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sychology
Vol.05 No.01(2015), Article ID:14722,8 pages
10.12677/AP.2015.51003

The Effect of Family Microsystem on Academic Emotions—A Study from the Interview

Yanfei Jia1, Lin Zhu1, Fang Wang2, Yan Dong1

1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2Beijing No. 19 High School, Beijing

Email: dong8958@126.com

Received: Dec. 10th, 2014; accepted: Dec. Jan. 2nd, 2015; published: Jan. 19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ABSTRACT

This research adopts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to investigate the family microsystem’s effect on children’s academic emotions. 135 students took part in the interview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family physical environment, a majority of teenagers considered that family income had no effect on their academic emotions, while independent learning space and family book quantity would affect adolescent’s academic emotions; In family and parents characteristics, a higher proportion of teenagers thought that parental education, occup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rents express emotions and the way they regulate emotions would not influence their academic emotion, while most teenagers whose parental relationship not harmonious thought that the factor affected their academic emotions; In the family mental environment, a higher proportion of subjects considered that parents accompany learning, parental educational expectation and the attitude toward scores affected their academic emotions, and approximately half of the subjects thought that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parents could influence their academic emotion.

Keywords:Family Microsystem, Academic Emotions, Amount of Books, Parental Relationship, Parental Education Expectation

家庭微系统对学业情绪的影响——一项来自访谈的结果

贾燕飞1,朱琳1,王芳2,董妍1

1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北京

2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北京

Email: dong8958@126.com

收稿日期:2014年12月10日;录用日期:2015年1月2日;发布日期:2015年1月19日

摘 要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考察了家庭微系统对子女学业情绪的影响。初一至高二共135名学生参加了访谈。结果表明,在家庭物理环境中,大多数青少年认为家庭收入对自己的学业情绪没有影响,有独立学习空间、家庭书籍量多会对青少年的学业情绪有影响;在家庭及父母特征中,更高比例的青少年认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职业、父母表达情绪的特点以及父母调节情绪的方式均不会影响自己学业情绪,然而父母关系不融洽的被试多数认为该因素影响了自己的学业情绪;在家庭心理环境中,更高比例的被试认为父母陪伴学习、父母对青少年的教育期望以及对待青少年成绩的态度等家庭因素对自己的学业情绪有影响,大约有一半的被试认为与父母的关系会影响自己的学业情绪。

关键词 :家庭微系统,学业情绪,藏书量,父母关系,父母教育期望

1. 引言

学习是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主导活动,也是儿童获取知识和智慧的根本手段。然而,国内外不少研究和教育实践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对于学校以及特定学科的兴趣会出现不断下降的现象,即许多学生随年级增高会逐渐滋生厌倦、无助的感受( 董妍,俞国良,2007 )。因此,学业情绪逐渐成为国内外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并广泛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学业情绪是指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学业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及情感状态,包括高兴、厌倦、失望、焦虑、气愤等,它不仅仅是指学生在获悉学业成功或失败后所体验到的各种情绪,同样也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在日常做作业过程中以及在考试期间的情绪体验及状态( Pekrun, Gortz, Titz, & Raymond, 2002 )。学业情绪之所以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学业情绪是一种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密切联系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学业情绪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也有重要意义( 俞国良,董妍,2005 )。

既然学业情绪对学生而言有如此重要的意义,那么究竟有哪些因素会对学生的学业情绪产生影响呢? Pekrun等(2002) 曾经在控制–价值模型中指出,学生对学业的控制感和价值感会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些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家庭作为学生成长中不可避免的环境因素,对学生学业情绪的影响是复杂而持久的。如 Bahrassa等(2001) 发现,不仅是每天具有固定家庭生活时间的学生,其家庭矛盾会引起其学业情绪的改变,即便是已经离开家庭的大学生,家庭也会有同样的作用。由此可见,家庭是影响学生学业情绪的重要社会因素。

