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2
No.
01
(
2024
), Article ID:
79547
,
6
pages
10.12677/ML.2024.121046
目的论视角下孔子学院院刊的英译研究
李素文,谭玮
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 柳州
收稿日期:2023年12月11日;录用日期:2024年1月9日;发布日期:2024年1月19日
摘要
在国家传播文化、推广汉语的战略背景下,孔子学院总部和国家汉办联合出版的孔子学院院刊,旨在向海外汉语学习者介绍中国文化、帮助他们学习汉语。本文以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为理论指导,通过分析孔子学院院刊的文本特点,对文本进行译例分析,剖析加注与移译、增译和省译、直译和意译等翻译方法在该刊物中的运用,并总结翻译启示。此研究可为对外汉语相关书籍翻译实践提供经验、为双语刊物翻译研究提供新思路,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
关键词
目的论,孔子学院院刊,方法,启示
A Study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onfucius Institute Journa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Suwen Li, Wei Tan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uzhou Guangxi
Received: Dec. 11th, 2023; accepted: Jan. 9th, 2024; published: Jan. 19th, 2024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spreading culture and promoting Chinese language,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Journal jointly published by Confucius Institute Headquarters and Office of the National Leading Group for the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aims to introduce Chinese culture to overseas learners and help them learn Chinese. Guided by Hans Vermeer’s Skopos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ournal, conducts translation example analysis, and analyzes the translation methods used in the text, such as annotation and transference, amplification and omission,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then summarizes inspirations for translation. This study can provide experience for the translation of texts related to Chinese language for foreigners,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translation of bilingual publications, and thus further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to go global.
Keywords:Skopos Theory, Confucius Institute Journal, Methods, Inspirations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目前我国处于文化引进来与走出去比例失衡时期,针对这一现状,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应对措施,以传播中国文化,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如孔子学院的建立和推广。目前,全球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育,83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海外学习中文的人数超过3000万,全球约有500所孔子学院,800个孔子课堂 [1] 。孔子学院在全球遍地开花,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孔子学院院刊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联合出版发行,是孔子学院的衍生刊物。孔子学院院刊自2009年3月发行了第一期中英文对照版,目前共有11种中外文对照版。该刊物内容丰富,介绍了中国语言文化、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内容,包含散文、小说、诗歌等多种体裁的文章。作为推广对外汉语的唯一官方双语刊物,孔子学院院刊的译文质量必定影响中国文化的传播,同时也影响学习汉语的外国人的阅读感受和学习效果。本文选取该刊物的中英对照版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内容为2022年共发行的三期报刊,从目的论视角剖析其翻译案例实例,以期对翻译实践有所启示。
2. 目的论的概要
“skopos”一词源语希腊语,意思为目标或目的。20世纪70年代,汉斯·弗米尔将这一词引入翻译,用于阐述翻译目的和翻译行为。1984年,弗米尔在与其老师莱斯合著的《普通翻译理论基础》一书中正式提出并阐述了目的论。莱斯将翻译定义为人类行为的特定模式,有一定的目的,翻译并非只是一个从源语到目标语的语码转换的过程。目的论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时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翻译目的包括译者的目的、译文的目的、交际目的和使用某种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 [2] 。所以,译者应该要清楚地认识到翻译原文的目的和译文的作用。目的论的优势在于同一文本可依据不同的翻译目的和译者受到的委托生成不同的译本。弗米尔在目的论中提出了三大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目的原则,是三大原则中的核心原则,翻译策略和方法的选择服务于翻译行为的目的,译者应当根据不同的预期功能,灵活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连贯原则,指的是语内连贯,重点在于译本的可读性和读者的可接受性,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以目标读者导向,做到译文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规范和语言习惯 [3] 。忠实原则,即一五一十地传达原文信息,不可歪曲原文内容。目的论指出,忠实原则服从于连贯原则,而这两者又服从于目的原则,所以译者翻译时要在遵守目的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让译文做到语内连贯、语际连贯。
3. 目的论指导下孔子学院院刊的翻译
(1) 加注与移译
由于英汉文化存在许多差异,汉语中有的某些文化词语在英语中没有对等词,形成词义上的空缺,为此在汉译英时要通过加注法弥补这种空缺,加注补充背景知识、解释词义含义。移译法指的是将源语中的词汇直接“移植”到目的语中去,对汉英翻译而言,即在译文中保留汉字词 [4] 。
例1
原文:三个或三个以上语素构成的派生词,内部往往由复合式和派生式综合构成,且有层次性,如“皮夹子”“手指头”“字眼儿”等。(2022年第2期)
译文:Derivational words composed of three or more morphemes are often products of hierarchical compounding and derivation, such as pi-jia-zi (wallet), shou-zhi-tou (finger) and zi-yan-er (word).
