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期刊导航 网站地图
  • 首页
  • 期刊
    • 数学与物理
    • 地球与环境
    • 信息通讯
    • 经济与管理
    • 生命科学
    • 工程技术
    • 医药卫生
    • 人文社科
    • 化学与材料
  • 会议
  • 合作
  • 新闻
  • 我们
  • 招聘
  • 千人智库
  • 我要投搞
  • 办刊

期刊菜单

  • ●领域
  • ●编委
  • ●投稿须知
  • ●最新文章
  • ●检索
  • ●投稿

文章导航

  • ●Abstract
  • ●Full-Text PDF
  • ●Full-Text HTML
  • ●Full-Text ePUB
  • ●Linked References
  • ●How to Cite this Articl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可持续发展, 2012, 2, 65-69
http://dx.doi.org/10.12677/sd.2012.22010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2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sd)
Study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orld Heritage
Sites in Sichuan*
Shasha Chen, Wenjing Fan, Keqin Sun#
School of Earth Science and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Email: #keqins@cugb.edu.cn
Received: Oct. 15th, 2011; revised: Nov. 6th, 2011; accepted: Nov. 21st, 2011
Abstract: There are five world heritage sites in Sichuan Province which content cultural heritage, natural
heritage and mixed heritage. Due to the different geographical features and different cultural and natural values
as well as accessibility, marketing, tourism development policy and other factors, there appear difference in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ourism revenues. So in this paper, we make an analysis on features, tourism status
and SWOT of this area. Then, we put forwar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such as promoting the united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areas, strengthening the unified management of the province’s world heritage, devel-
oping the area of preliminary list and strengthening the digital construction of world heritage sites.
Keywords: Sichuan Province; World Heritag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陈沙沙,范文静,孙克勤#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Email: #keqins@cugb.edu.cn
收稿日期:2011年10 月15 日;修回日期:2011 年11 月6日;录用日期:2011 年11 月21日
摘 要:四川省是我国世界遗产较多的省份,共有五项世界遗产,其中既有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也有
混合遗产。由于不同的世界遗产具有不同的地理特征与不同的自然文化价值、以及可进入性、营销宣
传、旅游开发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各世界遗产地在发展旅游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从四川省各
处世界遗产特征、旅游现状以及四川省遗产发展的 SWOT 分析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出一条四川省世
界遗产相互协调、相互补充,整体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体措施有:1) 提倡跨景区联合发展;2) 加
强全省世界遗产的统一管理;3) 大力发展预备名录景区;4) 加强遗产地数字化建设。
关键词:四川省;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
1. 概况 有41 项,其中自然遗产8项,文化遗产 29 项,混合
遗产 4项。
截止到 2011 年6月,《世界遗产名录》收录的
遗产总数已达到936 项,其中 183 项为自然遗产,725
项为文化遗产,28 项为混合遗产。中国的世界遗产共
四川省有着极其丰富的世界遗产旅游资源,目前
拥有世界遗产地 5处,分别是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Jiuzhaigou Valley Scenic and Historic Interest Area)、
黄龙风景名胜区(Huanglong Scenic and Historic Inter-
est Area)、四川大熊猫栖息地(Sichuan Giant Panda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批准号:
2011PY0160,2011PY0159,2011PY021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
究规划基金(09YJA630150)。
#通讯作者。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65
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当R > 1时,d > de,点状要素趋于均匀分布;当 R <
1时,d < de 则点状要素趋于凝聚分布。其中采用下
列公式计算de 的值:
Sanctuaries-Wolong,Mt Siguniang and Jiajin Moun-
tains)、青城山–都江堰(Mount Qingcheng and the
