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07 No.01(2017), Article ID:19511,10 pages
10.12677/AE.2017.71004

Research on the Docking Degree of Financial Personnel Training and Social Demand

—The Case of China Women’s University Finance Students

Xinyi Luo, Lan Ding, Qian Gao

Department of Finance, China Women’s University, Beijing

Received: Dec. 24th, 2016; accepted: Jan. 10th, 2017; published: Jan. 13th, 2017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ABSTRACT

Personnel training and social demand, an eternal subject, is also a difficult problem of university. We take finance students of China Women’s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By using statistical survey methods such as random sampling, we do the research about three aspects. We researched the view of China Women’s university finance graduates about the influence of curriculum and teachers teaching level on employment, the graduates’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feedback,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demand of the financial enterprise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data, we do the research from the curriculum,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the practical ability, the talents demands of enterprises and other several aspects.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shows that compared with the social demand,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is out of line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re is a lag between the school curriculum and the social demand. Students are lack of ability of practice. Aiming to these questions, we propose suggestion and strategy.

Keywords:Financial Personnel Training, Social Demand, Investigation

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程度的 调查研究

—以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为例

罗心怡,丁岚,高茜

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北京

收稿日期:2016年12月24日;录用日期:2017年1月10日;发布日期:2017年1月13日

摘 要

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是永恒的课题,也是高等学校面临的难题。以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学生为样本,运用随机抽样等统计调查方法,对中华女子学院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对于课程设置与老师教学水平对就业的关系的看法;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反馈;以及金融企业金融机构对于金融人才的需求三方面进行调查。依据调查数据,从课程设置,自身综合能力,实践能力,企业人才需求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论表明:人才培养方式相较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状;学校课程设置相较于社会需求存在滞后问题;学生缺乏实践能力。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 :金融人才培养,社会需求,调查研究

1. 引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到,要全面深化金融改革。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换挡期,金融领域都面临转型升级,导致金融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与经济社会需求之间不能有效衔接: [1] 一方面金融机构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的金融毕业生也难以快速适应变化的市场,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在当前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探析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策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为样本,采取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的研究方法,对中华女子学院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对于课程设置与老师教学水平;中华女子学院金融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反馈;金融企业金融机构对于金融人才的需求三方面进行调查。从而提出关于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人才对接社会需求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与建议以及给予其它高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方面一些参考。

2. 调查设计与研究对象界定

2.1. 调查对象

2.1.1. 问卷调查毕业学生

本调查搜集到中华女子学院近5年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金融学专业毕业生的信息,采取概率抽样中的分层抽样。每个年级人数均控制为80人,按照年级划分为不同的5层,分别从5个层次中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每层抽取40个,共计200个作为我们的问卷调查样本。

他们具有一定的职场经历,对课程设置有更多的想法和认识,同时对自身未来的就业规划有一定的思考。从人才供给的角度探析本科金融人才培养现存的问题。

2.1.2. 访谈毕业学生

本调查搜集到中华女子学院近5年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金融学专业毕业生的信息,每届毕业生人数均控制为80人,采取概率抽样中的分层抽样,以年级为标准化分为5层,每层抽取4人,共抽取20人作为我们的访谈样本。

对本校金融专业毕业生进行访谈,了解真正走入职场的应届生需要具备哪些能力,以及在校期间最应培养的知识或者技能。从人才供给的角度分析金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的缺口。

2.1.3. 访谈金融机构

本调查把毕业生毕业后就职的金融机构大致分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证券业金融机构,保险业金融机构。从四类中分别选取了商业银行、投资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几类最典型的,毕业生选择最多的金融机构进行访谈。通过非概率抽样中的方便抽样,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选取金融机构进行调查。每类机构访谈了2家,共8家机构的访谈结果作为我们的调查样本。在8家金融机构中,我们每个机构访谈了1~2人,具体包括包商银行人力资源部经理,宁波银行北京分行某支行总经理、副总经理;中信建投期货有限公司某营业部总经理,超赢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九州证券北京分公司某支行经理,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分公司经理;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顾问营销部经理,泰康保险集团北京分公司经理。

