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sychology
Vol.
12
No.
04
(
2022
), Article ID:
50642
,
7
pages
10.12677/AP.2022.124156
城市社区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现状研究
——以河南省郑州市Y社区空巢老人为例
郑乐芳,朱谦戎,赵慧莉*
青海师范大学,青海 西宁
收稿日期:2022年3月19日;录用日期:2022年4月15日;发布日期:2022年4月24日
摘要
目的:研究河南省郑州市Y社区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方法:选取5个空巢家庭(9人)进行半结构化的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自卑、空虚、孤独、抑郁、暴躁、偏执、失落等方面。结论:城市社区空巢老人需要面对现实,接受衰老;改变认知,摆脱养老靠子女的依赖心理。
关键词
城市社区,空巢老人,心理问题,质性研究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Empty-Nest Elderly in Urban Communities
—Taking the Empty-Nest Elderly in Y Community of Zhengzhou,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Lefang Zheng, Qianrong Zhu, Huili Zhao*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Xining Qinghai
Received: Mar. 19th, 2022; accepted: Apr. 15th, 2022; published: Apr. 24th, 2022
ABSTRACT
Research purpos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empty-nest elderly in Y community of Zhengzhou, Henan Province. Methods: The paper selected 5 empty-nest families (9 persons) to conduct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used thematic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interview data. Research results: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empty nesters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inferiority complex, emptiness, loneliness, depression, irritability, paranoia, loss and so on. Conclusion: Empty-nest elderly in urban communities need to face the reality, accept aging, change their cognition, and get rid of the dependence on children for old-age care.
Keywords:Urban Community, Empty-Nest Elderly, Psychological Problems, Qualitative Research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雏鸟长大离巢,老鸟独守空巢,是一种自然现象。父母逐渐衰老,孩子慢慢长大,在一定意义上是积极的、正常的,符合自然规律。但是,随着当代社会制度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步入老龄化社会,并诞生了一个特殊群体——空巢老人,也衍生出一系列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
学者对“空巢老人”的定义略有不同。Barber (1989)认为,一般指为人父母后的阶段。由此形成的“空巢家庭”,可进一步划分为原发性空巢、次生性空巢、纯空巢家庭与类空巢家庭四种类型(王武林,安和平,2005)。但是,有学者表述为三种现象:1) 所有子女均长大离家,剩下单独居住的老年人(子女在一个城市);2) 与配偶居住或一个人单独居住的老人(没有生养子女);3) 所有子女均与其不在同一个城市(或国家)居住,抑或子女早逝的老年人(卢慕雪,郭成,2013)。一般将第一种老人称为相对空巢,将第二、第三种合称为绝对空巢。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1,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14多亿人口中2,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亿多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亿多人,占13.5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个百分点。