按照生态系统理论 (Bronfenbrenner, 1986) 以及发展心理学家 Minuchin (1985) 的观点,可以将影响青少年学业情绪的家庭微系统划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是家庭物理环境,包括家庭收入、学习环境、藏书量等 (Huston & Bentley, 2010; 桑标,席居哲,2005) ,这些因素直接决定了儿童的家庭物质环境以及家庭的贫富程度。第二层级是家庭及父母特征,涵盖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父母关系、父母情绪特点等 (桑标,席居哲,2005; Davis-Kean, 2005; Yeung, Sandberg, Davis-Kean, & Hofferth, 2001; Mistry, Benner, Tan, & Kim, 2009; 郑希付,许锦民,肖星,2006;张玉,何成森,吕晓萍,2011) 。第三层级则是家庭心理环境,有亲子关系、父母教养方式、教育态度、父母期望、家庭功能等(桑标,席居哲,2005;郑希付,许锦民,肖星,2006)。本研究拟通过访谈法,按照上述三个层级考察家庭微系统对学业情绪的影响。以期为从家庭角度干预、矫正和转化厌学儿童,促进其提高学习兴趣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本研究采用访谈法的原因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从被试那里找出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东西,而且允许对回答进行详细的阐述;而半结构式的访谈既不是一段公开的日常谈话,也不是一项封闭式的问卷 (Brinkmann & Kvale, 2013) 。在这种访谈下,访谈员可以自由地针对被试者的某些观点、某些答案进一步提问,让被试者进行澄清或进一步阐述。被试者可以根据他们认为是重要的方面进行回答;同样地,也有一个范围供被试选择哪些特定的话题及谈论程度 (Arksey & Knight, 2007) ;此外,本研究的对象年龄较小,有些观点尚不能够清楚的意识到,访谈法有助于我们更准确的理解他们的观点。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从北京市、唐山市某两所中学随机选取初一至高二各个年级的学生135名(被试年龄范围为12~18岁),其中男性61人,女性74人。

2.2. 研究工具

访谈提纲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家庭物理环境及其对学业情绪的影响(例如:你家里的书籍多吗?这对你学习时的情绪有影响吗?会怎样影响你学习时的情绪?),第二方面是家庭、父母特征及其对学业情绪的影响(例如:父母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会影响到你学习时的情绪吗?会怎么样影响你学习时的情绪?),第三方面是家庭心理环境及其对学业情绪的影响(例如:你学习的时候,父母都在做什么?这会影响到你学习时的情绪吗?会怎么样影响你学习时的情绪?)。在访谈中鉴于学生年级差别及个体差异(比如对于“你家里的书籍多吗?”这样的问题,初一的学生会回答:嗯,有一个书柜;而初三的学生则可能认为:不是太多,一般,一个书柜的书),我们采用了相对的判断标准——学生的主观判断来衡量各种家庭因素对学生学业情绪的影响。

2.3. 程序与数据处理

由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担任主试,访谈前由课题负责人统一培训主试,讲解访谈注意事项并练习访谈技巧。正式访谈时,首先让被试签署知情同意书,然后开始正式访谈并录音,访谈结束后对被试表示感谢。全部访谈结束后对访谈的录音进行文字转录和整理。

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描述统计及卡方检验。

3. 结果

3.1. 家庭物理环境对学业情绪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访谈考察了家庭收入、是否有独立的学习空间以及家庭藏书量对青少年学业情绪的影响。结果发现,学生对家庭收入是否会影响自己学业情绪的看法并不一致(χ2 = 95.773, p < 0.000),73.5%的学生认为家庭收入对自己的学业情绪没有影响;学生对是否有独立的学习空间对自己学业情绪是否有显著影响也有不同看法(χ2 = 26.415, p < 0.000),73.2%的学生认为有独立的学习空间会影响自己的学业情绪。对家里书籍量多少的考察发现,家里书籍量多的被试认为影响学业情绪的占70.4%,家里书籍量一般的被试认为影响学业情绪的占30.0%,家里书籍量多的被试认为书籍量对学业情绪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书籍量一般的被试(见表1所示)。

3.2. 家庭及父母特征对学业情绪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访谈法考察了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职业、父母关系、父母情绪表达特点以及父母情绪调节能力对青少年学业情绪的影响。结果发现,73.6%的被试认为父母受教育程度并不影响自己的学业情绪(χ2 = 28.845, p < 0.000);73.4%的被试认为父母从事的职业也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业情绪(χ2 = 27.129, p < 0.000)。父母关系影响学业情绪的结果如表2所示,父母关系融洽组与父母关系不融洽组人数相当,但是父母关系融洽组认为父母关系对学业情绪有影响的占50.8%,父母关系不融洽组认为父母关系对学业情绪的影响有84.0%,后者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前者(χ2 = 13.436, p < 0.000)。在父母情绪表达特点上,66.3%的被试认为父母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宣泄或者抑制)并不影响到自己的学业情绪(χ2 = 10.116, p < 0.001);69.8%的被试认为父母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也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业情绪(χ2 = 15.042, p < 0.000)。

