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ical Science Research
Vol.04 No.03(2015), Article ID:15885,7 pages
10.12677/GSER.2015.43016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Degree” in the Mountain Town Process in Yunnan Province

Juanjuan Yin*, Wenrong Ding

School of Tourism and Geographical Science,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Email: *1173427020@qq.com

Received: Jul. 28th, 2015; accepted: Aug. 11th, 2015; published: Aug. 18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ABSTRACT

The concept “mountain towns”, proposed by Yunnan Provincial, combining with its speci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in 2011, not only is fully affirmed and highly appraised by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the State Council and relevant departments, but also has been widely questioned from the community. The key to success lies in its study on the “degree” of certainty and applications. In view of this, the paper, by sorting out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mountain towns”,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egree” concept, and this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on promoting the Yunnan Province “mountain towns” and its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Keywords:Yunnan Province, Mountain Town, Grasp of the “Degree”

云南省城镇上山进程中“度”的解析与运用

尹娟娟*,丁文荣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Email: *1173427020@qq.com

收稿日期:2015年7月28日;录用日期:2015年8月11日;发布日期:2015年8月18日

摘 要

自2011年云南省委结合云南省特殊的地理环境而提出“城镇上山”的概念以来,既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同时还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质疑。而究其成败关键就在于对“度”的把握和应用上。鉴于此,本文在梳理“城镇上山”的历史背景基础上,探讨了度理念的运用,对推进云南省“城镇上山”及科学决策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云南省,城镇上山,“度”的把握

1. 引言

云南省全省总面积的94%是山区、半山区,坝子(盆地、河谷)仅占6%,其中面积在1 km2以上的坝子有1557个,面积25,100 km2;面积在10 km2以上的坝子有375个,面积22,000 km2,可利用的平地资源相当有限(图1)。尤其是近几年来的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有近30%的坝区已经被建设用地占用[1] -[3] ;“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城镇化率每年增加2个百分点[4] -[7] 等。因此城镇化发展趋势与有限的平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走出一条具有云南省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显得相当必要。“城镇上山”是尽量避免占用优质耕地,把目光投向宜建的山坡和丘陵。虽然“城镇上山”加大了建设的难度和增加建设的成本,但是“城镇上山”可以很大程度的保障建设用地的提供量,还可以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良田。“城镇上山”对解决云南省有限的可利用平地资源、城镇化发展困境、以及城镇化发展趋势与有限的平地资源之间的矛盾等问题显得尤为必要,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城镇上山”提出的历史背景

总体而言,就是对耕地的本身的供应量和人类建设所需的耕地量之间难以平衡,亦或是说这种供需的平横即将面临被打破的危险,所以云南省根据自身的特殊情况把目光投向了宜建的山坡地和丘陵地。因为城镇化过程是不容逆转的,意味着人类对耕地的需求量只会增不会减,为了维持这种平衡就必须在供应量上另辟途径[8] 。

2.1. 耕地供应紧张

依据云南省统计年鉴(2000~2013年)计算得:2000年至2013年云南省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图2)。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云南省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总体都呈上升态势;2013年耕地面积最大约为7.13 km2,耕地面积最小的在2000年为5.54 km2;一方面,云南省人口一直是呈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4200万人到2013年的4700万人,但人口的增长远不及耕地增长的速度,导致云南省人均耕地面积也在总体向上增加,由2000年的1.96人/亩到2013年的2.27人/亩。看到这些数据笔者不禁好奇:云南省94%是被山区、半山区占据,不断增加的耕地和人均耕地是从何而来的。毫无疑问是在不断向坝子要地。如果按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意味着用不了多久云南省的优质坝子耕地将可能被占用殆尽,百姓的口粮将无处问询。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推进人类对耕地的需求会日益的增加。“十二五”期间,云南省的城镇化率每年将增加2个百分点,截至到2010年底,云南省的城镇化率达36%。

值得庆幸的是: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自2011年云南省委提出“城镇上山”以来,云南省的耕

