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1  No. 03 ( 2023 ), Article ID: 63296 , 8 pages
10.12677/ML.2023.113143

中国构式语法二语习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黎文琳

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23年2月16日;录用日期:2023年3月20日;发布日期:2023年3月29日

摘要

构式语法是认知语言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认知语言学为基础,强调语言是认知体系,认为构式来源于学习者对其语言语用实例的理解与概括,符合语言习得与外语学习的一般规律,语言的习得就是构式的习得。目前构式语法在二语习得方面的研究已受关注,构式语法被应用于二语习得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近年来国内也越来越重视构式二语习得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研究成果日趋丰富。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对中国构式语法二语习得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旨在全面梳理我国构式语法研究的发展历程,考察当前国内构式语法二语习得的热门话题,对现有CSSCI文献进行分类,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发展趋势,以促进构式语法在二语习得方面应用的研究。

关键词

构式语法,二语习得,认知语言学,语块

Construction Grammar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China: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Wenlin Li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Feb. 16th, 2023; accepted: Mar. 20th, 2023; published: Mar. 29th, 2023

ABSTRACT

Construction gramma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heories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Based on cognitive linguistics, it emphasizes that language is a cognitive system and holds that construction grammar comes from the understanding and summary of the pragmatic examples of the learners’ languages, which conforms to the general rules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the acquisition of construction grammar. At present, construction grammar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t is an inevitable result that constructional grammar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researche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researches of construction gramma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China,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increasing. In this paper, bibliometric method is adopted to analyze papers on construction grammar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o comb out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study of construction grammar in China, to investigate the domestic hot topics in construction grammar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o classify the existing CSSCI literatures, to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o prospects its development, to promote construction grammar in application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Keywords:Construction Grammar, SLA, Cognitive Linguistics, Lexical Chunk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构式语法是认知语言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式语法理论研究开展于20世纪80年代末,它以Fillmore,Lakoff等学者对习语的研究为开端,是在反思,批判生成语法及其衍生的其他语法知识模型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生成语法强调语言是通过普遍语法习得的,而构式语法强调语言是通过频繁的使用或输入学会的 [1]。在认知语言学中,构式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儿童语言习得都是一个一个语言项逐渐习得的。习得构式的过程能够更好地理解目标语的复杂性与灵活性。有利于二语学习者了解本族语者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的语言选择,更好地发挥学习者自身的创造性 [2],所以构式语法在二语习得方面的应用不容忽视。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对中国构式语法二语习得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在回顾中国构式语法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其研究热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推动构式语法在二语习得方面的应用及研究。

2. 构式语法二语习得研究发展历程

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和中国知网的统计数据(见图1),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以“构式”为主题进行高级检索,将期刊来源类别限定为CSSCI,年限筛选至2022年,然后对这些文献进行二次甄选,剔除一些其他领域的非相关文献,一共2194篇文章。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构式语法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末在中国涌现后,引起了中国学者的兴趣,在之后的这二十多年中,文献数量迅速增加,并基本保持着上升的趋势。文旭教授把中国1999年至2019年这20年国内构式语法的发展历程归纳为三个阶段:1) 引进介绍与初步探索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2006年;2) 迅速发展和成熟阶段:2007年至2015年;3) 反思质疑与创新发展阶段:2016年至今 [1]。第一个阶段绝大部分研究属于思辨性的理论分析探讨和经验介绍,这一阶段的研究基本停留在引介和初步应用的阶段;第二个阶段相关研究大量出现,迅猛发展,在研究方法、研究重点和研究视角上都有了巨大的改进,极大程度地推动了构式语法理论在国内的传播;第三个阶段学者们在消化吸收构式语法理论的同时,也会对相关理论的问题和缺陷进行批判和反思,为构式语法相关研究在中国的创新和急速发展奠定基础。在第二个阶段时,中国构式语法研究迅速发展,走向成熟,形成了比较庞大的学术梯队和高产作者群,研究性论文和通论性著作的数量激增,研究部内容不断深化,涉及主题及其应用范围迅速扩大。在这个阶段构式语法二语习得研究涌现出来。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和中国知网的统计数据(见图2),在检索页面,以“构式*二语习得”为主题进行高级检索,将期刊来源类别限定为CSSCI,年限筛选至2022年,然后对这些文献进行二次甄选,剔除一些书评,广告,以及其他领域的非相关文献,一共仅43篇文章。这一数据足以说明构式语法在二语习得方面的应用研究还属于初步的阶段,还有相当大的探索空间。国内第一篇关于构式语法二语习得的高质量CSSCI期刊是2007年胡学文学者发表的《语言习得理论的认知解释》 [3]。但是在这之前从2002年至2007年期间,有关语块研究的文章共20篇,而语块在二语产出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具有较为固定的语法结构限制、稳定的搭配意义和特定的语用环境,有助于言语产出的流利性和选词的地道性。构式语法在解释二语习得时强调,语言是由构块组成的系统,所以二语习得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构块的习得 [4]。2007年至2022年十五年间,每一年构式语法二语习得的相关研究的CSSCI文献都低于十篇,并且发文数并不是稳定上升,波动比较大。说明构式语法二语习得这一研究领域尚属于初步探索的阶段,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充足的文献支撑表明目前构式二语习得方面的研究已受关注 [5],但是不少文献仍然以引介为主,实证研究较少 [6]。

