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Economic Research
Vol.05 No.02(2016), Article ID:18028,12 pages
10.12677/WER.2016.52005

The Study on Coordination to Dynamic Synergies of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Intermediary Services and Market Institution

Dexian Hou

The Humanity and Arts School, Ningbo University Technology, Ningbo Zhejiang

Received: Jun. 29th, 2016; accepted: Jul. 17th, 2016; published: Jul. 20th,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ABSTRACT

During the deepening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 with the China’s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its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development, the government guiding system to inte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market regulation trend has been enhanc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industry system,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in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relates to the collaborative dynamics with the government social management system by institutional transformation and market regulation to do well anymore. To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s about the dynamic collaborative to market system regul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Shanghai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has key significance to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related to other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

Keywords:Intermediary Services,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Market Institution, Economic Growth, Dynamic Synergies

上海现代服务业产业组织发展与市场体制 规制化及经济增长动力协同性探析

侯德贤

宁波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浙江 宁波

收稿日期:2016年6月29日;录用日期:2016年7月17日;发布日期:2016年7月20日

摘 要

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不断深化背景下,我国区域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及其分布格局的发展中,政府制度主导与市场规制深化的互动趋势不断增强。区域产业体系发展中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产业组织的发展,关涉到政府社会管理中的制度(体制性)转型与市场规制优化的动力协同性。探讨上海现代服务产业组织发展 与市场制度规制化及经济增长动力协同性的特点,对于其他产业组织发展的影响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产业组织发展,市场制度规制化,经济增长,动力协同性

1. 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体制转型与社会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经济发展布局与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空间演进中,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离不开市场化与政府规制化(制度演进体制性引导)的协同互动。社会资源配置涉及到其相关性(外部性)中之一的社会基础设施(有助于生产转换的制度、国际贸易的开放程度、法律和产权制度的有效性、国际性语言的掌握、社会公平程度)质量条件。社会基础设施与政府及其制度政策规划的有效性关系密切。其有效性涉及到产业组织及个体的信息交流、投资、生产与消费商品和服务等诸多因素的经济环境优化问题;体现出它与政治、制度以及法律条件(Political, institutional and legal conditions)相关性 [1] 。

2. 现代服务产业组织发展与政府制度规制化引导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级政府根据中央有关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定位,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结构优化的指导方针,在区域产业优化发展战略的制定中,重点强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实现自身发展与主动服务全国以及国际化延伸的重要体现,以促进城市经济(关联农村经济)及其社会功能优化的根本性转变。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结构(尤其是城市区域)调整与转型演进进程的不断加快,从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及其产业组织发展现实路径来看,政府相关部门的体制性规制化引导管理十分重要。政府在强化“以市场为主导发展现代服务业”理念的同时,关注到现代服务业发展中不断消除各种体制性障碍和垄断因素的不利影响。强调政府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要素供给、制度供给、规划供给和其他相关供给因素的优化;通过政府对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制度供给因素)的多元化措施支持,采取政府扶持与政府规制构建各种公共服务平台(诸如产业创业园区与保税区规划与建设、户籍与人才流动、产业投资与教育服务等),积极创造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突出规制化方式对于现代服务业服务产业组织发展的积极引导作用。如图1所示,在政府规制引导作用促进下,现代服务业产业组织的专业化在适应政府规制与消费者需求环境不断优化方面,有了良好的客观的发展趋势。

我国各地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在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规划中,强化了规制化引导管理方式。通过国家立法机构、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制订严格的技术与法律标准,强化对于技术进步、空间结构(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基础设施体系、政治体制、社会体制等规制化管理,促进现代服务产业组织空间优化发展顺利演进。

Figure 1. The correlation to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ctivities with the government’s regulations to guide

图1. 现代服务业产业组织活动与政府规制化引导相关性

在“完善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水平”产业发展指导原则下,通过国际化(ISO9000等系列相关标准)提升城市服务产业能级、市场化扩大服务产业规模、信息化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法制化创造服务业发展环境,着力提升功能型服务业,围绕城市功能转变,因势利导,构筑“高增加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产业组织构成体系 [2] 。如表1所示,列举了现代服务业发展中主要行业与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所做的规制化引导的内容之间的关联。

