 个居委会(社区)、1820 个村民组,2009 年年末总人口为 532,055 人,其中农业人口达 41.93 万人,占总人口的 78.8%。2009 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 为81.16 亿元,财政总收入为 8.22 亿元,地方财政总 收入为 4.49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 14229.67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4828.1 元。 3. 清镇市人口资源环境的发展现状分析 自20 世纪 70 年代国家推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 策。在清镇市历届党委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 手抓经济,一手抓人口,全市人口的增长速度得到了 很好的控制,清镇市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 别从 1978 年的 20.29‰、15.71‰下降至2009 年的 10.32‰和5.87‰;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婚育观念也发 生了巨大变化。根据历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动 情况测算,清镇市自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1975 年 至2009 年间累计少出生约 14 万人口,为家庭和社会 节省社会抚养费 60多亿元,有效缓解了人口过快增 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从而为清镇市的经济发展、社 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做出了贡献。但同时全市面临的人 口形势依然严峻。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 相互交织和影响,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巨大压力。尤其是人口素 质、结构和分布等问题正逐渐上升为影响经济社会全 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对新时期人口 数量调控产生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 3.1. 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日增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清镇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 经济的发展已呈现出一种较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 应该看到,人口数量的压力对资源环境的破坏性。全 市总人口由 1995年的 46.26万人增加到 2009年的53.2 万人,比 1995 年增加了 6.94万人,年均人口增长率 为1%。据《清镇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显示:2005 年清镇市耕地面积为53428.91 hm2,比 1996 年减少 3339.16 hm2,减少面积占 1996 年耕地面 积的 5.88%。据相关学者研究表明[1]:清镇市到 2010 年耕地面积为 50597.72 hm2,到 2015 年为 47838.94 hm2,到 2020 年为 45230.58 hm2;2010~2020 年耕地 面积将会继续减少,年均递减率为 1.12%,高于 2000~2004 年的年均递减率的 1.02%。2009 年为全市 人均耕地面积为 0.53 亩1。 进入 21 世纪以来,全市人口虽然步入低生育水 平阶段,但是,与此同时,清镇在快速发展的经济和 日益改善的城市环境,也吸引了愈来愈多的外来人口 到清镇投资办企。据清镇市计生局资料显示:自 2000 年以来,流动人口总数为 45,666 人(其中流出人口为 42,446,占流动人口的 92.95%),占总人口的 9.41%, 2009 年流动人口达到 14,646 人,占总人口的 27%。 且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来清镇 流动人口数量可能会进一步增加(结果如图 1所示2)。 随着清镇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口规模 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将呈日趋增大的发展趋势。同时,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居民消费的增长将驱动资源总量消耗的扩大,使得对 生态、环境的压力和污染排放不断增加,导致环境恶 化,对清镇可持续发展形成严峻形势。 3.2. 人口总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根据清镇市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人均受教育年 限从 1999 年的 6.20 年提高到 2009 年的 7.3 年(低于全 国平均水平 7.9),每万人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数 从1999 年的 199 人增加至 2008 年的 386人,2009 年 15~50周岁之间人口文盲率为 0.65%(数据来源于清镇 市教育局);新生儿残疾发生率从 1999 年的6.72‰, 降至 2008 年的 5.71‰。据2007 年的统计资料显示, 全市各类人才总量达到 50,945 人,占总人口的 10%。 在人才总量中,国家机关人才占 5.6%,企业经营管理 1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人均 0.8 亩的警戒线。 2 2003 年的流出人口数据缺失。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32 ![]()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 数据来源:清镇市计生局。 Figure 1. The city of Qingzhen floating populat ion trends in 2001 to 2009 图1. 2001~2009年清镇市流动人口发展趋势 人才占5.2%,专业技术人才占21 .7% ,技能人才占 22.9%,农村实用人才占 44.6%。