Figure 1. The number of published papers on construction grammar in China

图1. 国内构式语法研究发文量统计图

Figure 2. The number of domestic published papers on construction grammar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图2. 国内构式语法二语习得研究发文量统计图

3. 构式语法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及分类

3.1. 构式语法二语习得研究热点

关键词是对文献内容的高度凝练,我们可以通过关键词的频次来掌握现在学界对于构式语法二语习得的研究热点。但因为构式语法二语习得的CSSCI文献还比较少,频次超过两次的关键词仅14个。表1是对于相关CSSCI文献频次超过2的关键词汇总。

Table 1. Summary of keywords

表1. 关键词汇总

构式二语习得这一研究领域频次最高的三个关键词是“二语习得”“构式语法”“构式”,这也一定程度可以反映出本文分析的文献语料与主题相关性很高,侧面反映出所选取的文献符合研究的要求。从表一中,我们可以看出“论元构式”“中介语”“二语教学”“语块”“认知语法”“认知语言学”“母语迁移”是这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由于这一领域的CSSCI文献数量还比较少,光从关键词中探寻研究热点可能不够全面。此领域成果颇丰的学者的研究方向和中国知网中高引用量和高下载量的文章研究主题也能很大程度反映研究热点和前沿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图3为构式语法二语习得领域作者分布情况。

Figure 3. Distribution of authorship in the domain of construction grammar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图3. 构式语法二语习得领域作者分布

图3中我们可以看出在CSSCI上发表过两篇及以上文章的活跃作者共有八位(其中张辉教授的两篇论文二作为卞京学者,在图3中没有标示出来)。他们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构式语法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及前沿发展。张辉教授的研究包括构式与二语词库、构式出现频率与二语习得以及构式在母语迁移中的影响。施春宏教授更多关注的是汉语构式习得,从二语习得、二语教学及其他应用领域三个方面探讨了构式语法应用研究的主要空间,并提出构建应用构式学的设想,并指出基于语料库的习得研究技术性不强,实证研究远远不够 [6]。章宜华教授则是注重理论应用研究,从二语习得的认知经验与语感和二语习得的认知语境与有效输入等方面入手,探讨新一代英语学习词典的必要理想特征,包括国别化特征和意义驱动的多维释义特征 [7]。他提出“惯用语—低域模式—构式”这一发展路径中的“构式”就是语块,它是衡量二语习得能否接近或达到目的语的关键,并指出以语块为单位记忆外语的诸多好处。钟书能教授则是注重实证研究,分别研究了英语母语者习得汉语虚拟位移构式的情况和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虚拟位移构式的情况,考察不同二语语言水平的学习者学习目的语构式的特点及潜在的习得困难 [8] [9]。贾光茂教授聚焦于二语习得中涌现论与先天论之辩,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在多大程度上是先天的,他认为涌现论的发展方向包括对核心语言现象的研究,对复杂构式习得的研究和研究方法的改进,涌现论将构式语法作为自己的语言表征理论,但构式语法对复杂抽象的语言现象解释力度有限。涌现论研究要从边缘的构式拓展到核心构式 [10]。李昱教授则以汉语中介语语料中双及物构式的典型偏误作为研究出发点,探讨了语言共性和个性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具体表现 [11] [12]。与前面学者都不同的是,戴曼纯教授则批判了构式在外语教学与外语习得中的意义,他指出,语块、套语和构式界定不明确,学习语块和构式仅仅是为了语言系统添加零散的外围补丁,不一定有助于二语核心运算系统的形成,语块教学和构式教学都是补丁式教学,误导师生形成错误的语言学习理念,导致外语学习失败 [13]。