政府市场规制化引导的意义在于有益于现代服务业产业组织发展的“外部性”优化的协同性。“知识和技术创新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外部性(Externality)的存在,一个国家知识存量越大,在外部性作用下,其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就越大。……新经济增长理论的逻辑路线是:(1) 技术进步内生化;(2) 生产规模报酬递增;(3) 外部性的存在;(4) 寻求合适的技术进步源泉:知识、R&D活动、人力资本、公共投资与基础设施等等” [4] 。上海现代服务业产业组织活动的“外部性”优化,表明政府对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环境优化意义的深入关注以及对于产业组织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发展的相关性意义。如表2所示,突出表明了我国加入WTO之初后上海部分现代服务业产业组织发展的基本情况。

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不断深化,上海金融服务业发展逐步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多元化的金融主体组织活动趋于活跃状态。如表3所示,主要说明了面对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的上海主要金融业组织机构发展的情况。

而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关数据显示,得益于政府市场规制化引导作用,上海现代服务业产业组织的发展优化进程中,不断优化自身组织结构和提升其组织自身产业服务能级的水平,通过有效的规制化服务,在社会服务市场化(以及公益化)的活动过程中取得良好的市场及社会效应。在面对金融危机之后的金融市场环境变化,上海市政府的社会金融管理有了一定成效。如表4所示,在政府有效规制管理之下,上海在2012年第一季度的现代服务业主要行业的发展有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市场经济背景中,现代服务业产业组织的发展,在政府市场体制规制化引导与管理下,利于优化区域经济管理与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方式,促进实现区域资源要素和资产价值的不断增值;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的优化,注重“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经济与社会价值意义,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核心价值目标。

3. 上海现代服务业产业组织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与政府规制化引导动力协同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世界经济格局与产业机构调整与转移进一步不断变化。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趋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建设与完善进程中,社会服务体系面

Table 1. The correlation to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related major industry service content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the government regulation guide [3]

表1. 现代服务业产业组织相关主要行业服务内容与政府规制化引导相关性 [3]

Table 2. The situation to par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n Shanghai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004, “-” indicates no accurate data in the chart) [4]

表2. 上海市部分现代服务业产业组织情况(2004年度,表中“-”表示无精确数据) [4]

Table 3. At the end of the Shanghai financial services unit number (2009-2010); unit: firm [5]

表3. 年末上海金融服务业单位数(2009-2010); 单位:家 [5]

① 金融业单位数统计中,银行业统计至市分行;证券业统计至证券公司市分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资信评级机构、证券市场机构和登记结算机构;保险业统计至保险公司市分公司、专业保险运营中心和保险中介机构。此外,金融单位统计包括各金融监管部门。② 本表数据分别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等提供

Table 4. 2012 year 1 quarter part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leading indicators (divisions)

表4. 2012年1季度部分服务业主要指标(分行业)

资料来源: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http://www.stats-sh.gov.cn/sjfb/201205/242557.html

临不断变更与转型,而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社会服务主体构成形式较为单一,导致社会化服务相关责任承担主体的服务供给相对不足,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所需的社会服务体系中服务主体与形式亟需相应地演进;同时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发展对加快社会服务结构主体组织构成优化调整的需求体现出相应的紧迫性。政府管理部门如何顺应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客观发展要求,加大产业组织发展的引导与管理力度,注重从产业组织结构优化视角关注社会服务主体组织构成多元化趋趋势,成为区域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有关投资组织及机构等多元化投资主体更加看好中国的有利时机,根据我国加入“WTO”的相关承诺,不断推进开放的产业领域不断扩大。各地各级政府切实按照国家的部署,认真履行国家对“WTO”的各项承诺,改善贸易和投资环境,把工作重心转向“提高质量、强化功能、优化结构、拓宽领域”的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按照“两个优先”的战略布局,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吸收外资,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加强提高引进外资或内资产业组织的产业技术含量,利于提升区域空间综合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各地各级政府在现代服务业产业组织的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市场化、多元化、规制化”方式,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产业组织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水平,促进现代服务业产业社会服务产品市场供给的丰富性,以满足经济增长与社会成员生活质量提高的多元化有效需求。各地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在现代服务业产业组织服务主体多元化产业投资方向引导方面,明确了产业发展的规范化指向,强化产业组织服务主体与服务市场之间多元化信息匹配的协同性,同时强化投资服务环境优化管理,以提高服务主体投资效应。

