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07 No.04(2017), Article ID:21117,7 pages
10.12677/AE.2017.74025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lementary Education in Chinese Classroom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Take Primary School as an Example

Xiaohui Zhou, Xianfeng Li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Leshan Sichuan

Received: Jun. 9th, 2017; accepted: Jun. 24th, 2017; published: Jun. 27th, 2017

ABSTRAC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asic education language teaching classroom integration, is a form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At present, in the city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abuse, misuse, without the phenomen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order to promote better integration, both practical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present situation with the example of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and puts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urriculum and content integration mode choice, scientific use of courseware design strategy,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 in order to improve Chinese classroom efficiency.

Key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ic Education, Classroom Integration, Elementary Chinese

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语文课堂整合问题及其对策

—以小学为例

周小卉1,李先锋2

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乐山

收稿日期:2017年6月9日;录用日期:2017年6月24日;发布日期:2017年6月27日

摘 要

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语文教学课堂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一种形式。目前,在二者整合过程中,仍存在着大量滥用、误用、不用信息技术的现象。为促进二者更好地整合,本文结合小学语文实例浅析产生此现状的原因,并提出根据课程特点和内容选择整合方式,科学使用课件设计策略,建设教学资源库等措施,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信息技术,基础教育,课堂整合,小学语文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整合是指在基础教育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语文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完成相应的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学条件的改善,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整合为城市小学注入了新鲜和活力,与传统教学相比,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在与实际课堂整合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在参阅大量相关文献后,结合笔者实践经验,总结归纳出以下几个问题:1、过分强调使用信息技术而淡化传统教学;2、过分强调多信息技术中心而淡化学生中心;3、制作课件等同备课;4、课件制作繁杂,使用频率高、效率低;5、忙于电脑操作,教师自乱阵脚。

基于此与笔者精力所限,本文将从小学语文学科切入,在简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整合问题的现状的同时,运用案例分析法对一系列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根据语文课程特点和内容选择整合方式,科学使用课件设计策略,建设教学资源库等措施,从而提高语文课堂高效性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

2. 信息技术与城市小学语文课堂的整合现状

除了赵岚岚、李军庭等研究者所发现的整合中出现的问题之外,笔者还发现了在城市小学语文课堂中还有诸多滥用、误用、甚至不用信息技术整合课堂的现象。具体表现为。

2.1. 信息技术独霸课堂、喧宾夺主、主次不分

2.1.1. 信息技术代替教师成为主角

信息技术无法取代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但有的教师却深陷信息技术的“圈套”。在研究课、公开课,甚至是常态课上,教师都把大量精力倾注于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的选择,更关注多媒体课件是否美观、动画效果是否能吸引学生。不难发现,很多老师的教学流程纯粹顺着课件的内容而进行,先讲什么再讲什么,什么时候该提问,提怎样的问题等,都是提前设计好的。上课时教师播放课件,学生只管读、看或者抄课件内容,导致了教师、学生与课件的分化。这种枯燥的新课堂是教师片面追求信息技术的泛化使用而失去权衡其利弊的能力所造成的。教龄长的教师不善于使用信息技术,但面对年级公开转课,为了拉快教学进度,保证课堂的流畅性,他们大多会选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XX老师在教授《草原》一课时,她将主要教学问题、课文中需要赏析的句子,例如“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3] 。一哄而上,全部预设在课件之上。“老师念课件,学生听内容”让学生的关注点从教师本人过分转移到PPT,从而忽略了教师的见解、引导,那么这堂课的老师早已暗换成“信息技术”。