随着国家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年轻人的流动和老年人口的增长,空巢老人正在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50%是空巢老人,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空巢老人家庭将占比90%。河南省60岁以上老人占比18.08%,65岁及以上老人占比13.49%3。可以说,河南省就是中国的一个缩影。
据研究数据显示,超1/4的独居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和家庭沟通满意度较低(Liu & Guo, 2007)。可以说,我国空巢老人普遍存在着“空巢综合征”,即孤独、空虚、寂寞、伤感、情绪低落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郭天笑,孙国庆,2018)。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以河南省郑州市Y社区的5家(9人)空巢老人为例,探索中国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也为对该群体的心理咨询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见表1)
郑州市Y社区,处于河南省会郑州市的经济开发区内,常住人口2.2万以上。由于该社区是新型小区,购房者大多为年轻人以及外来人员(非土著),有户籍者仅7000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约占30%,而且很多老人为给子女带孩子是暂时居住,所以永久居住空巢老人有二三十家。本研究依据典型性和方便性选择研究对象,共选取了5家(9名)空巢老人,其中女性6人,男性3人。访谈在2022年1月初至2月底进行,共计两个月。访谈对象的年龄范围在65岁以上、94岁以下,平均年龄是80.00 ± 10.01岁,空巢时间是13.33 ± 7.59年。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research objects (N = 9)
表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N = 9)
注:A1与A2是一家(夫妻),B是一家(丧偶),C1与C2是一家(夫妻),D1与D2是一家(夫妻),E1与E2是一家(同居)。
2.2. 研究方法
1) 方法论。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试用半结构的访谈,通过开放式的问题了解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质性研究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访谈等资料收集方式,对某种社会现象进行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形成理论,与研究对象沟通交流,对其言行获得理解的一种活动。对空巢老人群体的心理问题进行探究,适合这种研究方法。
2) 访谈提纲。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化的访谈方式,通过开放式提问了解研究对象的各种问题,除了老年病之外,还有哪些反应?比如:您的子女在外工作生活,您感觉怎么样?您每天睡眠质量如何?您每天心情怎么样?您的娱乐活动都有什么?您与子女的交流如何……
3) 资料获取与分析。在征得访谈对象的同意之后,在双方满意的场所进行访谈,研究者用纸笔进行记录,采用主题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Braun & Clarke, 2006)。本研究的主题分析一般步骤是,先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结合访谈提纲,梳理出大致内容,再提取关键词。例如:A1说“我去体检,还要大女儿陪我去,看不了孙子了;二女儿还要给单位请假看着她母亲透析,我们都太不中用了”,“不中用”说明该空巢老人的自卑心理。还有,B说,“我不去参加活动了,以前我去都是合唱队的独唱、领唱,现在走路都费劲,叫别人看见了笑话”。本研究把这些空巢老人的心理归纳为“自卑”“不自信”“自我效能感低”等主题。最后,检查主题,将一些不具备代表性的主题合并或者删减。比如,E1说“我们俩一起生活几十年了,别人都笑话我们,在背后指指点点,我们也很生气,嫌弃别人多管闲事”,这个主题(愤怒)属于个例,就不要了。
3. 研究结果
3.1. 空巢老人希望自己永远“能干”,面对衰老,感到自卑,自我效能感低
