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ational Education
Vol.06 No.02(2017), Article ID:20183,4 pages
10.12677/VE.2017.62012

Analysis of Chinese 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in Lo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Liyun Tang, Jun Dai, Changchun Shang, Jisheng Qiu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Received: Mar. 26th, 2017; accepted: Apr. 14th, 2017; published: Apr. 17th, 2017

ABSTRACT

Under the trend of economic diversification and globalization, our country is facing grea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higher education needs to cultivate the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facing the world, so to carry out the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is the top priority. Due to the advantages of relatively weak, provincial local colleges should be more reasonable to develop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mode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for engineering, which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and reference value for promot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Keywords: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ngineering,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 School-Running Mode

地方工科型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分析

唐丽云,戴俊,尚长春,邱继生

西安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收稿日期:2017年3月26日;录用日期:2017年4月14日;发布日期:2017年4月17日

摘 要

在经济多元化、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我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高等教育急需培养出面向世界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是当务之急。省属地方高校由于优势相对薄弱,更应合理制定合作办学模式,本文主要从我国地方高校合作办学的现状解读入手,分析地方高校合作办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工科类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发展策略,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 :地方高校,工科型,中外合作办学,办学模式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规定:中外合作办学通常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目前所称的中外合作办学一般是指国家鼓励的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国家纲要》指出,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校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重要手段。经过近40年的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外开放进程中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地方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对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地方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促进地方高校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加地方高校教育供给的多样化和选择性等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是快速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社会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是永葆学校发展活力和生命力的迫切要求 [2] 。这种国内外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不仅可以节省学习费用,而且可以给初涉独立生活的学生提供缓冲,让他们既可以在国内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又吸纳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 [3] 。

2. 我国地方高校合作办学的现状解读

2.1. 我国地方高校合作办学的历史和现状

我国大多数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工作始于改革开放,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改革开放初期八十年代起至1992年前后,大陆高校先后与美、德、法、日的教育机构和个人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天津财经学院等。但总的来说,这一阶段的办学近限于一些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方高校,属于高校自行组织的国际交流行为。

第二阶段,从1993年《关于境外机构的个人来华合作办学问题的通知》的颁布至今,这一阶段,我国大多数地方高校认识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及必然趋势,合作办学规模不断增大,教育手段日趋现代化,发展了网络授课及远程授课等,主要专业有工商管理、信息技术、外语等。此间,几个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法律法规值得提及:1995年颁布《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1996年颁布《关于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活动中学位授予管理的通知》;200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2007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秩序的通知》等。以上文件的出台对我国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我国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基本模式介绍

我国地方高校合作办学的模式主要分为双校园和单校园两种。

双校园模式是指分阶段培养,在广大地方高校内广泛实施。即学生在国内院校完成“X”年的学习,通过考核后,选派到国外院校完成剩余年份的学习,修完全部课程。顺利毕业可获得国内和国外两所学校的毕业证和学位证。这种模式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增强其独立自主的能力,但同时对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有一定要求,并且,如若把控不好,很可能会沦为一种单纯送学生出国留学的途径,与教育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初衷背道而驰。

另一种单校园模式,即学生只需在国内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即可获得两所学校的毕业证和学位证,这种培养模式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不出国门,就享受到国外大学的资源,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但同时,这对合作双方有着较高的要求。中方学校需引进成套的国外高校教学体系和课程,并聘请外教进行主要课程的授课。

以上两种模式各有千秋,目的都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以高等学历教育为主。总的来说,我国多数院校已对合作办学项目进行了积极探索,效果也颇为显著,但各地区发展较不平衡,还需进一步改善。

3. 我国地方工科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3.1. 国外的教学理念与我国传统的教育文化的冲突

国外的教学理念是“创新”,是独立的思考和动手能力的创造,老师仅仅给予的是一个启发和带领的作用。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比较重视的是对科学技术的更新和创造,特别是工科院校,更加的注重思考与创造力。然而反观国内的高校,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在国内高校中普遍存在,重课本知识,注重老师的教学内容,老师在教学中在同学们领悟知识的过程中起到的是主导作用,并且衡量老师教学与同学们的掌握情况的唯一途径又是考试,容易造成老师教“死书”,同学们读“死书”,只懂理论知识,而不能够通过实践去检验。

