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Vol.07 No.02(2017), Article ID:20360,6 pages
10.12677/HJAS.2017.72012

The Benefit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Rice-Based Stereoscopic Cultivate Models in Jiangyan District

Aiguo Wu1, Zhi Hang1, Lian Li1, Yawei Li1, Li Zhang2

1Taizhou of Jiangsu Province Jiangyan Agriculture Committee, Taizhou Jiangsu

2Taizhou Jiangyan District Shen High Town in Jiangsu Provinc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ding Stations, Taizhou Jiangsu

Received: Apr. 16th, 2017; accepted: Apr. 30th, 2017; published: Apr. 30th, 2017

ABSTRACT

Four kinds of main rice-based stereoscopic cultivate models in Jiangyan district were studied with field plot experiment.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of benefits,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and defects etc, it was clear that the rice-duck farming model can be promoted as the leading industry and should introduce and cultivate new reserve mod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that strengthening leadership and exerting the association function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etc. were the effective ways which could help expand the scale of rice-based stereoscopic cultivate models.

Keywords:Rice-Based Stereoscopic Cultivate Models, Benefit, Strategy

姜堰区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效益评估及发展对策

吴爱国1,杭志1,李莲1,李亚伟1,张荔2

1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农业委员会,江苏 泰州

2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沈高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江苏 泰州

收稿日期:2017年4月16日;录用日期:2017年4月30日;发布日期:2017年4月30日

摘 要

本论文对姜堰区生产中主要应用的4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进行了集中示范,通过对效益、技术应用和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评估,提出以稻鸭共作模式为主导产业推广、引进培植新的储备模式等思路,提出通过强化政府组织领导、发挥协会功能和科技支撑等途径壮大稻田综合种养规模。

关键词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效益,对策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本文从全区生产模式中筛选出面积较大或外地规模较大的4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在沈高镇河横村汉土农场开展稻田种养模式的试验示范,旨在通过对其效益分别进行评估,筛选出符合本地区发展的稻田种养模式,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壮大本地区稻田综合种养提出自己的思路和建议,期能对本地区和其它地区能起到一点借鉴。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基本情况

2.1.1. 姜堰区概况

姜堰区位于北纬32˚30'、东经120˚09',地处江苏省中部,地跨长江三角洲和里下河平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环流气候影响显著,四季分明,冬夏较长,春秋较短。常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积温5365.6℃;年平均降水量991.7毫米,年平均雨日11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2,059小时;无霜期215天。作物生长季较长,日平均气温高于10℃的作物生长期平均为223天,高于15℃喜温作物生长期172天。全年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农业气候条件优越。

2.1.2. 姜堰区应用主体模式现状

1) 稻鸭共作

2009年区农委从南京农业大学引进,在水稻科技综合示范基地进行示范和推广,2015年全区示范面积40.9 hm2,主要分布在里下河6个乡镇、9个示范大户,主要有2种模式,一是绿色稻米施肥模式,选用优质食味、抗倒高产品种,如南粳9108和南粳5055等,大田施肥每667 m2纯氮16 kg,N:P2O5:K2O为1.0:0.5:0.8,50%作穗肥促花肥,肥料类型以复合肥、专用肥、复混肥为主,配以适量尿素等。氮肥基肥占45%,分蘖肥占10%,倒4叶促花肥占25%,倒2叶保花肥占20%。每667 m2效益1500~2500元,为纯种稻1.5~2.5倍;本模式为多数应用模式,效益相对较低,对水稻产量不大。二是有机稻米生产模式。姜堰区俞垛镇花家庄农场2013年应用稻鸭共作4 hm2,选用优质食味品种,如南粳46等,整地前施入适量的腐熟有机物1000~1500 kg/亩,分蘖肥、穗肥增施适量的有机肥料,全程施用机肥和生物农药,打造“花家庄”稻鸭共作有机大米品牌,主要通过“互联网+”实现销售,每667 m2水稻产量300 kg左右,近3年每667 m2效益6000~8000元,纯种稻的5~8倍。

2) 稻渔共作

a) 稻–鲶鱼。主要实施地点为沈高镇河横村汉土农场。农场主孙飞,现任沈高镇河横村干部,12年承包河横村20 hm2创办汉土农场,11年从江西省宜春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毕业后,从江西引进、开展稻鱼共作模式生产,16年申报省三项工程稻田种养技术示范项目,稻田综合种养规模7.4 hm2,近几年每667 m2效益平均为纯种稻的2.5~5倍。

b) 稻–鳖。主要实施地点为白米镇马沟村农场,农场主杨顺宏(原村支书)2015年从浙江引进技术,目前规模20 hm2。2017年见效益。

c) 稻渔其作模式中,鱼类品种还有桂花鱼、鲫鱼、虎头鲨、泥鳅、青虾和螃蟹等,规模小,效益不稳,技术不成熟。

3) 稻蛙共生。2015年从南通、兴化引进技术。主要实施地点为娄庄镇洪林村,面积规模4.0 hm2。近2 年每667 m2效益为纯种稻的2~4倍。

2.1.3. 试验示范地点

姜堰区沈高镇河横村汉土农场。

2.1.4. 试验设计

共选择4种模式:稻鲶鱼、稻鸭、稻蛙、稻鳖,面积7.4 hm2。稻鲶鱼、稻鸭共生模式为成熟技术,各示范2.7 hm2;稻蛙0.67 hm2、稻鳖共生模式1.35 hm2,为试验技术。水稻品种选择优质食味粳稻品种南粳9108。