被引用量高的论文也间接反映出该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和学者们的研究兴趣,笔者统计了被引量排名前40中被引量20次以上的文献。结合关键词词频,该领域顶尖学者的文献以及高被引用量文献一起分析,可以发现构式语法二语习得这一研究领域中,构式语法,二语习得,双及物构式,语料库,论元结构构式,母语迁移,语块,中介语,偏误分析,认知语言学涵盖了该领域的热门话题,共同构成了当前构式语法二语习得的前沿。

3.2. 构式语法二语习得研究文献分类

在对高频词及热门话题进行分析和归类后,我们可以把国内构式语法二语习得研究分为以下四大类:

3.2.1. 构式语法二语习得的理论分析研究

这一类文献既包括对构式语法二语习得理论的引介与阐述,又包括对构式语法二语习得理论的反思与批评。李小华、王立非在《第二语言习得的构式语法视角:构式理论与启示》指出,二语习得跟一语习得一样遵循“惯用语—低域模式—构式”的发展路线,指出构式语法为二语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框架 [14]。施春宏教授则在《构式语法的理论路径和应用空间》和《汉语构式二语习得研究的理论思考》中从汉语构式习得,从二语习得、二语教学及其他应用领域三个方面探讨了构式语法应用研究的主要空间,并提出构建应用构式学的设想 [5] [6]。曹志宏在《Goldberg构式语法观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中引介阐述了以Goldberg为代表的认知构式语法理论的主要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现状探讨了该理论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作用 [15]。高航在《从构式语法视角看语块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指出语块实际上也属于构式,但在构式网络层级中处于低层。语块对于二语习得的最大作用在于增加二语流利度,并把语块分为四类,应区分不同类型的语块的作用 [16]。蔡金亭、王敏在《基于使用取向的二语习得研究:理论、实证与展望》中引介了基于使用取向的二语习得理论观点,其中包括二语习得的对象是构式,构式习得以学习者所接受的二语输入为基础,并受各类输入因素制约;二语习得与母语习得一样,都遵循一些普遍的认知规律,主要有理性加工、概率加工和联想学习等 [17]。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论文是对构式语法二语习得理论的反思与批评。戴曼纯教授则批判了构式在外语教学与外语习得中的意义,他指出,语块、套语和构式界定不明确,学习语块和构式仅仅是为了语言系统添加零散的外围补丁,不一定有助于二语核心运算系统的形成,语块教学和构式教学都是补丁式教学,误导师生形成错误的语言学习理念,导致外语学习失败 [13]。现在构式语法二语习得研究处在的阶段,大部分文献属于理论分析研究这一类,不可否认,内省法在构式语法理论构建和假设形成阶段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内省法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 [1]。研究者的个体差异大,主观性又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客观性就不高。

3.2.2. 对于某个特定构式在二语习得中的现象研究

如张辉的《二语构式加工的神经认知机制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way构式加工的个案研究》 [18] 和《错配构式如何能产?——基于样例模型的轻动词构式二语加工研究》 [19],李昱的《语言共性和个性在汉语双宾语构式二语习得中的体现》 [11],钟书能的虚拟位移构式的研究 [8] [9],徐富平的《“在 + 构式”行为构式及动词二语习得研究》 [20]。这些都是典型的通过某个构式的二语习得现象研究来探寻背后的认知机制。这类研究通常是与偏误和中介语相结合,探寻在学习二语构式时较一语学习产生的语言变异现象,分析二语学习者无法习得一语构式认知加工机制的原因 [18]。

3.2.3. 构式语法二语习得的实证研究

这一类文献包括汉语作为二语和英语作为二语的实证研究以及历时研究,如钟书能在《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虚拟位移构式的实证研究》 [8] 及《英语母语者习得汉语虚拟位移构式的实证研究》 [9] 中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二语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受试习得二语虚拟位移构式的情况,即二语水平越高,习得情况越好;即使是高水平的二语学习者在习得二语虚拟位移构式时仍存在一定困难,远未达到母语者水平 [9]。张辉教授的《错配构式如何能产?——基于样例模型的轻动词构式二语加工研究》也是实证研究,研究从基于使用的样例模型出发,通过二语学习者自定步速阅读实验,讨论了高频样例对轻动词构式的能产性加工的影响 [19]。易文静、万菁婧的《输入频率分布对汉语二语被动构式习得的影响研究》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频率分布对汉语二语构式习得的影响,发现学习者在汉语的初始阶段,偏态输入对比均态输入,前者能显著促进二语被动构式理解 [21]。我们可以发现这一类研究大多研究二语水平不同的学习者在学习二语构式是的差异,以及频率对于二语学习者习得二语的影响。

