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hilosophy
Vol.
12
No.
01
(
2023
), Article ID:
60771
,
5
pages
10.12677/ACPP.2023.121050
论洛克认识论中的认知哲学思想
吴佳凯
贵州大学哲学学院,贵州 贵阳
收稿日期:2022年12月28日;录用日期:2023年1月18日;发布日期:2023年1月30日
摘要
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是20世纪兴起的具有标志性的新兴交叉学科。虽然作为一门学科发展的历史较短,其思想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发端。洛克是近代经验论的集大成者,其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认识论之中。在他的认识论思想中也不乏很多认知科学哲学思想,研究人类的意识,其认识论主要是在经验的层面展开,洛克的认识论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重要影响。论文通过对洛克哲学中的认知科学哲学思想进行研究,探析其对认知科学的发展产生的作用。
关键词
洛克,认知科学,认知哲学,认识论
Discussion on Cognitive Philosophy Thought in Locke’s Epistemology
Jiakai Wu
School of Philosophy,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Received: Dec. 28th, 2022; accepted: Jan. 18th, 2023; published: Jan. 30th, 2023
ABSTRACT
Cognitive science is a symbolic emerging interdisciplinary rising in the 20th century. Although it has a short history as a discipline, its thought originated in ancient Greece more than 2000 years ago. Locke is the epitome of modern empiricism, and his thought is mainly reflected in his epistemology. In his epistemological thought, there are also many philosophical thoughts of cognitive science to study human consciousness. His epistemology is mainly carried out at the level of experience. Locke’s epistemology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natural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 By studying the philosophical thought of cognitive science in Locke’s philosophy, this paper analyzes its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science.
Keywords:Locke, Cognitive Science, Cognitive Philosophy, Epistemolog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认知科学从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开始发展至今已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和思想。认知科学和认知科学哲学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一方面,认知科学哲学对认知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进行反思,指出后者研究成果的本质,并揭示其有效性界限;另一方面,认知科学哲学在意识本质问题上阐释认知科学的相关成果,并对一些重要心理概念进行澄清。认知科学为人类意识活动提供因果机制和功能解释,促使认知科学哲学对这些现象更好地理解。另一方面,认知科学能为认知科学哲学修正某些常识,并且提供新的经验事实。“认知科学一般被认为是一门对心理行为和过程,以及什么是认知,对心智做出自然化说明的跨学科研究。” [1]
英国哲学家洛克的哲学思想不仅与自然科学及如何对他进行探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对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洛克认识论想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就是关于“人类知识的起源,可靠性和范围。”洛克的认识论正是在当时自然科学蓬勃发展的时期建立起来的,从洛克的哲学思想中探析认知科学哲学的认识论思想渊源。
2. 洛克的认识论思想
我们如何认识世界,以及“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这是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基本问题 [2]。认知科学蕴含了近代以来的哲学思想,洛克的认识论是建立在经验论的基础上,所以洛克被称为英国经验论的集大成者,而欧陆哲学的认识论业已成为认知科学哲学研究的重点,洛克的认识论就是其代表之一。
