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期刊导航 网站地图
  • 首页
  • 期刊
    • 数学与物理
    • 地球与环境
    • 信息通讯
    • 经济与管理
    • 生命科学
    • 工程技术
    • 医药卫生
    • 人文社科
    • 化学与材料
  • 会议
  • 合作
  • 新闻
  • 我们
  • 招聘
  • 千人智库
  • 我要投搞
  • 办刊

期刊菜单

  • ●领域
  • ●编委
  • ●投稿须知
  • ●最新文章
  • ●检索
  • ●投稿

文章导航

  • ●Abstract
  • ●Full-Text PDF
  • ●Full-Text HTML
  • ●Full-Text ePUB
  • ●Linked References
  • ●How to Cite this Article
Advances in Education 教育进展, 2012, 2, 39-42
http://dx.doi.org/10.12677/ae.2012.22008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2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ae)
Communist Youth League’s Role in Developing
Entr epr eneurial Talent
Guoshuai Liu
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iyuan
Email: guoshuailiu@126.c om
Received: Mar. 15th, 2012; r e v i se d : M ar. 20th, 2012; accepted: Mar. 20th, 2012
Abstract: Culture Entrepreneurial Students’ talent has become the new topic of society and the times for
higher education. Communist Youth League in the cultiv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tal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only entry point from the culture of entrepreneurial talent, to play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f their own advantage, innovation and carry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student
organizations and social practic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college students,
so we can realize to cultivate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personnel for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Keywords: Entrepreneurial Talent; Campus Culture; Student Organizations; Social Practice
高校共青团在培养创业型人才中的作用
刘国帅
太原科技大学,太原
Email: guoshuailiu@126.c om
收稿日期:2012 年3月15 日;修回日期:2012 年3月20 日;录用日期:2012 年3月20 日
摘 要:培养创业型大学生人才已成为社会和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课题。高校共青团在培养创业
型人才方面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只有从培养创业型人才为切入点,发挥共青团的自身优势,创新开
展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为高校共
青团培养创业型大学人才。
关键词:创业型人才;校园文化;学生社团;社会实践
1. 引言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
变化,大学生就业压力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同时,
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为大学生提供出广阔的自主创业
平台。如何努力发挥共青团“寓教育于活动”的工作
特点和政治、组织、心理方面的优势,充分挖掘大学
生的创业潜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业型人才,是当前
高校共青团工作重要的现实课题。
2. 创业与创业型人才的内涵
2.1. 创业的概念
“美国创业教育之父”Jeffry A. Timmons曾这样
定义: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动的方式,它为机
会所驱动,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
能力。由此看来,“创业”是一种需要理性思考、统
筹安排、善于辨识并乐于抓住机会、以足够的自信心
建立工作团队的实践活动。我国《辞海》中对创业的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39
高校共青团在培养创业型人才中的作用
定义为:创立基业。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曾述及: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途崩殂。”这里的“创业”就
指开创基业。由此看来,一般意义的创业就是指开创
业绩、取得成就。不过,目前我们所理解的创业一般
指狭义的创业概念:是指个人或团队发现某种信息、
资源、机会,并积极调动和整合各种资源,通过市场
运作,实现对所发现的信息、资源、机会的有效转化,
以创造出最大化的财富、价值的实践活动。
相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而言,创业是指在
学校学习期间或毕业离校之时发现机会、整合各种资
源独立开创或参与开创新企业,提供新产品或新服
务,最终实现自身创业目的的一系列活动。
2.2. 创业型人才的内涵
所谓人才是指能够以其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发展
或科技进步做出较大贡献的人。创业型人才就是在人
才的基础上又具有创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特征的人。创
业型人才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直接独立地开拓事
业,将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创业者,叫创
业人才;一类是在各自岗位上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技
能,能够独立工作的各类人才,叫创业型人才。对于
大学生而言,创业型人才是指在大学期间,有强烈的
创业愿望、良好的创业思维,善于发现并果断抓住机
会,通过自身优秀的创业素质,积极将知识转化为适
应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和优质服务,独立开辟出新的
就业岗位,乃至创建出新的企业的具有领袖气质的创
业人才。
具体而言,创业型人才应当具备以下的基本特
征:
1) 有着强烈的创业意识。要有创新精神,有对传
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这种创新精神
往往是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源泉,是成功创业的精神基
础。还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冒险精神、勇于创
新的改革意识、积极探索并把握各类商机的市场意识
等。
2) 有着全面的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一种以智力
为核心的的综合性实践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技术能
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性能力。大学生创业型人才
特别要具备对人才的识别和人才的使用能力。《淮南
子·兵略训》中写到:“若乃人尽其才,悉用其力。”
要实现员工与工作岗位的合理匹配,以增强创业团队
对员工的吸引力,开发出员工的工作潜能,使整个团
队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系统。
3) 有着扎实的创业知识。创业知识主要包括创业
发展方向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企业设立及运营过程中
所需要的管理知识、与创业有关的法律、政策、工商、
税收、保险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社会生活方面的其他知
识[1]。
4) 有着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良好的创业心理素
质体现为一种勇于冒险、敢于竞争、不怕失败的耐挫
力,一种自主创造人生价值、对事业执着追求的创业
意志力,一种能够始终保持积极、沉稳心态的心理调
控力。
3. 高校共青团在培养创业型人才中的作用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
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可以
看出,党和政府对于创业的重视程度是很高的,高校
共青团在青年发展中可以发挥思想引领、行为引导的
作用,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广泛争取社会资源,提高
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学生搭建起良好的创业平台。
具体来说。
3.1. 共青团组织可以将青年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与创业能力培养进行有效的结合
培养创业型人才,首先有赖于大学生自我创业意
识的形成。高校共青团组织可以通过建立新型的专兼
职教师队伍,积极引导广大青年转变就业观念,不断
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可以聘请企业家来校讲座,
以企业家亲身的创业实例,阐发创业必备的素质;可
以邀请创业成功的历届校友回母校进行创业辅导;可
以邀请政府相关部门人员来校就当前的创业政策进