3.2.4. 构式语法二语习得理论应用研究

张辉教授对构式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有了很好的呈现,包括构式与二语词库、构式出现频率与二语习得以及构式在母语迁移中的影响,并基于构式习得理论,从构式习得对一般认知加工的依赖性,跨语言构式间的错配以及构式频率三个方面讨论和分析了高水平而与学习中和无法习得一语构式认知加工机制的原因 [18]。章宜华教授在《新一代英语学习词典的理论构想——基于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 [7] 及《基于二语认知视角的词典需求分析与多维释义研究——兼谈〈新理念英汉双解活用词典〉的释义特征》中从二语习得的认知经验与语感和二语习得的认知语境与有效输入等方面入手,提出了新一代英语学习词典的必要理想特征,包括认知经济型特征和意义驱动的多维释义特征 [22]。构式语法二语习得领域可以为词典编撰提供新思路,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角度。

4. 构式语法二语习得存在的问题

4.1. 对“构式”,“语块”,“套语”,“构块”等相关术语的理解和定义模糊

章宜华教授提出“惯用语–低域模式–构式”这一发展路径中的“构式”就是语块,它是衡量二语习得能够接近或达到目的语的关键。语块包括各种构词语素、词组、限制结构短语、句型短语、程式语、习语、成语、谚语、俗语、习惯表达和习惯/固定搭配 [7],而戴曼纯教授指出语块或套语是一组词汇粘合在一起形成的大词或短语,成语就是这种典型大词。有的套语定义借用语料库语言学惯常化、固定性和不可分解性等标准,语料库语言学使用这些标准识别并描写语料库中的套语;心理语言学和语言习得研究关注词组是够成套,是否作为整体储存在心理词库中 [13]。Goldberg认为凡是形式和意义的对应体就都可以看作构式。由于Goldberg把构式的范围弄得过于宽泛,以致造成了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有些地方恐怕难以自圆其说 [23]。

4.2. 个案研究多,系统研究少,研究成果相对零散,难成体系

以汉语或英语为语料的构式习得个案并不能代表整体,缺乏对整体的研究。比如上述文献中双及物构式,双宾语构式,虚拟位移构式,way构式等等都只是对汉语或英语中的一小部分构式进行了初步浅显的探索,绝大多数的个案构式研究也仅仅是停留在了“孤立”的研究上,并没有深入地以小见大,把构式特点映射到整体构式上,这样的研究很难成系统,给构式二语习得体系创造的贡献非常有限。

4.3. 研究方法单一,实证研究太少

国内的构式语法二语习得研究多以理论分析为主。内省法在构式语法理论构建和假设形成阶段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内省法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 [1]。研究者的个体差异大,主观性又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客观性就不高,而实证研究通过量化,用数据说话,也更具有可重复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5. 构式语法二语习得研究展望

5.1. 补充完善构式语法理论

在前一部分构式语法二语习得存在的问题中提到,构式,语块等词语的定义和界限还不够清晰,构式语法也相对是比较年轻的学科领域。在接下来的研究中,首先要重视构式语法理论的反思,批评与重构,注重各种相关术语的概念定义及界限的同意,致力于更完善,更深层次更系统的构式语法理论,在完善的构式语法理论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构式语法二语习得跨学科的应用研究。

5.2. 继续拓展构式语法二语习得的应用范围

除了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两大领域,构式语法二语习得还可以为词典编纂,多解释义提供思路。除此之外,为二语学习者提供的构式资源语料库和资源库的建设和开发也有非常大的应用空间。构式二语习得将呈现跨学科与多学科综合的趋势,语块习得研究已与心理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外语翻译等相融合,今后也将于其他学科如神经科学,脑科学等自然学科融合,研究视角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5.3. 注重实证研究与语料库研究