不同于古代世界的直接实在论,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尤其是当时流行的微粒说、机械论的影响,近代哲学在认识论上流行表象实在论。根据机械论的世界图景,物质世界是由无数的物质微粒构成,这些物质微粒之间相互作用,自然就像一架机器。这些物质微粒作用于我们的感官,从而在我们的心灵中产生观念。观念是外物和感官之间机械因果作用的产物,而不是心灵对外物的直接知觉。通常认为,笛卡尔和洛克是表象实在论在近代的典型代表,由亚里士多德奠定的直接实在论传统由于他们的工作而发生了根本改变。“在17世纪,心灵知觉的对象由外部物理对象转向了存在于心灵内部的观念。” [3] 洛克所说的这些微粒作用于我们的感官,从而在我们的心灵中产生观念的思想于现代的认知科学的理论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观念作为知识的材料是从经验中得来的。在《人类理解论》中的表述:“我们一切的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中的,并且最终是来源于经验的。”即证明了洛克哲学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的。洛克哲学从经验出发,他首先对客观世界存在物进行思考并考察其根本性质,随后将物体的性质进行分类,从而提出他的性质理论,而物的第二性质则不是自有的性质,他所提出的简单观念其中包括感觉和反省则违背了经验论的基础。
洛克的经验主义认识论深受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即我们如何认识世界的看法主要是收到法学的影响,它曾说到“我之对于化学则不然,既不是以一个医学家,也不是以一个炼金家来看化学的,而是以哲学家的观点来认识化学的。”这也就表明他对于事物的认知方法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从化学的角度,而是从哲学的层面来对事物进行考察,从而研究人类的认识。
3. 洛克认知哲学思想的自然科学基础
自然科学于哲学的关系密切,自然科学与哲学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成为哲学家们研究的重点。“自然科学是哲学的一大支柱,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有什么样的自然科学,就有什么样的哲学,自然科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哲学的发展和面貌。” [4]
洛克的认识论是建立在他所构建的经验论基础之上,与此同时有深受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的影响,具有很多自然科学的知识,所以不仅采用了科学的角度,还用了哲学的视角来展开他的认识论。洛克的两种性质理论受到了波义尔的微粒说的影响,化学给了洛克研究哲学很大的帮助,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哲学的发展,而哲学反过来指导和反思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洛克之前的哲学家霍布斯曾从计算角度阐述人的感觉和思维的过程与机制。从《利维坦》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把人的心理运作和机器的运作等价起来,并且试图以机器运作的机制描述和阐述心理的运作。他说,“每一思想都是我们身外物体的某一种性质或另一种偶性的表象獉獉或现象獉獉。这种身外物体通称为对象獉獉,它对人类身上的眼、耳和其他部分发生作用;由于作用各有不同,所以产生的现象也各自相异。” [5]
由此可以看出,认知科学的思想早已经在哲学中发展起来,洛克将波义尔的微粒说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两种性质理论。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详细的阐述了他的性质理论。洛克认为物体的性质可以分为三类:“第一就是物体中各凝固部分的体积、形相、数目、位置、运动和静止。这些性质不论我们知觉它们与否,总是在物体中存在的……这些性质我叫它们做第一性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一性的质,这种性质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在物体中有其所对应的原型,存在于一切物中,即不由我们主观意识为转移的性质。洛克随之对第二性的质进行解释:“第二就是任何物体中一种特殊的能力,它可以借不可觉察的第一性质,在某种特殊形式下,在我们的感官上生起作用来,并且由此使我们生起不同的各种颜色、声音、气味、滋味等等观念。人们常叫这些性质为可感的性质。”第二性的质是主体由客体的第一性的质而在我们心中产生这些感觉观念的一种能力。第二性质在客体中没有其对应的原型,如颜色、声音、气味来说是没有对应的颜色、声音、气味的原型的,第二性质是依靠第一性质而产生的,亦即是我们的感官接受第一性质的刺激而产生的。“第三亦是任何物体中一种特殊的能力,它可以借第一性质的特殊组织,使别的物体的体积、形相、组织和运动,发生了变化,以异乎先前的另一个方式来影响我们的感官。就如太阳就有能力来使蜡变成白的,火就有能力来使铅变成流动的。这些性质,人都叫做能力。” [6] 到此,洛克就较为详细的解释了他的性质理论。
通过我们的感官与外界产生作用,我们的认知也由此开始。此外,洛克认为我们认识外界是通过观念产生,观念分为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通过外部的感觉和内在的反省认识事物的性质,他认为认知是由外部的感觉和心灵内部的反省共同作用而成。如亚当斯和埃扎瓦所著的《认知的边界》所言:“延展认知假设(The hypothesis of extended cognition)把认知过程视为跨越了边界,深入身体和环境的过程。……并从这些观察中悄然推导出身体和环境过程本身就是认知过程” [7]。
正如他在《人类理解论》中所指出:“观念是思维的对象,人人既然都认识到,自己是在思想的,而且在他思想时,他的心是运用在心中那些观念上的。……他是如何得到这些观念的?”,他进一步阐释到,一切观念都是由感觉或反省得来,假定人心像白纸一样。他将观念的来源分为两类,一类是感觉,另一类是反省。“我们的感官,在熟悉了特殊的可感的物象以后,能按照那些物象刺激感官的各种方式,把各种事物的清晰知觉传达于人心。”他认为所有的观念的来源由两种途径,任何观念的来源都是两种途径之一。“外界的物象使理解得到的各种可感性质的观念,这些观念就是那些观念在我们心中所产生的不同知觉。至于心灵则供给理解以自己活动的观念。”( [6]: p. 108)
