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05 No.02(2017), Article ID:20563,6 pages
10.12677/ML.2017.52016

Abolishment of the Terminology “Reflexive Verbs” in German Grammar

Kai Zhu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Shanghai Dianji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Apr. 30th, 2017; accepted: May 15th, 2017; published: May 18th, 2017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thesis is to try to abolish the terminology “reflexive verb” in German Grammar, because this terminology is not logical and confuses many German learners. In this thesis, the ideas about “reflexive verb” of three German authors are discussed and reflected. At the end of the thesis, the conclusion was drawn that the “reflexive verb” in German Grammar can be abolished an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reflexive verbs” should be treated and learned are given.

Keywords:Abolishment, Reflexive Verb, German Grammer

为取消德语语法中“反身动词”概念所做出的尝试

朱凯

上海电机学院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上海

收稿日期:2017年4月30日;录用日期:2017年5月15日;发布日期:2017年5月18日

摘 要

本文目的是试图取消德语语法中“反身动词”的概念,因为此概念在德语语法中使德语语法的逻辑性受到损害,而且让很多德语学习者感到迷惑。方法是通过对三位德语语法作者关于“反身动词”的论述做出讨论和反思,进而得出德语语法中“反身动词”术语可以被取消的结论,并给出初步的建议。

关键词 :取消,反身动词,德语语法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在德语语法中存在“反身动词”的概念。这个概念困扰着很多中国的德语学习者,他们经常搞不清什么时候该用反身代词,什么时候不该用。比如,根据中文的习惯,德语学习者很可能会说出这样的句子:“Nachdem ich morgens aufgestanden bin, ziehe ich sofort an.”而不是“Nachdem ich morgens aufgestanden bin, ziehe ich mich sofort an.”中国的德语学习者会认为“ich ziehe mich an”很奇怪。他们认为这个“sich”感觉是多余的;如果想表达给别人穿衣服的话,那就在句子里直接体现出四格的人称代词;如果给自己穿衣服,那就可以把“mich”省略掉,因为人人都理解我没给别人穿衣服,那肯定就是给自己穿衣服。

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根据笔者猜测,中国的德语学习者知道“anziehen”是一个及物动词(四格宾语是一般是人),但是他们不知道,在现代德语中所有的句子成分必须在视觉上可见。

此文尝试减轻中国的德语学习者在反身动词方面的痛苦。达到此目的的方法是,试图取消“反身动词”这一术语。即,通过反思三个关于反身动词的语法来得出结论:“反身动词”的概念是多余的。

2. 德语语法中的反身动词

2.1. Jozef Pawel Darski语法中的反身动词

在Darski的《Deutsche Grammatik》中,Darski建议使用术语“真反身代词”(echtes Reflexivpronommen)。他举了典型的例子:

1、Dann müssen wir uns beeilen.

2、Du hast ihn dir erkältet.

3、Habt ihr euch bei ihr dafür bedankt?

4、Es verschluckte sich.

第一句中的“uns”,第二句中的“dir”,第三句中的“euch”,第四句中的“sich”为“真反身代词”。

Darski也列举了“真反身代词”的特点:

1、在一个可以被分析的完整的表达中,“真反身代词”不能被一般疑问词所提问。

2、在完整的表达中“真反身代词”不能被省略。

3、在强调的表达中拥有固定的位置。

4、在“真反身动词”漏写的情况下,德语母语者可以很容易地补上。

(Darski, 173)

不过这些标准对于中国的德语学习者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比如:把德语为外语的学习者一般知道这个规律,如果动词的前缀是“be”,那这个动词大概率是及物动词,就比如例句中的“beeilen”。中国的德语学习者基于这条规律,可以把“uns”理解成“人称宾语”。 这样解释“sich beeilen”在逻辑上也讲得通。然后中国的德语学习者就可以问:Wen haben wir beeilt? -Uns. (另外,中国的德语学习者一般把“beeilen”当做一个独立的,但是需要反身的动词来学习,很少把“sich beeilen”当做一个动词来学习,所以会经常忘记“sich”,所以很可能会把“Wen haben wir beeilt?”看成是正确的句子。)

在第二句“du hast ihn dir erkältet”中的“dir”根据中文的习惯是可以省略的,因为在中文中不需要“你”,也可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你让他着凉了。即使中国德语学习者把“erkälten”当做真反身动词学习,也还是很有可能把“dir”省略掉。

基于是非母语的原因,第三条和第四条对于中国的德语学习者也是没有意义的。

问题的原因在于,中国的德语学习者不知道正确的德语是什么样子,所以那些无意义的反身代词经常被忽视。基于此,笔者建议,把那些必须带反身代词的动词作为一种“可分动词”学习,以便于德语学习者们把“sich”作为动词本身的一部分词干加以记忆。所以,当中国的德语学习者遇到一个新的带“sich”的动词,他们就知道“sich”是单词的本身的一部分(此种情况适用于Darski所说的“真反身代词”的情况)。以此看来,至少在Darski所说的“真反身代词”的情况下,“反身”这个概念没有必要,更细致的解释如下:

1、“sich”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代词”,因为它不只带任何物体和任何人。如果从配价理论看的话,也因为它不作为句子成分出现在句子中。

2、“sich”也不是反身的,因为它没有反身的含义。

3、称它是“真反身代词”或“假反身代词”也是无意义的,因为他们既不是代词也没有反身含义。

Darski也提到了“四格宾语和三格宾语”(Akkusativeobjekt und Dativobjekt)。他把句子中在词法上用“反身代词”表示的句子成分“三格宾语和四格宾语”,因为它们的形式是三格和四格。Darski也给出了几个典型的例子:

1、ich schäme mich für mein Versagen.

