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期刊导航 网站地图
  • 首页
  • 期刊
    • 数学与物理
    • 地球与环境
    • 信息通讯
    • 经济与管理
    • 生命科学
    • 工程技术
    • 医药卫生
    • 人文社科
    • 化学与材料
  • 会议
  • 合作
  • 新闻
  • 我们
  • 招聘
  • 千人智库
  • 我要投搞
  • 办刊

期刊菜单

  • ●领域
  • ●编委
  • ●投稿须知
  • ●最新文章
  • ●检索
  • ●投稿

文章导航

  • ●Abstract
  • ●Full-Text PDF
  • ●Full-Text HTML
  • ●Full-Text ePUB
  • ●Linked References
  • ●How to Cite this Article
Geographical Science Research 地理科学研究, 2012, 1, 1-5
http://dx.doi.org/10.12677/gser.2012.11001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2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gser)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Paracel
Islands of China*
Canfang Deng, Yingmin An, Changjiang You
College of Tourism,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Email: 1696447323@qq.com
Received: Apr. 26th, 2012; revised: May 15th, 2012; accepted: May 17th, 2012
Abstract: Island tourism development is a new power of ocean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ourists from dif-
ferent places increasingly appeal to its rich resources and unique landscape, especially to those islands which
maintain original ecology and virgin. For political, military and geographical reasons, the mystique and
original ecology of Paracel Islands attracts people a lot. And in 2012, the mysterious mask of Paracel Islands
will be disclosed. Therefore, as for this uncontaminated virgin earth, people increasingly pay most attention
to ecological issues.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Paracel
Islands is of the highest importance. From the angle of ecology, economy, culture and safety,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fieldwork of tourism resource in Paracel Islands. Combing with its predominance of Paracel Is-
lands, the writer uses developing experience of tourism island at home and abroad to put forward some sus-
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of Paracel Islands, which gives us much more real-
istic and instructive significance.
Keywords: Paracel Islands Tourism Development; Sustainable Strategy of Tourism Development; Paracel
Islands
西沙群岛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化策略*
邓灿芳,安应民,游长江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海口
Email: 1696447323@qq.com
收稿日期:2012 年4月26日;修回日期:2012年5月15 日;录用日期:2012年5月17日
摘 要:海岛旅游开发作为海洋旅游开发的一注新力量,其丰富的资源,独特的景观越来越受到各地
游客和旅游爱好者的青睐,特别是那些保持原生态的、未开发的海岛已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西沙群岛由于政治、军事和地理的原因,其神秘性和原生态性吸引和刺激着人们对它的向往,2012 年,
西沙群岛旅游即将拉开它的神秘面纱,对于没有被污染的一块处女地,其生态问题受到更多的关注,
因此,西沙群岛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化将是西沙群岛旅游开发的重中之中。本文从生态、经济、文化、
安全的角度切入,对西沙群岛旅游资源实际考察的基础上,利用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岛屿发展经验,结
合西沙群岛的自身发展优势,对西沙群岛旅游开发的各个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策略,这将为西沙群
岛旅游开发提供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西沙群岛旅游;可持续旅游;西沙群岛旅游开发