以上海市产业发展战略为例,上海市政府在相关产业投资指导目录中,明确涉及“现代服务业”的行业投资目录指导内容的合理性。如在《上海市外商投资重点产业目录》加以明确指导“服务业”:

(一) 金融服务业:1. 银行、财务公司;2. 保险公司;3. 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 金融租赁公司;5. 保险中介公司。

(二) 物流业:1. 第三方物流企业;2. 分拨配送中心;3. 物流房地产开发;4. 集装箱多式联运;5. 道路货运;6. 物流信息系统开发。

(三) 分销业:1. 一般商品的批发、零售企业;2. 一般商品的外贸企业;3. 国际采购中心;

(四) 社会事业:1. 高等教育的合作办学;2. 文化经纪(限于合作、合伙);3. 电影院的建设、经营(中方控股);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发行,电影制作(中方控股);5. 医疗、保健服务(限于合资、合作),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诊疗机构、肿瘤诊疗机构、整形美容医疗机构、康复医疗机构、临终关怀护理机构(包括高层次老年护理医疗机构);6. 体育竞赛、表演;体育设施建设、改造和经营管理(除高尔夫球场);体育俱乐部。7. 老年人服务(养老机构、老年公寓、老年住宅、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社区活动中心、养老服务管理咨询机构、养老服务职业培训机构、老年人护理康复用品服务机构等)。

(五)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1. 研究开发机构(中心);2. 测绘公司(中方控股);3. 认证机构;4. 民用卫星等技术的开发;5. 高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企业孵化中心;6. 生物工程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7. 同位素、辐射及激光技术;8. 海水淡化及利用技术;9. 节约能源开发技术;10. 资源再生及综合利用技术;11. 环境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

(六) 房地产业:1. 普通商品住宅的开发建设;2. 旧区改造;3. 写字楼和高档宾馆建设、管理;4. 大型主题公园的建设、经营;5. 建筑设计公司;6. 建筑装潢公司。

(七) 旅游业:1. 国际会展设施的建设、经营;2. 旅行社;3. 旅游景区(点)的建设、经营;4. 旅游线路及旅游集散站的建设、经营。

(八) 信息、咨询服务业:1. 国际经济、科技、环保信息咨询服务;2. 会计、审计(限于合作);3. 各类经纪、中介服务4. 专业服务 [6] 。

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上海产业结构空间布局的调整实际,针对贯彻《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的指导精神,提出《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合理引导社会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优化上海现代服务业产业投资与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上海区域发展的服务功能,其中部分内容中涉及现代服务业产业组织服务主体多元化的发展:“(五)对本市现代服务业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按照不同情况,予以享受本市国有企业重大资产重组、本市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重组、外资并购本市国有企业等相关政策。外资、民资在参与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资产重组过程中,对整体转让企业资产、债权、债务和劳动力以及实施关闭、破产等的,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享受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在参与现代服务业国有经济改制过程中,相关的产权交易费、房地产交易和变更手续费等相关收费项目,按规定实行减免政策” [6] 。