3.3. 家庭心理环境对学业情绪的影响

本研究还考察了父母是否陪同学习、与父亲的关系、与母亲的关系、父母学业期望以及父母对成绩的态度对学生学业情绪的影响。

3.3.1. 父母是否陪伴学习对学业情绪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发现,在青少年学习时,大多数父母都会做自己的事情,只有较少的父母会陪同学习。如果在学习的时候,父母做自己的事情,17.2%的学生会认为这会对自己的学业情绪有影响;如果父母在青少年学习的时候陪同学习,75.0%的学生会认为这对自己的学业情绪有影响,两者有显著差异(χ2 = 30.039, p < 0.001),如表3所示。

3.3.2. 父母期望对学业情绪的影响

通过对被试的访谈,结果发现父母对青少年的学业期望水平一般的人数较多,对青少年持高期望的人数反而较少。如表4所示。当父母对孩子的期望高时,24.5%的学生觉得这对自己的学业情绪会有影响,而当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没有太高的要求时,65.7%的学生认为这会对自己的学业情绪有影响,二者差异显

Table 1. Chi square test of family book quantity’s effect on academic emotion

表1. 家里书籍量多少对学业情绪作用的卡方检验

Table 2. The influence of parental relationship on academic emotions

表2. 父母关系对学业情绪的影响

著(χ2 = 19.222, p < 0.001)。可见当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没有太高要求时反而对孩子的学业情绪更有影响。

3.3.3. 父母期望对学业情绪的影响

表5所示,大多数父母对青少年成绩都非常重视,当父母对青少年成绩的态度比较重视时,83.6%的青少年认为这会对自己的学业情绪有影响,当父母对青少年的成绩态度一般时,38.3%的青少年认为有影响。二者有显著差异(χ2 = 23.621, p < 0.001)。可见,父母重视青少年的成绩会对其学业情绪更有影响。

3.3.4. 与父母亲的关系对学业情绪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认为与父母的关系会影响到自己学业情绪的被试人数略多于认为无影响的,但两者无显著差异。

4. 讨论

以往关于家庭因素对学业情绪的研究,多是分开来探讨社会经济地位 (Huston & Bentley, 2010; 马惠霞,郭宏燕,张泽民,2011) 、父母的教育水平 (Davis-Kean, 2005; 张玉,何成森,吕晓萍,2011) 、与抚养者是否有充足的交往时间 (Yeung, Sandberg, Davis-Kean, & Hofferth, 2001) 、亲子关系 (郑希付,许锦民,肖星,2006;郑希付,2004) 、社会资本 (Mistry, Benner, Tan, & Kim, 2009) 、教养措施 (Mandara, Varner, Greene, & Richman, 2009; 洪明,王文礼,2002) 等对青少年学业情绪的影响。但一直以来有很多相关专家都认为应该把家庭当作一个整体进行系统性研究。家庭治疗家和发展心理学家 Minuchin(1985) 认为家庭是由复杂的、多个相互依赖的亚体系构成,只有把每个亚体系放在整个家庭系统中才能被理解;生态系统理论 (Bronfenbrenner, 1986) 也强调个体发展嵌套于相互影响的社会环境系统之中,而对大多数个体而言,家庭是最主要的微系统(microsystem)。可见,从微系统的角度出发梳理众多家庭因素的作用是更具有意义的。

Table 3. The influence of parents accompany learning on academic emotion

表3. 父母是否陪伴学习对学业情绪的影响

Table 4. Chi square test of expectation’s effect of parents on academic emotion

表4. 父母期待对学生学业情绪的作用的卡方检验

Table 5. The influence of parents’ attitude toward scores on academic emotion

表5. 父母对待青少年成绩的态度对青少年学业情绪的影响

从家庭微系统的三个层次对学生学业情绪影响来看,在家庭物理环境中,大多数青少年认为家庭收入对自己的学业情绪没有影响,有独立学习空间、家庭书籍量多的被试中,认为这些因素对自己的学业情绪有影响的比例更高;在家庭及父母特征中,认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职业、父母表达情绪的特点以及父母调节情绪的方式均不会影响自己学业情绪的比例更高,而父母关系不融洽的被试认为该因素显著影响自己学业情绪的比例更高;在家庭心理环境中,认为父母陪伴学习、父母对青少年的教育期望以及对待青少年成绩的态度等家庭因素对自己的学业情绪有影响的人数比例更高,大约有一半的被试认为与父母的关系会对自己的学业情绪有影响。