*资助信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生态安全约束下的西沙群岛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项目号:4106105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我国
南海主权战略的海洋行政管理对策研究,项目号:10BGJ004。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1
西沙群岛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化策略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2
1. 引言 1997 年,联合国第 19 届特别会议首次把旅游业
的可持续发展列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要求各
国对旅游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之间的关系给以特别
关注,要求加强对可持续业发展政策的指导和有效的
管理[1]”。海岛是一个资源、环境都十分脆弱的生态系
统,海岛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可持续发展
是开发海岛旅游的关键途径。只有构建好以生态的可
持续、经济的可持续、文化的可持续和安全的可持续
为主体的岛屿生态系统,走符合有特色的岛屿旅游开
发经营模式之路,才能促进海岛旅游的健康快速发
展。因此,西沙群岛旅游开发应该站在可持续的角度
上,构建好西沙群岛的生态、经济、文化、安全的可
持续战略,才能保证西沙群岛旅游的健康发展。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诸岛四大群岛之一,现属海
南省。位于海南岛东南方。以永兴岛为中心,距三亚
市榆林港约 330 多海里,距文昌县清澜港也是约330
多海里。西沙群岛分布在 50 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上,
共有岛礁 40 多个,主要集中在两群:较东的是宣德
群岛,较西的是永乐群岛。在南海四大群岛中西沙群
岛露出海面的陆地多,共有 22个岛屿,7个沙洲,陆
地总面积约 10 平方公里。西沙群岛地处热带中部,
属热带季风气候,炎热湿润,但无酷暑。以永兴岛为
例,极端高温 34.9℃,极端低温15.3℃,年平均气温
26.5℃。白天高温,晚上凉爽,年降雨量1505 毫米。
西沙群岛是最易受台风侵袭的地区。西沙群岛是我国
著名渔场之一。海域宽阔,岛礁星罗棋布,海产十分
丰富,珍贵品种较多,每年吸引大批各地渔民来岛捕
捞作业。
2. 生态的可持续化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旅游
业比其他产业更直接地依赖于生态环境因素,而且一
个地方的旅游业越发达,该地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威胁
就更大,如果没有有效的措施使之得到切实的保护,
破坏的程度往往是毁灭性的。因此,以生态旅游为理
念对西沙群岛进行开发,是保持西沙群岛生态的可持
续化的首选。生态旅游的理念具体表现为强调旅游者
和旅游经营者的行为,灌输绿色的消费理念和经营理
念,从意识和行为上构建西沙群岛的生态旅游。
2009 年12 月31 日,国务院正式发布的《国务院
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其
中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开放开发西沙群岛旅游。
2012 年伊始,海南省省长蒋定之明确提出 2012 年积
极开放西沙群岛旅游。2012 年全国两会上,国家旅游
局正式联合海南推西沙游。随着西沙群岛的神秘面纱
即将揭开,西沙群岛的生态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
2.1. “绿色经营”
21 世纪是“绿色世纪”。人们越来越关注人与自
然的和谐共处,在经济活动中保护环境日渐成为时
尚。与之相伴的“绿色经营”成为企业经营的一大趋
势,成为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企业绿色
经营,就是根据绿色经济的要求,把环境保护观念融
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之中,注重对资源、环境的管
理,通过节约资源和控制污染,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
展。绿色经营本质上是企业对外部生态环境带来的影
响所进行的重新定位,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
西沙群岛旅游开发的规划中,参与西沙群岛旅游开发
的企业要树立绿色经营理念。企业经营者必须率先把
西沙群岛的环境保护作为企业经营和发展的立足点,
在不破坏西沙群岛生态环境的条件下,确立企业的经
营方针和经营战略。把“绿色经营”理念灌输得比较
Figure 1. 西沙群岛示意图
图1. Paracel Islands
西沙群岛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化策略
好沃尔玛企业,就有一套明确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比
如说,3年内减少 25%的固体垃圾;两年内要求所有
私人品牌精简产品包装,支持绿色环保事业;更重要
的,它积极携手政府、媒体和社会组织开展许多环保
活动;积极捐赠环保项目,与社区共同开展可降解购
物袋与旧电池回收、捡拾垃圾、植树等环保社区活动。
西沙群岛旅游经营者可以借鉴这套理念,让他们所经
营或参与到的旅游项目和旅游路线尽量亲近自然、体
现自然;旅游景观以及服务设施的建设应与西沙群岛
的自然景观相协调;多建立环保型生活废水处理系
统;尽量多利用无污染及可再生的太阳能等这些绿色
经营、生态经营理念[2]。并通过宣传教育、制定规则、
贯彻实施等具体措施,把这一指导思想落实到每个员
工,使全体员工都认识到,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要