在上海区域从事经济活动的许多投资主体,对于投资环境的优化十分关注,进一步了解到上海区域的投资吸引力主要体现为:有全国性市场信息化网络平台,市场信息聚集、易于获得有效信息,市场环境秩序良好,航空(航海)、铁路与公路道路交通网络便利发达;高校、科研院所集聚,人才交流渠道较为畅通,高素质人才荟萃,专业化资源密集,信息等高新技术等科技水平较高;跨国公司集聚密度不断加大,市场投资主体国际化程度较高。虽然遭遇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激烈的冲击,国家和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引导和加大对金融行业的管理力度。如表5所示,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之初的几年中,上海金融市场发展表现出较为稳定趋势。

投资主体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表明产业集聚程度的进一步深化,利于上海城市功能多元化提升和延伸集聚与扩散服务张力的优化形成,对于促进上海城市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乃至国家战略的提升均有积极的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演进趋势的进一步发展,上海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如图2所示,上海现代服务业产业组织体系构成中投资主体的多样化、跨区域、集约化发展趋势在政府引导规制得以进一步彰显。

Figure 2. The main body structure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of Shanghai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nvestment

图2. 上海现代服务业产业组织体系投资主体构成

Table 5. The clinch a deal to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main financial markets (2008-2010) [7]

表5. 主要金融市场成交概况(2008-2010) [7]

① 本表数据分别由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钻石交易所提供。② 本表数据除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上海黄金交易所成交额按双向计算外,其他成交额数据均按单向计算

面对上海在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优化方面的潜在经济与社会效益收益背景,不少外资(国际暨香港、澳门和台湾)产业投资商,把投资重点关注于上海区域空间,外资服务业投资主体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投资比例逐步加大,与内资服务业投资主体一起构成了上海现代服务业产业组织机构集聚数量不断增加的空间发展趋势,上海外资投资性公司130家、外资研发中心17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到129家。截止到2006年3月经上海市政府批准的,以上海作为在华投资、营运、拓展业务“头脑中心”,此外上海还聚集了300多家上市公司总部,8家中央大企业总部和100多家中央大企业地区总部、重要生产基地或营运部门,以及31家“民营企业500强”企业总部 [8] - [10] 。近几年来上海总部经济发展仍处于不断深化的过程。在上海投资环境不断优化的前提下,如表6所示,多元化投资主体不断承接了上海改革开放以来投资主体既有的的多元化趋势。

王于渐等(2007)曾对上海市场投资主体变化情况做了相应的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市场投资主体正处于一个不断增多的调整时期。从产业所有制经济成分构成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角度而言,不同所有制投资服务主体组织机构在上海城市区域空间设立办事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办事机构管理组织的数量设立的比例层次,从高到低依次是外资企业服务组织、国有服务企业组织、民营服务企业组织和集体服务企业组织。尤其是外资企业服务组织认识到利用上海重要的信息化与市场化的平台,利于其延伸沟通上海区域空间衔接的海内外服务市场空间;随着民营企业服务组织经济竞争实力的不断增强,希冀利用上海有

Table 6. The different ownership enterprises set up offices in Shanghai (unit: %)

表6. 不同所有制投资企业在上海市设立办事处情况(单位:%)

资料来源: 王于渐, 等. 长三角区域经济腾飞的引擎[N]. 中国经济网, 2007-5-21

利的市场网络条件,拓展国内外服务市场空间。如图3所示,基于上海现代服务业产业组织主体服务需求供给多元化与环境多样化以及政府规制优化之间的协同发展,积极促进了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竞争力的空间发展的拓展。

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背景下,经济增长与社会成员生活质量提升的区域化、全球化空间服务需求特质(诸如服务需求的定制化、标准化等)之间的协同趋势不断延伸,因此对于服务需求特质与服务供给特质之间的协同性也不断增强。因此关注区域化标准到国际化标准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产业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其对于优化现代服务业产业组织的服务需求供给成本的“外部性”意义十分重要。