3.2. 学生的外语水平达不到外语或双语授课的标准

我国学生衡量外语水平的便是四六级考试,很多学生连一些普通的外语词汇和知识都一知半解,而工科院校的专业知识中,专业术语较多理论知识更加的复杂,外语或者双语教学更加困难。合作办学给学生的书面表达或者日常办学的交流都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完全达不到课程结束后应有的效果,反而越学越差越来越没有信心违背了合作教学的初衷。

3.3. 中外合作的水平和层次较低,意义不明显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有目的、有重点、有层次的使用引进的国外优质资源,是对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最基本的要求 [4] 。而由于自己技术水平的有限和语言能力的限制,与我国地方高校进行合作办学的国际一流大学很少,主要是一些规模较小并且名气不大的院校与我方合作。并且在合作的层次上主要是本科层面的合作,层次偏低,应当尽量向研究生的水平发展,在过程中也提高与我国合作的国外高校的水平,增加合作办学对于我国工科类高校的意义。

3.4. 合作办学的实践性与应用性不强

我国高校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办学大多都是理论上的教学,学术性的较多,缺乏应用性与实践性,而工科的专业对实验的要求很高,理论都应该接受实践的检验来增加学生的领悟程度,达到教学的目的,而我国地方院校的合作办学大多数都体现在了表面上,比如多语言教学,而没有达到工科真正所要求的对知识的钻研,也没有达到中外合作所想要进行的知识的“互换”,没有让理论、科学技术在双方之间大范围的传播,没有真正利用好“合作办学”这个平台。

4. 我国地方工科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发展策略: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我国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正在蓬勃发展,但地方工科高校的情况不容乐观。近几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出现4个关键词:规范、依法、质量、创新 [5] 。这也正是我国地方工科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发展方向。建设健全地方工科高校的合作办学模式发展策略很有必要。

4.1. 制定具体鼓励政策并落实到位

目前,虽然国家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诸多政策法规,但还是不够完善。政策缺乏创新性、连贯性,对现实的指导作用有限,同时这些政策法规并未体现各地教育的实际情况,一视同仁,这对多数地方合作办学高校是相对不公平的。国家应当针对各地区情况,制定具体政策,给予经费上的大力支持。同时地方政府也要积极投入到地方高校的合作办学项目建设中去,发挥各地区自身优势,从而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4.2. 提高办学层次

拓展地方高校与国际一流大学的合作办学交流空间,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合作。在合作项目选择上,要紧抓本校学科建设特色及现阶段国内急需和新兴的专业,也要引进国外高校的特色专业及课程体系,借力优势,勇于创新。

4.3. 积极开展应用型工科领域的合作

通过合作办学,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先进科学技术及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体系,更新办学理念,注重实践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目标是培养一批高素质、国际化的应用型人才。

4.4. 扩大留学生规模,实现真正的双向交流

在合作办学中,积极吸引国外学生来本校留学,大力引进国外人才,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以此帮助推进学校教学改革及教育质量,得到国际认可,扩大学校影响力及知名度。

5. 结论

总而言之,中外合作办学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教育层次及质量,更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在合作过程中,我们要站在长远发展的立场上,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办学模式,真正做到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建立起国际化、多元化、社会化的高等教育模式。

文章引用

唐丽云,戴 俊,尚长春,邱继生. 地方工科型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分析
Analysis of Chinese 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in Lo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J]. 职业教育, 2017, 06(02): 61-64. http://dx.doi.org/10.12677/VE.2017.62012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薛二勇. 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和发展的政策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 2017(02): 24-28.

  2. 2. 施洪甲.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区域高校改革发展[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9, 28(1): 16.

  3. 3. 王庆环. 不出国的留学, 撬动高校国际化[N]. 中国教育报, 2013-3-27.

  4. 4. 张静, 潘磊.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背景下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 开发和共享研究[J]. 轻工科技, 2017(01): 152- 153.

  5. 5. 林金辉. 中外合作办学基本规律及其应用[J]. 江苏高教, 2012(1): 48.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