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0
No.
05
(
2022
), Article ID:
51562
,
7
pages
10.12677/ML.2022.105114
互动式元话语视角下中美主流媒体新闻报道 模糊限制语对比分析
——以2022北京冬奥会中美主流新闻报道为例
杜程程,陈秀花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山东 日照
收稿日期:2022年4月17日;录用日期:2022年5月12日;发布日期:2022年5月23日
摘要
在当前中美关系处于微妙的大背景下,2022年2月4日,中国成功举办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北京冬奥会的新闻报道也频频出现在中美两国主流媒体之上。本文从语言学互动式元话语视角下的模糊限制语的角度,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两国主流媒体的英文报道做了模糊限制语的英文标记,然后进行百分比统计分析。虽然两国的主要新闻媒体均使用“模糊限制语”来建立与读者的联系,从而传达官方声音,但在“模糊限制语”的运用方面却有着明显区别,美国较多利用模糊限制语营造紧张气氛操纵舆论导向,并有意模糊对北京冬奥会的实际报道内容。本研究试图深化人们对新闻模糊限制语言功能的认识,并在国际话语博弈合理有效运用模糊限制语言中提出重要参考。
关键词
新闻报道,互动式元话语,模糊限制语,北京冬奥会
Analysis of Hedges in News Report from Chinese and American Mainstream Medi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actional Meta-Discourse
—Taking the Mainstream News Coverage of 2022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in China and the US as an Example
Chengcheng Du, Xiuhua Chen
School of Translation, Qufu Normal University, Rizhao Shandong
Received: Apr. 17th, 2022; accepted: May 12th, 2022; published: May 23rd, 2022
ABSTRAC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delicate China-US relations, China successfully hosted the 24th Winter Olympic Games on February 4, 2022, and news coverage of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 Games frequently appeared on mainstream media in both China and the U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d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active meta-discourse in linguistics, this paper uses a combination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o mark the English reports of hedges in the mainstream media of the two countries, and then mak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percentage of hedges. Although the main news media in both countries use “hedges” to establish contact with readers, so as to convey the official voice, the use of “hedges” has obvious differences. The United States often used hedges to create tension and manipulate the direction of public opinion, and deliberately blurred the actual coverage of 2022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This study tries to deepen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ction of news hedges and provides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rational and effective use of hedges in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games.
Keywords:News Report, Interactional Meta-Discourse, Hedges, 2022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作为世界上两大国家,在当前国际局势下,中美关系显得微妙而紧张,一些研究从经济、政治、法律等不同角度展开。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中国再一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就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新闻报道也出现在各国主流媒体之上。与此同时,在中美外交关系紧张的大框架下,2022年北京冬奥会也被国内外媒体广泛报道,成为热点话题。新闻文本始终坚持新闻的客观性,而新闻作者不可避免地要含蓄地传达各种意识形态含义,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影响读者。近年来,在话语分析框架下,元话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虽然元语篇的定义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但近年来学者们对元语篇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当前,对元话语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学术话语上。相对而言,对其他文体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对新闻文本的研究。在跨文化交际中,对热点事件的报道必然会通过元话语直接或间接地传达其官方态度和立场。因此,本文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美主流新闻报道为例为语料,在互动式元话语视角下,对中美新闻主流报道中的模糊限制语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
2. 研究理论框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元话语研究逐渐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尤其是语篇分析中的应用甚广。美国学者哈里斯(Harris) (1959) [1] 在研究科技论文时首次提出元话语,他认为元话语是用于组织话语、表达作者对话语的观点、涉及读者反应的一种方法(徐赳赳2006) [2]。接下来是四个方面的内容:元话语介绍、前人对元话语语篇的研究综述和分类。