上海现代服务产业组织服务主体多元化构成体系发展,在于各级政府相关产业制度规制化安排的合理演进意义,其中对于现代服务产业组织服务主体多元化而产生的经济与社会的收益激励关注极为重要,产业组织集聚的外生性与政府产业制度合理安排的内生性引导之间的协同机制,扩展了上海现代服务业产业组织经济增长的发展空间。这种现代服务业产业经济发展的建构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上海区域经济的发展优势特点,“这些模型都取决于一个能驱动模型的暗含的激励结构的存在,如果不将制度中派生出来的激励结构作为这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研究对我来说将是一个无结果的试验” [11] 。上海现代服务产业组织服务主体多元化构成,对于优化上海现代服务业体系结构具有积极的影响,促进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对上海经济增长和促进国家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发展及对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影响的积极贡献。

4. 上海现代服务产业组织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动力协同性

从2006年上海现代服务业产业组织投资主体变化来看,上海市第三产业投资2698.09亿元,增长9.9%,所占比重为68.7%。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1460.09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37.2%;集体经济投资159.31亿元,增长21.6%,所占比重为4.1%;股份制经济投资910.31亿元,下降0.7%,所占比重为23.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725.85亿元,增长13.4%,所占比重为18.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683.61亿元,比上年增长13.8%;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实现增加值418.54亿元,增长16.5%;金融业实现增加值799.37亿元,增长17.6%,增幅提高8.4个百分点 [12] 。随着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产业贡献率在不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体现出不同演化特点。随着上海产业结构“三、二、一”不断调整的战略布局和政府规制引导的发展,如表7所示,分别表明从加入WTO之初、遭遇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初的主要年份,上海产业发展主要指标显示出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良好趋势。

上海现代服务产业组织服务主体多元化构成体系发展,不免面临产业服务产品供给的市场价值链在区域空间延伸遇到的种种“问题”;而区域经济增长效应的获得,涉及到现代服务业产业服务产品供给中价值链(Value-chain)空间区位优势等相关性“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的深化;同时在“全球价值链治理”协调中,认识到区域经济与国际分散的经济活动协调和功能整合的联系 [13] [14] 。

Figure 3. The collaborative to Shanghai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organization linking to service diversity service demand supply components

图3. 上海现代服务业产业组织服务主体服务需求供给多元化构成协同性

Table 7. Shanghai main year GDP index (according to the three industry) to 100 (or more) [15]

表7. 上海主要年份生产总值指数(按三次产业分) (以上年为100) [15]

上海现代服务产业组织服务主体多元化构成体系发展,对于促进上海经济结构的产业集群中相关行业各个组织之间信息沟通作用十分重要;对于保障产业组织之间的信任、促进产业竞争的邻近性有序、高素质人才的集中、产业技术扩散和溢出的有效市场方式,客观上促进了上海区域经济产业组织产业集聚的程度提高。通过上海现代服务产业组织相关行业间有效竞争,促进现代服务业产业组织服务主体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满足多元化服务产品需求特质的供给能力,在竞争中保持持续高效的运营效能,以获得丰厚的市场竞争收益及社会效应,促进产业组织自身获得更大的空间发展优势 [16] [17] 。如图4所示,上海现代服务业产业组织产业竞争力在国内与国际空间区域不断互动转换的基础上,其产业效能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不断拓展。

上海现代服务业产业组织发展,同样受到在空间相关性(Spatial Dependence)与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的空间经济发展协同中的深化影响 [18] - [20] 。上海现代服务业产业组织集聚区演进进程的不断加快,诸如金融服务、法律服务、物流、信息服务、人才流动服务等相关现代服务业产业组织服务主体多元化的进一步集聚发展,促进了相关行业产业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上海现代服务业产业组织构成及其动态优化对上海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表8所示,在经历了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上海产业组织结构中多元化投资主体的经济发展指标表明,“三、二、一”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的不断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投资主体的绩效有所提升。

从上海区域经济增长与产业竞争力形成与提升发展的现实与未来要求看,“企业、供应商、相关产业和专业化机构,集中于某一地理区位所形成的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基本因素之一” [22] 。同时伴随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信息化不断延伸深化趋势,具有作为全球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的“世界性城市”(国际化大都市)纷纷不断涌现,区域经济与国际经济发展中,国际化大都市所具有的空间经济与区域功能的扩展意义重大。“并正在创造城市的‘全球服务空间’” [23] 。