被访谈的9位老人,住在城市社区,年轻时都很能干,虽然有的是干部,有的是老师,有的是农民(子女给买的城市住宅),但都是经济有保障、子女工作不错的人。老了之后,尤其是孙子孙女不需要自己养育之后,落差比较大。B说:“我换了三个城市,把孙子孙女都带到读大学了,自己也老了。去年我膝盖做了手术,还能走动几十米。老人觉少,早上五六点起来会影响儿子儿媳休息,躺在那里又难受。老了真不好啊!”A1说:“我老伴有尿毒症,十几年来都是我照顾,孙女也管不上,只能给钱让他们找保姆,想想都是泪,也很无奈。”“现在我去体检还要孩子陪着,我不在家时老伴吃药还要孩子给单位请假看着。人老了,活着真是没意思了。”C1是94岁,生活半自理,不讲话,听力丧失,需要纸笔交流,会吃饭,大多时间卧床,出入坐轮椅。老伴C2,92岁,交流自如,“我儿子上班单位近,下班给我们做饭。疫情不能出门,我自己出门孩子也不放心,在家能干啥,也没人说话。孩子回来讲的事情我也听不惯,和我们年轻时都不一样了。我的好朋友一个一个都不在了,打电话也没人可说。”
3.2. 空巢老人努力一辈子,动机都来自于孩子。现在孩子不在身边,自己感到孤独、空虚
A1和A2有三个子女,都在本市居住,但是由于城市大,孩子忙,也不是每天都见面。大闺女当了姥姥,忙着带外孙;儿子在外地工作,是个小领导,过年都回不来;小女儿当大学老师,忙着工作。老两口对现在的电视、手机都玩不转,“看电视剧、用手机看微信,又麻烦又没有意思,小孩子不在身边,俩老人也没啥说的。过去多好,四世同堂。”B有三个儿子,“我很自豪,我三个儿子,一个当医生,两个当大学老师。就是他们一个在河北,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河南。他们经常和我视频,还安装了摄像头,怕我一个人出啥事。我也不能老打扰他们,就自言自语叨叨呗!”被访谈的9位老人除了比较年轻的E1,E2,本来也没有子女,生活习惯了,其他老人都是离开孩子就想念,在孩子家里又住不惯,处于矛盾状态。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老人确实感觉赶不上。D1文化不高,小时候没有学习拼音,靠写、靠发语音,用智能手机力不从心,“孩子给我买了智能手机,说可以看文章,看视频,我总觉得太麻烦,动不动就出问题,开始我都想把手机摔了”,“我不是不学习新知识,年轻时我比周围的人都爱学习,现在真是觉得不学习吧,跟个傻子一样,空虚。手机支付、网购啥啥不会。学习吧,真难哪!打电话问孩子,讲半天不懂,小孙子布拉不拉几下就好了。”“我就不用智能手机,我用老人机,声音大。”D2接着老伴话说。D2没文化,认字不多,除了找邻居闲聊,就只能躺在床上听广播。每天算着和孩子几天没见面了,几天没打电话了。D1、D2老两口在海南过冬,美丽的环境、适宜的气候,也拴不住他们的心,就嫌离家(孩子)太远。B年轻时多才多艺,能歌善舞,经常参加单位文艺汇演,退休后也参加了老年合唱团。“我现在腿不好,也没力气唱歌了。同事、朋友邀请我,我都拒绝了。我不愿意出门,不愿意看热闹的场面,也不想和别人来往,有电话打过来,我就找借口我不在家。看着别人有老伴陪着,我形单影只,没有心情说笑。”
3.3. 空巢老人缺乏社交,变得心情抑郁,脾气暴躁
D1和老伴有两个孩子,一子一女,年轻时一直想办法挣钱让孩子读书,老两口累并快乐着,夜里12点忙完睡觉,凌晨3点起床,“去卖菜,为了占个好位置。不觉得苦,浑身都是劲”。现在,“我看着老伴光想发火,一会儿嫌我看手机,一会儿嫌我看电视。她烦,我也烦。也不是啥大事,就是心里总不得劲。”D1在总结也在反省。他老伴听到后,也说“脾气变了,我不理他。有时候我几天都不和他说话”。两位老人培养的孩子从小学习好,现在工作也不错。在城市里给父母买了房,一周看望他们一次。他们的1个孙子和1个外孙女,小时候他们也间或帮着带带直到上幼儿园,现在都在国外留学,见不到儿孙辈,只能在视频上和他们聊几句,除了吃喝住,也不知道问点啥。学习的事情也不懂,孩子有学习压力,也不知道如何开解。E1和E2是两位女性,还是单位同事,当老师的。从年轻时俩人一起生活,都没有结婚,退休后,生活虽然很平静,也没有出去玩的兴致,在家,“一起过日子挺好的,就是冷清了些,电视不想看,手机不想玩,健康长寿的广告也不知真假。”“感觉现在退休后,不如上班有意思。人没有奔头,没有希望,就为做饭吃饭活着啦!”E2补充说。A1年轻时也是老师,现在80多岁,孩子们觉得他有时候说的不对不听话,“现在孩子大了,一点儿不听话,养孩子也不按照我们说的做,真气人。孙子不吃饭养那么瘦,孙女学习太娇惯,总说赏识教育,那根本不行。”说着说着,A1的嗓门又大起来,恨铁不成钢的样子。他老伴怕老头血压升高赶紧打圆场,“别生气了,我看孙子外孙都挺好的。瘦点胖点不碍事,我看考的大学也还行”。C2和老伴年事已高,儿子们上班近,几乎每天回家照顾他们生活。但是,儿子们的做法总是令C2不满意,饭菜要么咸了,要么淡了,食材要么处理不对了等等。“地上比较凉,比冰箱好,我以前都是把暂时不吃的食材放到没有阳关照射的地面上,保存得很好。现在他们都塞进冰箱,那里空气污浊。我不同意。有一次,我把冰箱里的东西拿出来摔到地上,看他们能不能记住。”C2的儿子们反映,爸爸只管吃饭睡觉,好赡养;妈妈变成了三岁小女孩的智商和情商,只能让着她,不计较。
3.4. 空巢老人家长制作风严重,放不下父(母)道尊严,凡事非得按自己的来,存在偏执心理
C2有孝顺的儿子和儿媳,就是有一条,儿子儿媳做事要和她提前打招呼。“我说了不要衣服,还给我买。快递到了,我根本不看,赶紧退了,把我的话当成耳旁风了。”原来,是儿媳在单位得了一笔奖金,想表孝心,提前发几张图片,让老人选衣服。C2觉得自己很多衣裳都没有穿破,不需要新衣服,就说不要。谁知道,儿媳想给老人一个惊喜,就自顾自给老人买了一件大衣。老人看到快递,完全没感到惊喜,就是生气“孩子不听话”,后来衣服就只好退掉了。D1有个老毛病,便秘。按说这不是大病,饮食调理一下就可以了,再买点辅助用品,开塞露等。但是,D1从手机上看很多文章,说名人XXX、XXX……是死于便秘的,就害怕了。他老伴就要求孩子把老头子送到医院,医生说不需要住院,老太太就骂孩子,“我们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孩子们一点不孝顺,不管他爸死活”。受访的9位老人,有3位偏执倾向严重,时常和子女闹意见;有4位心里自有主张,与子女表面和气;剩下2位,无子女,做事从众心理。总体看来,大多数都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想法。