国内的构式语法二语习得研究多以理论分析为主。但是实证研究和量化研究能够很大程度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接下来的研究中应增加实证研究,特别是心理实验(如Eye-tracking、ERP、fMRI等)对揭示构式的形成机制及心理现实性具有关键作用,在二语习得研究中也是使用非常频繁的实验,与构式语法相结合能有突出的效果。同时语料库驱动的构式语法研究也愈发成为一种趋势,很多学者借助语料库量化方法探讨词项与构式的关联强度,对词项与构式进行构式搭配分析,但国内对该方法的使用较晚,认识不充分,这方面的研究也不常见 [1]。国内现有构式相关的语料库非常有限,首先可学习美国安然公司用往来邮件作为语用语料库,我们可以通过记录口头话语,书信,邮件等方式建立较大的构式语料库,从而进行语料库驱动的构式语法二语习得研究。

6. 结语

构式语法二语习得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十余年的时间就积累了不少高质量学术文献,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和改善,该领域的研究重要性不容忽视。不管是英语作为二语还是汉语作为二语学习的研究,都是国内构式语法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构式语法二语习得在理论和应用中均有突破。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构式语法理论还不够完善和系统,构式语法二语习得中的相关术语的范围界定与定义也不够清晰。在往后的研究中,我们要先补充完善构式语法理论,继续拓展构式语法二语习得的应用范围,并注重实证研究与语料库的研究。

文章引用

黎文琳. 中国构式语法二语习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Construction Grammar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China: Retrospect and Prospect[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03): 1043-1050.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3143

参考文献

  1. 1. 文旭, 司卫国. 中国构式语法研究20年: 回顾与展望[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 44(5): 43-51+160-161.

  2. 2. 曾欣悦, 刘正光. 认知语言学对语法教学的启示[J]. 外国语文, 2009, 25(4): 111-117.

  3. 3. 胡学文. 语言习得理论的认知解释[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6): 117-123.

  4. 4. 段士平. 国内二语语块教学研究述评[J]. 中国外语, 2008(4): 63-67+74.

  5. 5. 施春宏. 构式语法的理论路径和应用空间[J]. 汉语学报, 2017(1): 2-13+95.

  6. 6. 施春宏, 邱莹, 蔡淑美. 汉语构式二语习得研究的理论思考[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7(5): 34-48.

  7. 7. 章宜华. 新一代英语学习词典的理论构想——基于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J]. 现代外语, 2010, 33(3): 240-248+328.

  8. 8. 钟书能, 傅舒雅. 英语母语者习得汉语虚拟位移构式的实证研究[J]. 外语教学, 2017, 38(3): 49-56.

  9. 9. 钟书能, 黄瑞芳. 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虚拟位移构式的实证研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7(1): 10-21.

  10. 10. 贾光茂. 争议与应对: 二语习得涌现论研究的进展与启示[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5(2): 13-16+12+94.

  11. 11. 李昱. 汉语双及物构式二语习得中的语言变异现象研究[J]. 世界汉语教学, 2014, 28(1): 88-102.

  12. 12. 李昱. 语言共性和个性在汉语双宾语构式二语习得中的体现[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5(1): 10-21.

  13. 13. 戴曼纯. 语块学习、构式学习与补丁式外语教学[J]. 外语界, 2012(1): 52-60.

  14. 14. 李小华, 王立非. 第二语言习得的构式语法视角: 构式理论与启示[J]. 外语学刊, 2010(2): 107-111.

  15. 15. 曹志宏, 王燕萍. Goldberg构式语法观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24(5): 111-116.

  16. 16. 高航. 从构式语法视角看语块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 40(2): 86-94.

  17. 17. 蔡金亭, 王敏. 基于使用取向的二语习得研究: 理论、实证与展望[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20(2): 1-15+147.

  18. 18. 张辉, 卞京. 二语构式加工的神经认知机制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way构式加工的个案研究[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7, 40(4): 64-72.

  19. 19. 陈松松, 张辉. 错配构式如何能产?——基于样例模型的轻动词构式二语加工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22(1): 25-33+147.

  20. 20. 徐富平. “在 + 处所”行为构式及动词二语习得研究[J]. 汉语学习, 2021(4): 81-90.

  21. 21. 易文静, 万菁婧. 输入频率分布对汉语二语被动构式习得的影响研究[J]. 现代外语, 2021, 44(2): 246-257.

  22. 22. 章宜华. 基于二语认知视角的词典需求分析与多维释义研究——兼谈《新理念英汉双解活用词典》的释义特征[J]. 外语界, 2013(6): 39-48.

  23. 23. 陆俭明. 构式语法理论的价值与局限[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8(1): 142-151.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