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06 No.04(2017), Article ID:20232,7 pages
10.12677/ASS.2017.64053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f Henan Ethnic Minorities Agriculture

Zhen Li1, Xia Liu2

1Zhoukou Civil Affairs Bureau, Zhoukou Henan

2Department of Services for Seed technology, Zhoukou Henan

Received: Mar. 31st, 2017; accepted: Apr. 14th, 2017; published: Apr. 21st, 2017

ABSTRACT

This paper research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thnic economy in Henan Province in recent years, which talks about the topic of minority agriculture in Henan Province. This paper takes Minority agriculture in Hen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collecting statistical data of minority agriculture in Henan Province over years. By analyzing the original data and mastering the material,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inorit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 Under the situation of short development of the minority agricultural, th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Henan province.

Keywords:Henan Minority Economy, Henan Minority Agriculture, Ethnic Economy Theory

河南省少数民族农业发展研究

李珍1, 刘霞2

1周口市民政局,河南 周口

2周口市种子技术服务站,河南 周口

收稿日期:2017年3月31日;录用日期:2017年4月14日;发布日期:2017年4月21日

摘 要

本文以“河南省少数民族农业发展研究”为选题,以河南省少数民族农业为研究对象,在查阅收集历年河南省少数民族农业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对掌握的原始数据及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了河南省少数民族农业发展的态势和特点,针对少数民族农业发展处于短板,长期滞后的现实,给出了促进河南省农业发展的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河南省少数民族经济,河南省少数民族农业,民族理论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民族分布格局。河南省有55个少数民族,2013年少数民族总人口146.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4%,人口在万人以上的有回、蒙古、满等民族。河南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散杂居地区的民族工作,使河南省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三次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在产业结构层次上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称为第一产业,进行初级产品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围绕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是国民经济问题中的重中之重。历年河南省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三次产业比重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三次产业总产值近年来增长变化如图1所示 [1] 。

2013年,河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生产总值197.03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9亿元,比上年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115.1亿元,比上年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58亿元,比上年增长9.4%,如附表1所示。

Table 1. The proportion of the three industries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Henan

表 1. 历年河南省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三次产业比重

Figure 1. Gross domestic product of ethnic minorities over the years

图 1. 河南省民族经济三次产业总产值近年来增长变化

河南省地处我国中原地区,自然资源适合发展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等第一产业,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在河南省的少数民族经济中,第一产业同样占有了较大的比例水平。河南省是一个自然光能资源丰富的省份,有着得天独厚的丰富光热资源,光温生产潜力大。由于省份位于北方长日照地区,因此一般能够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的需要。其大部分地区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有着比重很大的土坡面积与深厚的土层。

2013年,河南省863个民族聚居村年末实用耕地面积7.06 万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7.5 万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4.02 万公顷 。2013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56亿公斤,全省少数民族农业总产值实现56.3亿元。棉花、蔬菜、烟叶、水果、苗木、中药材、油料及其它特色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民族乡镇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一定规模,新特、名优、精细品种也在不断的增加。

2. 河南省少数民族农业发展特点

2.1. 河南省少数民族农业增长己呈饱和趋势

图 1所示河南省少数民族三次产业总产值近年来增长变化,从图1可以看出,河南省少数民族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产值增长提高并不大,已趋于饱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增加的资本投入,当前农户已经变成了我国农业投资的重要主体,因此农户的农业投资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2] 。总体上来说,我国农户在农业上的投资水平是较低的,有着较大的增长空间。但是,却有种种迹象表明农户在农业上的投资水平已呈饱和状态。以至于一些传统的农业投资驱动因素逐渐趋于无效。这是一个值得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是一个我国农业一个共性的问题。

2.2. 少数民族粮食产量呈逐年减产趋势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可耕地面积变小。农业技术近几年没有重大进步,粮食生产很难增产。农业投资饱和,农民失去兴趣,进城打工,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图2所示为近年来河南省内的少数民族粮食产量变化,表明了其粮食产量基本上一直是下降的。