与到西沙群岛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西沙群岛的环境保
护是参与企业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2.2. “绿色消费”
绿色,代表生命、健康和活力,绿色消费是指消
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购买和消费活动,是一种具
有生态意识的、高层次的理性消费行为。绿色消费是
从满足生态需要出发,以有益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为
基本内涵,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
行为和消费方式的统称。尼泊尔是生态旅游搞得比较
成功的国家,在整个景区,各个环节都提昌绿色消费,
旅游者在进入风景区以前,随身所携带的可丢弃的食
品包装必须进行重量核定,如果旅游者背回来的垃圾
没有这么多,会遭到罚款。每个游客只允许携带一个
瓶装水或可以再次装水的瓶子,而在山上,瓶装水是
不准许出售的。西沙群岛因生态的脆弱性,可大力推
广绿色消费,一是提高西沙岛民的绿色消费观念。思
想是行动的先导。西沙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应带头树
立绿色消费观,海南新闻媒体应大力宣传绿色消费
观,使人们认识到发展绿色消费既保护自身健康,又
保护西沙群岛的生态环境;既造福于当代,又造福于
子孙后代。应将绿色消费教育融入公民教育之中,以
提高社会成员维护西沙公众利益和生态环境的自觉
性与责任感。二是大力发展西沙的绿色产业。应充分
利用西沙群岛独特的资源优势,运用科学技术和科学
管理,开发更多的西沙绿色产品,建设西沙绿色产品
基地,运用各种经济杠杆扶持绿色产业。建立绿色产
品营销体系,打造西沙群岛绿色产品品牌[3]。三是培
育西沙优美的生态环境。西沙群岛的生态环境是绿色
消费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应从源头上保护好空
气、水、土壤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有利于节
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遏制环境污染;
加强法制建设,为保护西沙群岛生态环境提供法制保
障。
3. 经济的可持续化
岛屿经济达到可持续健康发展最好的模式是将
生态与经济结合,创造“生态旅游经济圈”,即指生
态系统(包含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完美
结合)与经济系统(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一定地理
环境下与社会制度下的结合)共同形成的复合系统在
一个区域范围内科学配置,因此,经济的可持续化具
有生态与经济的双重特性[4]。目前,夏威夷群岛、马
尔代夫群岛都在贯彻生态经济理念,力求经济的最有
效化,西沙群岛的旅游发展可充分运用这个模式,以
西沙群岛某个岛屿或某个区域资源和环境为特征的
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贯彻落实
到西沙群岛旅游开发建设的每个发展阶段中去。具体
来说,西沙群岛开发的前期,必须做到科学规划,打
牢基础,协调各类关系,建立先行试点,创新发展机
制,形成保护生态环境与景区开发建设协调发展的新
规划、新模式和新机制。中期建设阶段,可以打造以
珊瑚礁生态系统为主体的生态安全体系,形成高效运
转的生态产业群,建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产业
链。将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协调起来,合理规划,既
可以确保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同时开发建设也可以协
调发展,努力把西沙群岛建设成为自然风光优美、科
学技术先进、区域经济发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
态旅游特区[5]。
4. 文化的可持续化
西沙群岛旅游开发既是一个发展经济、创新技术
的过程,更是一个文化重塑的过程。西沙群岛地区有
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社会风情,但因该地经济发展水
平较低,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会受其自身特有的
经济、文化场域的限制,使开发进程受到一定程度的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3
西沙群岛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化策略
束缚。西沙群岛的旅游文化必须打破现存文化约束,
从宽度和深度上挖掘与开发特色的西沙群岛旅游文
化产品。
4.1. 突出西沙“海”字特色
依据西沙群岛旅游开发的市场需求特点,满足游
客对海文化的钟爱,发挥比较优势,从战略角度彰显
西沙群岛特色的岛屿文化,挖掘整理西沙群岛各个岛
屿历史文化并予以发扬。通过对西沙海岛历史的深度
产品开发,加快其特色资源文化内涵的外化工作,以
此塑造独异于陆地旅游资源的西沙海天文化。
4.2. 保持西沙历史延续性
文化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历史性(存在于特定时
空)特点,同样,海岛旅游文化的建设发展也应该追寻
历史延续特性[6]。显然,持续创新开发西沙群岛旅游
产品是对西沙群岛文化历史连续性的继承和保证,西
沙群岛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需要西沙群岛旅游开发
主体的高度关注,创造出具有西沙群岛旅游文化特色
的旅游产品,尊重历史,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促进西
沙群岛旅游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4.3. 拓展西沙外延文化