Dujiangyan Irrigation System)、峨眉山–乐山大佛
(Mount Emei Scenic Area,including Leshan Giant
Buddha Scenic Area),9个景区(九寨沟、黄龙、都江
堰、青城山、乐山大佛、峨眉山、卧龙、四姑娘山、
夹金山脉)(图1)。
1
22
A
de nD

1
(2)
式中 A为四川省总面积,取48.5 万km2;n为世界遗
产数量(n = 5)。根据公式(2),可计算出四川省世界遗
产理想随机分布的最邻近距离值为155.72 km。
2. 遗产特征及功能
根据实际测量,得出四川世界遗产地中最邻近的
世界遗产地之间的直线距离值 d为60 km,d < de,
所以,四川世界遗产地属于凝聚型分布。
2.1. 遗产资源特征
四川省各处世界遗产的具体特征见表 1。
2.2. 遗产空间分布特征
从宏观来看,四川省世界遗产在空间上呈点状分
布。点状要素有均匀、随机和凝聚三种空间分布形态,
可以用最邻近点指数进行判别[1]。最邻近距离是表示
点状事物在地理空间中相互邻近程度的地理指标。当
区域中的点状分布为随机型(即泊松分布型)时,其理
论上的最邻近距离可用公式表示为:
d
RD
de
 d
(1)
式中 d为最邻近点之间距离的平均值,de表示最邻近
点距离的理想值, d = de为理论最邻近距离,D为
点密度。当R为1时, d = de,点状分布呈随机型; Figure 1. Distribution of Sichuan world heritage sites
图1. 四川世界遗产分布图
Table 1. Features of world heritage sites
表1. 四川省世界遗产特征
名称 类型 特征
九寨沟 自然遗产
九寨沟位于四川九寨沟县,地理坐标 33˚05′N,103˚55′E;总面积 72,000 hm2,景区集湖泊、瀑布、森林、
雪山于一体。森林覆盖率 63.5%,植物2000 余种,动物 170 种、鸟类141 种。它符合世界遗产的(vii),
于1992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黄龙 自然遗产
黄龙位于四川松潘县,地理坐标 32˚45′15″N,103˚49′20″E,总面积60,000 hm2,地表钙华是黄龙景观的
最大特色。区内有高等植物1500 种,哺乳动物59 种,鸟类 l55 种,鱼类2种。它符合世界遗产的(vii),
于1992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四川大熊
猫栖息地 自然遗产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位于卧龙、四姑娘山和夹金山脉,地理坐标 32˚49′60″N,103˚0′0″E;核心区面积 924,500
hm2,缓冲区面积527,100 hm2,生活着世界30%以上的濒危野生大熊猫,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
栖息地。区内生长着4000 多种植物、哺乳动物132 种、鸟类 365 余种。它符合世界遗产的(x),于1996
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青城山–
都江堰 文化遗产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地理坐标 31˚06′01″N,103˚36′19″E,青城山景区内有 36 峰,72 洞,108
景;都江堰是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生态水利工程”古代人类智慧的杰作。它符合世界遗产的
(ii)(iv)(vi),于 2000 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峨眉山–
乐山大佛 混合遗产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地理坐标 29˚32′41″N,103˚46′09″E,景区面积15,400 hm2。全山植被覆盖
率达 87%以上,有植物3200 种、哺乳动物51 种、鸟类256 种、鱼类60 种。它符合世界遗产的(iv)(vi)(x),
于1996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66
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20022003200420052006 2007 200820092010
旅游总人数(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千万元)
2.3. 遗产功能
世界遗产的主要价值体现在科学、教育、文化、
旅游等方面[2]。科学功能是世界遗产最主要的功能。
虽然遗产旅游可以大大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带
动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旅游也不应该仅仅是商
业活动,它应该是可以根据需要重现历史文化和自然
的一种思想教育体系[3]。遗产地可以作为科学考察和
科普教育的基地,因此,在发展遗产旅游的时候,要
注重世界遗产科学、教育等多元化功能的开发。
资料来源:根据 2010 年四川省统计年鉴数据绘制
Figure 2. The number of tourists and total tourism income in
world heritage sites of Sichuan from 2002 to 2010
图2. 2002~2010年四川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图
3. 世界遗产对四川省发展的影响 Table 2. The number of tourists in world heritage sites of Sichuan
in 2010
表2. 2010年四川世界遗产地接待游客数量
四川省具有多个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带动了四川
整体旅游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四川省在我国甚至国
际上的影响力,使得越来越多来自全球的游客来四川
观光旅游,极大程度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进步。
3.1. 游客数量呈现逐年增长态势
从图 2可以看出,近几年来,到四川旅游观光的
游客数量呈现大幅增长趋势,从 2002~2007 年,五年
间游客人数增加了近三倍。2008 年5月12 日,汶川
地震发生了,地震对旅游业的影响主要是在四川地区
[4]。汶川地震使四川省的世界遗产受到不同程度的破
坏,如峨眉山景区万年寺屋面瓦片滑落、乐山大佛也
不同程度受损,部分建筑物出现轻微裂缝[5]。因为地
震的影响,游客人数出现了小幅下降,汶川地震之后,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灾区重建,我们可以清
晰从图 2中看到,2008 年以后,到四川旅游的人数直
线上升,从 2008 年的 17525.95 万人次上升到2010 年
的27246.23 万人次,同时旅游收入也出现了空前的繁
荣。从表 2可以看出,2010 年到四川旅游的游客中有