2.1. 元话语的定义
元话语所使用的“meta-”前缀,来自希腊语中的,意为“above”或“among”,其含义是英语中的“a concept or term about another concept”(Culpeper & Haugh, 2014: 237)。自元话语产生以来,对元话语的分类不同学者对其有不同角度的见解。
根据Hyland和Tse [3] [4] [5],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对元话语进行理解。狭义的观点是元话语组织理论主要关注话语组织的功能;广义的元话语见解是,元话语体现了作者在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运用语言和修辞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作者对命题价值的态度和对读者的态度。
在国内,不同的学者有不同Meta-Discourse的翻译,比如:“元语篇”、“亚话语”、“亚言语”。徐赳赳发表了《关于元话语的范围和分类》一文,文中对元语篇的范围和分类进行了总结,将元语篇定义为一种组织篇章、传递思想、建立作者-读者互动的方法,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郭红伟 [6] 通过定性分析建立了元语言四维分析模式同时指出互动性是元语篇最显著的特征。
综上所述,元语篇是一种以传递非命题信息为主,突出人际互动特征,并介入读者反映态度的开放性语篇,其主要具有语用功能和修辞功能。
2.2. 元话语的分类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元话语进行分类学者元话语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子类:词汇元话语、标点元话语和视觉元话语,这三种形式均是书面语。在这三种形式中,词汇元话语包括词和短语,它主要揭示元语篇特征的,比如一些逻辑连接词,篇章推进词等;标点元话语是指标点、括号和下划线;而视觉元话语是指篇章的视觉成分。在词汇元语篇方面,大多数学者赞同Halliday提出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中语言三种元功能观点,认为元话语可以实现除概念功能外的三大元语言功能。徐赳赳(2006)认为前人对元词元词分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词汇元话语上,包括三个主要部分:1) 篇章元话语(textual meta-discourse)和人际元话语(interpersonal meta-discourse);2) 引导式元话语(interactive resources)和互动式元话语(interactional resources);3) 内部篇章元话语(intra-textual)和外部篇章元话语(inter-textual)。
Kopple (1985)在对Lautamatti (1978)和Williams (1981) [7] [8] [9] 的元语篇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七种元话语,后又在韩礼德的语言三大元功能理论框架下,并将其七种元话语分为篇章元话语(textual meta-discourse)和人际元话语(interpersonal meta-discourse)。前者是指揭示语篇结构的主要话语成分,主要包括表连接的词语和表注释的词语;后者由反映作者和读者之间关系的词语和短语组成,包括表态度,叙述,评论,语力等。
Hyland与Tse提出的交互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元话语过程的交互化模型,并将元话语分为两种类型:引导元话语和互动元话语。引导式元话语继承了篇章元话语的功能,体现了其引导读者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引导的功能。互动元话语表现了作者对命题信息和读者的态度,并影响读者的参与加工,这是一种本质上的评价性和介入性的加工。
很多学者认为Hyland的分类更能被学者接受,因为它能更好地遵循韩礼德三个元功能的完整性。同时,这种分类突出了元语篇特征的人际性质,便于人们深刻、全面地理解文本中作者与读者互动的差异性。换句话说,Hyland的分类对于有效地构建和解释文本具有重要的作用,如表1所示。
Ifantidou主张元话语可以分为内部篇章元话语和外部篇章元话语。内部篇章元话语(internal chapter meta-discourse)是指同一语篇中的内部指称,或同一语篇不同部分之间的指称关系;外部篇章元话(external chapter meta-discourse)语指的是语篇之间、不同作者之间或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语篇之间的所指关系。
在众多元话语研究中,跨语言的元话语比较研究是研究的重要方面,Hyland、鞠玉梅、Lee & Subtirelu [10] [11] 等语言学学者们聚焦于学术语篇,穆从军、黄勤、熊瑶、柳淑芬 [12] [13] [14] 等学者通过研究元话语在新闻语篇中的使用情况,对英汉语言新闻写作的情况经行对比分析。
Table 1. Hyland’s “Guiding-Interaction” model
表1. Hyland的“引导–互动”元话语模式
2.3. 模糊限制语
模糊限制语是语言中最普遍、最典型的模糊性语言,而模糊限制语在外交领域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恰当的使用能增强语言表现力,体现话语策略,达到某种特定交际目的。此外,从应用的角度分析,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成果可以为我国新闻报道提供一些借鉴,对于传递中国声音和表达中国态度。
至今,较少的学者将元话语研究运用到具体事件的新闻语篇,来分析作者运用元话语手段映射的官方声音。本文将基于中美主流媒体对二零二二年北京冬奥会期间报道,关注于中美两类新闻媒体新闻报道元话语下的模糊限制语分布差异及其隐含传递的官方声音及官方态度,对中美新闻报道中的模糊限制语分别进行举例分析,丰富元话语的跨语言研究。
3. 研究设计
3.1. 语料来源及研究问题
本文所选取的60篇语料(中美各30篇)均来自于中美主流新闻媒体的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新闻报道,时间跨度为2022年2月4日至2022年3月01日。笔者选取30篇中国媒体的新闻报道来自中国日报(https://www.chinadaily.com.cn/),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english/),美国30篇新闻报道来源分别为福克斯新闻频道(https://www.foxnews.com/)、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able News Network, CNN)、美联社(https://apnews.com/)、今日美国(https://www.usatoday.com/)、波士顿环球报(www.bostonglobe.com)、华盛顿邮报(www.Washingtonpost.com)等。新闻报道总词数39,991,其中中国英语新闻报道总词数19,818,其中模糊限制语个数为144;美国英语新闻报道总词数20,173,其中模糊限制语个数为284。通过对比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美主流新闻报道的互动式元话语下的模糊限制语使用情况,本文旨在解决以下问题:
1) 两国英语新闻报道中的互动元话语项下的模糊限制语是如何分布?频率如何?
