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期刊导航 网站地图
  • 首页
  • 期刊
    • 数学与物理
    • 地球与环境
    • 信息通讯
    • 经济与管理
    • 生命科学
    • 工程技术
    • 医药卫生
    • 人文社科
    • 化学与材料
  • 会议
  • 合作
  • 新闻
  • 我们
  • 招聘
  • 千人智库
  • 我要投搞
  • 办刊

期刊菜单

  • ●领域
  • ●编委
  • ●投稿须知
  • ●最新文章
  • ●检索
  • ●投稿

文章导航

  • ●Abstract
  • ●Full-Text PDF
  • ●Full-Text HTML
  • ●Full-Text ePUB
  • ●Linked References
  • ●How to Cite this Article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1, 1, 41-45
doi:10.4236/ap.2011.11007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1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ap/)
Copyright © 2011 Hanspub AP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Delay Strategies on Three
Year-old Children’s Delay of Gratification
Xue Zuo, Jian Bao
Education Science College,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Huhehaote
Email:zuoxuez@163.com; baojian@imnu.edu.cn
Received: Feb. 23rd, 2011; revised: Apr. 3rd, 2011; accepted: Apr. 13th, 2011.
Abstract: Based on the method of experiment with fifty 3-year-old children as subject, this paper aims to in-
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 of learning the different delay strategies on delay time of 3-year-old children. The
result reveals that: (1) Attention transfer strategy can improve effectively the delay gratification time of
three-year-old children; (2) Learning self-language-encouraging strategy can promote a tendency of improv-
ing the delay gratification time of three-year-old children, but it can’t reach the level of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statistics.
Keywords: Three Year-Old Children; Delay Strategy; Delay Gratification
不同的延迟策略对 3岁幼儿延迟满足的影响
左 雪,包 健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呼和浩特,010020
Email:zuoxuez@163.com; baojian@imnu.edu.cn
收稿日期:2011年2月23 日;修回日期:2011年4月3日;录用日期:2011 年4月13日
摘 要:采用实验法以 50 名3岁幼儿为被试,探讨学习不同的延迟策略对 3岁幼儿在延迟时间上的特
点,本研究结果表明:(1)注意转移策略的学习,对 3岁幼儿在延迟时间上有显著地提高;(2)自我言
语鼓励策略的学习,对 3岁幼儿在延迟时间上也表现出提高的趋向,但没有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
关键词:3岁幼儿;延迟策略;延迟满足
1. 问题提出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 Mischel
开始从事“延迟满足”的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
成果,从而引发了国内外许多学者在此基础之上展开
了一系列的研究。我国学者陈会昌认为延迟策略即是
