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2
No.
04
(
2024
), Article ID:
85018
,
9
pages
10.12677/ml.2024.124257
日本人编北京话会话教科书《燕语新编》 话语分析
罗冰梨
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收稿日期:2024年3月4日;录用日期:2024年4月11日;发布日期:2024年4月23日
摘要
《燕语新编》为日本明治末期(1906年)由日本人编写的北京话会话书。本文主要从会话和语用两个方面对《燕语新编》进行话语分析,考察晚清时期北京话使用的实态和日本人编撰汉语会话书的科学性。主要运用萨克斯(Sacks)的会话分析理论、格赖斯(Grice)的合作原则和利奇(Leech)的礼貌原则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会话书内容丰富,编撰内容符合汉语会话特征,具有一定科学性。本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当时日本人学习汉语的具体情况,还可为我国对外汉语教科书的编写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
会话分析,语用分析,北京话,《燕语新编》
Discourse Analysis of the Japanese-Authored Beijing Dialect Conversation Textbook—Yan Yu Xin Bian
Bingli Luo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Received: Mar. 4th, 2024; accepted: Apr. 11th, 2024; published: Apr. 23rd, 2024
ABSTRACT
Yan Yu Xin Bian is a Beijing dialect conversation textbook written by Japanese at the end of the Meiji period (1906). This paper focuses on discourse analysis from both conversational and pragmatic aspects, examining the realities of the use of Beijing dialect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scientific of its compilation. Sacks’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analysis, Grice’s principle of co-operation and Leech’s principle of politeness are mainly used for the stud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versation book is rich in content, compil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onversation, and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scientific. This study not only helps to understand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Japanese learning Chinese at that time, but also provides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compilation of Chinese textbooks for foreigners in China.
Keywords:Conversation Analysis, Pragmatic Analysis, Beijing Dialect, Yan Yu Xin Bian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自英国公使威妥玛所著《语言自迩集》传入日本以来,由日本人编写的北京官话教科书陆续问世。 [1] 这些教科书反映了当时北京官话的真实面貌,故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其中,于明治末期“登场”的北京官话会话教科书《燕语新编》为冯世杰、市野常三郎、高木常次郎三人合著,于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由积善馆出版。全书共40章,每章皆设有标题,最后另附有一篇长对话“使令琐事”。各个章节皆以两人对话的形式展开,话题内容涉及清末上流阶层女性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口语化色彩极为浓厚。
本文主要从会话和语用两个方面对《燕语新编》进行话语分析,理论依据主要为萨克斯(Sacks)的会话分析理论、格赖斯(Grice)的合作原则和利奇(Leech)的礼貌原则。本书以对话的形式记录了晚清时期北京官话运用与交流的实态,故对其进行话语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日本人学习汉语的具体情况,也有利于探明本书在指导语言实际运用时的科学性。
2. 会话分析
会话分析是话语分析的一个分支,由美国社会学家哈维·萨克斯(Harvey Sacks)开创。会话分析的开创表明了日常会话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一套基本机制和规则的。会话分析可以有广义与狭义不同的解释 [2] 。本文采取广义的角度进行研究,即任何对会话的研究都属于会话分析。以下主要对《燕语新编》中的“话轮”和“对答”进行相关分析。
2.1. 话轮
话轮(turn)是由萨克斯最先提出的理论概念。刘虹(2004)认为,“话轮是指会话过程中,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连续说出的一番话,其结尾以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或各方的沉默为标志。这个定义包括了两个衡量话轮的标准:一是,说话者的话是否连续,即在一个语法语义完成序列的末尾有无沉默。如有沉默,那么说话者的话就不止一个话轮。二是,是否发生了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如果发生,就标志着一个话轮的结束和下一个话轮的开始 [2] 。”在本文采用第二个衡量标准。其中,话轮只能由单句、复句或句群构成 [2] 。
根据以上定义,笔者统计了《燕语新编》中的话轮情况,得出数据如下表1所示。
Table 1. Number and percentage of constituent forms of the turns in Yan Yu Xin Bian
表1. 《燕语新编》中各类话轮构成形式的数量及占比
根据刘虹(2004)的考察得知,“汉语会话的话轮有44.4%是由句群构成的,单句构成的话轮占54.4%。” [2] 从上表可知,研究对象数据基本符合汉语会话话轮构成情况。另外,根据刘虹(2004)研究结果显示,较为生疏的人之间的会话的话轮大多以单句构成,一般不会滔滔不绝,而熟人之间的会话的话轮由句群构成的较多 [2] 。《燕语新编》中的对话多为熟人对话,且最后的“使令琐事”部分主要是主仆之间的对话,多为主人吩咐仆人办事,所以话轮的句群结构明显增加。
综上所述,该教科书的编写符合汉语会话特征,具有一定科学性。
2.2. 对答
刘虹(2004)认为现代汉语对答类型有十五种 [2] 。考察《燕语新编》中的对答类型得知,除了“呼唤——回答”和“祝愿——感谢/祝愿/宽慰”外,其他十三种对答类型均在书中出现,占比达到86.7%。其中“询问——回答”这一对答类型数量最多,全书四十章及附录“使令琐事”中均有出现。具体分析如下。
(1) 致意——致意
A:福晋来了。您好啊。
B:好,您好。
(《燕语新编》第五章)
(2) 告别——告别
A:我要回去了。
B:您回去了?您到家里都替我问好罢。
(《燕语新编》第三章)
(3) 询问——回答
A:今年您贵庚了?