了解金融机构目前对人才有哪些要求及期望,从人才需求的角度探析社会目前的需求状况,找到毕业生的不足,从而寻找人才培养与社会对接的差距。

2.2. 实施调查所用的材料

调查的问卷共有11题,10道客观题,1道开放性题目。问卷主要涉及几个方面:毕业生对课程设置的看法;课程设置对就业的帮助;以及自身应该如何提高社会竞争力三个方面。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200份,有效问卷200份。

对毕业生访谈的题目共有8道,均为主观题。题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身如何看待高校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现状;在校期间学到的哪些东西在职场中最有用;应届生如何选择考研与就业。

对金融机构访谈的题目共有8道,均为主观题。题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金融专业毕业生需要哪些素质和能力;对毕业生的成绩和所持证书数量是否在意;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和企业需求的人才的差异主要存在哪些方面。

2.3.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取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

在调查样本,通过网络发放问卷,把问卷链接一一发给调查样本中的每位毕业生,确保所有人都完成了我们的问卷。在访谈毕业生时,我们基本采取电话调查访谈。在电话访谈中,我们根据事先拟定的访谈提纲提问,或者自由交谈,同时录音记下通话内容,事后整理出访谈报告。这样比面对面更加节省时间和成本。在访谈金融机构时,为了避免他们过于忙碌而不愿意长时间接听电话,我们选择事先约好时间,进行面对面访谈。

问卷调查法是量的研究的体系中一种,而访谈法是质的研究的体系中的一种。调查问卷法搜集到的数据量大,更为科学。但是无法判断答题者的态度。访谈法针对每个样本可以进行深入分析,更加灵活,但是对访谈者的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得到的结果难以进行量化分析。因此,两者结合使得研究更加科学严谨,同时具有人文性。

2.4. 调查误差的控制

选择扩大样本容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抽样误差。对于非抽样误差,本研究中主要涉及问卷的理解误差,通过问卷的试发放,让部分毕业生先进行试填,试填结束修改问卷后再进行发放。在统计和分析过程中反复审核,减少误差。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金融学毕业生对所学课程的看法分析

3.1.1. 课程设计

通过对图1~图3分析可以得出,毕业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并不高,认为教学内容没有以学生的就业为指向,学非所用。最重要的是课程设置在教学中没有做到足够的与实践相结合。

3.1.2. 课程设置对就业的帮助情况

通过图4图5分析可以得出,大部分毕业生认为学校设置的课程对于就业并没有多大帮助和影响,

Figure 1. Degree of satisfaction of curriculum

图1. 对专业课设置的满意程度

Figure 2. The most satisfying part of school teaching work

图2. 学校教学工作最满意的部分

Figure 3. The biggest problem of school curriculum

图3. 学校课程设置的最大问题

Figure 4. Degree of correlation betweenthe major courses and employment

图4. 所学的专业课程与就业的相关程度

Figure 5. Degree of help public courses in school settings for employment

图5. 学校设置的公共课程对就业的帮助程度

专业课相较于公共课还稍微好一些,但是不可忽略的,课程与就业仍然存在脱节问题。

3.1.3. 如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对图6~图8分析可以得出,金融系毕业生认为学校目前提供的知识和技能还有一定程度的缺口。为了提高毕业后的社会竞争力,希望学校能够在考证方面进行辅导。

3.2. 对毕业生的访谈分析

首先就高校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这一方面,通过对毕业生的访谈,调查发现目前高校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现象严重,主要体现在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差距较大,毕业生表示大学期间学的知识散乱繁杂,在工作中用到的很少;大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工作方式达不到企业的要求,现在很多企业都要求毕业生具有创新的思维方式,而在校期间只是一味的汲取知识,并没有在学术或者其它方面做到思维一定的创新。

其次对于应届生考研与就业的选择。毕业生认为考研和工作并不冲突,完全可以先专心备考,全身

Figure 6. Whether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learned in school is enough or not

图6. 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是否够用

Figure 7. Whether the school need to carry on guidance to the certificate aspect

图7. 学校是否需要对考证方面进行一定的辅导

Figure 8. How to enhance competitiveness in employment

图8. 如何提升自己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心投入。如果没有考上再找实习工作也来得及,不用担心没有工作;第二要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考研,选择考研是为了在提高学历水平的同时,在企业实践中增强个人能力。如果确定不考研,一定要参与实习,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一份工作。