例2
原文:这个土台现在禹王台公园内,相传师旷曾在此吹奏乐曲,故后人称此为“吹台”。(2022年第3期)
译文:Located in Yuwangtai Park, Kaifeng, Henan Province, this platform is known today as Chuitai ( the platform for playing wind instrument).
孔子学院院刊汉语学习版块的写作目的主要是为目标读者提供学习汉语字词的知识,详细讲解了汉语字词的相关知识。针对这一目的,遵循目的论的忠实原则,译文也要相应地清楚表达原文信息,并补充必要内容,如汉语拼音和意思。例1中,通过音译加注法保留“皮夹子”“手指头”“字眼儿”三个特色汉语词的读法,并以英语中存在的对等词进行注释。例2中同样运用音译加注的翻译方法对“吹台”一词进行了翻译,保留该词语的发音、解释该词的意思,以便目标读者全面学习该词的读法、含义。
例3
原文:打老虎是时下一句十分流行的惯用语。(2022年第1期)
译文:“打老虎”(fighting a tiger) is one of the trendy expressions in China these days.
例4
原文:这些义后来还发展出了一连串的复音词,如“打穿”,“穿越”,……(2022年第1期)
译文:Then, these meanings further lead to the creation of a series of disyllabic words including “打穿dachuan” (meaning “breaking through”), “穿越chuanyue” (meaning “going through”),…
例3采用移译法和加注法对“打老虎”一词进行了翻译处理,直接将该汉字词移植到译文中去,并加注解释该词的字面意思。这样的翻译达到了帮助目标读者学习汉语汉字的目的,达到了良好的翻译效果。例4中将“打穿”在译文中处理成“打穿dachuan”(meaning “breaking through”),将穿越在译文中处理成“穿越chuanyue”(meaning “going through”),即采用了移译、音译、加注释义三种方法,既将这两个词语的写法读法呈现了出来,又把对应意思进行了注释,可以让目标读者全面学习汉语词,达到了良好翻译效果。
(2) 增译与省译
增译法指翻译时增加原文中省略的内容以使译文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贴合目的语读者思维逻辑。省译法指删去不符合目标语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句,以避免译文累赘 [5] 。遵循目的论的连贯原则,采用增译法和减译法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译文的完整性和流畅性。
例5
原文:以眉、眼脸谱为例,龙纹一字眉,又名“寿字眉”,专用于项羽脸谱。(2022年第2期)
译文:Take the shape of eyebrows. Shouzimei, eyebrows that resemble the Chinese character “寿” is used exclusively for Xiangyu, the King of West Chu.
例6
原文:国灭则鼎迁,历商至周,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2022年第3期)
译文:This is why during this period establishing a new dynasty or relocating to the new capital is called dingding (setting up the ding).
