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hysical Sciences
Vol.05 No.03(2017), Article ID:22056,5 pages
10.12677/APS.2017.53019

Research on the Interactive Mode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School Sports and Community Sports in Liaoning Province

Chunyue Li1, Guanghong Liu2, Daming Liu1

1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Liaoni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Fuxin Liaoning

2Shenya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enyang Liaoning

Received: Aug. 26th, 2017; accepted: Sep. 10th, 2017; published: Sep. 14th, 2017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school sports and community sports in Liaoning province a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using the literature, system and logical analysis, through the school sports and community sports interactive mode to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school sports and community sports and construct mode operation and guarantee mechanism through interactive mode.

Keywords:Liaoning Provinc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ommunity Sports, Interactive Mode, Operating Mechanism

辽宁省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模式 与运行机制研究

李春月1,刘光宏2,刘大明1

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体育学院,辽宁 阜新

2沈阳体育学院,辽宁 沈阳

收稿日期:2017年8月26日;录用日期:2017年9月10日;发布日期:2017年9月14日

摘 要

本文以辽宁省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为研究的逻辑起点,采用文献资料法、系统方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模式实现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一体化。并通过互动模式建构模式运行和保障机制。

关键词 :辽宁省,学校体育,社区体育,互动模式,运行机制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大众体育、全民健身时代正在进行时,体育已成为人们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健康快乐一元化和体育需求多元化格局正在形成。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是大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融合或一体化是大众体育当下和未来的必然趋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在“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上指出:“体育强的根本在于开展广泛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让人民群众都参与进来” [1] 。如何实现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互动、互补和互融,直至一体化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不论是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还是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发展。找到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实现融合的“交叉点”是关键。基于辽宁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现状,要实现二者融合,要从辽宁“体育文化”入手,厘清辽宁各地区体育文化的特点,形成“体育文化”互动,“内容差异”互补模式,从“体制机制”互融互通,构建辽宁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一体化建设。

2. 辽宁体育文化是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互动基础

2.1. 辽宁体育文化溯源

体育文化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体育特征,还规范着人们的体育行为,甚至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辽宁体育强盛源于体育文化深厚。辽宁历史文化悠久、民族众多和资源丰富的地域等特点成就了体育大省和体育强省的地位。特别是辽宁群众体育基础非常深厚,居民身体素质强壮,具有很好的耐力。传统的民族体育活动中都追求技术、技法的高超,体育文化积淀体现在辽宁人在各种体育运动中均表现了对于技术、技法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对技术、技法的较高的悟性。

辽宁满蒙族传统体育是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能骑善射的满蒙族文化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满族传统体育文化,至今还在传承和发展。如“那达慕”中的赛马、摔跤、射箭的“好汉三艺”,展示了蒙古族拼搏进取的豪放气质和威武勇猛的英雄气概。满族的“二贵摔跤”成为满族的艺术精华,满族以其“冰上的民族”闻名遐迩,今天的速度滑冰和花样滑冰是辽宁满族人民喜爱的冰戏活动的现代翻版。北方传统节日文化中的秧歌、踩高跷、舞龙、舞狮都来自满族人的庆典、宗教等喜庆活动 [2] 。从文化发展的规律看,辽宁满蒙传统体育是辽宁大众体育发展的根源,并逐步演化成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各民族传统体育等不同体系。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在救亡和启蒙为现代体育的主要目标的指引下,展现辽宁青年在世界赛场上飒爽英姿。这种体育精神一直传承到今天,辽宁竞技体育人才辈出,成绩卓著。多年来辽宁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成为向国家级运动队输送运动员的最大省份之一。大众体育蓬勃发展,辽宁的群众体育工作连续18年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省。而且大众体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地域性、民族性、娱乐性、兼融性等特征。辽宁体育文化底蕴深厚。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为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实现互动奠定了基础。

2.2. 辽宁体育文化亮点

中国经济发展促进城镇化快速发展,也催生了社区各项文化事业发展。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不仅继承了辽宁民族文化传统,并经过一定历史时期积淀的结果孕育了辽宁地区体育文化。如大连的足球和徒步、阜新的篮球、鞍山的乒乓球、朝阳的柔道,本溪的冬泳、丹东的国际马拉松赛、锦州的羽毛球、辽阳和沈阳的冰雪等体育项目。都可以成为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互动的“交叉点”。以此为基础,社区体育规划和发展中要有学校体育一片天地,这样社区开展体育工作既能够让社区体育活动内容充满朝气和活力,还能得到学校体育规范性、专业性的指导。同时学校体育有社区体育的参与,丰富了学校体育视野和意趣。