学业情绪是最近十年来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前沿性课题,研究也已经证明其对学生的学业有多方面的影响。本研究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处于同样学校环境中的儿童,究竟是家庭微系统中的哪些因素导致学生产生了不同的学业情绪。这不仅扩充和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而且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三个层级之间的联系,以期构建整个家庭系统对学业情绪的作用模型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从实践价值上来讲,一方面,我们可以为从家庭角度干预、矫正和转化厌学儿童,促进其提高学习兴趣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心理科学依据;另一方面,对于我们推进素质教育,推进全体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乃至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4.1. 家庭物理环境对学生学业情绪的影响

从家庭收入对学生学业情绪的作用来看,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家庭收入对自己的学业情绪没有影响。不同的研究者对此研究得出了不尽相同的结果。 张玉等(2011) 在研究“初中生学业情绪相关因素”时发现:“家庭人均月收入高的初中生在积极高唤醒上显著高于人均月收入相对较低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初中生更容易体验到消极的学业情绪”。而另外一些人的研究结果却发现家庭经济收入高的学生,虽然体验到较多的正向情感,但家庭经济收入最低的学生负向情感体验却少于家庭经济收入高和较高的学生 (马惠霞,郭宏燕,张泽民,2011) 。与此同时,Mistry等在2009年对444个华裔美国家庭进行历时4年的研究,发现青少年感知到的家庭经济压力,以及他们感知到的家庭经济约束(financial constraints),对于他们的学业抑郁情绪有着直接的作用,其中初中时青少年对家庭经济压力的感知对高中时学业抑郁情绪及学业成就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这说明了家庭收入很有可能是影响学生学业情绪的间接因素,它对学生学业情绪的影响很有可能以学生本人的认知或其他因素为中介的。

本研究中发现73.2%的学生认为有独立的学习空间会影响自己的学业情绪,这与其他学者的观点相一致。 萨姆∙雷丁等(2003) 也曾在“家庭与儿童的学习”的研究中曾指出,有助于培养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和上进心的家庭大都有两个基本特点:能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时间和一个安静的读书学习环境。可见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空间对孩子的学习而言是弥足珍贵的。

4.2. 家庭及父母特征对学生学业情绪的影响

从父母的职业来看,绝大多数的被试认为这些并不影响自身的学业情绪。这和 胡昌军(2008) 等人的部分研究结果一致,他们的研究发现,父母职业对考试焦虑量表评分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但父亲职业对重症焦虑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父亲为专业技术人员和公务员的学生重症焦虑率为13.64%,而为普通工人的高达29.36%。在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上来看, 张玉(2011) 的研究发现,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初中生在积极高唤醒、积极低唤醒上显著高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初中生,在消极高唤醒、消极低唤醒上显著低于父母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初中生。但 Foster (2005) 等人指出父母受教育水平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对青少年的积极学业情绪有间接影响,其中家庭学习环境(亲子共读、家庭活动、家庭中书籍材料数量等)起中介作用。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父母职业对学生学业情绪的影响会因具体情况而定,而父母受教育水平则可能是通过家庭学习环境作用于学生的学业情绪的。

我们的研究发现父母关系对学生学业情绪的影响很显著(p < 0.05),可见父母关系的融洽与否对学生学业情绪是很重要的。这一研究结果和 Chappel等(2014) 的一致。他们的研究发现感知到父母之间的冲突会成为压力源进而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胡云君,赵慧先,崔冠宇,王瑶(2012) 也认为夫妻之间的频繁、激烈的冲突使得初中生更容易发展出悲观失望、苦闷压抑等不良情绪。所以,家长应多关心和爱护孩子,尽量创造和睦的家庭气氛,进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以促进他们学习 (洪晓虹,李振国,吴冬娜,1997)