4. 讨论与分析
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直接导致老人的生活质量下降、个人幸福感缺失(周建红,马修强,2013)。从本研究访谈结果来看,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四个特点:1) 自卑、自我效能感低;2) 空虚和孤独;3) 心情抑郁,脾气暴躁;4) 存在偏执心理。具体讨论如下。
4.1. 自卑、自我效能感低
城市空巢老人随着身体功能的逐渐老化,自理能力的下降,相伴随的人际能力也在减弱,自卑感、恐惧感在增加,对余生充满了担忧(仲劫,2012)。自卑心理既来自于个性心理,也有受到社会的排挤与嫌弃的原因。C2说,自己几年前去银行存款,有的项目不让老年人存,有的时候看不清不会输密码,有时候问话听不见,听不懂。“我以前当老师,总是教育别人,现在总被别人训斥,这做的不对那做的不对,很受伤。”“我走到银行门口,看着陌生的机器,感到紧张。只好给儿子打电话,让他来处理。”该老人是相对空巢,由于儿子住的不远,工资由儿子掌管,才避免了尴尬。其他几位老人也有相应的问题,年纪大的让子女管钱,年纪小的E1和E2也学着用支付宝,就是有时候,需要商家指点着。“方便是方便,总看新闻,有电信诈骗,还是不舒服。”E2说。
4.2. 空虚、孤独
空虚、孤独的产生有内在和外在两种原因。同样的处境,有的人感觉自由自在,有的人感觉空虚和孤独。这还和地域文化有关,有的空巢老人觉得,离开子女后,可以做自己,没有了负担,有的老人会觉得生活没有了依靠,感受失落。但,针对大多数老人来说,在感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冲击后,十分容易产生这种消极的负面情绪(高剑婷,孙越异,2013)。接受访谈的9位空巢老人,退休一般没有给他们带来失落,是帮忙养育孙子孙女填补了这种心理。只有当孙子辈长大以后,才感受到自己的孤独感、空虚感、失落感。在与子女的交流中,老年人也一般处于被动位置,往往怕打扰子女的工作,常常压抑内心的情感,等待着子女主动联系。D2有个姐姐(非访谈对象),其儿子在距家乡两三百公里外工作,都是一个多月打一次电话,更是很少回家,对儿子的思念常常让老人感到失落。本研究的访谈对象,相对空巢老人一两周和孩子见见面,孤独感不那么强烈。绝对空巢老人,一两个月和孩子见一次面,失落感、孤独感更强些。“老头子去世得太早了,20多年了,我一直走不出来,体重一直下降。”B每次说起老伴,都不能自已。
4.3. 抑郁、暴躁
许多老人出现“空巢老人综合症”,抑郁等消极情绪方面是其主要表现(王玲凤,2009)。由于空巢老人常年独自生活,内心压抑无法宣泄,导致抑郁。城市空巢老人的患病率超过一半,较一般人多出了近40个百分点。在访谈中,本研究发现,患有抑郁(情绪)症的空巢老人,并不认为自己存在心理问题,“心情不好。浑身没劲,或者没意思”等等,他们感觉这不是病。“自己想不开,过几天就会自动好了”B说。所以,这些空巢老人绝大部分不会去接受相关的心理治疗。而每当子女回家探望父母或是询问身体状况时,老人也总是只字不提,在与子女相处时也总是很高兴,所以,很多子女也不会意识到老人患有抑郁(症)情绪。本研究人员听母亲讲几个案例(非访谈对象),她认识的老人上吊自杀、喝药自杀的有好几个。大家议论时,或者说家庭关系问题导致,或者说得了不治之症,怕花钱导致。其实,这大多是抑郁情绪(症)导致的。这都是应该去找医生治疗或者心理咨询的。
4.4. 家长制作风、偏执
目前,检阅文献,发现对空巢老人偏执的研究很少。究其原因,很多人将其归结为个性问题,或者对子女的教育理念问题,比如家长制作风等。研究者咨询过一位心理科医生,他认为,这是老人的一种偏执心理,可以服药来缓解或解决。但是,C1的儿子们听说母亲要服药,治疗精神疾病(他们承认是偏执),直接拒绝了。空巢老人自己认识不到有心理问题,或者子女不认为父母是一种病,导致虽然子女经常吐槽老人“不听劝”,却并没有带老人去医院看一看。除此之外,平常大家都认为老人年长,经验丰富,阅历广泛,也不和老人争执,导致老人自以为是。其实,这是老人偏执的表现,应该接受心理治疗。
5. 不足与展望
本文以河南省郑州市区的Y社区中,靠家庭养老的空巢老人作为调研对象,制订访谈提纲,关注该社区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并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期待为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做出一定的努力。但是本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
第一,本研究从不同空巢性质的老人中,抽取了有代表性的家庭,进行访谈。由于样本量较小,可能存在取样偏差,导致研究结果不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第二,本研究采取的是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访谈提纲的信效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在访谈时间上,利用的是2022年春节前后,在访谈深度上有待提升。