接近 60%的人选择到遗产地进行参观游览,这充分说
明了四川省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对整个四川省的旅
游业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
3.2. 遗产旅游对四川省经济的影响
名称 游客数量(万人次) 四川省排名 全国排名
九寨沟 169 4 60
乐山大佛 235 2 46
峨眉山 265 1 39
都江堰 219 3 52
青城山 146 5 64
资料来源:四川旅游网
(http://n ews.xinhuanet.com/t r avel/2011-08/09/c_121835 398 .htm)。
第三产业占到地区总产值的 36.2%,旅游总收入占到
第三产业的23.9%,2009 年第三产业总产值占地区总
产值很快恢复到 36.8%,旅游总收入占第三产业总产
值的 28.3%。遗产旅游激活了四川的经济,特别是旅
游的发展,五大世界遗产地旅游收入占全省旅游总收
入的 66%,旅游外汇收入占全省的93%,世界遗产对
四川省的旅游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6],空前高涨
的世界遗产旅游已给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
效益(图3)。
3.3. 遗产旅游对当地社会的影响
四川省 2007 年旅游收入占当地国民收入的
11.5%,2008年由于受汶川地震的影响,旅游收入占
当地国民收入 8.7%,2009 年随着灾后重建的进行,
旅游收入占当地国民收入的比重增加到 10.4%。联合
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以恩格尔系数为判定生活发展阶
段的一般标准是:
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
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
裕[7]。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恩格尔系数一般为 20%
左右。从图4中我们可以看到四川省城乡居民恩格尔
系数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
2009 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
从2010 年四川省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显示,自
2002 年以来,旅游收入持续增长,2007年四川省的
第三产业占到地区总产值的 36.8%,而旅游总收入占
第三产业的 31.4%,2008 年由于汶川地震的影响,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67
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2002 2003 20042005 20062007 2008 2009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亿元)
旅游总收入(亿元)
资料来源:根据 2010 年四川省统计年鉴数据绘制
Figure 3. The comparison of GDP, the tertiary industry of GDP
and total tourism income of Sichuan from 2002 to 2009 Figure 5. SWOT analysis of Sichuan world heritage sites
图3. 2002~2009四川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以及旅游总
收入对比 图5. 四川省世界遗产 SWOT 分析
73.6 70 62.9 64.8 65.7
54.654.7 52.3 52
59.2 58.5 51.4 53.9 51.3
41.5 39.3 41.2 44 42
40.5
19781980 198519901995 200020052007 20082009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
文化遗产和混合遗产。从表2中,可以注意到每个遗
产地的游客数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峨眉山和青
城山一年的游客数量差距就达119 万人次。如何协调
各个世界遗产地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是四
川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可
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协调发展:
1) 在宣传中避免同
质性,让游客对每个世界遗产地产生向往的念头。由
于黄龙和九寨沟自然景观具有一定的同质性,致使很
多游览完九寨沟的游客对黄龙不再有新奇感,这样就
限制了黄龙的发展,因此在宣传中一定要突出每个世
界遗产所独特的遗产价值。2) 建设旅游的组合机制。
一方面推出各个世界遗产和其他景点通票制度,游客
可以一次买票游玩多个景点。
2009 年推出熊猫卡制度
就是一个不错的试点。所涉及的通票同时可以涵盖
“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板块,联盟相关商
户、酒店和景区,使得游客享受专属折扣优惠。另一
方面整合旅游要素,统筹布局、合理组织、优化结构、
创造整体优势。提倡省内各世界遗产景区联合发展,
设计数条适合不同群体、不同旅游时间段游客的专门
旅游路线,使得各个世界遗产和其他旅游景点有机结
合,加强各个景区的联系。这样一则方便游客游览,
二则热门景区带动其他景区的发展,增加四川景区的
整体发展。
资料来源:根据 2010 年四川省统计年鉴数据绘制
Figure 4. Engel coefficient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图4. 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
数达到 40.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达到 42.0%,这
说明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当地经济的繁荣,从而提
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4. 四川省世界遗产发展 SWOT 分析
通过图 5对四川省的SWOT 分析,可以看出四川
省的遗产数量多,种类广,在我国及世界都有较大的
影响力,这些都是四川省世界遗产具有的独特优势,
但是由于地理位置、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四川的
世界遗产面临很大的威胁,极有可能对遗产造成不可
恢复的破坏,因此应该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控和预防
措施,降低非人为因素对世界遗产的损坏程度。四川