洛克进一步发展机械性模式解释人及其认知的思想,他提出白板说。洛克认为心灵如白纸,心灵里面的一切都是外界机械作用的结果,认知活动是机械的活动。这种白板的思想和当今关于将程序写入空白计算机芯片的思想在本质上是类同的,并且二者都是以机械的方式运作的。洛克认为,认知过程是从经验到简单观念,再到复杂观念,最后到理论的过程,只有量的发展,没有质的跳跃。关于主体的认识,洛克探讨的重点不在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他认为认知过程,不管是在感性认识阶段,还是在理性认识阶段,认知的性质都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只是认知发生量的变化。任何复杂观念都可以还原为简单观念。当今认知主义的认知过程实际就是由符号构成语句,由语句构成子程序,再由不同子程序构成大程序的思想。它和洛克的简单观念构成复杂观念是一样的。按照机械运动,如果要解释一些非机械运动的事物时,比如,认知运作过程,那么需要把它还原为物理化学运动。但是,这是无法做到的,因此,对于那些不能还原为机械运动的现象,洛克需要假设一个外力来推动事物发展。认知主义也需要一个外力,即认知主义需要程序员进行编码。
4. 认识的范围
认知科学的发展无法脱离于哲学的基础,认知哲学的研究也不能孤立于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之外。人类知识的来源,确定性于范围也是认知科学研究的内容。那么人类究竟能认识什么?能在多大的程度上获得认识?认知是否具有边界?这都是需要我们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
对于认知的探讨从古希腊开始,如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笛卡尔的“预示论”再到本文谈到洛克的“观念论”,休谟的“实证论”和康德的“先验论”。这些哲学家对人类认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各自的哲学理论,他们共同点是想要找到人类能认识什么,我们如何进行认识,他们给出了各自的答案,对于认知科学的发展进行反思。
洛克在人类知识的范围中谈到,知识的范围推断出来“知识不能超过我们的观念”我们所有的知识,必须在我们的观念之内。此外,“我们的知识不能超过我们对那种契合或相违而外”我们的认知借直觉、推论和感觉而成。洛克追求知识的确实性,也就是认知的确定性。“洛克所谓确实性是指从认知的心理行为和逻辑的语言表达两方面均为有效的知识” [8] 这也就解释了认知科学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语言学研究的原因。
我们的知识究竟能达多远?洛克认为在观念上可以分为同一、共存、关系和实在的存在四种。我们的认识的界限被限制在这四种关系之内。“我们所缺乏的观念则是我们所想象不到的” [9] 有很多事物,我们对他们没有观念,所以,也就不知道他们。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简单观念或是由有形物象经感官而来的,或是由人心反省而来,所以知识的范围也就仅限于此。根据洛克的思想来看,我们认知是由界限的,我们的知识只能是限制在我们的观念之内,不能超出我们的观念之外,超出我们的观念之外也无法去认识。
5. 结语
作为研究人类心智机制的前沿学科的认知科学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科学家与哲学家的广泛关注。人工智能、心理学和脑科学等学科被视为认知科学的核心学科,基于人类智能和认知研究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哲学在认知科学研究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当今的认知科学是基于先前的哲学思想的发展,是认知哲学思想的延续,推动着认知科学的发展。
综上所述,洛克的认识论思想蕴含了大量的认知科学哲学的思想,现在的认知科学的发展也离不开认知哲学思想的积累和认知哲学思想的推动,当然也就为现代的认知科学研究取得进展提供了一定的认识论基础,对于认知科学的实践活动给予了理论上的支持。
项目支持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量子认知与决策的哲学基础研究”。编号:19BZX035。
文章引用
吴佳凯. 论洛克认识论中的认知哲学思想
Discussion on Cognitive Philosophy Thought in Locke’s Epistemology[J]. 哲学进展, 2023, 12(01): 279-283.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3.121050
参考文献
- 1. 黄侃. 认知边界的哲学讨论[J]. 哲学分析, 2013, 4(4): 178-184.
- 2. 恩格斯.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 3. 徐会中. 洛克与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基本问题[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0(5): 39-46.
- 4. 徐大建. 试论洛克认识论的自然科学基础[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1): 30-36.
- 5. 霍布斯. 利维坦[M]. 黎思复, 黎廷弼,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6.
- 6. 洛克, 著. 关文运译.人类理解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59: 73-75, 108.
- 7. 亚当斯, 埃扎瓦, 著. 认知的边界[M]. 黄侃, 译.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
- 8. 陈义平. 洛克论知识的确实性[J].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0(5): 31-36.
- 9. 廖正衡. 论波义耳的元素思想基础[J].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1): 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