B:我还小哪,二十八岁。
(《燕语新编》第一章)
(4) 道歉——宽慰
A:我先不知道,昨儿我才听说。实在短礼的很,短来望看您来。
B:那儿的话呢。这就劳驾的了不得了。
(《燕语新编》第五章)
——责备
A:您瞧我多么慌疎,我还没大理会哪。
B:您眼睛竟看什么来着呢。
(《燕语新编》第二十九章)
(5) 介绍——致意
A:我给您们姐俩引荐引荐。这就是贵太太,这是沈太太。
B:啊,您好啊。
C:好,您好。
(《燕语新编》第二章)
(6) 建议——同意
A:不敢当。咱们姐儿俩两便好不好?
B:那么也好。您请坐罢。
(《燕语新编》第十三章)
——搪塞
A:您今儿没事可得多坐会儿。
B:我今儿可实在不能久坐。
(《燕语新编》第三章)
——反对
A:您再吃袋烟罢。
B:不咖了。这我可要走了。
(《燕语新编》第三章)
——质疑
A:太太,我有个主意。这青菜在门口儿菜挑子上头买。
B:菜挑子的菜怕不齐全罢。
(《燕语新编》使令琐事)
(7) 陈述——陈述
A:有画的是一片青草一个妇人头上载着一朵红石榴花儿。
B:这个有点儿意思。
(《燕语新编》第十四章)
——补充
A:对了。咱们姐儿俩自出了门子,直到今儿个才见着。
B:可不是么。有十几年了。
(《燕语新编》第一章)
——肯定
A:我想画画儿这一道也在乎人的学问见识。
B:那是一点儿不错。
(《燕语新编》第十四章)
——质疑
A:冯太太我们有几年没见。今年见着了,我看他脸上都有皱皱纹儿了。
B:您说的也太快了罢。
(《燕语新编》第二十八章)
——确认
A:您可把我给憋闷坏了。那三景倒是什么?您怎么老不来了呢!都小一个月了。
B:有一个月了么?
(《燕语新编》第三十五章)
——提问
A:今儿我特意来和您打听一件事情。
B:是,您打听怎么事情?
(《燕语新编》第四章)
——否定
A:您的挂钟也不错呀。
B:怎么不错,竟是毛病!
(《燕语新编》第二十六章)
(8) 感谢——谦虚
A:前次叫您费心,我今儿特意来谢谢您哪。
B:您实在多礼。这么点儿东西您还提在话下。
(《燕语新编》第七章)
(9) 提供——接受
A:好说,该当的。我预备一点儿薄礼孝敬老太太的。
B:叫您花钱,我谢谢您费心。
(《燕语新编》第十章)
——谢绝
A:我这是一点送行的薄仪,千万您赏收别推辞。
B:您这实在费心得很,我可不敢承领
(《燕语新编》第十六章)
(10) 指责——道歉
A:你再瞧瞧这茶盘什么的!
B:是。太太您别生气,以后我干事经点儿心就是了。
(《燕语新编》使令琐事)
——否认
A:……那几个茶碗我瞧见都有了茶滞了,你怎么不见天拾掇啊!
B:没有啊。茶壶我见天涮,茶盘儿什么的我都是见天拾掇。
(《燕语新编》使令琐事)
——借口
A:那么开水为什么不靠在火旁边儿呢?
