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0  No. 06 ( 2020 ), Article ID: 38798 , 5 pages
10.12677/AE.2020.106195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共同体”构建与实践路径探索

胡鸣

金陵科技学院,江苏 南京

收稿日期:2020年11月7日;录用日期:2020年11月19日;发布日期:2020年11月26日

摘要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校教师团队和管理团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和组织者、实施者和导师。辅导员应该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这为我们积极探索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共同体”的构建及实践路径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共同体,思想教育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Path of the “Community” between College Counselors and College Students

Ming Hu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Received: Nov. 7th, 2020; accepted: Nov. 19th, 2020; published: Nov. 26th, 2020

ABSTRACT

The Regula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nselor Team of Gen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learly states: “Counselor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eaching team and management tea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y have the dual identity of teachers and cadres. Counselors are the backbon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manager, organizer, implementer and mentor of the dail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counselor should strive to become the life mentor of the student and a close friend of healthy growth.” This actively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community” between college counselors and students.

Keywords:College Counselors, College Students, Community, Ideological Education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共同体”的内涵

“共同体”这一概念的具体内涵至今没有定论,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发表《共同体与社会》一书,把共同体从社会概念中分离出来。从此,“共同体”成为了一个现代社会学的概念。“共同体”是人们在某种共同条件下结成的集体,表现为直接自愿的、和睦共处的、更有意义的一种平等互助关系 [1]。

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作为一个“共同体”,主要在于两者内在的紧密联系,其一,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者和服务者,主要工作对象是大学生,而大学生群体是目前社会上普遍关注的群体,他们的成人成才需要辅导员进行规范和引导。其二,高校辅导员根据目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及客观形势的变化,不断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在日常事务的处理和学生教育管理中改善工作方式方法,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个人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实现与学生的教学相长,互相促进,达到共赢的局面。

2.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共同体”构建存在的问题

(一) 沟通交流少

辅导员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要忙于事务性的工作,而且由于目前高校辅导员、学生配比未达到标准,所带学生人数比较多,凡是与学生有关的一切事物都要辅导员进行处理,很大程度上辅导员已经成为学生的事务员、管理员、生活老师,使得辅导员很少能集中时间和精力从事其他工作,导致辅导员与学生沟通交流少,无形之中造成了师生之间的隔阂。

(二) 情感共鸣低

学生对辅导员这个职务的认同度较低,辅导员自身也缺乏职业价值感。自我定位低,每天日常事务的处理也使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导致两者在进行交流时,或是辅导员在开展日常管理工作中,学生对辅导员持敷衍、爱理不理的态度,给学生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不佳;而且大学生大多来自五湖四海,有不同的成长环境和学业背景,辅导员也有着不同的生长环境,两者有着不同的文化差异,精神层面共通少,情感共鸣低。

(三) 互动影响少

在辅导员和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往往强调辅导员对学生的积极影响部分,旨在促进辅导员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进一步加快其专业化、职业化道路,并通过辅导员自身的正面能量来带动影响学生,但往往容易忽略大学生对辅导员的影响。实际上两者作为一个共同体,学生自身的进步反过来也会促进辅导员能力的提高,辅导员在与学生的日常相处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学生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共同体”构建的原则 [1]

教育部早在2014年提出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2017年末,教育部思政司、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国务院国资委综合局共同部署推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要求切实加强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进一步把高校思政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引向深入,树立新思政观,并再次强调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打通实践育人“最后一公里”,切实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辅导员身处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在与学生构建“共同体”过程中,实现良性互动,同时遵循以下原则。

(一) 平等尊重

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的课堂已不再是“满堂灌”,“一言堂”状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已由被动的聆听者变成主动的接受者,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一员,主动由权威者、传授者进行角色转换,才能适应目前的形势。学生是一个个独立个体,有自己的思想、意识、情感等,只有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辅导员才能真正做到贴近学生,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而学生才会乐意将自己内心真实想法主动告知,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双方在交流互动中共同成长。

(二) 互信互动

在现代社会中,诚实守信是人们之间合作的基础,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同样离不开学生的认可和支持,学生的理解和配合是开展学生工作的前提。如果两者之间缺少了信任,将会导致学生工作不知如何开展,事倍功半;相反,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建立了信任关系,那么将会事半功倍,有利于学生工作顺利进行。