例5译文中增译出了项羽的身份——西楚霸王(the King of West Chu)。项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人物,中国人人尽皆知,但外国人并不认识此人,所以增译其身份是极其必要的。原文句子主要表达寿字眉和项羽的关联,目的在于介绍“寿字眉”这一中国特色戏剧文化成分,基于此目的,通过增译项羽的历史身份,使译文传达更完整信息、语言更为通顺流畅,减少读者阅读障碍。例6中增译“This is why”这一句法结构表明原因,即“定鼎”一词的由来是“国灭则鼎迁”。遵循连贯原则,译文将原文中隐藏的逻辑关系通过增译句法结构显性化,符合英语重形合的语言形态,达到了良好的交际效果。
例7
原文:巽是指东南,在五行中象征风,大门开在东南可以使惠风和畅,进出顺利,是谓巽门。因此四合院临街的大门,一般修筑在整个院落的东南角,迎接“和风”,以图吉利。(2022年第1期)
译文:Xun here means southeast and represents wind. Thus, the street door of a courtyard is always open at the auspicious southeast corner to receive the “wind of harmony”.
例8
原文:“中国皇后”号的东方之旅(2022年第1期)
译文:The Voyage of the Empress of China
英汉两种语言的又一差异在于汉语允许重复,英语尽可能避免重复,所以汉译英时应当省去原文中意义重复的表达,保留一个意思即可。例7中原文中“大门开在东南可以使惠风和畅,进出顺利,是谓巽门”是对其前的内容“巽”的解释和其后的内容“四合院的大门修筑在东南角”的整合,意思上都有所重复。译者省去这一句话不译,使译文既达到简洁的效果,也传达了“巽门”的象征意义,体现了连贯性原则,增加了译文的可读性。例8中,“中国皇后”号是美国于1784年首次航行中国所用的商船,此次航行是一件重大历史事件,提到“中国皇后”号,目标读者便会联想起此次中国之旅。所以译文省去“东方”不译,合情合理,避免目标读者接受不必要信息,遵循了连贯性原则。
(3) 直译与意译
直译与意译是两种基本的翻译方法。指的是在语言条件许可下,在译文中不仅传达原文的内容,还尽可能完整地保留原文的修辞风格及组句形式。是指原文的有些内容与形式不宜用汉语直接表达,而是经过解析后以另外的形式表达出来,也就是说更着重于意思的翻译,而不拘泥于表面文字 [6] 。在源语和目标语具有贯通性的前提下,可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而当原文语言形式与译文语言形式发生冲突时,可采用意译法。但无论是直译还是意译,都忠实于原文的内容。目的论忠实原则的指导下,直译和意译是两种常用的翻译方法。
例9
原文:其历史地位犹如宋代史学家司马光所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2022年第3期)
译文:Its historical status was described by the Song Dynasty historian Sima Guang in a single line, “if you ask about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past and present, please look only at the city of Luoyang”.
直译法是最常用的翻译方法,其优点在于既能传达原文意义,又能体现原文风格。例9原文引用司马光的诗句来表达河南洛阳这一座城市的历史地位,旨向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介绍中国河南洛阳的历史。在目的语允许的情况下,译者直接译出原文内容,没有改变原文结构,以最简单直接方式传达了洛阳的重要历史地位,遵循了忠实原则。
例10
原文:百馐百味百盘馔,一菜一格一品花。(2022年第2期)
译文:Each dish has its own style, and a hundred dishes have a hundred different flavors.