B:水靠着来着。若是不靠着水早凉了。
(《燕语新编》使令琐事)
——承认
A:你瞧天到什么时候儿了!太阳都上了窗户了。
B:是,今儿起晚了。
(《燕语新编》使令琐事)
(11) 赞扬——谦虚
A:听说您的法绘实在好,多咱我总得求求您纳。
B:我画的实在拿不出手,我怕是给您糟蹋纸。
(《燕语新编》第十四章)
(12) 要求——接受
A:求您再替我请一请二十那一局,千万赏脸别推辞。
B:是,我必给您说到了。
(《燕语新编》第十三章)
——推迟
A:太夫人那儿求您带我见一见。
B:今天没在家,回头我替您说罢。
(《燕语新编》第十三章)
——搪塞
A:你都归着完了,给我倒碗茶来罢。
B:茶可是污突的,不大很热。
(《燕语新编》使令琐事)
(13) 祝贺——谦虚
A:听说您家老爷升出外任去了,今日我特意来给您道喜来了。
B:不敢当。实在劳驾的很。
(《燕语新编》第十六章)
——祝贺
A:新喜新喜。
B:同喜同喜。
(《燕语新编》第十三章)
由此可见,《燕语新编》对答类型丰富,场景设置真实,对话栩栩如生,作为100多年前的会话教材,其中的会话类型也与当今汉语会话类型基本一致。刘虹(2004)提出:“搞清楚语言中共有多少种对答类型,每一种对答的引发语具有哪些相对应的应答方式,能够在编写语言教材时系统地、有目的地编入各种结构类型,使学生可以全面掌握该语言中各种引发语的不同应答方式,从而克服随意性教学所不能避免的重复和遗漏问题,在短期内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 [2] 。”因此,对《燕语新编》中的对答类型进行考察在语言教学及教材编写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3. 《燕语新编》语用分析
合作原则是由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于1975年提出的。他认为,在正常的交谈中,人们的话语是相互关联的,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双方都会遵循一定的准则。格赖斯将合作原则具体分为四条准则:数量准则(Quantity)、质量准则(Quality)、关系准则(Relation)和方式准则(Manner) [3] 。而礼貌原则是由英国语言学家利奇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这一原则作为合作原则的补充,更具体地说明了人们在会话时的一些语言行为。礼貌原则具体包括:策略准则(Tact maxim)、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和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 [4] 。本章拟考察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燕语新编》文本对话中的体现,并探明其使用效果及其在对外汉语教科书编纂方面的启示作用。
3.1. 合作原则
对于合作原则,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应对方式,如遵守、违反、规避和蔑视 [5] 。考察《燕语新编》书中内容可知,书中对话的人物应为上流阶层,言语交往得体,并未出现粗俗、不雅的语言。对话双方都遵守了合作原则,并没有出现违反、规避和蔑视合作原则的情况。举例如下:
① 量的准则
A:他都有什么布呀?
B:他说白布、蓝布做(的)搌布、使的汤布他都有。
(《燕语新编》使令琐事)
主人询问仆人,外面的商贩卖的什么布,仆人如实回答,没有添加多余的信息或者提供不足够的信息。
② 质的准则
A:您家老爷在那衙门恭喜?
B:我家老爷在兵部学习当差。
(《燕语新编》第一章)
这里的对话场景是两位妇人的日常寒暄,被提问的一方提供了真实的信息。
③ 关系准则
A:我说的呢。敝国北京和贵国东京气候不一样罢?
B:是,也差不多,不过大同小异。敝国东京雨多点儿就是了。
中日两位妇人在针对两国的天气进行谈话,对话围绕主题,并没有出现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情况。
(《燕语新编》第十九章)
④ 方式准则
A:那么酒壶里漱什么酒呢?
B:咱们家里有的酒是红酒、麦酒、葡萄酒、三便酒、日本酒。回头听老爷的吩咐,是要什么你就漱酒壶里什么酒。
(《燕语新编》使令琐事)
方式准则要求说话明确,不含糊、不暧昧。在对话中,仆人问主人酒壶里盛什么酒,主人首先告知仆人家中已有的酒,然后具体安排怎么做的时候让仆人听老爷的吩咐去盛酒。回答明确、有条理,让听话人十分易懂。
3.2. 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的具体内容有以下几条:① 得体原则:多让别人获得利益;少让别人损失利益。② 慷慨准则:多让自己付出;少让自己受益。③ 赞誉准则:多赞誉他人;少批评别人。④ 谦逊准则:多批评自己;少夸赞自己。⑤ 一致准则:增加和别人言行的一致;减少和别人的冲突分歧。⑥ 同情准则:多关怀别人;减少和别人的不和 [4] 。经考察,《燕语新编》中对礼貌原则的遵守情况如下:
① 得体原则
A:您不说是到三月您请我逛花儿来么。这不用您去请,我自各儿就来了。
B:我今儿本来要打发人去。您来正好了。
(《燕语新编》第二十七章)
面对突然来造访的客人,主人家并没有表示出不满,甚至故意说自己马上就要派人去请对方过来,保存了造访者的面子,避免了冲突。
② 慷慨准则
在第六章“望看亲戚”中,可以看出对于来探访的客人,主人家表现得非常热情、慷概。
A:那倒不敢当。您随便吃点儿点心罢。
B:您别费心。我是刚吃完了饭就来了。
A:到这儿您别作客,您随便才好。
B:我来了就遭扰您哪。
A:好说。您随便用罢。这是敝国的点心,这是西洋的点心,您是爱吃那一样儿?