Figure 1. Basin distribution of Yunnan province

图1. 云南省坝子分布

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呈直线上升态势,这种态势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这一可喜的现象也充分说明了城镇上山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也很可能成为未来中国乃至世界城镇化发展的一种新方式。

2.2. 建设用地需求紧迫

根据《云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到2010和2012年,云南省建设用地总量从7753 km2 (1162.95万亩)分别增加到8312 km2 (1246万亩)和9482 km2 (1422万亩),建设用地净增量分别为559 km2 (83.85万亩)和1729 km2 (259.35万亩),开发强度分别达到2.17%和2.47%,实现城镇工矿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分别为109 m2和110 m2。其中云南省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任务是:坚守59,829.9 km2万亩耕地红线,确保49,564.77 km2万亩基本农田。

摆在面前的矛盾是如此的严峻,因此“城镇上山”是刻不容缓。但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得看我们如何把握和应用“度”了。

Figure 2. The trend chart of arable land and per capita arable land in Yunnan Province, from 2000 to 2010

图2. 2000年至2010年云南省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图

3. 城镇上山概念的理解

“城镇上山”往往会把人引入到要去大山里建城镇的理解误区里,但其实不然,城镇上山是尽量避免占用优质耕地,把目光投向宜建的山坡和丘陵。这样显然会增加建设的成本,同样也加大了建设的难度,但却可以保障建设用地的提供量,还可以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良田。再者“城镇上山”并不说一定要建完整的城镇,它可以是一个机场、火车站、工业园区、文化旅游产业、口岸建设、教育事业等等,是城镇的一个点,一部分。

4. “城镇上山”进程中对“度”分析和应用

古话有“过犹不及”恐怕是对度的最好理解了,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度的解释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是一定质的事物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的最高界限和最低界限。

4.1. 坡度分层梯度的开发模式

用地上山的总体思路是—坡度分层梯度开发:坡度8度以下土地为重点保护区域,禁止新增坝区建设用地、优化提升土地利用率、恢复重构传统历史文化;坡度8度至15度土地为重点开发区域,在此区保护基本农田稳定、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加快城镇新区建设和鼓励工业园区发展;坡度15度至25度为调整优化区域,在此区大力发展山地农业和积极发展混农林业;25度以上为生态屏障区,此区将进行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建设生物产业原料基地、综合整治水土流失[9] 。

对坡度的严格规定不仅要理论上更要落实到实践中。如果对8度以下的土地进行开发就没有做到对坝区土地进行保护的目的,也根本没有让用地上山,规划坝区80%优质耕地为永久基本农田的目标更加难以实现。那么“城镇上山”道路将只是纸上谈兵,成为一纸空文,变得毫无意义。

对25度以上的宜林地开发的效果只能是不容乐观。人的主观能动性要获得预期的效果是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的。首先,把宜林的土地强行变为建设用地必定会造成林地的极大损失,破坏了生态环境,使人和自然的矛盾变得更加尖锐,最后这个恶果仍然由人自己来尝;其次,这种以破坏环境来获得经济发展的行为是不可能够获得成功的。在坡度为25度以上大兴土木,破坏地表植被很可能会引发水土流失,特别是对云南省这种地质多发区,加之云南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干湿季节明显,降雨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就更易诱发水土流失;最后,“城镇上山”肯定是要求有人的活动的,而人又是离不开水的,所以在25度以上的高度上是要求“水往高处流的”。这样不仅会让整体的开发费用大为提高、增加建设的难度、科学技术的要求提高、还让建成后维护提出了难题,自然而然的工程的寿命也会因此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

可以看到这样的开发模式是有重点的,有针对性的,徐徐渐进的,不是盲目的一刀切。对“度”的把握很是到位,对“过犹不及”的诠释更是淋漓尽致。超过25度的开发和不及8度的开发,其效果都不是我们想要的,它只会带来负面的效益。