3. 文化差异性是辽宁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互补基础

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同属社会体育的范畴,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分属不同组织模式,成长路径、内容设置和参与主体各不相同,在社会体育中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有着不同的文化体系。

3.1. 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区别与联系

社区是当下经济社会最小的单元,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社区具有区域性、功能整体性、网络性、开放性、方便性和层次性等特点。社区体育本身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具有灵活性、兴趣性、娱乐性、健身性等特点。学校体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以体育运动的形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体方面施加一定的影响,培养合格人才的一种教育过程,具有义务性、强制性、基础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从目标来看,社区体育工作目标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引导群众科学健身;学校体育目标是传授学生运动知识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不论是在观念形态、还是在组织形态和实践形态上,二者文化差别较大。从体育观念看,学校体育观念是“教与学”为载体,以“育”为目的,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社区体育观念是以“参与”为载体,以“愉悦”为目的,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情感。从体育组织形态和实践形态看,学校体育有完善的组织架构和实践规划,内容基础性和专业性强,体育设施、人才资源充足。社区体育组织形式既有自组织,也有他组织,内容以实际需要为主,且灵活多变,娱乐性和趣味性较强。体育设施薄弱,专业人才匮乏。但二者都从属于体育文化,文化的差异性恰恰是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实现互补的基础和条件。从体育多元化发展需要,大众体育应包含更多主体、更多内容,建构多维度、多元化的体育元素 [3] 。因此,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的融合,首要的是实现二者互为资源、互为服务对象的理念。其次,推动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关系共生共长。最后实现校园体育文化和社区体育文化的相互渗透。

3.2. 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融合互动内涵及其必要性

提高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主体的多样性、覆盖的广泛性、活动的有效性和文化的渗透性。以体育文化为背景,以全民健康为指导,以共享共建为手段,搭建体育组织形式、共同举办竞赛活动,营造体育文化环境、创新体育文化内容、丰富体育文化形式、提升体育文化的品质,最终达到校园体育文化和社区体育文化的共生共长。

从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特点来看,二者各具特色,既有交叉点,又有差异性。融合互动十分必要。社区体育在高大上的“场馆”和运动场等运动资源比较短缺,更缺乏专门专业体育指导员。社区体育的缺陷恰恰是学校体育的优势,学校拥有丰富的体育资源,比如具有知识、经验丰富的体育教师、充足的体育场地设施等。学校体育虽然在运动设施、场地场馆和专业体育指导教师等资源充足,但学校体育具有教育阶段性特点,学校体育内容设置上与社会相脱节,不利于学生接受终身体育思想和观念,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4] 。而社区体育是非课程化的体育模式,在一定程度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社区体育营造的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也能够影响学生的生活方式。可以说,社区体育让学生学会交往,增进友谊,感受生活。

4. 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融合互动模式

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融合互动模式主要是以学校和社区各自体育特点的融合互动的为主。社区居民和学生作为融合互动模式通过“点、线、面”相结合把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统一协调起来。

4.1. 城市体育品牌“点式”融合模式

城市体育品牌是城市向其目标公众所展示和传达的能表现其城市运动核心价值、核心定位和核心特色的名称、术语、标记或符号。是城市体育在长期的实践发展中积淀和升华出来的文化标识。以城市体育品牌作为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融合点,是因为城市体育品牌的产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不论是学校师生,还是广大市民,都给予其认可和关注。如辽宁阜新是全国第一批篮球城市,从学校到社区,从城市到农村都能看到三人制或五人制的篮球运动。每年都举办篮球活动月,经常举办国际或国内大型篮球赛事。再如羽毛球是辽宁锦州人民的最爱。锦州人喜爱羽毛球运动历史悠久,普及程度很高。习练者遍布学校、单位、大街小巷,各类群众性的羽毛球竞赛活动更是如同催化剂一样,推动着大众羽毛球运动的蓬勃发展。

4.2. 人–财–物体育资源共享“线式”互动模式

互动发展就是两者利用对方的优点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对于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来说,一方面社区体育要利用学校体育中的人力和物力,另一方面体育要利用社区资源促进学校体育社会化发展。