行解读;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对当前市场创业形势进行
深入分析。
此外要通过建设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意
识培育。校园文化是高校的组织文化,校园文化既体
现为一种观念,也体现在学校的制度和物质环境中,
它对大学生思想观念有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引导
作用。高校共青团要坚持校园文化的导向性,帮助大
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一方面,大力营造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40
高校共青团在培养创业型人才中的作用
扎根基层,甘愿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真
正有利于大学生自身成长的地方去的校园文化氛围。
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工具,加强创业
宣传,树立勇于创业的榜样,开创“人人关注创业”
的局面。
共青团组织可以将青年的创业意识培育与创业
能力培养进行有机结合。创业能力一般体现为经验、
知识和网络。创业经验是指做过同类工作,对创业过
程中的资源、组织和变化等有所了解和预见;创业知
识是构建、运行和发展企业所要求的基本常识和流程
等;创业网络是发展企业需要的市场和政府、企业和
社会的联系[2]。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充分利用共青团
自身优势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积极搭建起大学生创业
的实践平台,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普通高等学校
学生管理规定》中指出: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组织的
群众性团体[3]。这就说明高校学生社团是由部分具有
共同兴趣、爱好的在校大学生按照一定的组织程序自
发组织形成的团队。高校共青团要以开展学生社团活
动为重要抓手,努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统筹安排能
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创业能力。此外,在上述社团的基础上,高校共青团
应鼓励引导有创业愿望的学生组建创业型社团,通过
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创业实践活动,
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笔者所在太原科技大学建立了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下设丰翼创业者协会、自主创
业者联盟、掘金(第一桶金)者团队等大学生创业社团,
开展了网上购书、家教培训、素质拓展、广告设计等
业务,丰富了学生创业经验,提高了学生的创业水平。
3.2. 共青团组织可以将青年大学生的社会实践
活动与创业教育活动进行有效结合
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
有效载体,对于帮助大学生了解国情、增长才干、锤
炼品行、提升素质、增强改革开放意识具有重要的意
义。
2005 年2月1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
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
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的文件,要求有关部门和高校
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进一步明确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目标要求和工作原则,
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发展
工作。2005 年4月8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又专门
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意见》,
要求提高对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明
确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内容,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
的全面发展。2006 年10 月11 日,《中共中央关于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六届六
中全会通过)指出高等院校在保持招生合理增长的基
础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
能力、创业能力。
经过近三十年来的实践,我国高校的学生社会实
践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下
述十多种: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活动、“青
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和考察、社会服务、公益
劳动和环境保护活动、课外科技活动和课外创业活
动、勤工助学活动、军训、专业实习、较长时间的专
业性社会实践、挂职锻炼等[4]。
由于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不同、内容不同,教育
作用也不同。高校共青团在组织社会实践时,应针对
培养创业型人才的要求和目标,采取恰当的方式,建
立以创业为目的的社会实践开展模式。其形式可以包
括组织学生参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
作品竞赛以及创业计划大赛、各级政府组织的科技创
业竞赛等;主动“走出去”,与社会建立广泛联系,
注重校企之间的合作,有计划、分批次地组织推荐学
生到企业参与“挂职锻炼”,如担任厂长助理、工程
师助理等,让学生直接承担一部分管理工作,培养学
生的创业素质;组织学生展开创业市场的专项调查和
考察,积极引导学生寻找创业机会等。
3.3. 共青团组织可以将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与创业教育活动进行有效结合
应该把创业教育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体系当中去,将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重要内容之一,不断创新举措,为大学生成功创业奠
定扎实的思想基础。做到这两者的结合,关键在于加
强大学生创业思想素质的培养,尤其要引导大学生树
立诚信意识。共青团要加强创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大力提倡和弘扬诚信的道德品质,使创业者认识到诚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41
高校共青团在培养创业型人才中的作用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42
实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树立守信为荣、
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此外,要注重加强理想信念的
教育,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
引导大学生把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结合起来,把个人
理想融入到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的共同理想之中,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
感、使命感和义务感,自觉地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
义传统,使创业者真正认识到在创业项目的选择上,
在公司的运作经营上,不能单纯以赚钱为唯一目标,
而是要考虑自己所创的事业是否能够为国家和人民
做出一定的贡献。
4. 结束语
事实上,大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
程,贯穿与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与方面。高校共青团
要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组
织育人的教育功能,协同学校相关部门切实搞好大学
生创业教育,努力培养出具有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的创
业型人才,真正激发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巨大潜力,实
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共青团组织只有从培养创业型人才为切入点,发
挥团的自身优势,创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
和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机结
合,才能实现为高校共青团培养创业型大学人才。
5. 致谢
此文章为山西省社科联社 会科学研究项目
(SSKLZDKT2009040)《新时期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阶段性研究成果。在写作的过程中参考了马玉玲、杨
柏芳、刘杰、王小云和王辉等专家学者的学术成果,
在此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马玉玲. 努力探索, 创新思路, 铺平创业教育绿色通道[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8(8): 43-44.
[2] 杨柏芳. 大学生创业问题探析[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8(22):
57-58.
[3] 刘杰. 新时期高校团委成功管理模式与工作创新指导手册
[M]. 北京: 中国知识出版社, 2008: 266.
[4] 王小云, 王辉. 大学生社会实践概论[M]. 北京: 中国经济出
版社, 2005: 20.

版权所有:汉斯出版社 (Hans Publishers) Copyright © 2012 Hans Publisher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