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2
No.
05
(
2024
), Article ID:
87396
,
5
pages
10.12677/ml.2024.125352
隐喻理解中的具身认知
——以汉语“云”隐喻为例
王若璞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山东 日照
收稿日期:2024年3月28日;录用日期:2024年5月14日;发布日期:2024年5月27日

摘要
文章从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Center for Chinese Linguistics PKU,简称CCL)中选取了“云”隐喻词语,对“云”隐喻的种类进行了分类,并探讨了具身认知与隐喻理解的关系。研究发现:1) 具身认知是指人们通过身体经验来理解和感知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而隐喻理解则是指通过将一个词或者短语转换为另一个意义相近的词或者短语来理解语言表达的一种方式。具身认知与隐喻理解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人们通过具身经验来理解隐喻。2) “云”隐喻大致可分为情感隐喻和描述隐喻两大类:情感隐喻主要用于表达人们的情绪、心理状态或态度;描述隐喻则主要用于描绘事物的特点、状态或形态,主要根据天气隐喻所表达的内容和意义进行划分。3) 在理解中文天气隐喻的过程中,隐喻理解涉及不同的认知层次,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本研究的结论可为中文天气隐喻的应用和翻译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进一步推动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
“云”隐喻,具身认知,隐喻理解,情感隐喻,描述隐喻,认知层次,影响因素

Embodied Cognition in Metaphorical Understanding
—A Case Study of Chinese “Cloud” Metaphor
Ruopu Wang
School of Translation Studies, Qufu Normal University, Rizhao Shandong
Received: Mar. 28th, 2024; accepted: May 14th, 2024; published: May 27th, 2024

ABSTRACT
This paper selects “cloud” metaphor words from the Center for Chinese Linguistics PKU (CCL) of Peking University, classifies the types of “cloud” metaphor, and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bodied cognition and metaphorical understanding. The research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Embodied cognition refers to a cognitive way in which people understand and perceive the world through physical experience, while metaphorical understanding refers to a way in which language is understood by converting a word or phrase into another word or phrase with similar meaning.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bodied cognition and metaphorical understanding. People understand metaphor through embodied experience. 2) “Cloud” metaphor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affective metaphor and descriptive metaphor. Affective metaphor is mainly used to express people’s emotions, mental states or attitudes; descriptive metaphor is mainly used to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state or form of things, mainly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and meaning expressed by the weather metaphor. 3) In the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Chinese weather metaphors, metaphorical understanding involves different cognitive levels and i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applic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Chinese weather metaphors, and further promot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words:“Cloud” Metaphor, Embodied Cognition, Metaphorical Understanding, Affective Metaphor, Descriptive Metaphor, Cognitive Levels, Influencing Factors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隐喻是一种非字面的表达方式,通过将一个概念或事物与另一个概念或事物进行类比,从而传达出深层的意义。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也译“涉身”认知,其中心含义是指身体在认知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认知是通过身体的体验及其活动方式而形成的 [1] 。隐喻理解中的具身认知在语言和认知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使得人们能够通过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感知经验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语言表达中的隐喻。因此,研究隐喻理解中的具身认知对于深入了解人类语言和思维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天气现象是日常生活中我们熟悉的普遍现象,作为人类的基本经验之一,它同样会被用来探讨和理解一些抽象概念,从而构建起天气隐喻概念框架 [2] 。目前,关于隐喻的研究已是硕果累累,而针对天气隐喻的研究仍不够丰富。就目前已有的成果来看,乌云作为人类最熟悉的天气现象之一,其研究尚有待进一步深入。
