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06 No.10(2017), Article ID:22392,5 pages
10.12677/ASS.2017.610175

The National Self-Confidence of the Chinese People is the Eternal Motive Forc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Wenhui Pan

School of Marxism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Received: Oct. 3rd, 2017; accepted: Oct. 13th, 2017; published: Oct. 20th, 2017

ABSTRACT

Since the Opium War,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completed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After the foundation of new China, the Chinese people not only quickly consolidated the new people's democratic dictatorship regime, but also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socialist revolution, socialist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fundamental reason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Chinese people are full of national confidence. The confidence of the Chinese people will continue to inspire the Chinese people to make unremitting efforts and struggle for the early realization of the China dream.

Keywords:Chinese People, National Self-Confidence, Development, Motive Force

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是实现中国梦的 永恒动力

潘文慧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收稿日期:2017年10月3日;录用日期:2017年10月13日;发布日期:2017年10月20日

摘 要

鸦片战争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不仅迅速地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而且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人民心中充满了民族自信心。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必将继续激励中国人民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进行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关键词 :中国人民,民族自信心,永恒,动力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民族自信心使得中华民族新的历史纪元得以开启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蒙受了百年的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争,这一切就使得“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迫在眉睫。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 [1] 。从而也激发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富强的中国梦,从此,中国的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开始了实现中国梦的艰辛历程。然而,以地主阶级改革派、农民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要代表的救亡图存的斗争,无一不以失败而告终。上述这些斗争纷纷失败的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实行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要实现“中国梦”,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

然而,中国人民在经历刻骨铭心的磨难和屡遭失败的逆境下仍然充满了民族自信心——因为此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是中华民族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的必然产物。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总之,“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始了新的历史纪元” [1] 。

2. 民族自信心使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确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面对的是一个历史上重未见到过的烂摊子;面临着一个重未遇到过的新难题——怎样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怎样完成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从国内经济状况来看,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中国的人口虽然占世界第一位,但原煤、钢、谷物、棉花等重要物资的产量按人口平均量计算,其位次都是最后一位。机械工业几乎等于零,飞机、汽车、拖拉机、大型机械均不能制造。与此同时,国民党统治时期恶性通货膨胀的影响仍在延续,一大批不法投机商趁机兴风作浪,致使黄金、银元、外币充斥市场,物价猛烈上涨,经济秩序极其混乱。再加上中央人民政府为维持解放全国大陆的后期作战,开支依然巨大。这种一穷二白的状况,使得新中国面临着比苏联和东欧各国革命后更为艰巨的发展经济和文化的任务。

从国际上来看:新中国成立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4年,又值世界“冷战”局面开始不久。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美国,为了把中国变成美国的附庸,从抗日战争末期开始,美国就采取了扶蒋反共的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拒绝承认新中国,并大力拼凑反新中国的共同战线,并逐渐形成了一个遏制中国的岛链战略,意图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中。

然而,中国人民在面临国内国际的困难情势下仍然充满了民族自信心——坚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一定有能力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彻底解决中国人民同三座大山的矛盾,并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建设真正独立自主的新中国。1950年6月,中共召开了七届四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发表了《不要四面出击》的书面讲话,会议决定将“恢复国民经济作为当前我国的中心任务”。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到1956年底为止,我国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顺利完成了三大改造,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个五年计划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总之,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1] 。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3. 民族自信心使得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取得了相当成果

我国在建国初期选择的建设道路是苏联模式,“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 [2] 。随着苏联模式弊端的逐渐暴露,中国人民开始重新审视苏联模式。如何进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亦步亦趋的跟着苏联走,照抄苏联的模式建设社会主义,还是从本国实情出发,另辟蹊径,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马列主义没有给我们指出现成的答案,已经建成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一个适合的模式。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路,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

然而,中国人民对走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仍然充满了民族自信心——因为自遵义会议以来,中国共产党就逐渐成为一个善于不断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政党,完全有能力带领中国人民走上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充满自信心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进程。以1966年与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3倍,棉纱、原煤、发电量、原油、钢和机械设备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了巨大的增长。电子工业和石油化工业等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建设了起来。工业布局有了改善。农业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开始大规模地展开并逐渐收到成效。高等教育的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科学技术工作也有比较突出的成绩。

在这个进程中,虽然由于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的认识的不完全清楚,导致我们走了一段弯路,但是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我国的经济、教育、科技等各个方面都取得很大成绩:它标志着中共党人开始摆脱苏联模式,独立自主地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这些探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材料,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总之,“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时期培养和积累起来的 [3] 。”

4. 民族自信心使得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了巨大发展

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以后,面对“文化大革命”10年内乱遗留下来的极其严重混乱的局面,即要重建党组织和国家生活的正常秩序,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实现全国政局的安定团结,又要尽快恢复国民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的正常秩序,使之重新振作起来,更要纠正党自身所犯的错误,在指导思想和路线上拨乱反正,真可谓百废待举,百业待兴。

然而,中国人民对怎样结束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从根本上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重新确立党的正确路线,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仍然充满了民族自信心——因为中国共产党历来就是一个敢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政党,是一个敢于直视并且勇于纠正自己错误的政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结束了两年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地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失调的要求,等等。尔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又完成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及其毛泽东思想,对建国以来的若干重大历史问题进行了总结。此后,中国人民迅速地恢复了自信心,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总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1] 。

自鸦片战争始到新中国成立65周年止,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不怕困难,顽强不屈的精神造就着中国社会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5. 民族自信心是实现“中国梦”的永恒动力

习近平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4] 。”由于“中国梦”的主要内容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极大地代表了和反映着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因此,全体中华儿女正热切期盼着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期盼着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能够实现。

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了全面科学的部署,并特别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 [5] 。”这就告诉我们: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对近代以来救亡图存斗争的接力,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综合实力的生发,是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科学指引。“中国梦”思想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实现民族复兴的内心渴望和深层情感,成为了所有中国人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凝聚起全社会共同奋斗的合力。

“中国梦”不是一个一个梦想的简单迭加,而是所有中国人梦想的最大交集。“中国梦”把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个人的梦想汇聚为一个共同的追求,共同的愿景,在不同中寻找和呵护共同,在共同中尊重和保护差异,这样就把13亿人的力量汇集于一处,使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种汇集起来的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奋斗的合力。

总之,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6] ”。

一定要牢记,中华民族的自信心,是中国社会前进和发展的永恒动力。

文章引用

潘文慧. 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是实现中国梦的永恒动力
The National Self-Confidence of the Chinese People is the Eternal Motive Forc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J]. 社会科学前沿, 2017, 06(10): 1229-1233. http://dx.doi.org/10.12677/ASS.2017.610175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胡锦涛.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1.

  2. 2. 毛泽东. 毛泽东文集•第8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9: 305.

  3. 3.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5: 22.

  4. 4. 新华网. 习近平: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1/29/c_113852724.htm, 2012-11-29.

  5. 5. 胡锦涛.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57.

  6. 6. 习近平.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3-03-18(1).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