2、er entschied sich dafür, in aller Frühe nach München abzureisen.

3、wir müssen uns noch gedulden.

4、ich möchte mir kein Urteil anmaßen.

5、hast du dir gute Umgangsformen angeeignet.

(Darski, Deutsche Grammatik, ein völlig neuer Ansatz.S. 337) [1]

Darski的这种命名方式也令人费解,因为这些“反身代词”不是宾语,它们只是动词的一部分。

2.2. Walter Jung语法中的反身动词

Jung在他的“Grammatik der deutschen Sprache”中关于反身动词写道(与杜登词典相同),德语中存在“真反身动词”和“假反身动词”。“真反身动词”只能跟反身代词一起使用,它们组成一个整体。这些反身代词不是宾语,而是谓语的一部分,而且不能与其他宾语代词处于同一格。例如:

Sich beeilen, sich befleißigen, sich begeben, sich bemächtigen, sich besinnen, sich bewerben, sich ekeln, sich entledigen, sich entrüsten, sich entschließen, sich ereignen, sich freuen, sich irren, sich kümmern…

Jung也写道,这里的“sich”并不描述现实。这些动词只是“看上去反身”。

既然如此,为何称他们“反身动词”,使德语学习者疑惑。

Jung又继续写道,假反身动词既可以反身也可以不反身。其中的反身代词是语法上的宾语。比如:

Sich waschen, sich gönnen, sich begeistern…可以当做假反身动词。

-反身代词作为四格宾语

Anklagen, anvertrauen, ärgern, bedienen, bemühen, bilden, erfreuen, erinnern, gewöhnen, fürchten, legen, opfern, rühmen, setzen, schneiden, sorgen…

-反身代词作为三格宾语

Anzünden, dienen, erlauben, gefallen, geloben, glauben, helfen, leihen, merken, nehmen, nützen, schaden, schälen, schwören, vertrauen, widersprechen…

(Jung, Grammatik der deutschen Sprache. 1973) [2]

在此Jung提到“语法上的宾语”,笔者只能部分地同意,因为这里的“反身代词”不仅有语法功能,而且还有语义上的功能——这些反身代词指向现实。经过讨论之后应须注意两件事:

1、一些动词在带“反身代词”和不带“反身代词”的时候的意思会稍微不同。比如“sich anklagen”和“anklagen”。在这种情况下建议把“Sich anklagen”作为一个独立的词列在字典或者教材的单词表里,以使德语学习者更清晰地区分这两个不同的词。也有一些动词,他们的意思在这两种状态下(带“反身代词”和不带“反身代词”)的意思截然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把这两种不同的词分别列在字典和教材的词汇表中。这也合乎逻辑,因为它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词。比如:schicken-sich schicken,gehören-sich gehören,geben-sich geben,usw。

2、在某些情况下那些“反身代词”的意思是“für mich”,“für dich”,“für sich”等,就像Jung在他的书里所表述的那样。比如:Sich anzünden, sich bestellen, sich schälen…,像这种情况,就不用在字典或者教材的单词表里分别列出,因为是否要表达上述的意思取决于说话人或者书写人的意志,而不取决于动词的整体是否应该包含“sich”。

Jung在他的书中强调,还有如下类别的“反身动词”,它们常跟物体主语连用,代表被动含义,比如:Die Tür öffnet sich. Die Ereignisse wiederholten sich. Berge erheben sich am Horizont. Die Elbe ergießt sich in die Nordsee…(Jung, Grammatik der deutschen Sprache. 1973) [2]

笔者认为,由这类“反身动词”归纳出来的“反身动词”的概念也是多余的。因为及物动词支配宾语是正常的,只不过它们的宾语碰巧是主语而已。而这些动词全是及物动词。德语学习者所要做的是,记住哪些动词是及物动词,哪些不是。

2.3. Katja Kessel和Sandra Reimann语法中的反身动词

Kessel和Reimann在她们的书中认为,德语中存在“语义反身动词”(semantisch reflexive Verben)和“形式反身动词”(formal reflexive Verben)。

语义反身的动词的一格补足语和反身代词互相指代。此时的反身代词是独立的句子成分,可以被提问、代替和移位。例如:Die Studentin kämmt sich。

“形式反身动词”只是在形式上带反身代词,其反身代词没有实际的含义,属于动词,必须在学习动词的时候连带学习。例如:Der Student freut sich über das bestandene Examen。