Figure 2. Gross domestic product of agriculture over the years

图 2. 河南省近年来少数民族粮食产量增长变化

目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并不高,农民种植粮食的成本普遍较高。据调查显示,若不计劳动力成本,现今农民种一亩小麦的成本约为300元,按现在的粮食价格计算,一亩小麦的纯利润一般是在400~500元,这仅仅相当于在外几天打工的收入,并不能激发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2.3. 务农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

2013年河南省少数民族农业户口人数和从事农业生产人口如表2表3所示 [3] 。可见,少数民族中农业户口人数占少数民族总人数的61%。在农村劳动力中,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约占农村劳动力中52%,从事农业劳动的人数约占少数民族总人数的20%,约占五分之一。

由于城镇化的影响,近几年农业户口少数民族一直是减少的;由于劳动力转移,农业户口少数民族部分从事非农业生产、外出务工、或者从事第二、三产业。近几年出现了农业劳动力的流逝、农业生产增加缓慢、农户不愿意投资农业生产等新的问题。因此,大力推进民族地区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对民族地区经济和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河南省农业经济而言,打破农业发展瓶颈,必须要发展农业产业化,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

通过对河南省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数据的分析,河南省少数民族第一产业发展具有如下特点:1、在现有的土地经营模式下,传统的农业投资驱动因素趋于无效,第一产业和粮食生产增长缓慢。2、近几年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从而影响第一产业的发展和少数民族村民的增产增收。

3. 促进河南省少数民族农业发展建议

3.1. 引入农业产业化机制

我国农业目前正处于从传统农业经营模式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阶段。从2004年开始,中央连续八年发布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非常重视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在民族地区农业生产进行产业化经营,就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形式,从而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经营效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既要符合当下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又要能够促进农业产业化生产,使得市场与农户主体从产业化

Table 2. The population of ethnic minorities by household

表2. 2013年河南省少数民族按户籍分人口(人)

Table 3. The population of ethnic minorities by industry

表3. 2013年河南省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人)

生产中受益,并形成利益共同体。目前,主要经营模式有“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农户”等几种模式。近年,河南省大用集团、永达集团和华英集团“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有力推进了当地农业产业化和带动了少数民族群众增收 [4] 。

3.2. 培育农业龙头产业

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前提和基础是要确立和培育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必须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符合市场消费需求和具有地方经济特色的主导产品及产业 [5] 。积极发展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基地不仅是农业龙头企业的依托,而且也是培育主导产业的基础,要建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区域特色、高商品率的主导产业,农产品基地建设要努力朝着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系列化方向发展。达成这个目标,就需要足够强大的龙头企业将农产品进行加工、转化和增值,并把加工后的产品推向市场,充分创造其市场价值。

民族乡镇企业,应该积极的参与到农业产业化中来,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为乡镇企业本身提供了机遇。乡镇企业所拥有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由于城市工业与乡镇企业的产品结构存在着严重的同构性,乡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但是在农业领域,民族乡镇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要素与农业相结合,具有的优势将是其他企业无法相比的,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前景也是可观。

2016年1月11号,河南省委召开2016年民族经济工作会议 [6] ,民委主任贾瑞在会上提出,“少数民族企业和民品民贸实现‘量’的突破。引导全省少数民族企业和民品民贸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利用民族特需商品生产优惠政策对资本要素的引导作用,实施创新驱动,形成新的竞争力,在企业产品质量和企业规模增量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3.3. 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

“互联网+”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它是对于现有行业信息化的继承,更是对于行业信息化的延伸,我国正在经历“互联网+”时代,我国农业不断的规模化生产为农业实现现代化打下基础,现代农业是“互联网+”的生存土壤,“互联网+”会使现代农业更加具有竞争力。可以预见在农业奔向3.0时代的路上风景将会更加精彩。

河南省民委2004年3月召开了民族聚居地区电脑农业推广培训现场会,会上认真贯彻落实了全国民族地区电脑农业推广工作现场会的精神,将推广电脑农业与民族聚居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在一起,作为帮助农村少数民族群众加快富裕、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相关部门分别选择了临颍县繁城回族镇、禹州市山货回族乡、襄城县颖桥回族镇、郏县姚庄回族乡建立了电脑农业无公害蔬菜、牛羊养殖、烤烟和中药材种植、花卉苗木示范点。目前河南省全省已经形成一个点面覆盖,种植业辐射其他农业的电脑农业应用技术推广局面 [7] 。