省的世界遗产也面临一些机遇,如第一部保护世界遗
产的地方性专门法规的颁布和政府政策的支持,但同
时也应该加强管理以及与政府、企业等各个机构的广
泛合作,从而达到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5. 四川省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建议与对策
5.1. 提倡跨景区联合发展
5.2. 加强全省世界遗产的统一管理
世界遗产开发与保护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管理,
健全的管理体制可以促进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加强
全省世界遗产的统一管理,同一项世界遗产应该采取
统一的管理模式[8],这样才能在规划和管理方面做到
协调一致,才能使同一项世界遗产产生相同的品牌效
四川省的世界遗产比较多,既有自然遗产又有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68
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69
应。完善遗产的科学管理体制,设立国家统一的遗产
管理机构,遗产应由国家统一协调管理,负责对遗产
资源的调查、检测、保护等是非常必要的[9]。另一方
面对各处世界遗产应该每几年进行一次多学科资源
的综合普查和评估,进而对管理的现状、管理中的问
题、管理的模式进行比较分析[10],进而制定相应的保
护策略。
5.3. 大力发展预备名录景区
迄今为止四川已有五处景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
录》,同时仍有大量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的旅游胜地
具有入选世界遗产的潜力,比如广汉三星堆,金沙、
船棺遗址,阆中古城等。努力发展预备名录中景区的
特色旅游,可以建立世界遗产与预备名录中景区的旅
游线路,以已有世界遗产带动其他景区的发展,这样
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世界遗产的游客压力,也同时
扩大了预备名录中景区的知名度,使得四川能够有更
多的旅游景区被评为世界遗产。
5.4. 加强遗产地数字化建设
众所周知,四川省是地质灾害多发的省区,为了
更好地保护世界遗产,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可以
在遗产地建立实时监控的数字化信息系统。利用现代
信息技术,在地质旅游地景区内建立地质环境与地质
灾害信息系统,危险性分析评价系统,防灾减灾决策
系统,对世界遗产进行实时的检测,建立健全的群测
群防监测网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地质灾害对
世界遗产的破坏。数字化检测系统既有助于地质灾害
的检测,同时也可以更好的检测景区的开发保护情
况。2004 年初,“数字九寨沟”通过建设部专家委员
会评审,建立了智能化监控系统,在重要景点、道路
险要路段、防火高危区等共90多个点位进行实时监
控,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对景区内的土地利用、建设工
程、生态环境和景区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特别是核心
景区开发建设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2]。其他的遗产地
可以效仿九寨沟的做法,建立健全的数字监测网,加
强遗产地的保护。
6. 结论
世界遗产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它具有美学价
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丰富的自
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
源泉,四川省是我国世界遗产种类比较齐全,遗产数
量比较多的省份,遗产资源给四川的旅游业带来了巨
大的发展,但是鉴于世界遗产的脆弱性、不可再生性
和无价性,世界遗产的旅游一定要遵循“保护第一,
开发第二”的原则,在不影响世界遗产的真实性与完
整性的前提下适当的开发旅游。同时要协调发展四川
省的各处世界遗产,起到分散游客的作用,这样才能
在保证世界遗产文化和历史价值的同时达到环境、遗
产、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张超, 杨秉赓. 计量地理学基础[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28-54.
[2] 孙克勤. 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 中国地
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8(3): 36-40.
[3] R. Bandyopadhyay, D. B. Morais and G. Chick. Religion and
identity in India’s heritage touris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8, 35(3): 790-808.
[4] 魏小安, 曾博伟. 汶川地震后中国旅游形式分析 与判断[J].
旅游学刊, 2008, 23(8): 13-18.
[5] 孙克勤. 四川汶川地震灾后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重建[J]. 北
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 32(9): 1-5.
[6] 任文举. 地震灾后四川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J]. 国土与
自然资源研究, 2010, 5: 70-71.
[7] 王惠. 以张家界世界遗产地为例看中国的“申遗热”[J]. 经济
地理, 2008, 28(3): 508-511.
[8] 陈沙沙, 孙克勤. 中国的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可持续发展研
究——以峨眉山–乐山大佛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0,
26(12): 1141-1143.
[9] 孙克勤.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战略管理研究[J]. 中国人口·资
源与环境, 2011, 21(3)专刊: 547-550.
[10] 陈沙沙, 于维墨, 陈玲玲. 中国混合遗产的管理机制研究
——以泰山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1, 27(4): 370-373.

版权所有:汉斯出版社 (Hans Publishers) Copyright © 2012 Hans Publisher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