2.1.2. 限制思维,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利用信息技术在多媒体课件上预设课堂内容,让教师难以把控“突发状况”。笔者曾观摩了《井底之蛙》一文的教学,在讲到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时,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普遍认同的观点——我们要积极进取,不能像井底之蛙一样目光短浅。当教师准备把预设好的“标准答案”放出来时,却有一个“另类”的回答:“老师,我认为青蛙不是目光短浅,或许它就喜欢过这样一种平凡的生活呢?不也活得很自在吗?”这时,教室一片哗然,学生们开始发声了……教师本以为把预设好的标准答案展现出来,学生做完笔记便可以完成教学。临近下课,这突如其来的回答只能让教师勉强应和,草草结束课堂。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没有那个“另类”的回答,学生的思维又将被多媒体课件限制。这有悖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4] 。长此以往,固化的多媒体课件会大幅度缩小学生的思维空间。

2.2. 夸大“图文声像”,朗朗书声“偃旗息鼓”

在语文教学法的课堂上,老师不止一次提到:“无论你的普通话有多差,请你一定要在语文课堂上发出你的声音!”当然,老师所指之意在于语文教师要有“范读”的教学素养。然而,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优势让语文课堂有声有色的同时也让师生沉默了。在真实的课堂上,繁冗花哨的课件里插入了不少图片、视频、音频,它们让学生和老师产生了依赖。于教师而言,音频诵读可以代替范读;于学生而言,再也不用去揣摩诗歌的断句、情感的投入,因为多媒体设备会“说话”。但是语文并不仅仅是通过图文声像来表现情感,而需要经过老师的引导和启发,以及师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情理之中的想象才能使学生从中领悟语言的美妙。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古诗、故事、散文都有涉足:《望庐山瀑布》的雄奇壮丽,《游子吟》中母爱的无私,《飞夺泸定桥》的气势磅礴都是需要在朗读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所以在整合的过程中不应忽视朗读的重要性。

2.3. 走马观花,课件代替板书

自信息技术涌入城市小学,小学低段教师的示范性书写能力日渐减弱,特别是年轻教师往往心存侥幸:如果粉笔字写得不好就尽量少写板书,以免误导学生。他们通常会选择GIF动画代替板书来教授学生书写汉字,让学生跟随动画播放“书空”或者自己在本子上写。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能优化板书、使板书留存时间长久、节省板书时间的优势反而被GIF动画所掩盖,其弊端暴露无疑。比如,在观摩小学一年级《怎么都快乐》一课的教学时,我发现教师在黑板上书写了题目之后,便过度使用多媒体音频、动画进行教学,只会对个别汉字进行板书。根据学生的生字本完成情况来看,书写东倒西歪,倒安笔画者大有人在。可见,信息技术不适用于独立存在的拼音、汉字教学,而需要将其与课堂进行适时整合,使其用的恰到好处。

2.4. 过度使用,影响师生有效交流

信息技术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图式”教学方式。但是,对于语文课堂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都能够用信息技术来“形象生动”一下的 [5] 。我们可以利用图片、音频来营造氛围,唤醒感情,但是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考,师生的交流。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一味追求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呈现,不择时机地将其插入教学。笔者在观摩《瑞雪图》一文的教学时发现,为了渲染诗化氛围,在解读文本之前,教师便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了各个地区的雪景——雪花簌簌飘落的动画图,冰凌万丈的风景图,引来了学生的几声“哇,好漂亮”的惊呼,接着便是无休止的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这时候老师想要切入课堂,带着学生去赏析课文句子时已经有“被嫌弃”的势态。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整合,不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且将其作为塑造学生人文情怀的支架。在上述案例中,机械使用信息技术整合课堂,过度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和思维,反而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2.5. 水平低,信息技术被拒之门外

上述材料提到的多为信息技术滥用的现状,但在城市小学仍存在不使用信息技术的现象,多以教龄长的教师为主,不愿意学习新鲜事物,惯用传统教学手段,把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当成了摆设。教师宁愿绞尽脑汁地给同学们解释难理解的内容、花大量时间板书枯燥的练习题,也不愿意使用电子白板、ppt等电化教学媒体把知识呈现给学生。