笔者试图基于具身认知与隐喻理解的关系,通过分析汉语中含有“乌云”的句子,概括总结出“乌云”隐喻的分类,以进一步阐述在天气隐喻的理解过程中,不同的认知层次及影响因素。
2. 具身认知与隐喻理解
2.1. 具身认知的概念和隐喻理解的基本原理
具身认知是指认知过程中个体与身体的互动以及基于身体经验的知觉和动作模拟的心理现象。具身认知的中心原则是,心智是身体的心智,认知是身体的认知。身体是认识的主体。梅洛–庞蒂曾经指出,“我”不是“拥有”一个身体。我“就是”我的身体。人的自我概念、自我意识并非超越物质的“幽灵”,而是由各种身体经验构成。认知过程根植于身体活动,它是被身体作用于世界的活动塑造出来的 [3] 。在具身认知的框架下,人类智能不仅仅依赖于脑内的符号操作,而是通过身体感知和运动来获取、表达和处理信息。
而隐喻理解则是语言和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隐喻理解的基本原理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隐喻理解是基于相似性的。隐喻的产生和理解是基于两个相似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其次,隐喻理解是基于类别拓展的。隐喻的作用在于将一个已知的类别拓展到一个未知的类别中。通过将已知的概念与未知的概念进行对比和类比,我们能够在新的语境中产生新的理解和认知。此外,隐喻理解还具有非字面性的特点。隐喻的意义往往超出了字面意义,通过非字面性的表达,我们能够创造更加丰富多样的意义。最后,隐喻理解是基于文化和认知背景的。不同的文化和认知背景会对隐喻的理解产生影响。人们对于隐喻的理解是基于自己的文化和个人经验,因此在隐喻的使用和理解中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2.2. 具身认知与隐喻理解的关系
具身认知与隐喻理解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首先,具身认知作为人类感知和经验的基础,对于隐喻理解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作用。具身认知通过身体感知与经验,使得个体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抽象概念。例如,在中文天气隐喻中,我们常常用“心如晴天”表示心情愉悦,这里具身认知中对晴天的感知与经验为我们理解心情愉悦的概念提供了线索。
其次,隐喻理解又反过来促进了具身认知的发展。通过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相似的概念联系起来,个体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抽象概念。这种映射过程往往依赖于具身认知中的身体感知和经验。例如,当我们使用中文天气隐喻来描述事物时,我们可能会说“他的脾气像火一样”,借用了中文天气隐喻中的火来描述他的脾气激烈。这种映射过程不仅依赖于我们对火的感知与经验,也可以通过具身认知来加深我们对火的理解。
总的来说,具身认知与隐喻理解之间存在着互相促进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具身认知通过身体感知和经验为隐喻理解提供了基础和指导,而隐喻理解又能够促进具身认知的发展。
3. “云”隐喻的分类
3.1. “云”隐喻分类
本文语料主要源于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以下简称CCL)。通过对其中的“云”隐喻进行定性分析,大致总结出“云”隐喻的两种基本类型,即词情感隐喻和描述隐喻。
3.1.1. 情感隐喻
情感隐喻主要用于表达人们的情绪、心理状态或态度,例如“心如晴天”表达喜悦、轻松的情感,“心如暴雨”则表达痛苦、沮丧的情感。
1、积极情感
“云”隐喻利用了云遮天蔽日而散开等与经历困境而化险为夷的相似性,表达了困难终将被克服的乐观心理,进一步传达了对事物光明前途的积极情感。例如:
(1) 但是广大群众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乌云一定不会永远遮住太阳的”。(CCL)
(2) 到那时,男女平等,就不是这样的世界了……。”我一听此言,如同云开见日。(CCL)
例(1)中,结合语境可知例句中的“乌云”实指“困境”,“太阳”实指“革命胜利”,构成隐喻,隐晦表达困难、挑战即将结束,希望和好转的情感。再如“乌云散去”、“乌云遮日”等也分别表达挫折、困难临头,但仍带有期待和坚定的情感,为读者提供更加形象的情景再现。
也许一段时日后,再面对各位,已是云淡风轻,了无挂碍。
结合语境可知例句中的“云”、“风”实指“困扰已久的事物”,通过天气想象转变,即“乌云消散、风渐和丽”,表达往事随风去的淡然情感,构成隐喻。
2、消极情感
(3) 加上一顶帽子,叫做“苏联的渗入”,或者说“来自北方的一片大乌云正在进行”。(CCL)
句中“苏联的渗入”借“来自北方”描述苏联的地理方位,同时,借“大乌云”描述出苏联力量之强,渗透之深,构成隐喻。大屠杀马上便要发生,大毁灭立刻就要到来。
(4) 今天的确有一片大的乌云盖在人类的希望上面。(CCL)
乌云为客观天气现象,而希望则属于人的抽象意志。乌云本不可以“盖”在希望之上,而句中“大的乌云”描述出困难之大,破解之难,构成隐喻。
3.1.2. 描述隐喻
描述隐喻则主要用于描绘事物的特点、状态或形态,例如“如酷暑炎热”来形容高温天气,“如凛冬寒冷”来形容寒冷的气温。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根据天气隐喻所表达的内容和意义进行划分。
1、形容积极特点或状态
(5)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来的终须来,去的终须去,然木棉花的这般告别,想必是世间最无私。(CCL)
在这句话中,“花开花落”隐喻了木棉花生命的起伏和变化,表达了生命的轮回和变迁。“云卷云舒”隐喻了木棉花的告别并非绝对消失,而是一种变幻不定的状态,暗示着告别并非终结,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存在。整体来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用来形容木棉花的告别,暗示了一种积极的特点或状态。这个隐喻通过比喻花开和花落、云卷和云舒来描绘木棉花的告别,传达了一种变化自然、顺其自然的态度。