2) 两国英语新闻报道中的互动元话语项下的模糊限制语如何体现双方态度?如何运用话语策略对受众产生影响?
3.2. 研究方法及步骤
本文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依据表1中的元话语分类模式,笔者对两种语料中的互动式元话语笔者采用了手动标记的方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然后,对两种语料中互动式元话语的总量,各类互动式元话语项下的模糊限制语的数量以及占比进行了统计。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主流新闻报道中模糊限制语使用情况
Table 2. A comparison of hedges used in mainstream news reports in China and the US during the 2022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表2.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美主流新闻报道中模糊限制语使用情况对比
Table 3. The use of hedge in mainstream news reports of 2022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表3.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美主流新闻报道中模糊限制语使用情况
对于中美2022年北京冬奥会英语新闻报道中的模糊限制语识别后统计频率,笔者发现:
1) 中美两国在英文新闻报道中都较多使用互动式元话语下的模糊限制语,如表2所示分别为144个和284个,其主要原因在于作为新闻报道,使用模糊限制语为追求新闻的准确定性,且每1000个词出现的模糊限制语个数分别为7.27,14.08。
2) 就模糊限制语的出现频率来看,中国媒体新闻报道中使用的模糊限制语远没有美国媒体多,美国媒体所使用模糊限制语的频次(每千词)接近于中国的两倍之多,双方在模糊限制语上存在显著差异。
3) 从两国不同媒体的角度来看,发现不同家媒体使用的模糊限制语新闻报道,如表3所示大部分美国媒体所使用模糊限制语的数量也接近于中国媒体的两倍。
5.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美两国主流新闻报道互动式元话语举例对比分析
5.1.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美两国主流新闻报道互动式元话语使用的相同点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相关报道中,中美两国主流媒体均在报道内容中使用模糊限制词-这一互动式元话语,利用其减弱命题确定性的功能,恰当体现新闻报道语言表现力,增强报道可信度,便于引导读者接受报道相关内容。例如:
① The Games that started at the “Beginning of Spring”—the first solar term on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ar, and gathered about 2900 athletes of different ethnics and cultures, can surely help ignite new hope for the world to go “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
在报道北京冬奥会相关参赛人数时,中国媒体使用模糊限制词对提到的数据加以修饰,起到模糊命题的功能,进而提高语言准确性,增强报道可信度。
② Music blared, colored lights flashed and one of the Olympic mascots waddled around, but the usually raucous atmosphere for short track was absent at Capital Indoor Stadium. COVID-19 restrictions kept most of the 17,345 seats empty.
同样地,美国媒体在报道中呈现数据的方式与中国主流媒体的报道大同小异。美国媒体着重强调由于疫情限制本届冬奥会会场相比于往届的座无虚席,显得格外空旷。
分析结果显示,中美主流媒体使用模糊限制语统一地将其与数据表达相结合。多篇中美主流媒体的报道中均可体现,这突出强调模糊限制语作为互动式元话语的一类,其功能备受媒体报道认可,用以模糊报道主体的确定性,使得语言更加准确,引导读者对文本内容所表达的观点和态度加以认可,增强可信度。
5.2.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美两国主流新闻报道互动式元话语使用的不同点
5.2.1. 中美双方的态度差异
模糊限制语在中美主流媒体的相关报道中除了对数据的模糊化处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中美主流媒体对待北京冬奥会相关内容关注点以及态度的不同。例如:
① Even the number of performers—about 15,000 in 2008—was down to 3000, and the duration of the ceremony was reduced to about 100 minutes because of the cold weather and the COVID-19 pandemic.
中国媒体在介绍本次北京冬季奥运会的规模,即对冬奥会开幕式参演人员以及时长简要介绍时频繁使用模糊限制词,旨在体现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同时将2022年北京冬奥会与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规模作比较,委婉地表达出因寒冷天气以及疫情影响精简规模的必要性。充分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全球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严谨态度。
②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are expected to draw about 2900 athletes from about 90 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s. The Tokyo Olympics six months ago attracted 11,000 from just over 200 national bodies.