Table 8. Main years (1990, 2000, 2009, 2010) structure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ex (unit: %) [21]

表8. 主要年份(1990,2000,2009,2010)社会经济发展结构指标 (单位:%) [21]

Figure 4. Shanghai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diversification of the service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domestic/interna- tional interaction) effect of collaborative space

图4. 上海现代服务业产业组织服务主体多元化与区域(国内/国际互动)经济增长效应空间协同性

上海区域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发展进程中,上海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产业组织构成体系布局关涉到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国际大都市空间发展的战略定位,关注到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客观地认识到上海现代服务业产业组织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与市场制度体制规制化与经济增长动力协同性特点,对于认识上海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组织布局的合理性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及对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均有积极意义。

文章引用

侯德贤. 上海现代服务业产业组织发展与市场体制规制化及经济增长动力协同性探析
The Study on Coordination to Dynamic Synergies of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Intermediary Services and Market Institution[J]. 世界经济探索, 2016, 05(02): 29-40. http://dx.doi.org/10.12677/WER.2016.52005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朱国宏, 桂勇, 主编. 经济社会学导论[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2. 2.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十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实施纲要[R].

  3. 3. 李善同, 华而诚. 21世纪初的中国服务业[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4. 4. 上海市经济委员会. 2006上海工业发展报告[R]. http://www.shec.gov.cn

  5. 5. 上海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上海城市调查总队[EB/OL]. http://www.stats-sh.gov.cn/tjnj/nj11.htm?d1=2011tjnj/C1601.htm

  6. 6. 上海市人民政府. 关于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N]. http://www.sh.gov.cn

  7. 7. 上海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EB/OL]. http://www.stats-sh.gov.cn/tjnj/nj11.htm?d1=2011tjnj/C1608.htm

  8. 8. 杨联民. 上海成为中国总部经济之都[N]. 中华工商时报, 2006-03-22.

  9. 9. 郑俊杰. “十一五”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要达200家[N]. 每日经济新闻, 2006-05-15.

  10. 10. 上海将扶持一批总部经济载体–首张总部经济地图“圈定”16个基地[N]. 解放日报, 2006-04-29.

  11. 11. 道格拉斯C诺斯.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中译本) [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1994.

  12. 12. 上海市统计局相关统计公报、统计年鉴资料[EB/OL].

  13. 13. Gereffi, G. (1999)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48, 37-70. http://dx.doi.org/10.1016/S0022-1996(98)00075-0

  14. 14. 道格拉斯C诺斯.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中译本) [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1991.

  15. 15. 上海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EB/OL]. http://www.stats-sh.gov.cn/tjnj/nj11.htm?d1=2011tjnj/C0307.htm

  16. 16. 蒋录全, 等. 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分析及指标体系设计[J]. 经济地理, 2006, 26(1).

  17. 17. Brenner, T. and Weigelt, N. (2001) The Evolution of Industrial Clusters—Simulating Spatial Dynamics. Advances in Complex Systems, 4, 127. http://dx.doi.org/10.1142/S0219525901000103

  18. 18. Chen, F.D. and Dao, S. (2004) Application of Integration of Spatial Statistical Analysis with GIS to Regional Economic Analysis.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7, 262-267. http://dx.doi.org/10.1007/BF02828549

  19. 19. 许学强, 等. 城市地理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20. 20. 李小建, 等. 经济地理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1. 21. 上海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EB/OL]. http://www.stats-sh.gov.cn/tjnj/nj11.htm?d1=2011tjnj/C0106.htm

  22. 22. 迈克尔•波特. 竞争论(中译本) [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03.

  23. 23. Taylor, P.J., Hoyler, M., Walker, D.R.F. and Szegner, M.J. (2001) A New Mapping of the World for the New Millennium. The Geographical Journal, 167, 213-222. http://dx.doi.org/10.1111/1475-4959.00019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