意译法的优点在于译者可以不受原文形式的限制,以受众可接受的形式对原文进行进一步或另类阐释。例10原文诗句用于描述川菜特色和风味,译者不拘泥于原文结构,遵从由少到多的思维逻辑,将前后诗句对调翻译,并对整句诗进行释义,而非句对句翻译。译者在此运用意译的翻译手段既达到了传达川菜特点的目的,也使译文符合英语思维逻辑,语言表达流畅,遵循了目的论连贯原则。
4. 目的论对孔子学院院刊的翻译启示
(1) 明确目标读者,补充必要信息
目的论中译文的功能作用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的运用的观点,说明译文应补充原文中缺失的必要信息。孔子学院院刊的目标读者是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其中包括入门、初级、中高级汉语学习者。对于入门或初级学习者而言,院刊的译文是他们获取信息的来源,他们无法实现通读原文来学习汉语、获取中国知识;对于中高级学习者而言,译文起到的作用是辅助阅读学习,他们阅读原文,往往只有遇到字词或概念困惑时,才借助译文加以理解 [7] 。孔子学院院刊不同于对外汉语教材那般,针对不同水平汉语学习者设计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提供相应水平的阅读材料,其内容面向所有水平的汉语学习者,所以译文也应当既让入门者和初级者顺畅阅读,也让中高级者高效学习汉语,更好收获中国文化知识。为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补充原文中缺失的必要信息,包括文化信息、背景信息、解释性信息。例1中的“皮夹子”、“手指头”、“字眼儿”在英语中都有对等词,但原文的目的在于为读者讲解三个语素的派生词这一汉语知识,为此特意补充了这些词的拼音,方便汉语学习者学习。例5中译文补充了项羽是西楚霸王这一身份信息,有助于目标读者深度了解项羽这一中国历史人物。
(2) 明确语言差异,流畅传达信息
目的论中译文要考虑目的语读者的背景和知识的观点,表明译文应当以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传达信息。孔子学院院刊中英文对照版的目标读者是具有英语文化背景或具有英语语言能力的汉语学习者,他们的文化与中国文化大有不同,语言表达和理解方式有所差异,所以要使信息得到理解和接受,译文应当符合英语的语言规范和用语习惯,切合西方人的思维逻辑。例8中通过增译“This is why”,把汉语喜隐形化逻辑关系转换成英语中常显性化逻辑关系的语言习惯,使译文更为通顺流畅。
(3) 明确原文信息,准确传达意思
目的论中译文与原文之间必须连贯的观点,示意着译者应当忠实于原文内容,准确传达原文意思,不可歪曲或编造内容。准确传达原文信息是中国文化正确传播的保证,是汉字汉语得到良好推广的前提。译者要准确传达原意的历经三个步骤:接受原文信息,解码原文信息,用目的语阐释原文信息 [8] 。例10中,在充分理解“百馐百味百盘馔,一菜一格一品花”这一诗句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结构调整,完整准确传达了原意。
5. 结语
目的论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对翻译实践有一定的启示:明确目标读者,补充必要信息;明确语言差异,流畅传达信息;明确原文信息,准确传达意思。基于目的论,译者要以拥有英语背景的读者为中心,采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传达文化信息。从目的论视角深度剖析孔子学院院刊中的翻译实例可得出几种常见的用于英译中国文化信息的翻译方法:移译法与加注法、增译与省译、直译与意译。传播中国文化,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迫在眉睫,通过提高中国文化相关内容的翻译质量,让世界更多的人民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促进世界文化大融合。
文章引用
李素文,谭玮. 目的论视角下孔子学院院刊的英译研究
A Study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onfucius Institute Journa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01): 319-324.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1046
参考文献
- 1. 段鹏. 中文搭建交流桥梁——以高质量国际中文教育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N]. 光明日报, 2023-9-25(10).
- 2. Nord, C. (2001)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Shanghai.
- 3. 郑文钰, 徐玉凤, 线郁. 目的论视角下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研究——以崂山民间故事为例[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2): 352-356.
- 4. 石春让, 杨蕾. 术语零翻译法的类别与功能[J]. 外语研究, 2014, 31(2): 82-85.
- 5. 李莉. 论英语笔译中增译法和省译法的意义[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 38(9): 129-131.
- 6. 薛薇.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合理结合[J]. 文理导航, 2016(11): 34-35.
- 7. 王树菊, 郑景婷.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原则[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9, 17(3): 25-29.
- 8. 余心乐. 对外汉语教材文化翻译例说[J]. 中国翻译, 2009(4): 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