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工 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清镇市人才队伍建设与经 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人才总量不足,结 构不合理,尤其是高层次、高技能和创新型人才短缺 等问题突出。 3.3. 人口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 3.3.1.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口规模日益庞大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老年人口比重逐年 上升,致使我市人口抚养比重心转移,对储蓄率、社 会保障、公共服务及消费结构等产生重大影响。根据 清镇市 2003~2008 年公安人口报(结果如表 1所示)关 于60 岁及以上人口数据为基础,选用回归模型进行 预测,根据模型选优原则,选取(Linear、Quadrattc、 Compound)三种拟合优度超过 0.95 的模型,为使预测 结果较为准确,结果取其三种模型的均值作为预测值 (结果图 2所示)。 综合表 1和图 2所示:清镇市60 岁及以上人口 在逐年增多,其占总人口数的比重(老化系数)也在逐 年增加,在 2006 年时,老化系数已超过了老年型(即 老化系数大于 10%)的最低界限,此表明清镇市的人口 年龄结构已经步入了老年型人口阶段[2]。据预测 2015 年老年人口达到 72,693人左右,约占总人口的 12.46%, 预计到 2020 年老龄化程度更严重,达到14.38%。伴 随我市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劳动年龄人 口以及失业人数不断增加,都将对清镇市社会保障和 劳动就业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3.3.2. 人口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随孩次递增 状况明显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一个国家人口安全的重要指 Table 1. The city of Qingzhen 60 years old and above demographic trends in 2001 to 2009/people 表1. 清镇市 2003~2008年60 岁及以上人口变化趋势情况/人 年份 年末总人口 (人) 60 岁级以上人口 (人) 60 岁级以上人口比重 (%) 2003 498,855 44,940 9.01 2004 495,761 45,635 9.21 2005 495,057 48,069 9.71 2006 494,305 50,001 10.12 2007 496,156 51,821 10.44 2008 501,079 54,470 10.87 数据来源:清镇市 2003~2008 年公安人口报。 Figure 2. The city of Qingzhen 60 years old and above demo- graphic trends in 2001 to 2009 图2. 清镇市 2005~2025年60 岁及以上人口增长趋势情况 标,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人口性别比规 律是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自然法则”,出生 人口性别比失调,会直接影响总人口性别比,从而给 社会带来诸多的问题,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从 2002 年开始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超过103~107 的正常 值域,且持续偏高,维持在 112 左右(如图 3)。 近年来,清镇市出生人口性别比一直高于正常 值,城镇出生人口性别比时有接近正常值现象,农村 出生人口性比一直高于正常值,由此可知,清镇市人 口偏高具有普遍性。特别自2002 年以来,清镇市人 口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有逐年攀升的趋势,且呈现 出孩次越高、出生人口性别比越高的特点,尤其在二 孩、多孩方面,性别比呈现极高水平现象(如图4)。 3.3.3. 农业人口比重大,一、二、三产业 人口分布不合理 据清镇市计生局的统计资料显示:2009 年末总人 口中农业人口达42.44 万人,占 78.8%,非农业人口 11.35 万人,占 11.2%。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农业,使 二、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小,严重阻碍了城镇化的进 程。 清镇是个县级市,目前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的比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33 ![]()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 数据来源:清镇市计生局,国家统计局历年公布数据。 Figure 3. The city of Qingzhen sex ratio at birth trends in 2000 to 2010 图3. 清镇市 2000~201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趋势 3 数据来源:清镇市计生局。 Figure 4. The city of Qingzhen sex ratio at birth in 2004 to 200 8 图4. 清镇市 2004~2008年出生人口性别比情况 重达 78.8%,农民的一些实际困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群众的婚育观念尚未完全转变,目前的低生育水平处 于不稳定状态,工作稍有放松,人口出生就会出现反 弹。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法制观念的增 强,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控制人口的余地逐步变小,稳 定低生育水平的难度加大。 3.3.4. 就业压力十分巨大 据资料显示,截止 2010 年7月份,清镇市劳动 年龄人口(这里主要 16~64 周岁的人口)39.36 万人,占 人口总量的 73.98%。一方面,说明目前清镇市人口年 龄结构仍处于“人口红利”时期,劳动力资源较为丰 富;另一方面,也显示清镇市的就业压力巨大。