Kessel和Reimann也提到所谓的表示相互关系的“交互动词”(die reziproken Verben)。她们进而说道,这种分类是纯语义学意义上的,所也可以把这种分类归到“语义反身动词”和“形式反身动词”的分类当中。判断一个反身动词是否是“交互动词”,可根据宾语是否可以被提问、代替和移位。比如:Maria und Peter lieben sich。

Kessel和Reimann同样强调,没有“verfeinden”这个词。“sich”属于“verfeinden”,以“sich verfeinden”是一个带相互意义的“形式反身动词”。比如:Die Clanchefs verfeinden sich。(Kessel, Reimann, Basiswissen Deutsche Gegenwartssprache, 2010) [3]

3. 关于法身动词的反思

3.1. 思考和建议

通过展示一些语法学者关于反身动词的见解,笔者也部分地展示了一些想法,即,现代德语语法中关于反身动词的规定不是符合逻辑的,导致这些语法很可能会给德语学习者带来不解。所以笔者试图在此做出取消德语语法中“反身动词”的尝试。为了减轻德语学习者的疑惑,笔者建议1、将“真反身动词”作为“另外一种可分动词”归类和学习;2、所有“真反身动词”应该在所有德语词典和教材的单词表中作为单独的词列出(比如,sich gehören),而不是用“Vr”标注该次有反身用法。这样,德语学习者更不容易忽视整个动词词干中的“sich”。姑且可以叫这类可分动词“可分动词2”,因为这种可分动词跟普通意义上的可分动词在句子中的用法不同。其中,属于动词的“sich”,可以称为“无实意词干sich”(Sich-Partikel)。一般意义上的可分动词就自然成了“可分动词1”。至于假反身动词,它们是及物动词,需要宾语。它们写法在字典中和教材的单词表中的写法则无需改变。

3.2. 补充说明

1、关于“无实意词干sich”的变格

因为在“可分动词2”中的“无实意词干sich”不同于通常的的可分前缀,所以它值得单独加以说明。“无实意词干sich”只在三格和四格中变格。即:

三格:mir,dir,sich,uns,euch

四格:mich,dich,sich,uns,euch,sich

这些“无实意词干sich”的变格没有特定的规律,必须在学习动词的时候连带学习,记住它们应该是几格。

2、关于重读

“无实意词干sich”总是弱读,无论在朗读单词时还是在句子中时。“可分动词2”的后一部分则按照一般规则读:一般情况下第一个音节重读,当有非重读前缀如“ver”,“be”,“er”的时候,这些非重读前缀则弱读。如果“可分动词2”的后一部分是“可分动词1”,那可分前缀重读。

3、“可分动词2”(后一部分是“可分动词1”)的分词形式

比如sich weglassen。

weglassen是“可分动词1”,“sich weglassen”是“可分动词2”。这类“可分动词2”的第一分词形如:Sich weglassend.第二分词形如:sich weggelassen.而不是sich geweglassen。

4、“无实意词干sich”的位置

主句是陈述句时,“无实意词干sich”紧紧跟在词干后面。比如:

Das gehört sich。

在完成时中“无实意词干sich”紧跟在助动词后面。比如:

Das hat gehört sich。

在从句中“无实意词干sich”一般放在从句主语的后面。

ich habe gehört, dass das sich gehört.

在“Ja-Nein-问题”中,“无实意词干sich”一般位于主语后。

Gehört das sich?

在特殊疑问句中,“无实意词干sich”的位置位于主语后:

Warum schämst du dich?

4. 结束语

这篇论文尝试取消德语语法中“反身动词”这一术语。其方法是,把现行的“真反身动词”划分到一种特殊的可分动词下,即“可分动词2”。现行的假反身动词按照严格的及物动词来处理。这样可以减轻德语学习者的负担,也使德语语法更加符合逻辑。此尝试比较新,若有漏洞,还请各位同事指出。

致谢

我要感谢我的研讨课老师Oliver Teuber博士。没有他的帮助我不可能完成这篇论文。

文章引用

朱凯. 为取消德语语法中“反身动词”概念所做出的尝试
Abolishment of the Terminology “Reflexive Verbs” in German Grammar[J]. 现代语言学, 2017, 05(02): 109-114. http://dx.doi.org/10.12677/ML.2017.52016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Darski, J.P. (2010) Deutsche Grammatik, ein völlig neuer Ansatz. Internationaler Verlag der Wissenschaften, Frankfurt am Main, Berlin, Bern, Bruxelles, New York, Oxford, Wien, 337.

  2. 2. Jung, W. (1973) Grammatik der deutschen Sprache. VEB Verlag Enzyklopädie, Leipzig.

  3. 3. Kessel, K. and Reimann, S. (2010) Basiswissen Deutsche Gegenwartssprache, dritte, überarbeitete Auflage, A. Francke Verlag Tübingen und Basel.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