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作为互动主体。首先是“体育人才”互动,学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社区也藏龙卧虎,专业教师和体育爱好者可以联合形成体育健康指导团队,丰富多彩的体育俱乐部等。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而向运动主体开展运动健康指导。能有效地解决大众健身体育指导员缺乏的现象,提供更多的健身指导员。其次是“体育钱财”互动。学校体育场所和体育设施丰富,不同地区可以因地制宜,一方面经济条件好的政府可以通过购买体育服务的方式为社区成员服务,经济条件较差地区可以通过互享社会资源方式实现社区居民普遍参与社区体育活动,学校可以分享社区体育健身中心、培训中心、指导中心、体疗康复中心等,社区体育机构或体育俱乐部可以为学生建立参与社区体育实践的提供社区体育实践的机会。社区资源丰富,社区可以联合学校开展体育文化活动,撬动社会资源介入体育文化活动。如拉赞助商,比赛植入广告、赛事冠杯等,即解决了资金问题,又服务了企业,为双方体育文化做大做强奠定经济基础。

4.3. 体育文化双向互通的“全面”融合互动模式

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一体化是大众体育的必然结果。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一体化可以促成体育资源共享,聚升体育资源合力,即可以满足学校和社区对体育资源的需求,而且对促进整个体育社会可持续性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毛细血管”系统通融,构筑“学校—社区健身圈”,通过弘扬学校和社区人们身边的体育健身文化,引导学生和居民树立体育健身文化新理念,讲好身边的健身好故事,宣传草根健身棒典型,评选全民健身模范,让每个人在健身中有成就感、幸福感和荣誉感。努力形成人人要健身、天天想健身、身边能健身、科学来健身的大众体育文化氛围。让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个体、不同的群体、步入同一舞台进行体育信息传递和体育文化交流,分享体育观念、体育科技、运动技术、健身健康方法和体育管理,极大程度地增进了个体之间、群体之间和组织之间的交往。

5. “创新机制”是辽宁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互动保障

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互动是社会互动的一种基本形式 [5] ,具有行动者、目标、载体、规范和环境等基本构成要素。要使构成要素最优化发挥作用,必然需要创新互动机制。

5.1. 建立和完善学校和社区的全民健身工作协调机制

以“全民参与、全民运动、全民健康”为宗旨由政府、社会、市场和学校四轮驱动,积极探索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互动机制社会化、市场化的多主体互动模式。健全学校和社区各级各类体育健身组织,形成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等组织网络,使有健身需求的学生、群众都加入到组织中。多渠道、多手段选拔体育人才投入学校和社区公益体育服务工作,强化体育健身指导,实现科学健身。

5.2. 构建体育设施共享与社会化运作机制

强化政府在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服务供给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确保财政用于公体育服务的支出增长幅度与财力的增长相匹配。通过机制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在服务学校和社区全民健身中发展壮大,激发民间资本投资学校和社区全民健身活力。

5.3. 构建民众需求表达和体育健身活动机制

扩大学校和社区体育活动的形式和途径,提高学生、居民体育服务的参与程度。收集意见和建议,确保体育活动主体的满意度。开展全民健身日、青少年阳光体育、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等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

基金项目

2016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辽宁省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模式与运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6lslktzityx-04)。

文章引用

李春月,刘光宏,刘大明. 辽宁省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
Research on the Interactive Mode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School Sports and Community Sports in Liaoning Province[J]. 体育科学进展, 2017, 05(03): 104-108. http://dx.doi.org/10.12677/APS.2017.53019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李中文, 薛原. 为健康中国夯实体育之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全民健身工作纪实[N]. 人民日报, 2017年8月8日(01版).

  2. 2. 蒲玉宾, 胡彪, 姜娟. 辽宁地域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元化研究[J]. 搏击•武术科学, 2010(1): 79-81.

  3. 3. 韩秀华, 盛俊林, 王剑虹.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协同发展促进城市社区体育多元化服务体系构建[J]. 职业技术, 2013(12): 87-88.

  4. 4. 李晓天, 王凯珍, 李璟圆. 我国城市社区与学校体育设施共享理论构建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9, 7(4): 45-46.

  5. 5. 刘云朝. 民生视角下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4, 4(21): 102-103.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