农村 劳动力转移速度进一步加快,2009年实施农村劳动力 转移 4297 人,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还很艰 巨,2009 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92%。 3.4. 环境污染较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3.4.1. “两湖”保护治理难度大,治理非常迫切 红枫湖、百花湖作为贵阳市饮用水源地,建湖 40 多年来,在流域内聚集了数十家大中型工矿企业,工 业污水长期超标排放导致湖内水体功能退化,水生态 系统平衡被打破。 目前清镇市的工业污染问题仍较突出(主要集中 在一些老场、旧场污染问题较严重)农业面源污染呈现 加重趋势(主要指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及周边居民生 活含磷污水排放),造成水体含氮、磷严重超标。水体 富营养化严重,导致湖内缺氧和蓝藻大量爆发;“两 湖”旅游开发,对水体破坏日益严重。“两湖”水体 持续恶化和水体富营养化加重,25%的监测点水质为 Ⅴ类或劣于Ⅴ类,见表 2所示,导致“两湖”周边污 染型缺水特别严重,直接威胁“两湖”周边农村生活 用水,农村生活质量也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威胁着贵 阳市上百万人口饮水安全。 3.4.2. 生态环境脆弱,治理刻不容缓 清镇市国土面积为1486.84 km2喀斯特地貌面积 达1276.15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 85.83%,该区属于 典型的石漠化市。全市轻度以上石漠化面积为 430.78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 28.97%,是全省石漠化面积比 列20.39%的1.42 倍,占全市喀斯特面积的 33.76%, 是典型的石漠化重灾区,给全市尤其是农村人民群众 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严重阻碍了清镇市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尽管,近年来,在市委、市 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生态环境有所好转,但也应清醒 地看到,清镇市环境遭到破坏和社会环境建设滞后的 Table 2. Water quality “lakes” vertical line m onitoring points in 2007 to 2008 表2. 2007~2008年“两湖”垂线监测点水质状况 湖库 垂线 规定 类别 2007年 水质类别 2008年 水质类别 主要污染指标 及超标倍数 大坝 Ⅲ Ⅴ Ⅲ - 花桥 Ⅲ 劣于Ⅴ Ⅴ 粪大肠菌群(1.6) 岩脚寨 Ⅲ Ⅴ Ⅲ - 麦西河口 Ⅲ 劣于Ⅴ Ⅲ - 百花湖 铝厂泵房 Ⅱ Ⅴ Ⅲ 总磷(0.24) 大坝 Ⅲ Ⅴ Ⅲ - 焦家寨 Ⅲ Ⅳ 劣于Ⅴ 总磷(4.02) 三岔河 Ⅲ Ⅴ 劣于Ⅴ 总磷(3.66) 后午 Ⅱ Ⅴ Ⅲ 总磷(0.48) 花鱼洞 Ⅲ Ⅴ Ⅲ - 偏山寨 Ⅲ 劣于Ⅴ Ⅲ - 红枫湖 腰洞 Ⅲ Ⅴ Ⅲ - 3资料来源于清镇市计生局,2010 年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仅为 1~3 月 以来的统计资料所得。 资料来源:2008 年贵州省环境状况公报。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34 ![]()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 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石漠化问题 突出,但治理的措施尚未得到有效实施,2001~2004 年该区流失面积达 522.3 k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 35%,治理面积 12.8 km2,占总流失面积的 2.45%, 目前该区对石漠化的治理仍处于初始阶段。矿山生态 环境破坏严重。近年来,许多矿山企业注重资源开发, 轻环境保护,从而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截止 2008 年,据环保部门统计,境内有 119 个常年有废水流出、 废弃煤矿点需要治理。 4. 用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清镇市 人口问题的对策建议 以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清镇市人口问题,实现经 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 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又一代 地永续发展,这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 4.1. 强化发展意识,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全面实施,将 有助于克服发展思路上的一些片面认识,使各级各部 门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具有强烈的正相关性, 也即社会的良性发展能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稳 定的外部环境,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与社会的相 互协调、相互促进,也可以避免出现失衡的现象。要 清醒地认识到资源环境的约束性,决不能以牺牲资源 环境为代价换来经济的一时发展,必须坚持走可持续 发展道路。 4.2. 变革“经济人”假设,确立“生态人”观念 传统的发展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以增长 为核心,以人与自然的对立为内容,以利润最大化为 目标,片面地追求经济发展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和环 境效益,以资源损害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高增长、低 发展甚至无发展的发展模式。科学发展观,使发展的 内涵更加清晰,发展的途径更加明确,发展的眼光更 加深远。生存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可持续性一同构成了 新的发展观重要内容。在科学发展观中,人口发展有 了新目标和方向:即变革“经济人”假设,从而确立 “生态人”观念。