指,在延迟情境中,儿童会采取各种言行以帮助自己
消除或减少因情境而引起的压力,延长等待时间[1]。
所谓延迟满足是一种心理成熟的表现,是自我控制的
重要成分,具体来说,它是专指一种为了更有价值的
长远结果而主动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
待期中展示自我控制的能力[2]。延迟满足是自我调控
系统的成分之一,是个体在缺乏外部强加刺激的情况
下,指导自己行为的必要成分。延迟满足的能力反映
的是个体在面临诱惑时,能否控制自己的即时冲动,
而专注于更有价值的长远目标的能力。有研究表明,
幼儿期的延迟满足可以预测青春期和成年期的各种认
知和社会适应功能[3,4]。并且这种自我延迟满足能力也
可以迁移到成年早期,减轻成年期人际交往中由于被
拒绝而产生的高焦虑和消极反应[5]。以往的文献资料
表明,延迟满足的策略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但至今
的研究仍然是一种描述性的研究,实证方面的研究并
不多见,因此研究训练幼儿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发展
的有关问题对于研究个体的社会适应具有重要的理论
与现实意义。
注意机制的成熟是自我控制发生与进一步发展的
重要基础。在以往的有关文献及探讨幼儿延迟策略的
42 不同的延迟策略对 3岁幼儿延迟满足的影响
Copyright © 2011 Hanspub AP
研究中可以发现,注意转移与延长满足之间的关系密
切,注意是自控机能的一个重要的早期表现,Walter、
Mischel 的研究发现,在 3岁以后,虽然注意已不能对
自控做出有效的预测,但是注意能力的高低,仍能通
过自控策略发生重要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
控水平[6]。
维果斯基通过对学前儿童的观察发现,儿童经常
在游戏或从事一项活动时自言自语,他称之为“自我
言语”,这种自我言语可以帮助幼儿控制自己的行为,
以便最大限度地达到目标。许多研究证实,自我言语
是重要的自我调节手段之一。鲁利亚的研究发现,3
岁以下的幼儿还不能对他们自己的自我言语指导做出
恰当的反应,直到 5岁,儿童才能像成人那样对自己
的自我言语指导做出恰当的反应[7]。
近期有研究表明,对 5岁、4岁幼儿进行了有关
的延迟满足策略的训练后,幼儿的延迟满足时间得到
了延长[8,9]。那么,对3岁组的幼儿进行训练后,是否
也能显著地提高幼儿延迟满足的时间,分别接受注意
转移和自我言语鼓励训练的3岁儿童,在延迟情境中
延迟满足时间上是否存在差异,以上问题成为本研究
的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研究假设为:3岁组的幼儿进
行注意转移策略的训练后,可以显著地提高幼儿延迟
满足的时间;3岁组的幼儿进行自我言语鼓励的策略
训练后,不能显著地提高幼儿延迟满足的时间。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的选择
按随机取样法,抽取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实验幼儿
园的 55 名3岁幼儿,后测时由于 5名幼儿因病未来园,
因此有效被试为50名,其中男孩20名,女孩30名。
2.2. 研究工具和材料
2.2.1. 实验场地的创设
在大约 9 cm2的屋内,安有门铃,屋子中央放置
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桌子上放置一台电脑,里面装
有幼儿喜欢的游戏软件。屋内四周墙角处还散放了几
张桌椅及几个零星的塑料瓶、几块插塑、纸、画笔等。
2.2.2. 仪器设备的准备
两部电脑(其中一台供幼儿操作使用,另一台则
作为监视器在内设的观察室中使用),摄像头、麦克风
等。监控的电脑对实验的整个过程进行摄像。
2.2.3. 刺激物的选择
在实验前的预测阶段,根据对 3岁组48名幼儿的
谈话最终选定用电脑游戏“吞食鱼”与“捞金子”作
为幼儿前测与后测的刺激诱惑物。在后测实验一周后,
对40 名参与实验的幼儿进行说说最喜欢哪一个游戏
的谈话中,30 名幼儿认为两个都喜欢。6名幼儿更喜
欢“捞金子”,4名幼儿更喜欢“吞食鱼”。对更喜
欢其中某一种游戏的两组儿童在人数上进行卡方检
验,结果 P = 0.527 > 0.05,表明幼儿在对两种游戏
的喜欢程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2.3. 实验程序
2.3.1. 预测
在实验前一个星期,主试到被试所在幼儿园进行
预测,其一是确定实验中的诱惑物;其二是了解幼儿
对指导语的理解和对实验场地的熟悉程度,从而及时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实验方案,保证正式实验的顺利进
行。
诱惑物是否能激起被试的兴趣、是否能满足跨性
别的一致性将决定本实验的成败。本课组的成员首先
对68 名3岁幼儿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喜欢的玩具,试