2.1.5. 不同模式应用技术措施

1) 稻鸭共作 [1] 。稻米品质定位绿色标准。水稻采用钵苗机插, [2] 鸭子品种为本地麻鸭,分蘖前期(7月2日)放入,每667 m2放15只,抽穗前离田,基肥每667 m2施豆饼150 kg,分蘖肥15 kg尿素,鸭子离田后应用禾生绿源类、春雷霉素等生物农药防治病虫3次。放鸭前田沉实到位,鸭子离田后再沉实,鸭子在田期间保持5 cm水层。

2) 稻鲶鱼共生 [2] 。稻米品质定位绿色标准。水稻采用毯苗机插,鱼品种为鲶鱼,小苗购回后,在寄养塘存放1个月,分蘖前期(7月5日)放入,每667 m2放300只,基肥每667 m2施豆饼150 kg,分蘖肥15 kg尿素,农药治病2次。鱼在田中主要用春雷霉素等生物农药防治病害2次。放苗前田沉实到位,鱼在田间保持5 cm的水层,水稻收割前15天排干水,鱼游回沟中待捞。

3) 稻–蛙共生。稻米品质定位有机标准。水稻毯苗机插,蛙名黑斑蛙,分蘖前期(7月8日)放入,每667 m2放2000只,基肥每667 m2施豆饼150 kg,分蘖肥15 kg尿素,水稻、蛙病虫防治由蛙苗提供方提供,每667 m2费用600元。田间安装诱蛾灯诱蛾,为蛙提供食品,同时定时补充专用饲料,放苗前田沉实到位,蛙在田间保持5 cm的水层,水稻收割前10天卖蛙,排干水。

4) 稻–鳖混生。水稻毯苗机插,分蘖前期(7月8日)每667 m2放20个鳖苗,基肥每667 m2施豆饼150 kg,生物农药治病2次,甲鱼在田间保持不少于5 cm的水层。

2.1.6. 调查记载项目

1) 跟踪记载各种模式应用成本;

2) 调查主产品水稻产量、效益;

3) 调查附产品产量、效益。

3. 不同模式每667 m2效益分析

3.1. 稻鸭共作

3.1.1. 每667 m2产值

水稻每667 m2产量690 kg,区粮食局以每公斤3.3元收购,高出市场价0.3元,水稻每667 m2产值2277元 ;鸭子每667 m2放养15只,每只售价40元,每只高出市场10元,鸭子产值600元,合计每667 m2产值2877元。

3.1.2. 每667 m2成本

水稻每667 m2成本1076.6元,鸭子每667 m2成本331.8元,合计每667 m2成本1248.8元。详细见表1

3.1.3. 每667 m2效益

稻鸭共作每667 m2效益1468.6元,非共作田块水稻每667 m2产686 kg,每667 m2产值2030元,每667 m2成本956元,每667 m2效益1074元,稻鸭共作每667 m2增效394.6元,每667 m2增36.8%。

3.2. 稻鲶鱼共生

3.2.1. 每667 m2产值

水稻每667 m2产量490 kg,区粮食局以每kg3.3元收购,另每每667 m2加价500元,水稻每667 m2产值2117元,鱼每667 m2产值2000元,合计每667 m2产值4117元。

3.2.2. 每667 m2成本

水稻每667 m2成本907.3元,鱼每667 m2成本540元,合计每667 m2成本1447.3元。详细见表2

3.2.3. 每667 m2效益

稻鲶鱼共作每667 m2效益2669.7元,非共作田块水稻每667m2产604 kg,每667 m2产值1787.7元,每667 m2成本843元,每667 m2效益944.8元,稻鲶鱼共作每667 m2增效1731.9元,每667 m2增183%。

3.3. 稻蛙共生

3.3.1. 每667 m2产值

水稻每667 m2产量490 kg,区粮食局以每kg3.3元收购,另每667 m2加价500元,水稻每667 m2产值2117元,蛙每667 m2产值1800元,合计每667 m2产值3917元。

3.3.2. 每667 m2成本

水稻每667 m2成本907.3元,蛙每667 m2成本2860元,合计每667 m2成本3742.3元。详细见表3

Table 1. Rice and duck make every 667 m2 cost accounting

表1. 稻鸭共作每667 m2成本核算。单位:元

Table 2. Rice and fish make every 667 m2 cost accounting

表2. 稻鱼共作每667 m2成本核算。单位:元

Table 3. Rice and frog make every 667 m2 cost accounting

表3. 稻蛙共生每667 m2成本核算。单位:元

3.3.3. 每667 m2效益

稻蛙共作每667 m2效益174.7元,非共作田块水稻每667 m2产604 kg,每667 m2产值1787.7元,每667 m2成本843元,每667 m2效益944.8元,稻蛙共作每667 m2减效770.1元,每667 m2减440.8%。