同样是对北京冬奥会赛事规模的相关报道,而美国媒体则将此次奥运会涉及的规模与东京奥运会做比较,其目的在于突显北京冬奥会与东京冬奥会规模的差距,折射出美国媒体对于赛事规模的不同看法,隐晦地表现对本届冬奥会赛事规模的不满,刻意引导读者的思想,煽动负面情绪。
5.2.2. 中美媒体报道习惯用语不同
统计结果显示,中美主流媒体在模糊限制语使用频率存在显著不同。具体表现在,在报道有关2022北京冬奥会的内容时,美国主流媒体使用模糊限制语的频率比中国主流媒体使用频率高。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美文化思维差异。模糊限制语是一种体现使用者引导读者对其观点与态度认可的语言策略。作为母语使用者,使用模糊限制语更加灵活自如,美国媒体倾向于使用模糊限制语,避免语言过于肯定,增强语言可信度。而作为非母语使用者,中国主流媒体更加侧重于语言的严谨、准确。例如:
① The report noted that the Beijing 2022 Winter Olympics is the first to operate on almost 100% artificial snow, which requires a large amount of energy to produce.
与直接表达百分百的人造雪不同,美国媒体报道使用模糊限制语,削弱绝对确定性,巧妙地解决与读者可能产生的观点冲突,拉近与读者间的交流距离,便于引导其认可报道内容。
② Around 90 percent of snow used at the Alpine skiing venue for the Pyeong Chang 2018 Winter Olympics was artificial, while man-made snow was also a feature of Vancouver 2010 and Sochi 2014.
在表达人造雪这一共同话题时,中国主流媒体倾向于表达客观事实,相比于美国媒体地绝对性夸张表达,中国报道更显严谨与客观。
6. 小结
本文从语言学互动式元话语视角下的模糊限制语的角度,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两国主流媒体的英文报道中的模糊限制语做了研究分析。研究发现,两国在“模糊限制语”的运用方面却有着明显区别,美国较多利用模糊限制语有意模糊对北京冬奥会的实际报道内容。本文希望通过以上对比分析能丰富元话语的跨语言研究,增强人们对元话语的认识,提高语言批判性能力。同时,由于模糊限制语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统计结果不可避免地出现误差。对于互动式元话语的研究,样本越大,结论越准确,同时在识别和分析元话语时,应采用更加客观的工具和方法,减少主观性。
文章引用
杜程程,陈秀花. 互动式元话语视角下中美主流媒体新闻报道模糊限制语对比分析——以2022北京冬奥会中美主流新闻报道为例
Analysis of Hedges in News Report from Chinese and American Mainstream Medi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actional Meta-Discourse—Taking the Mainstream News Coverage of 2022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in China and the US as an Example[J]. 现代语言学, 2022, 10(05): 860-866. https://doi.org/10.12677/ML.2022.105114
参考文献
- 1. Harris, Z. (1959) Linguistic Transformations for Information Retrieval.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ientific Information (Vol. 2),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AS-NRC), Wash-ington DC, 937-950.
- 2. 徐赳赳. 关于元话语的范围和分类[J]. 当代语言学, 2006(4): 345-353+380.
- 3. Hyland, K. (2004) Disciplinary Interactions: Metadiscourse in L2 Postgraduate Writing.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13, 133-151.
- 4. Hyland, K. and Tse, P. (2004) Metadiscourse in Academic Writing: A Reappraisal. Applied Linguistics, 25, 156-177. https://doi.org/10.1016/j.jslw.2004.02.001
- 5. Jiang, F.K. and Hyland, K. (2016) Metadiscursive Nouns: Interaction and Cohesion in Abstract Moves. https://ueaeprints.uea.ac.uk/id/eprint/69422/1/Accepted_manuscript.pdf
- 6. 郭红伟. 中国高校英语教师课堂元话语三维功能研究[J]. 中国外语, 2014, 11(2): 60-67.
- 7. Williams J M. (1981) Style: Ten Lessons in Clarity and Grace. Scott Foresman, Boston, 27.
- 8. Kopple, W.J.V. (1985) Some Exploratory Discourse on Metadiscourse. College Composition & Communication, 36, 82-93. https://doi.org/10.2307/357609
- 9. Crismore, A. (1988) Talking with Readers: Metadiscourse as Rhetorical Act. Peter Lang, New York, 96.
- 10. 鞠玉梅. 二语报纸专栏评论写作互动元话语使用考察[J]. 外语研究, 2018, 35(4): 37-44. https://doi.org/10.13978/j.cnki.wyyj.2018.04.007
- 11. Lee, J.J. and Subtirelu, N.C. (2015) Metadiscourse in the Classroom: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AP Lessons and University Lecture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37, 52-62. https://doi.org/10.1016/j.esp.2014.06.005
- 12. 穆从军. 中英文报纸社论之元话语标记对比分析[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0(4): 35-43.
- 13. 黄勤, 熊瑶. 英汉新闻评论中的元话语使用对比分析[J]. 外语学刊, 2012(1): 99-103.
- 14. 柳淑芬. 中美新闻评论语篇中的元话语比较研究[J]. 当代修辞学, 2013(2): 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