图找出幼儿普遍喜欢的东西。结果发现女孩更多的选
择芭比娃娃、毛绒玩具、积木而男孩则更多的选择汽
车、奥特曼、枪。而无论是男孩组还是女孩组的幼儿
在访谈中都有提到游戏机和电脑游戏的。于是课题组
成员采用玩具偏爱的办法,即,在幼儿面前呈现芭比
娃娃、毛绒玩具、汽车、奥特曼和一台正播放游戏的
画面,并伴随音乐的电脑,观察幼儿更关注哪个物品,
结果既有生动画面,又有乐曲伴随的电脑游戏成为了
绝大多数幼儿偏爱的物品。因此实验诱惑物确定为电
脑游戏。
2.3.2. 前测
实验者首先花费两周半的时间对随机抽取的儿童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Delay Strategies on Three Year-old Children's Delay of Gratification 43
Copyright © 2011 Hanspub AP
进行延迟满足基线水平的测定即前测。
实验前准备:主试带领幼儿进入到实验室内,使
之适应环境并了解门铃的用途和用法,培训幼儿理解
延迟满足的程序与任务,待幼儿理解后进行实验。
前测基本程序及指导语:“这个电脑里的游戏可
有意思了。不信你看,(教师为幼儿演示 10秒后)老
师这会要去隔壁的屋子里办点事,一会儿就出来,你
要在这里等我,等老师的时候不要动电脑、鼠标和键
盘,等老师自己回来后,就让你玩好长好长时间,如
果你不想等,想马上就玩,可以按铃把老师叫出来,
但是,这样就只能给你玩一下电脑游戏。为了确定幼
儿是否理解延迟任务,主试要向被试幼儿提出以下有
关的问题:1、等老师的时候,你不许动什么?2、如
果你不想等老师,怎样把老师叫回来?3、按门铃把老
师叫回来让你玩游戏的时间长,还是等老师自己回来
后让你玩的时间长?被试儿童能够正确回答问题并表
示喜欢玩游戏时,方可进入到前测的测试中。
2.3.3. 后测
了解了每个幼儿的基线水平之后,将所有被试的
延迟时间按升序排列,将其按照1、2;2、1的顺序编
号反复匹配,最后将顺序编号一致的被试归为同一个
实验组(比如,凡是编号为 1的被试进入到实验1组,
而编号为2的被试进入到实验 2组)。由于对被试进行
了严格的匹配,因此,实验组之间在非参数的两个独
立样本的检验(Mann-whitney U)中,P = 0.823 > 0.05,
表明两个实验组在干预研究之前,不存在显著差异(参
见表 1)。前 测3周后由2名受过训练的主试分别对实
验1组和实验 2组的每个幼儿进行注意转移策略和自
我言语鼓励的录像内容的播放及训练。
实验 1组幼儿观看的录像内容为:一个幼儿在遇
到需要抵制的诱惑面前,能够不去看它,接近它,而
是远离它,并通过游戏、唱歌、背歌谣、数数等抵抗
诱惑,并最终获得了想要的礼物。
实验 2组幼儿观看的录像内容为:一个幼儿在遇
到需要抵制的诱惑面前,能够主动用言语及时提醒自
己:“我很有耐心。我是最棒的孩子,我一定能等到
老师回来……”并最终获得了想要的礼物。
每组幼儿看完表演后,主试要向他们提问,说说
录像中的小朋友为什么最后可以玩好长的时间,当被
试能比较清楚的用语言表达出录像的内容、表示喜欢
玩游戏,并能正确回答有关问题后,方可进入到实验
环节。
2.3.4. 计时与编码
根据以往的研究标准,本研究将幼儿完成任务的
时间确定为 20 分钟。延迟时间也作为本研究的因变
量。
延迟时间计时:以时间为指标(分钟),从主试关
上房间门的那一瞬间开始,到被试触碰刺激物的那一
刻作为该被试的延迟时间。
为保证研究的可靠性,先对评分者如何操作电脑、
记时、评价等进行培训,再由两个编码人员分别独立
进行编码,计算其Kappa 系数,作为评分者信度指标,
结果为 0.936,说明评分的一致性较好,结果 可以 接受。
2.4. 数据整理
本实验的所有数据使用 SPSS13.0进行数据的录
入、整理和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延迟策略的学习在前测与后测上的比较
由于数据不呈正态分布,所以对数据进行了非参
数的两个相关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Marginal Ho-
mogeneity Test),检验结果 P = 0.000 < 0.0001,表
明,不同延迟策略组的 3岁幼儿在前后测延迟时间上
的差异是非常显著的,换言之,学习延迟策略,对 3
岁组儿童在延迟时间上有很大的影响,效果非常明显。
为了更显而易见的观察到这种变化,参见表1及图 1。
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delay time before and after th e te st on
three-year-old children in different delay strategies
表1. 3岁幼儿不同延迟策略组在前后测延迟时间上的比较
不同延迟 前测延迟时间 后测延迟时间
策略组 N M SD M SD
注意转移组 25 4′54″ 4′57″ 10′56″ 6′59 ″
自我言语鼓励组 25 5′46″ 5′59″ 7′34″ 6′02″
44 不同的延迟策略对 3岁幼儿延迟满足的影响