在西沙群岛的文化建设中,对西沙可直接开发利
用的文化资源数量有限的状况,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有
现实基础依赖的节庆活动(如海钓活动)来丰富西沙群
岛旅游的整体文化内涵。尤其要通过西沙内生文化的
强化和外延文化的拓展,丰富西沙地区的旅游文化,
这是西沙群岛旅游持续发展的长远保证。
5. 安全的可持续化
随着岛屿旅游的不断发展,其安全问题也越来越
突出。印度洋海啸的突袭使岛屿旅游安全一度成为人
们关注的焦点。对于西沙群岛旅游开发来说,岛屿安
全是重中之重,华侨大学郑向敏教授在岛屿安全管理
研究中,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岛屿安全管理系统,西沙
群岛旅游开发可以借鉴这个模式,结合自身的资源特
点,形成一套具有自身特点的安全管理体系。
5.1. 设立科学的预警系统
预警主要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有可能发生的
事故或灾害的区域提前发出预测和预警信息;另一种
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故及时发布报警信息,将事故的损
失降到最低,切实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控制事态
发展。西沙旅游景区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而进
行的基础设施、旅游景观建设,破坏了西沙原有的生
态环境的完整。对旅游区的环境也带来一定程度上的
影响。为了控制和缓解污染,确保游客身体健康不受
污染侵害,必须建立环境监测部门,实时监测西沙岛
屿及其附近的海水水质、海水涨落、空气质量、气象
要素及自然灾害事故情况等,对污染物可能造成污染
事故的地区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5.2. 设立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
由于岛屿的不可预见性,导致岛屿信息管理极其
重要,不可预见性事故通常包括突发性的旅游安全事
故和自然灾害事故。众所周知,事故和灾害的突发性
和危害性,地震、海啸、台风、赤潮等自然灾害对岛
屿来说是一个敏感区域,及时、准确的预警信息可以
将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对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威
胁降低到最小。因此,西沙群岛旅游开发,必须要建
立的就是旅游安全预警与事故应急救援系统,将气
象、地质、环境、交通、海上救助等部门联合起来,
形成一个综合的预警信息网,将实时监测的天气、潮
差、海水水质等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预测可能引
发的不同程度的各类灾害与事故,及时发出预警警报
[7]。
5.3. 设立及时的应急救援系统
由于岛屿地理位置的封闭性,在岛屿上,一旦有
事故发生,如果没有有效、及时的处理,将会给岛屿
带来严重的损失,有的不仅影响到整个岛屿的经济发
展,甚至可能影响岛屿的社会稳定。实践可知,制定
应急的事故预案能够大大降低事故所带来的损失。因
此,西沙群岛旅游开发中,相关部门应制定应急救援
预案,并加强各个部门的联合互动,共同保障西沙群
岛旅游的完全进行。
5.4. 设立完善的监督系统
安全监督是岛屿安全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大环
节,它贯穿于各个环节中。岛屿的各个系统良好的运
行是建立在完善的安全监督系统上的。西沙旅游开发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4
西沙群岛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化策略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5
中,由于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的特殊性,对西
沙群岛的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六类
项目的监督就显得特别重要。西沙岛屿的淡水缺乏,
因此要特别注意对淡水的检测,除了对六类要素的旅
游安全制定一般规定的标准外,还需设专门的监督管
理机构,执行西沙群岛各项服务和管理的监督。
西沙群岛旅游开发的可持续性,不仅是广大游客
的期望,也是当下海岛开发获得成功必须遵循的基本
原则。只有坚持以生态开发为原则,保持生态的完整
性,实现生态、经济、文化和安全的可持续化,才能
达到西沙群岛旅游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乐忠奎. 舟山海岛旅游环境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J]. 东海海
洋, 2000, 18(2): 58-63.
[2] 滕文庆, 孙冰冰. 关于加快西沙群岛旅游开发建设的思考[J].
价植工程, 2010, 29(7): 239-240.
[3] 夏林根. 新世纪旅游的热点: 远洋海岛旅游——以上海、海口、
三亚市场调查报告[J]. 旅游科学, 2001, 2(1): 18-21.
[4] 张本. 关于建设“西沙群岛生态经济区”的建议[J]. 海南省社
会科学界联合会编, 2010, (8).
[5] 夏林根. 西沙群岛旅游开发研究[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 2000, 12(1): 63-69.
[6] 陈烈, 王山河, 丁焕峰等. 无居民海岛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以广东省茂名市放鸡岛为例[J]. 经济地理, 2004, 24(1): 416-
419.
[7] 何巧华, 郑向敏. 岛屿旅游安全管理系统构建[J]. 海洋旅游,
2007, 24(3): 109-112.

版权所有:汉斯出版社 (Hans Publishers) Copyright © 2012 Hans Publisher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