3.4. 发展民族特色产业

现在我国是世界上第一贸易大国,整体上呈现产能过剩,国家出台了很多调整治理的措施帮助企业转型升级,立项新的产品项目,继续稳定发展,维护贸易大国的地位。河南以及河南民族经济要在继续做好实业的基础上,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通过河南省经济的提升带动民族经济发展,通过内引外联立项一些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通过挖掘传统项目使其具有新的市场,来推动中原民族经济的发展。

由于河南省少数民族分布广,各地的资源和情况也不相同,所以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发展优势产业。具备丰富的草原资源的地区,应该建设和保护草原,逐渐做到以草定畜、增草增畜、平衡发展,并大力发展毛纺织及服装业、肉类深加工业;林木地区应倡导发展经济林木、水果及木业加工和干果的深加产业;部分民族地区有大面积种植烟草的传统和技术,这些地区种植烟草和烟草加工业是支柱产业;土特产品加工、药材加工、园艺、水产等行业都是民族地区的优势产业;基础条件好的一些大中城市,应当发展高新技术民族产业。总之,应该根据各自特点,发展具有市场活力的各具特色的民族地区经济。

禹州市山货回族乡是名副其实的中药材种植大乡,全乡已经形成了“农户种植+公司种植+药商种植”三者相结合的发展格局。从事中药材种植的农户约占全乡总人口的70%,主要种植的有丹参、板蓝根、菊花、牛蒡子等1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已达4000亩。禹州市政府和山货回族乡政府还积极与北京同仁堂集团、杭州杭白菊公司等国内多家知名制药企业联姻,采取“公司+农户”产业化农业模式,大力引进资金和技术,帮助农户提高生产质量和营销能力,增加农户的收入。

孟州市桑坡村共有皮毛加工企业135家企业,有35家具有外贸进出口权。企业所需的皮毛原材料80%来自澳大利亚,占据了澳大利亚对我国出口的羊皮的绝大多数份额;其产品80%远销日本、美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该村创外汇3500万美元,创年产值7.2亿人民币,海关税收有6000多万元,地方税收上缴900多万元。

4. 结论

论文希望通过对近年河南省少数民族经济产业结构的分析研究,展示近年来河南省少数民族和民族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展现河南省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态势,寻求改进措施和政策支持。也希望以小见大在河南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研究基础上能够使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经济问题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论文研究运用的大量数据图表、态势呈现,以及理论分析和设计的对策,虽是一己之言,多有粗陋,但因其为倾力之作,也盼望能够有助于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研究和成为扶助脱贫的决策参考。

文章引用

李 珍,刘 霞. 河南省少数民族农业发展研究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f Henan Ethnic Minorities Agriculture[J]. 社会科学前沿, 2017, 06(04): 390-396. http://dx.doi.org/10.12677/ASS.2017.64053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河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二处.《河南省民族经济统计汇编》[Z]. 河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二处编印, 2006~2014

  2. 2. 黎霆. 中国农户农业投资的低水平饱和现象及其成因[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8(1): 19-23.

  3. 3. 河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二处.《河南省民族经济统计汇编》[Z]. 河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二处编印, 2014.

  4. 4. 河南省民委. 河南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EB/OL]. http://www.hnmw.gov.cn/sitegroup/root/html/fdaed55253f44f350153f51ef98f00ca/1149f01cdfb5460a93233ea583b99be8.html, 2016-04-15.

  5. 5. 河南省人民政府. 省少数民族企业协会成立[EB/OL]. http://www.henan.gov.cn/jrhn/system/2014/07/30/010487831.shtml, 2014-07-30.

  6. 6. 国家民委. 河南省民委积极谋划2016年民族经济发展工作[EB/OL]. http://www.seac.gov.cn/art/2016/1/11/art_3983_246146.html, 2016-1-11.

  7. 7. 河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二处.《河南省民族经济统计汇编》[Z]. 河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二处编印, 2013.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