Copyright © 2011 Hanspub AP
自我鼓励注意转移策略
实验组
12时12分00秒
12时11分00秒
12时10分00秒
12时09分00秒
12时08分00秒
12时07分00秒
12时06分00秒
平
均
延
长
时
间
后测延
迟时间
前测延
迟时间
Figure 1. Comparison of the different delay strategies before and
after the test on three-year-old children
图1. 3岁幼儿不同延迟策略在前测与后测上的比较
3.2. 不同延迟策略对延迟时间影响上的比较
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两个实验组的策略在前后
测的比较上,哪一组的差异更大,我们对数据进一步
深入分析。对注意转移策略组的前后测数据进行了两
个相关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检验结果P = 0.001 ≤
0.001,说明注意转移的延迟策略对前后测延迟时间的
影响上差异非常显著;而对自我言语鼓励策略组的前
后测数据所进行的两个相关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检验结果为 P = 0.104 > 0.05,说明自我鼓励的延迟
策略对前后测延迟时间的影响上没有达到统计学的差
异水平。
换言之,注意转移策略的学习更能有效的帮助 3
岁组幼儿延迟满足时间的提高,而自我言语鼓励策略
的学习在提高延迟满足的时间上没有达到统计学上的
差异水平,即效果不显著。
4. 讨论
在本研究中,所谓注意转移策略是指,运用一些
活动、使自己的注意不指向诱惑物,从而延长自己的
延迟满足时间。训练儿童延迟满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
方法是让儿童学会不去想、不去关注渴望得到的东西,
或者给幼儿呈现具有吸引力的新颖玩具或有趣的活
动,以使注意力从诱惑物上转移开来。儿童使用策略
的能力可能是由运动技能、言语技能和自我意识达到
一定水平所决定的。因为有研究表明,情感控制能力
和表象能力在这个发展阶段出现[10],这些能力的发展
会促进儿童注意转移策略的使用,表象能力发展到一
定的水平可以使儿童通过玩替代性物品、探索环境来
减少因不能马上得到诱惑物所产生的挫折感,从而延
长等待时间。情感控制能力对儿童行为起着“行或
止”的功能,其对儿童的特定行为发出可否接受的信
号,内疚感与同情是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的基础。大约
在3岁或4岁,当儿童抵制不助诱惑或违反了所知的
规则时,他们开始体验到内疚感、因为他们意识到了
自己的行为与外在标准的不一致。
KOPP 认为真正的自我控制在 3~4岁时出现,此
时的儿童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够服从他人的
要求并表现出恰当的行为。这与本研究的研究结果相
一致。在实验的录像中,我们可以看到,接受注意转
移训练组的 3岁幼儿在独自面对延迟任务时,大多模
仿录像中的姐姐那样,唱歌、舞蹈、画画或做其他的
与注意诱惑物(电脑游戏)无关的活动,尽管 3岁幼
儿的延迟能力虽然不高,但接受注意转移训练后的幼
儿与他们在前测时面对延迟任务的活动相比较而言,
显得更加轻松自如,因而有效地提高了延迟满足的时
间。
所谓自我言语鼓励策略是指,运用语言不断的提
醒自己、夸奖自己是最棒的孩子、很有耐心等等,从
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抵制诱惑,从而延长延迟满足时
间的一种方法。自我言语鼓励是自我言语的一种形式。
自我言语既是自言自语,对于年幼的儿童而言,它是
内部言语发生过程中的一种过渡形态。从个体发展的
角度来看,受言语控制的随意行为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岁左右是儿童的行为受成人言语的控制
和指导;第二阶段,4岁左右,是儿童的行为受自己
的外部言语所调节,即自我言语,利用外部言语进行
对自己的控制和调节;第三阶段是儿童行为受自己内
部言语的调节,该阶段从 6岁时,开始从外部语言向
内部语言转换。“我国的心理学者的研究表明,成人
给予幼儿明确具体的语言指示对3岁幼儿自控能力不
起什么作用,对 4岁以上幼儿才逐渐起作用(许政援,
1987)。这与维果斯基和鲁利亚认为的‘言语还不能用
做心理组织的内部模式或用来自我调节直到 4岁’的
观点吻合”[11]。本研究的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结论相一
致,运用自我言语鼓励策略的训练在后测时,没有达
到统计学上的差异水平。
另外,在对 3岁组幼儿延迟满足基线水平的测试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Delay Strategies on Three Year-old Children's Delay of Gratification 45