4.2. “城镇上山”进程中“度”的应用

本研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等技术,采用云南省30米分辨率的DEM数据,提取了坡度8˚~20˚之间的区域,计算流程见图3,得出云南省城镇上山适宜坡度(图4)。

从地理环境区划的角度进行分析,大致以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为界,把云南划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东部为高原地形,属云贵高原的西部。高原内部起伏和缓,古夷平面形态特征比较典型,坝子分布广泛,面积较大,多为湖积冲积型或断陷型,坝子的四周是一些起伏和缓的丘状山地,喀斯特发育,边缘受河流切割成中山山地。西部属横断山区,高原已基本解体,主要由中高山地组成,是省内重要的山地集中地带。坝子数量少,面积不大,多为沿河谷伸展的河谷冲积坝。城镇上山适宜坡度分区面积统计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城镇上山适宜坡度的面积达到203,529.75 km2,其中,原上湖盆溶丘区的面积最大,达到54,719.4 km2,占总面积的26.9%;滇西南宽谷区次之,面积为40,211.44 km2,占总面积的19.8%;最小的是三江并流高山峡谷区,面积为20,161.67 km2,仅占总面积的9.9%。

5. 结论

“城镇上山”的城镇化道路是云南省结合自身特殊条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提出来的。自2011年提出以来,已取得的成效也充分证实了它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但与之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它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关键还在于对“度”的理解和应用上。

从城镇上山可开发的坡度上看:适合城镇上山的坡度面积遍及云南省的各州各市,但各区占总面积

Figure 3. The calculating flow chart of suitable slope to town uphill in Yunnan Province

图3. 云南城镇上山适宜坡度计算流程图

Figure 4. The slope map suitable of mountain towns in Yunnan Province

图4. 云南省城镇上山适宜坡度图

Table 1. The area tables of suitable slope for mountain towns under different levels of geographical divisions

表1. 不同级别地理环境区划下城镇上山适宜坡度面积统计表

的比例存在很大的差异,面积最大的是原上湖盆溶丘区,其面积达54,719.4 km2,占总面积的26.9%;滇西南宽谷区次之,面积为40,211.44 km2,占总面积的19.8%;面积最小的是三江并流高山峡谷区,面积为20,161.67 km2,仅占总面积的9.9%。自然而然应该把开发的重点放在原上湖盆溶丘区和滇西南宽谷区,两者相加面积占总适宜开发坡度面积的46.7%。

基金项目

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2012CA024)。

文章引用

尹娟娟,丁文荣. 云南省城镇上山进程中“度”的解析与运用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Degree” in the Mountain Town Process in Yunnan Province[J]. 地理科学研究, 2015, 04(03): 144-150. http://dx.doi.org/10.12677/GSER.2015.43016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王嘉学, 王教元, 肖梦景, 等 (2014) 滇东高原地理环境分异与城镇上山空间资源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 48-53.

  2. 2. 明庆忠, 王嘉学, 张文翔 (2012) 山地整理与城镇上山的地理学解读——以云南省为例.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 48-53.

  3. 3. 云南省政府 (2011) 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意见.

  4. 4. 陈根鹏, 朱庆华 (2013) 云南省城镇上山可行性分析. 陕西林业科技, 1, 88-91.

  5. 5. 王熙, 黄楚兴 () 云南省城镇上山工作的迫切性和存在问题研究. 前沿探索和商界论坛, 245-246.

  6. 6. 曹洪华, 王荣城, 张广斌 (2014) 城镇上山的驱动机制与政策效应评价体系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 54-60.

  7. 7. 李佳 (2012) 普洱市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初探.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4, 113-115.

  8. 8. Tang, Z.Z. and Yang, Z.S. (2014) Problems of land use and management in development zones and en-lightenment to implementation of “Construction up to the Mountains” Strategy in Yunnan.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15, 1764-1766.

  9. 9. 张耀波, 孙红昆, 方琳 (2013) “城镇上山”: 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以云南省曲靖市为例.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 149-151.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