(6) 在饱经动乱之后,我国当前的形势恰似云蒸霞蔚、水流花放的明丽的春天。
“云蒸霞蔚、水流花放的明丽的春天”用来形容我国当前的形势,暗示了一种积极、一种光明和美好的未来,表达了生机勃勃和蓬勃发展的状态。例句通过自然界中云雾和水流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当前形势的乐观看法,传达了一种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积极态度。
2、形容消极特点或状态
(7) 虚伪的朋友犹如人影,当阳光高照时,你无法摆脱他;当乌云压顶时,你又无法找到他。
在这句话中,隐喻“虚伪的朋友犹如人影”用来比喻虚伪的朋友的特点,暗示了一种消极的状态。这个隐喻通过对人影的比喻来揭示虚伪朋友的行为特点,传达了一种不可靠、无法依靠的消极态度。
4. 影响中文天气隐喻理解的因素
中文天气隐喻作为一种常见的隐喻方式,具有其独特的理解过程。本节将对中文天气隐喻的理解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从人类认知具体实践而言,人们经常喜欢使用已知的、具体的、可见的事物来映射认识新知的、抽象的、不可见的事物 [4] 。同样,人类对于天气隐喻的理解亦是如此。在中文天气隐喻的理解过程中,隐喻的理解通常经历了多个认知层次,包括感知、认知和理解三个阶段。在感知阶段,读者通过对隐喻句子中的天气词语进行感知,如“云”、“雨”、“晴”等,从而形成初步的印象和感受。在认知阶段,读者会将天气隐喻与其所指涉的概念进行联系,进行进一步的认知过程。最后,在理解阶段,读者通过对整个语境的理解,将隐喻的含义解读出来。
中文天气隐喻的理解过程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个体的语言能力和背景知识对隐喻的理解十分重要。具备更丰富的词汇和语言知识的个体往往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解读隐喻的含义。此外,不同的文化背景也会对中文天气隐喻的理解产生影响。由于不同文化对天气的象征意义有所不同,因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者对中文天气隐喻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
同时,上下文语境也是影响中文天气隐喻理解的重要因素之一。隐喻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嵌入在具体的语境中。读者通过对语境的理解,能够更好地把握隐喻的含义。例如,在一句话中,如果前文提到了“乌云密布”,那么读者在理解后文中的“他的心情下雨了”时,就能将其理解为心情低落。
另外,个人的情感和经验也会对中文天气隐喻的理解产生影响。不同的个体对于天气的感受和情绪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会对中文天气隐喻的理解产生个人化的偏差。
总之,中文天气隐喻的理解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认知过程。个体的语言能力、背景知识、文化背景以及上下文语境都对其理解起到重要影响。今后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因素对中文天气隐喻理解的具体影响机制,以及如何通过语言教育和培训等方式提高人们对中文天气隐喻的理解能力。
5. 结论
本研究旨在探讨隐喻理解中的具身认知,以中文“云”隐喻为例。通过对具身认知的概念、隐喻理解的基本原理以及具身认知与隐喻理解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我们对中文“云”隐喻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影响中文天气隐喻理解的因素。
研究发现,具身认知在隐喻理解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身认知是指人们通过自身身体与环境的交互经验来理解和产生意识,它与隐喻理解的基本原理密切相关。同时,中文“云”隐喻可分为两类,即情感隐喻和描述隐喻两大类:情感隐喻主要用于表达人们的情绪、心理状态或态度;描述隐喻则主要用于描绘事物的特点、状态或形态。
此外,中文天气隐喻的理解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个体的语言背景、文化差异、语言习惯等。这些因素会影响个体对中文天气隐喻的理解深度和准确性。因此,在进行中文天气隐喻的交流和翻译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具身认知与隐喻理解的关系进行探讨,深入分析了中文“云”隐喻的分类,并对其理解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影响中文天气隐喻理解的因素。本研究的结论可为中文天气隐喻的应用和翻译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文章引用
王若璞. 隐喻理解中的具身认知——以汉语“云”隐喻为例
Embodied Cognition in Metaphorical Understanding—A Case Study of Chinese “Cloud” Metaphor[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05): 224-228.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5352
参考文献
- 1. 叶浩生. 具身认知: 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J]. 心理科学进展, 2010, 18(5): 705-710.
- 2. 何向妮. 英汉天气隐喻文化对比研究[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6, 33(6): 26-31. https://doi.org/10.16039/j.cnki.cn22-1249.2016.06.007
- 3. 叶浩生. 身体与学习: 具身认知及其对传统教育观的挑战[J]. 教育研究, 2015, 36(4): 104-114.
- 4. 黄交军, 李国英.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蛇”之文化阐幽[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5, 36(6): 85-99. https://doi.org/10.13408/j.cnki.gjsxb.2015.06.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