高校辅导员的任务就是为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当好大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同时学生在大学期间接触最多的就是辅导员,两者之间相互依赖,作为“共同体”,彼此间的互动是必须也是必要的。

(三) 价值同步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价值取向。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方式。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形形色色的外部世界、鱼龙混杂的网络文化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构建辅导员与学生“共同体”,就需要构建当代辅导员和大学生同步的价值观,辅导员要正面看待如今“90后”、“00后”大学生的多元价值观,分析其中积极向上的部分并予以理解,同时在与学生共同成长过程中,学习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特点,培养自身个人能力,发展个性魅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价值同步。

4.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共同体”实践路径

(一) 合作式学习

“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强调了学习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当前辅导员队伍多种专业背景并存,就是没有具体的辅导员专业,这就导致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安全教育、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方面,很难给予专业指导,因此辅导员要注重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学习,主动提升工作开展的效果。而对学生而言,学习是他们的天职,是他们的第一要务。因此辅导员可选择自己与学生双方都有助于提升的课程共同进行培训,比如计算机操作、汉语言文学、心理健康、安全教育、创新创业等,一方面可以有效促进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把参加培训和自身职业发展结合起来,另一方通过发动学生共同学习,密切了与学生的联系,扩宽了自身和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此外,辅导员还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自己的相关项目、课题或主动申报相关项目、课题,通过自身的科研水平来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的创新活动过程,提高科研水平,同时也增强了彼此间的默契。辅导员的科研项目、课题大多是和学生有关,学生的主动参与能让课题的数据更加真实、直接,辅导员与学生共同参与课题、项目,互动学习,彼此完善,也是未来培养创新创业类人才的有效途径 [2]。

(二) 引领式人格

人格包括性格和气质两部分内容,健康人格是高校辅导员职业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目标 [2]。《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指出:“高等学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辅导员长期服务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辅导员所具备的人格特质往往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辅导员自身不断优化人格品质,汲取正能量,有助于学生借鉴辅导员人格中的积极部分,感化学生,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同时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对照自身,优化、完善自身人格发展中的不足,实现双方共同成长。

(三) 共促式发展

习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辅导员开展工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心灵与心灵相互感应的过程,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不再只是相关通知、政策等上传下达,而是要以诚相待、敞开心扉地进行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在双方的共同学习成长中,促成双方个人人际关系、人生追求等的获得与实现,从而实现各自的社会价值。

高校大学生大学毕业以后,绝大多数会走上工作岗位,他们能否将所学最大限度运用到社会中,能否更好地适应社会,这与他们在大学所受的教育有关,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做的是育人的工作,担负的是立德树人的任务,指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辅导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影响学生的成人成才,辅导员提高自身能力、水平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然而教育不是单向车道,在引导学生深化专业认知、明确职业规划的同时激励了辅导员拓宽自己的专业素养,通过对学生的指导反思自身工作的不足,不断修正自身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发展规划,解决职业倦怠等问题,形成一种相互印证的自我提升模式和共同成长机制,最终达到两者职业生涯共促式发展 [3]。

在辅导员与学生共同成长过程中,辅导员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解惑获得启发,学生则通过与辅导员的交谈得到教育,构建“共同体”有助于推动两者的健康成长,有利于两者的专业化发展,提升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笔者是对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共同体”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后续将结合相关调查问卷进一步展开探索。

基金项目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委员会专项课题(项目编号:19FYHLX029),金陵科技学院校级学生工作专项课题(项目编号:JIT-XSGL-201909)。

文章引用

胡 鸣.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共同体”构建与实践路径探索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Path of the “Community” between College Counselors and College Students[J]. 教育进展, 2020, 10(06): 1153-1157. https://doi.org/10.12677/AE.2020.106195

参考文献

  1. 1. 王希.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共同成长路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重庆交通大学, 2015.

  2. 2. 赵飞, 卢蓉.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路径探索[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31(11): 90-94.

  3. 3. 赵飞, 张艳.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共同成长路径探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1): 56-60.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