3. 信息技术与城市小学语文课堂整合问题的原因分析

信息技术与城市小学语文课堂的整合效果和教师观念、技能水平、信息化环境等原因密切相关,下面本文将从内、外因两方面分析整合问题可能产生的原因。

3.1. 整合问题产生的内因

在上文中,笔者结合教学实例简单分析了城市小学语文课堂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产生的诸多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作为教学过程的实施者,他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意义的构建 [6] 。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认知也同样影响教学。所以,因教师和学生自身原因会导致问题产生,如下文。

3.1.1. 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

现如今处于当打之年的教师都是在2001年9月新课程改革之前的教育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很多教师的教育思想仍残留着传统的教育理念,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也处于知其表不知其里的状态。信息技术整合课堂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局限,但“喂养式”的传统教学理念仍然根深蒂固,很难将学生放在“生长”的位置。教师用课件直接展示预设好的教学内容和答案,让很多想发言的学生一次次闭紧了嘴。部分教师则认为信息技术新奇而繁杂,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学习、操作,便拒绝把信息技术带进课堂。

3.1.2. 学生的心理影响教学手段选择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而学生是课堂主体。城市小学的硬件设施良好,学生家境优越,接触电子设备的时间较早,对网络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对图片、音频等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们对信息技术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对新授课饶有兴趣,面对练习讲评课却唉声叹气。这两者的差别在于使用多媒体与否,所以城市小学生的心理状态一定程度上限制着教师教学手段的选择。那么,如何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又成了教师必须攻克的一大难题,处理不当便会出现上文所述的滥用、误用、不用等问题。

3.1.3. 教师操作技能水平低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仍有很多教师滞后于信息化教学的要求,操作技能水平低下。

1)“拿来主义”盛行

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所使用的课件多为网上下载再进行简单修改的课件,内容大同小异。虽然经过改动后质量有所提高,但是受固定教学套路的限制,教师的思维开放性减弱,课件与实际教学的结构不适切,这种“拿来”的课件并不适合本班学生的个性。

2) 制作课件等同于备课

自信息技术被引入城市小学,部分教师的备课阵地从备课本转移至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他们会花大量时间去搜集教学资料,制作繁冗的PPT,课件内容甚至有照搬教材教参、预设问题答案的嫌疑,有的课堂会出现几十张课件,然而无论如何也难以应对突发状况。

3.2. 整合问题产生的外因

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时现的诸多问题既有内因导致的必然性,也有外因的推动作用。

3.2.1.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的低效整合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热潮一掀起,在新课改实践中,无论是常态课、还是小型公开课、大型研讨课,多媒体可谓占尽风头,甚至还成了评价教师的重要标准。但是多媒体过热,超前于信息化教学发展的要求,会和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相分离。语文教学需要生活、需要意境、需要情感,单单利用多媒体为其提供一个只有技术的大环境,将文字、图片、音频堆砌在一起,容易出现“为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的现象。

3.2.2. 信息技术教学环境边缘化

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的适应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课改的大流下,教师不仅要转换角色,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包括计算机操作能力、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环境的适应能力。大部分语文教师都尝试着在语文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然而,计算机操作能力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重要条件,对于一些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不高的语文教师来说,既要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又要组织好学生课堂协作学习,这无疑是一大挑战。所以不会选择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这类教师正处于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边缘,滞后于新课改的要求。

4. 信息技术与城市小学语文课堂整合的对策

利用信息技术对语文课堂进行整合,需要从整合方式、整合时机、课件设计策略、教师技能水平的提升等方面入手,通过对整合问题现状及原因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种对策。

4.1. 根据语文课程特点选择整合时机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7] 。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能系统地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在课中讲解重难点时,教师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软件或者ppt等多媒体制作工具形象地演示教学内容,包括生字词、课文段落大意、文章重难点的梳理,可以节约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师和家长之间也可以利用网络更好的沟通和合作。要实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推广发现性学习,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比如在学习《揠苗助长》时可以用动画来表现故事情节,其中蕴含需要学生解答的问题,这种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更能保持问题的真实性。

4.2. 根据课程内容选择整合方式

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拼音教学、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和写话教学四大模块。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整合是一种教学机智。