在父母情绪表达特点上,66.3%的被试认为父母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宣泄或者抑制)并不影响到自己的学业情绪;69.8%的被试认为父母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也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业情绪。这与 Morris等(2007) 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他们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通过观察学习和社会交往来学习情绪调节,因为家庭的重要作用,父母的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经常会影响孩子的情绪调节。但这些影响是通过父母风格,家庭表达,亲子关系等这些家庭情感氛围起作用的。所以父母的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对孩子学业情绪的影响与家庭的心理环境有很大关系。此外孩子的一些负性情绪还有可能来自于父亲的不支持反应和母亲的负性情绪表达 (Wong, McElwain, & Halberstadt, 2009)

4.3. 家庭心理环境对学生学业情绪的影响

亲子关系是青少年三大社会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之一,良好的亲子关系对青少年身心成长、学业成绩、心理行为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郑希付(2004,2006) 在考察“学生的考试焦虑与元担忧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学生对家庭冲突的担忧是其考试焦虑的主要来源,而学生感知到的父母对其学业状况担忧也对他们的考试焦虑有重要影响。可见亲子关系对学生学业情绪有着重要影响,学生感知到的压力在一定程度决定了他们的学业情绪。

在这一层面的研究中我们还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父母对孩子的期望高对孩子的学业情绪没有显著作用,但父母对学生成绩的重视程度却与此相反。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我们在了解“父母期望高低对学生学业情绪的影响”时更侧重于未来长期的目标,学生可能对此并没有深刻的感受;也有可能在长期看来,当父母期望一般时学生会感觉更没有压力。而在父母对待成绩的态度对学生学业情绪显著影响来看,这说明在社会竞争日益增大的今天,大部分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期望高于孩子的实际成绩。在这种过高的期望下,孩子因压力过大普遍存在着焦虑状况 (王丽,2010) 洪明,王文礼(2002) 等人的研究也指出:家长的期望过高加剧了高中生的考试焦虑。

在我们的研究中,那些没有对学业情绪产生显著影响的家庭微系统因素,可能是通过其他中介因素作用于学业情绪的。有研究也证实了一些因素的中介作用,比如 De Corte等(2011) 就曾经指出父母的情绪特点通常会先影响其青少年一般情绪调节与情绪表达能力,然后这种能力会延伸到与学业相关的情绪中。

4.4. 家庭微系统影响学业情绪的直接效应模型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我们构建了家庭微系统对学生学业情绪影响的模型(如图1),在这个模型里,从家庭物理环境这一层面来看,家庭藏书量对学生的学业情绪有显著的影响,这和 Ermisch等(2001) 的研究一致,他们认为家庭物理环境这一层级可以直接作用于儿童的发展;在家庭及父母特征这一层面来看,父母关系显著的影响学生的学业情绪,但 Davis-Kean(2005) 的研究却认为家庭及父母特征这一层级是通过家庭心理环境这一层级影响学生学业情绪的,这可能是由于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的不同造成的,Davis- Kean的研究对象为8~12岁的儿童,而且用的方法是问卷法,本研究采用了访谈法,能够从被试那里获得更加直接和真实的结果;最后,从家庭心理环境这一层面来看,父母期待、父母是否陪同学习以及父

Figure 1. The model of family microsystem’s direct effect on academic emotions

图1. 家庭微系统影响学业情绪直接效应模型

母对待成绩的态度都对学业情绪有显著的影响,前人的研究也表明,这一层级变量可以直接作用于儿童的学业和情绪 (Burke, Pardini, &Loeber, 2008)

5. 结论

本研究通过访谈发现学习环境、父母关系是否融洽、父母对学业的关注和卷入程度均会影响青少年的学业情绪。本研究说明,可以通过改善家庭因素提高青少年的积极学业情绪。

致谢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1YJC19007)“家庭微系统影响学业情绪的纵向研究”成果。

文章引用

贾燕飞,朱 琳,王 芳,董 妍, (2015) 家庭微系统对学业情绪的影响——一项来自访谈的结果
The Effect of Family Microsystem on Academic Emotions—A Study from the Interview. 心理学进展,01,14-22. doi: 10.12677/AP.2015.51003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董妍, 俞国良(2007). 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的编制及应用. 心理学报, 5期, 852-860.

  2. 2. 洪明, 王文礼(2002). 家庭教育失误导致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分析与对策. 心理科学, 6期, 753-754

  3. 3. 洪晓虹, 李振国, 吴冬娜(1997). 中学生厌学情绪及其影响因素. 健康心理学, 1期, 43-45.