也就是说,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是亲 生态的人口,而不是恶(或反)生态的人口。“生态人” 就构成了人口现代化的趋势。为此首先需要大力开展 有效地生态教育,建立起全民终身的生态教育体系; 然生态教育体系要两条腿一起走,一方面是通过正规 的学校知识教育,目标是学习人口;另一方面是通过 一种非正式的全民生活教育,目标是全体人口。其次, 严格根据法律来进行生态管理,生态投资的一个重要 部分就是管理投资和人力投资。再次,一方面进行生 态保护,另一方面还要进行生态建设[3]。 4.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清镇市 人口发展战略规划 目前清镇市在专门制定在人口发展规划方面还 属于一空白领域,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 人为本,也就是要明确发展的目的性,即发展是为了 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 续发展,最终归结为人与自然地和谐发展,达到人口 的变动和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为此,要结合清 镇市实际状况,谋求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从而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 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应将此目标纳入到人口发展战略 规划当中。 清镇市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生育政策 30 多年 后,进入新世纪,全市的人口变动和发展呈现出新的 态势,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现已进入“三 低”(即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阶段,但还 没有完全顾及到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对经济、社会 发展的影响。清镇市在未来 10~20 年内仍要稳定低生 育水平不变,要把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 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分布、稳定低生育水平,作为 统筹解决清镇市人口问题的重点和主要途径。切实着 手人口发展规划这一项工作的开展。 4.4. 着手提高人口素质,积极应对人口 结构性矛盾 人口素质是未来发展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着手抓 好出生人口素质这项基础工作,广泛普及公民优生科 普知识,树立全民预防出生缺陷的意识;全面掌握全 市不同地区发生出生缺陷的各类原因,进行科学研 究,要依靠科技手段实施针对性的科技干预;实施生 殖健康全程服务模式,每年普遍对怀孕妇女进行服务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35 ![]()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36 和干预;加快建立优生实验室,实施动态监测干预。 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重点突破,务求全市出 生缺陷发生率逐步下降,为国民基础教育、职业技术 教育、高等教育提供人才基础[4]。 注重人口结构的均衡发展。一是综合治理出生人 口性别比失衡的态势。要加强宣传教育,建立先进生 育文化,改变社会存在的“性别歧视”、“传宗接代” 等之类的陈腐观念;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形成良 好的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政策法规和舆论环 境;提高妇女和女孩的地位,创造平等受教育、就业、 晋升、信贷、土地承包等机会,为女孩的生存和发展 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保护农村男到女家落户和计划 生育独女户及双女户对宅基地、责任田的使用权;制 定和完善关于严格禁止利用B超等医学手段进行非医 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地方 性法规,加强对 B超、终止妊娠手术和药物的管理, 切实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依法追究溺弃婴儿行 为者的刑事责任。将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纳入政府目 标责任考核[4]。 二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保障措施。立足市情,推 进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保障体系。在对农村居民普 遍解决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实施新农保的基础 上,优先建立起计生“两户”养老制度。配合民政、 老龄委,逐步建立起老人(尤其孤寡老人)公寓和可通 过融资方式建立民间养老机构,为无子女的孤寡老人 和那些照顾不到的老人,以及自愿过集体生活的老人 提供良好的养老环境条件。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周焱, 吴凯等. 典 型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以清镇市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9): 3809-3813. [2] 清镇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清镇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志[Z], 2009. [3] 孙燕丽, 张肖敏. 2009年江苏人口发展研究报告[M]. 南京: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2010. [4] 曾祥全. 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进程中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J]. 人口与计划生育, 2008, 12: 2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