Copyright © 2011 Hanspub AP
中发现,延迟时间不足2分钟的幼儿有10个,而能完
成延迟任务的幼儿即坚持20分钟的,有2个,说明 3
岁幼儿在延迟时间上,整体水平还不是很高,而且所
具有的个体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通过本次研究可以
证实本研究的研究假设,并不是所有的延迟策略都适
合3岁儿童,对于大多数 3岁儿童而言,注意转移策
略的训练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而自我言语鼓励的
方法训练,对于大多数 3岁儿童来讲还不能起到延迟
满足能力提高的效果。
5. 结论
(1) 注意转移策略的学习,对3岁组幼儿在延迟
时间上有显著地提高;
(2) 自我言语鼓励策略的学习,对3岁幼儿在延
迟时间上也表现出提高的趋向,但没有达到统计学上
的显著意义。
6. 致谢
感谢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基金对本课题“3~5岁
幼儿延迟满足干预研究”(QN07006)给予的资助,同时
感谢内蒙古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的领导及广大教师和
幼儿的配合与支持。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陈会昌, 李苗, 王莉. 延迟满足情境中2岁儿童对行为的自我
控制能力和延迟策略的使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2, 18(1):
1-4.
[2] 黄蕴智. 延迟满足——一个值得在我国开展的研究计划[J].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9, 15(1): 53-56.
[3] W. Mischel, Y. Shoda, and P. Peak. The nature of adolescent com-
petencies predicted by preschool delay of gratific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8, 54(4): 687-696.
[4] Y. Shoda, W. Mischel, and P. K. Peake. Predicting adolescent
cognitive and self-regulatory competencies from preschool delay
of gratification: Identifying diagnostic conditions. Developmen-
tal Psychology, 1990, 26(6): 978-986.
[5] O. Ayduk, R. Mendoza-Dento, and W. Mischel, et al. Regulating
the interpersonal self: Strategic self-regulation for coping with
rejection sensitiv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
gy, 2000, 79(5): 776-792.
[6] 陈伟民, 桑标 . 儿童自我控制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进展,
2002, 10(1): 65-70.
[7] 宋辉, 杨丽珠. 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研究综述[J]. 辽宁师范大
学学报, 1999, 6(9): 35-38.
[8] 左雪. 不同的延迟策略对 5岁幼儿延迟满足的影响[J]. 内蒙
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8, 37(12): 34-37.
[9] 左雪. 不同的延迟策略对 4岁幼儿延迟满足的影响[J]. 内蒙
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9, 38(2): 24-27.
[10] J. Piaget. The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in the child. New York:
Basic, 1954.
[11] 宋辉, 杨丽珠. 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研究综述[J]. 辽宁师范大
学学报(社科版), 1999, 6.

版权所有:汉斯出版社 (Hans Publishers) Copyright © 2012 Hans Publisher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