最后对金融人才培养的建议。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毕业生认为学校应该提高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认知程度。目前普遍存在在校时被动学习,被动思考的局面,十分不利于培养自学能力,独自思考能力。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紧跟社会趋势,引导学生了解金融前沿知识,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金融学专业是一个实用型很强的专业,学校应该加大对实践和实习教学环节重视程度,完善实验室建设和实践基地的建设。

3.3. 对金融机构的访谈分析

调查发现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要的人才主要存在下面几方面的差距:应用类金融专业知识储备不够充分,在面对工作时不能高效运用上所学的知识完成工作。缺乏丰富的实习经历,这是大多数应届生的现状,本科期间没有利用好资源去不断实习丰富经验,导致在初入职场时需要很长的一段适应时间。在工作中好高骛远,不愿意从最基础的业务做起,但是自身能力又无法胜任有难度的工作。

通过调查,可以得出金融机构首先要求毕业生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比如专业知识水平与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应用型专业课程,保证你在未来入职时能快速步入正轨。在非专业能力中,最重要的是自主学习能力。企业不会给你太多的时间去学习新的东西,所以自身要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这一点应该是目前大学毕业生较为缺乏的一点。大多数应届生在大学生活中仍然停留在填鸭式学习的状态,思维缺少创新,缺少自己的想法。

其次金融机构看重的就是实习经历。大部分的金融机构对于应届毕业生在实习这一方面的还是有一定的要求。然而我校金融专业学生在大学四年接触金融机构的机会较少,能够进入到大型企业实习更是有难度。企业希望学生在学校期间,一定要选择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机构去实习,积累经验,并且尽量选择大型的公司企业,有一定名声和威望的。在成熟的金融机构,可以养成好的工作习惯,自我管理习惯。这样的实习经历才能真正为自己的简历加分。

再者就是综合素养 [2] 。在被调查的金融机构中,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希望应届毕业生在与人交际,为人处世,以及团队能力方面有一定的突出。甚至是作为金融服务者的外在形象以及个人态度方面,希望初入职场的毕业生能够多学多听多看多思考,心态积极向上,踏实做事,谦虚,自信但不自傲,要沉得下心来做一些最基本最简单的工作。

4. 调查问题思考及结论

4.1. 人才培养方式相较于社会需求的脱节

研究表明,现阶段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严重脱节。首先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校教育仍旧偏重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十分少,学生只能纸上谈兵,而企业需要的是真正的应用型人才 [3] 。其次是学生需求与教学内容脱节,学生希望学到的许多知识在课堂上并没有呈现,而部分的课程传授的知识却又让学生觉得没有实际意义,导致学生对于课程缺乏兴趣。再者是人才培养与社会的脱节,互联网金融的趋势下,每个人都应该具有创新意识,在校期间被动的传授式教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难以拥有社会要求的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富有创新意识,懂得抓住时机的素质。

4.2. 学校课程设置相较于社会需求的滞后

一方面部分课程脱离社会,落后于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慢 [4] 。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对于课程体系设置过于单一,还是以传统金融为主,偏向理论,例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学、国际金融等,很少涉及期货、证券等其它新型的金融领域。金融专业的知识更新迅速,仅仅拘泥于课本显然是不够的。另一方面,目前高校教育普遍是为了进入某个企业,努力学习死知识去考去相关证件,导致许多没有任何实际工作能力的书呆子出现,却无法培养学生能力。很多毕业生在毕业后不能直接上岗,其余至少要经过半年左右的培训才能上岗,也就意味着大学教育是滞后的。

4.3. 学生缺乏实践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金融机构很看重应届毕业生的实习经历以及实践能力。实习是可以最直观真实了解专业的方式。而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的学生在校时所获得的实习机会太少,与金融机构的接触机会较少。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中强调宏观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微观实践技能的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较差,有的甚至在实践中的操作能力都显得不够,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金融企业对金融专业人才的要求。