我国空巢老人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对空巢老人的研究会越来越有意义。本研究证实了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亟需关注并进行有效干预。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揭示,不同群体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不同特征、心理诉求,采用更多的研究方法,以及具有现实意义的干预手段。
基金项目
西宁市空巢老人孤独感研究,项目批准号:16024。
文章引用
郑乐芳,朱谦戎,赵慧莉. 城市社区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现状研究——以河南省郑州市Y社区空巢老人为例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Empty-Nest Elderly in Urban Communities—Taking the Empty-Nest Elderly in Y Community of Zhengzhou,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J]. 心理学进展, 2022, 12(04): 1315-1321. https://doi.org/10.12677/AP.2022.124156
参考文献
- 1. 高剑婷, 孙越异(2013). 大学生抗挫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33(3), 90-91.
- 2. 郭天笑, 孙国庆(2018).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6(36), 11-14.
- 3. 卢慕雪, 郭成(2013).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现状及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 21(2), 263-271.
- 4. 王玲凤(2009). 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中国老年学杂志, 29(22), 2932-2935.
- 5. 王武林, 安和平(2005). 空巢老人特征及其生存质量状况分析: 以湖潮苗族布依族少数民族乡为例. 见“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pp. 130-137).
- 6. 仲劫(2012). 心理干预对社区老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上海医药, 33(18), 36-38.
- 7. 周建红, 马修强(2013). 上海市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健康教育, (4), 326-330.
- 8. Barber, C. E. (1989). Transition to the Empty Nest. In S. J. Bahr, & E. T. Peterson (Eds.), Aging and the Family (pp. 15-32). Lexington Books.
- 9. Braun, V., & Clarke, V. (2006). Using Thematic Analysis in Psychology.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Psychology, 3, 77-101. https://doi.org/10.1191/1478088706qp063oa
- 10. Liu, L. J., & Guo, Q. (2007). Loneliness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for the Empty Nest Elderly in the Rural Area of a Mountainous County in China. 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16, 1275-1280. https://doi.org/10.1007/s11136-007-9250-0
NOTES
*通讯作者。
1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全国人口是指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3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 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rkpcgb/qgrkpcgb/202106/t20210628_1818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