B:您别布了,我自取罢。
A:您喝一盅葡萄酒。
③ 赞誉准则
在《燕语新编》的对话中,不难看到称赞的话语,有效的称赞能够促进双方交流的顺利进行,表达友好。
A:您学敝国话有几年了?
B:我学贵国话不过才一年。
A:您学话才一年就说的这么好!您真是天才呀。
(《燕语新编》第四十章)
④ 谦逊准则
中国人多崇尚谦虚与低调,对于别人的赞美,一般采取推辞和避让的态度。遵循谦逊准则,就要减少对自己的表扬,态度谦虚,多使用贬低己方的词。
A:听说您的法绘实在好,多咱我总得求求您纳。
B:我画的实在拿不出手,我怕是给您糟蹋纸。
(《燕语新编》第十四章)
⑤ 一致准则
一致原则要求在与对方交谈的过程中减少与对方产生分歧,注意听取对方的意见,尽可能达成一致,这是建立友好关系的基础,有利于进一步的交流。在《燕语新编》中,多次出现“可不是么”、“可不是”、“就是”等插入语来表达对对方话语的赞同,保持与对方言语感情上的一致。
A:咱们姐俩虽然没会过,我瞧很面善,仿佛在那儿见过似的。
B:可不是。我也是这么样(想)。
(《燕语新编》第一章)
⑥ 同情准则
同情原则要求在对方遇到不好的事情时,灵活运用交际言语。真诚的同情会让听者倍感温暖和亲切,可以减少反感,增进理解,加深情谊,促进双方交流的顺利进行。
A:这真想不到。若是在世今年高寿了?
B:若是在世今年整六十了。
A:这真是可惜得很,您想开着点儿罢。再说也算是到了岁数了。
(《燕语新编》第二十一章)
4. 结语
本文以日本明治末期北京官话会话教科书《燕语新编》为研究对象,从会话和语用两方面对其进行了话语分析。会话分析方面主要考察了书中的话轮和对答情况,语用分析方面考察了书中会话文本对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遵守情况。
经考察,得出如下结论:
(一) 《燕语新编》会话内容具有实用性与科学性。首先,本书以在北京生活的妇女为教学对象,其会话内容包含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具真实性和实用性。其次,无论在话论的安排还是对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遵守情况,书中内容的编排均汉语会话特征,具有一定科学性。
(二) 《燕语新编》会话教学内容丰富。不仅会话类型丰富,会话结构也具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有利于汉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汉语实际会话技能,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 《燕语新编》编写内容符合语用原则,在跨文化交流中具有指导作用。我们在进行第二语言学习时,不仅应该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这就必须重视学生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对《燕语新编》语用的探究,我们发现其中的对话编排都很好地遵循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对实际跨文化交流能够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致谢
本文的顺利完成得益于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域外典藏珍稀汉语文献——日本明治北京官话教科书〈燕语新编〉综合研究》(2023Y0335)的资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基金项目
本文获得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23Y0335。
文章引用
罗冰梨. 日本人编北京话会话教科书《燕语新编》话语分析
Discourse Analysis of the Japanese-Authored Beijing Dialect Conversation Textbook—Yan Yu Xin Bian[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04): 345-353.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4257
参考文献
- 1. 安藤彦太朗. 中国語と近代日本[M]. 東京: 岩波書店, 1988.
- 2. 刘虹. 会话结构分析[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 3. Grice, H. (1975) Logic and Conversation.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 4. Leech, G. (1983) Principle of Pragmatics. Longman, London.
- 5. 李无未, 陈珊珊. 日本明治时期的北京官话“会话”课本[J]. 世界汉语教学, 2006(4): 12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