3.4. 稻–鳖共作

水稻每667 m2产440 kg,区粮食局以每3.3元/kg收购,另每667 m2加价500元,每667 m2产值1952元;鳖约0.25 kg左右,2017年出售。

4. 讨论与结论

4.1. 不同模式效益评估

4.1.1. 稻鸭共作

每667 m2效益1074元,较纯种稻每667 m2增效394.6元,每667 m2增36.8%。这项模式技术成熟,可大面积推广。其效益高低在于主产品水稻的价格,本次示范稻谷售价过低,对效益有一定影响。

4.1.2. 稻鲶鱼共生

每667 m2效益2669.7元,较纯种稻每667 m2增1731.9元,每667 m2增183%。附产品效益大于主产品水稻,但附产品鲶鱼不为本地居民喜爱,加上规模小,市场销售困难,进一步扩大规模要先解决鲶鱼销路问题。

4.1.3. 稻蛙共生

每667 m2效益174.7元,较纯种稻每667 m2减效770.1元,每667m2减440.8%。本次试验不具备代表性,技术不成熟,黑斑蛙跑掉60%,按技术要求,田上空要求防虫网全覆盖,病虫防治技术成本过高,有等进一步试验,掌握技术,降低成本。

4.1.4. 稻–鳖共作

效益待第2 年评估。

4.2. 模式推广障碍因子

4.2.1. 缺少技术支撑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都是大户自主引进,受技术限制,效益不稳定,亏损多;县、镇农技部门缺少水产、畜牧、水稻等种养综合技术性人才,种植、畜牧、水产等站所各自唱戏,没有一个专业部门去协调。

4.2.2. 等价值销售困难

稻田综合种养化肥、农药使用较传统种稻少、产量低,效益高低主要取决于产品销售,示范户种养规模面积一般不大,主要通过熟人、“互联网+”等形式销售,因缺少证明产品的价值,当然靠示范户自主申报品牌花费时间长、精力多,也不现实。这也是孙飞多年规模仅保持40每667 m2的主要原因,孙飞今年虽然与粮食协会签订了订单,但稻米价格仅比市场价高了15%,销售部门拿了大头。目前,2016年稻田种养大户还有大量稻谷没有出售。

4.3. 姜堰区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的思路和措施

4.3.1. 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的思路 [2] [3]

1) 培植稻鸭共作为主导产业,全面推广稻鸭共作模式。一是以生产无公害、绿色标准在全区推广应用,通过鸭子在田活动,减少农药、化肥应用成本,实现降本增效、产品提优;其对水稻产量影响不大,成本不高,大户易接受;二是按有机标准培植部分典型示范户。同时,通过政府引导和扶持、大户或协会带动打造稻鸭共作产品品牌,扩大知名度。

2) 引进、示范推广外地产品易销、技术成熟模式。如稻田–龙虾共生技术,在先试验掌握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示范,为未来打造新的主导产业做好新技术储备工作。

3) 避免模式过多,对生产中存在的模式进行评估。对技术成熟、效益好的模式鼓励向周边辐射,形成规模化;对效益不好的模式鼓励调整,全区集中打造2~3个有影响、效益高的模式。

4.3.2. 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的措施

1) 强化政府组织领导。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导、政策推动带动综合种养面积迅猛发展。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政府的推动力和政策的扶持力;强化协会组织,成立相关产业协会,明确专门部门负责,集中力量解决种苗、养殖、流通等关键问题,完善了全区产业发展规划,全面提高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二是扶持示范基地建设。争取部、省项目资金培植种养基地,鼓励大户示范,给予适当补贴。

2) 龙头企业领航、产业合作配套。按照“政府引导、民间组织、市场运作”的方式,走“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养殖户”的模式,引导专业合作社、养殖户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另一方面搞好苗种的生产与供应,沟通市场与技术信息,约定保护价格收购,协调各方面利益,促进了有序竞争、规范经营和健康养殖,逐步建立起公司与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和市场信息共享平台,实行订单生产。

3) 科技服务先行、强化技术支撑。建立区镇两级水产技术人员为核心的产业科技服务队伍,开办培训班,送技术到田等方面。二是打造供、产、销和技术服务平台。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积极帮助专业合作社、养殖户引进先进技术、优化管理模式、解决生产中存在问题,助推了全区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的热潮。

基金项目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编号SXGC[2016]244;江苏省科技支撑项目编号BE2016344。

文章引用

吴爱国,杭 志,李 莲,李亚伟,张 荔. 姜堰区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效益评估及发展对策
The Benefit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Rice-Based Stereoscopic Cultivate Models in Jiangyan District[J]. 农业科学, 2017, 07(02): 104-109. http://dx.doi.org/10.12677/HJAS.2017.72012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戴稳兵, 吴爱国. 稻田养鸭高效清洁生产技术栽培示范[J]. 农民致富之友, 2015, 3(6), 200.

  2. 2. 蒋明健, 翟旭亮, 张波.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J]. 渔业致富指南, 2014(20).

  3. 3. 王武. 发展稻田种养的几点建议[J].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5(31).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