  4. 4. 胡昌军, 刘立亚, 杨渊(2008). 大学新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调查.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1期, 1207-1209.

  5. 5. 胡云君, 赵慧先, 崔冠宇等(2012). 夫妻冲突对青少年情绪影响的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期, 236-238.

  6. 6. 马惠霞, 郭宏燕, 张泽民(2011). 初中生情感与自我概念、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7期, 845-848.

  7. 7. 萨姆, 雷丁, 党廷显(2003). 家庭与儿童的学习. 教育科学研究, 1期, 56-61.

  8. 8. 桑标, 席居哲(2005). 家庭生态系统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影响机制的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1期, 80-85.

  9. 9. 王丽(2010). 中小学生焦虑状况与父母期望的调查与分析.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8期, 437-441.

  10. 10. 俞国良, 董妍(2005). 学业情绪研究及其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教育研究, 309期, 39-43.

  11. 11. 张玉, 何成森, 吕晓萍(2011). 初中生学业情绪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2期, 1474-1478.

  12. 12. 郑希付(2004). 高中生元担忧与考试焦虑. 心理科学, 2期, 367-370.

  13. 13. 郑希付, 许锦民, 肖星(2006). 中学生考试焦虑与元担忧. 心理学报, 3期, 392-298.

  14. 14. Arksey, H., & Knight, P. T., 骆四铭, 王利芬, 译(2007). 社会科学访谈研究. 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15. 15. Bahrassa, N. F., Syed, M., Su, J., & Lee, R. M. (2011). Family conflict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first-year Asian American undergraduates. Cultural Diversity and Ethnic Minority Psychology, 17, 415-426.

  16. 16. Brinkmann, S., & Kvale, S., 范丽恒, 译(2013). 质性研究访谈.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7. 17. Bronfenbrenner, U. (1986). Ecology of the family as a context for human development: Research perspective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2, 723-742.

  18. 18. Burke, J. D., Pardini, D. A., & Loeber, R. (2008). Recipro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parenting behavior and disruptive psychopathology from childhood through adolescence.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36, 679-692.

  19. 19. Chappel, A. M., Suldo, S. M., & Ogg, J. A. (2014). Associations between adolescents’ family stressors and life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23, 76-84.

  20. 20. Davis-Kean, P. E. (2005). The influence of parent education and family income on child achievement: The indirect role of parental expectations and the home environment.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19, 294-304.

  21. 21. De Corte, E., Depaepe, F., Op’t Eynde, P., & Verschaffel, L. (2011). Students’ self-regulation of emotions in mathematics: An analysis of meta-emot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ZDM: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Mathematics Education, 43, 483-495.

  22. 22. Ermisch, J., & Francesconi, M. (2001). Family matters: Impacts of family background on educational attainments. Economica, 68, 137-156.

  23. 23. Foster, M. A., Lambert, R., Abbott-Shim, M., McCarty, F., & Franze, S. (2005). A model of home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social risk factors in relation to children’s emergent literacy and social outcomes.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20, 13-36.

  24. 24. Huston, A. C., & Bentley, A. C. (2010). Human development in societal context.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61, 411-437.

  25. 25. Mandara, J., Varner, F., Greene, N., & Richman, S. (2009). Intergenerational family predictors of the Black-White achievement gap.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01, 867-878.

  26. 26. Minuchin, P. (1985). Families and individual development: Provocations from the field of family therapy. Child Development, 56, 289-302.

  27. 27. Mistry, R. S., Benner, A. D., Tan, C. S., & Kim, S. Y. (2009). Family economic stress and academic well-being among Chinese-American youth: The influence of adolescents’ perceptions of economic strain.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23, 279-290.

  28. 28. Morris, A. S., Silk, J. S., Steinberg, L., Myers, S. S., & Robinson, L. R. (2007). The role of the family con-text in 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 Social Development, 16, 361-388.

  29. 29. Pekrun, R., Gortz, T., Titz, W., & Raymond, P. P. (2002). Academic emotions in student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 A program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37, 91-105.

  30. 30. Wong, M. S., McElwain, N. L., & Halberstadt, A. G. (2009). Parent, family, and child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ions with mother- and father-reported emotion socialization practices.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23, 452-463.

  31. 31. Yeung, W. J., Sandberg, J. F., Davis-Kean, P. E., & Hofferth, S. L. (2001). Children’s time with fathers in intact familie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63, 136-154.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