例如,拼音是小学入门课程,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让拼音教学停留于机械模仿的阶段,如果在认读阶段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情景,会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比如对声母“b”的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播放动画视频,小朋友坐在窗前听广播,旁边的鹦鹉不断地发出声音“bo bo bo”,定会引起学生不自觉的模仿。识字与写字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是对音、形、义的整体再联系,利用儿童直观的思维形象寻找整合点,笔者认为创设游戏情景教学和动画演示都能吸引学生。中国汉字博大精深,象形文字最为直观,比如“日”字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动画播放由太阳图片变为象形文字“日”,让学生猜读,这样就避免了枯燥的笔画叠加的枯燥。

4.3. 学教并重,完善民主的师生关系

语文教学新理念认为:学生始终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应把学生作为“人”来关注,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同时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8] 。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整合教学时,教师应主动应搭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环境。利用其形象直观、活跃课堂氛围、孕育美育的优点,改变“喂养”的教学方式,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师、学生以及文本之间的多边交流,让学生尽情表达,大胆想象,创设“生长”型课堂。

4.4. 科学选择课件设计策略

首先是因材施教,精简多媒体课件。制作课件时一定要以学情和城市小学生的特征为参考,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选用色彩鲜明的背景图,减少密密麻麻的汉字。遇到教学重难点时,应该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使课件内容主次分明。其次是科学使用视听手段,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欣赏教材可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去联想、去铺垫 [9] 。如果教师要采用视听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朗读情趣,那么一定要科学选择背景音乐,渲染符合文本情感基调的朗读氛围,并鼓励学生大声朗读。绝不能让学生产生“我读得不如电脑读得好,我不读”的思想。

4.5. 组织教师培训,正确定位信息技术

在信息化、网络化教育盛行的今天,要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组织培训势在必行。首先,应拓宽教师培训渠道,加强教师的思想观念培训,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加强理论学习,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整合课堂的模式,科学选择课程资源。其次,教师应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深入分析、挖掘教材,使二者两者要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最后,学校应定期开展多媒体教学观摩课,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

4.6. 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库

城市小学硬件设施齐全,计算机、多媒体等信息化设备的数量和配置已达到较高标准,校园网的建设如火如荼。但硬件设施的投入量过大削弱了软件和资源建设。笔者认为城市小学有条件利用互联网资源和校本资源,搭建符合本校客观情况的教学资源库。根据师生的需求收集技能培训视频、知识点素材、教学案例等,建设包含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的信息技术素材库,包含校内、校外优秀教师的优秀课件库、示范性教学视频库,适合师生共享的习题库……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能给教师一个有条有理的资源共享平台,避免了百度文库内的“拿来”,同时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拓宽了学习空间。

5.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了信息技术与城市小学语文课堂整合问题现状和原因,并据此提出了根据语文课程特点和内容选择整合方式,科学使用课件设计策略,建设教学资源库等措施,以达到提高城市小学语文课堂高效性的目的。但在教育信息化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与城市小学语文课堂整合的问题会日渐增多。因此,要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大家在教学实践中共同努力,究其本因、对症下药。

基金项目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立项课题(编号:PDTR2013-017)成果。

文章引用

周小卉,李先锋. 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语文课堂整合问题及其对策—以小学为例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lementary Education in Chinese Classroom and the Countermeasures—Take Primary School as an Example[J]. 教育进展, 2017, 07(04): 155-161. http://dx.doi.org/10.12677/AE.2017.74025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李军庭.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 2006.

  2. 2. 人民出版社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0.

  3. 3. 郑国民, 马新国, 主编.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四年级. 下[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5. 5. 北京未来新世纪教育科学研究所. 多媒体辅助教学实践[M]. 呼和浩特: 远方出版社, 2006.

  6. 6. 赵岚岚. 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运用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以北京拔萃双语学校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师范大学, 2007: 21.

  7.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8. 8. 翟启明. 新课标语文教学论研究[M]. 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1: 143.

  9. 9. 胡修金. 让生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94.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