5. 对策及建议

5.1. 对学生自身就业竞争力提高建议

5.1.1. 学好专业课

专业课是学科的基础课程,是进入工作环境必不可少的知识储备,在校期间要做好认真学习专业课决心,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未来就业时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够对工作做到游刃有余。而且,毕业没有进入金融领域的部分毕业生也认为我们大学四年学的许多知识在以后的生活中都有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就是为了考研做准备,因为许多留京的毕业生发现我校因为在北京处于中游水平,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通过考研继续深造也是很好的选择。

5.1.2. 积极参加实践

实习是了解专业最直接的方式,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最好的方法,通过实习从实践层面了解专业,发现自己真实的潜力和兴趣,为以后奠定了良好的事业基础,也促进了整个社会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校期间所学课程理论性太强,真正接触到实际工作时又是另外的样子,如果能够提前得到锻炼适应这种落差,那么在未来就业时需要适应的时间会更短,会有更强的竞争力。

5.1.3. 提高自身软实力

如今金融机构都很注重员工的情商,尤其是服务性质的工作。大学生活中的各类经历就是他们考察情商的途径。如果能够有意识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学会沟通,那么在就职时会有很大优势。其次,自主学习能力是我们需要在校期间认真培养的,入职以后没有老师专门答疑解惑,需要通过自己去学习各种各样的新知识,快速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5.2. 对学校人才培养建议

5.2.1.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设置的培养方案需要不断的更改与创新,应遵循现代教育理念,以课堂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强化“应用型”及“创新型”的培养为重点,以立体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保障,重点构造多渠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在设定培养方案的时候,不应该一味的追求学生的学分是否达到教育部门的规定,而应该注重学生是否真的能够从课程中学到有用的知识。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在制定培养方案上过于重理论轻实践,导致部分同学为了不挂科而学习、为了考证而学习,应该加强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体现专业优势、学校特色,从而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

同时,在完善培养方案时,应该真正“深入基层”,了解学生真正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要求,从而制定合理合规,让学生愿意接受的培养方案。

在教学体制上,应该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一方面增加与各大财经院校交流学习机会,学习别人的长处;一方面强化国际交流体制。而不仅仅限于英国、日本、美国等部分发达国家。可以考虑与部分国家建立长期稳定的教师培训和学生培养的国际交流体制,每年派有条件的学生进行国际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大家感受国外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模式。

5.2.2. 增加学生实践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现在金融机构和企业需要的人才,不仅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的理论功底,熟练掌握银行、保险、证券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还需要具有较强的金融业务操作的实践能力。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面,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不仅仅要考虑突出市场性与前瞻性相结合,还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通过加大建设经费的投入,建立金融学专业对口的全真模拟现代证券、现代银行专柜员实训中心,提高利用率,使学生在实际模拟操作中,真正认识并体验商业银行柜员储蓄、现金出纳、支付结算、信用卡、理财等业务。 在实践周的安排中,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应该多带同学去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去实习以及开展关于这方面的讲座,从而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与自身专业相关的机构以及对自己未来职业的规划。

5.2.3. 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

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也是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应该重视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长期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5] 。一方面,金融学专业实训内容与设计应充分考虑合作企业,例如银行、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的意见,将金融机构实际业务纳入到实践教学环节中,以金融机构岗位需求构造实训教学计划;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与银行、保险公司等多家金融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有机会、有条件、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参加教学实践活动,或进行岗位实习。这样就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避免了理论与应用发展的偏差,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文章引用

罗心怡,丁 岚,高 茜. 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程度的调查研究—以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为例
Research on the Docking Degree of Financial Personnel Training and Social Demand—The Case of China Women’s University Finance Students[J]. 教育进展, 2017, 07(01): 22-31. http://dx.doi.org/10.12677/AE.2017.71004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徐辉. 高校金融人才培养研究的文献分析——基于2001-2015年期间CNKI数据库[C]//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016年第一届今日财富论坛论文集: 2016年卷. 北京: 今日财富杂志社, 2016.

  2. 2. 施炜. 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的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 2012.

  3. 3. 岳福琴. 我国金融人才需求及高校人才培养的对接[J]. 知识经济, 2013(19): 147.

  4. 4. 王晓军. 论现代金融人才培养与高校金融教学改革[J]. 当代经济, 2008(13): 116-117.

  5. 5. 中国金融行业人才发展报告[J]. 财经界, 2008(6): 60-74.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