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期刊导航 网站地图
  • 首页
  • 期刊
    • 数学与物理
    • 地球与环境
    • 信息通讯
    • 经济与管理
    • 生命科学
    • 工程技术
    • 医药卫生
    • 人文社科
    • 化学与材料
  • 会议
  • 合作
  • 新闻
  • 我们
  • 招聘
  • 千人智库
  • 我要投搞
  • 办刊

期刊菜单

  • ●领域
  • ●编委
  • ●投稿须知
  • ●最新文章
  • ●检索
  • ●投稿

文章导航

  • ●Abstract
  • ●Full-Text PDF
  • ●Full-Text HTML
  • ●Full-Text ePUB
  • ●Linked References
  • ●How to Cite this Article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环境保护前沿, 2012, 2, 53-56
http://dx.doi.org/10.12677/aep.2012.24009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2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aep.html)
From “The 6.5 World Environmental Day” Themes to See
Enviornmental Protection
Jianshe Gao
No. 2 Middle School of Qingyang, Qingyang
Email: 603746270@qq.com
Received: Sep. 26th, 2012; revised: Oct. 23rd, 2012; accepted: Oct. 30th, 2012
Abstract: From the changing World Environment Day themes, it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Human Environment. This paper aims at motivating people to actively join the caus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erving as an 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
Keywords: World Environment Da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从“6.5 世界环境日”主题看环境保护
高建设
甘肃省庆阳二中,庆阳
Email: 603746270@qq.com
收稿日期:2012 年9月26 日;修回日期:2012 年10 月23 日;录用日期:2012 年10 月30 日
摘 要:历届世界环境日不同的主题,反映了人类环境保护的发展进程。此篇文章的目的在于激励人们积极投
身环保事业,做环保卫士。
关键词: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
1. 世界环境日的缘起
1972 年6月5日~16 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
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
研究保护环境的会议。这次会议提出了警示世界的环
境保护口号——“只有一个地球”,形成并公布了著名
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简称《人类环境宣言》)
和具有 109 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
建议将这次大会的开幕日作为“世界环境日”。《人类
环境宣言》形成 7个共同观点和 26项共同原则[1]。1972
年10 月,第27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
会议的建议,规定每年的 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
1973 年1月,联合国大会根据人类环境会议的决议,
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环境规划理事会,设立环
境基金。许多国家、团体和人民群众在“世界环境日”
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采取实际行动协调人类和环
境的关系,制定每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世界环境
日”标志着世界各国政府对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决
心,也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共识和
态度。
2. “6.5 世界环境日”确立后的主题及主办
城市
自1973 年之后,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环境保护
的热潮,世界各地针对当年环境保护方面的突出问
题,有选择性的开展活动。每年的“6.5 世界环境日”
主题及主办城市见表1。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53
从“6.5 世界环境日”主题看环境保护
Table 1. “6.5 The World Environment Day” themes and the host cities from 1974-2012
表1. “6.5 世界环境日”主题及主办城市(1974~2012)
年 份 主 题 举办城市
1974 年 只有一个地球 -
1975 年 人类居住 -
1976 年 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
1977 年 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 -
1978 年 没有破坏的发展 -
1979 年 为了儿童的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
1980 年 新的 10 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
1981 年 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 -
1982 年 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 10 周年——提高环境意识 -
1983 年 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
1984 年 防治沙漠化 -
1985 年 青年、人口、环境 -
1986 年 环境与和平 -
1987 年 环境与居住 内罗毕,肯尼亚
1988 年 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 曼谷,泰国
1989 年 警惕,全球变暖 布鲁塞尔,比利时
1990 年 儿童与环境 墨西哥城,墨西哥
1991 年 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 斯德哥尔摩,瑞典
1992 年 只有一个地球——一齐关心与共同分享 里约热内卢,巴西
1993 年 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 北京,中国
1994 年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伦敦,英国
1995 年 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比勒陀利亚,南非
1996 年 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伊斯坦布尔,土耳其
1997 年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汉城,韩国
1998 年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莫斯科,俄罗斯
1999 年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东京,日本
2000 年 环境千年,行动起来 阿德莱德,澳大利亚
2001 年 世间万物,生命之网 都灵,意大利和哈瓦那,古巴
2002 年 “让地球充满生机” 深圳,中国
2003 年 水——20 亿生命之所系 贝鲁特,黎巴嫩
2004 年 “海洋存亡,匹夫有责”,首次推出世界环境日中国标识 巴塞罗那,西班牙
2005 年 “营造绿色城市 呵护地球家园”,中国主题是“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 旧金山,美国
2006 年 “沙漠和沙漠化”,中国主题是“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阿尔及尔,阿尔及利亚
2007 年 “冰川消融,后果堪忧”,中国主题是“污染减排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特罗瑟姆,挪威
2008 年 “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中国主题为“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惠灵,新西兰
2009 年 “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主题是“减少污染,行动起来” 墨西哥城,墨西哥
2010 年 “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中国主题:“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基加利,卢旺达
2011 年 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2] 孟买 新德里,印度
2012 年 “绿色经济:你参加了吗?”中国主题是“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3] 里约热内卢,巴西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54
从“6.5 世界环境日”主题看环境保护
3. 世界环境日主题发展的阶段
“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制定,基本反映了当年的
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其环境热点,很有针对性。从
1998 年起,“6.5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格为“为了地
球上的生命”。“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发展经历了四个
大的阶段。
3.1. 第一阶段(20世纪70 年代)
世界第一次握手环境。世界各国相继开始从各种
环境污染事件的痛苦中觉醒,呼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必须保护生存环境,“地球”第一次成为联合国关注
的对象。
3.2. 第二阶段(20世纪80 年代)
地球危机发出求救信号。斯德哥尔摩会议以后,
人们最关心的环境问题还是“三废”的污染及其对人
类健康的危害。1982 年,著名的《内罗毕宣言》中分
析了全球环境现状,指出环境问题已涉及到人类生存
的方方面面。酸雨、沙漠化、全球变暖以及有毒化学
品污染、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等环境问题已向人类发出
了警告。
3.3. 第三阶段(20世纪90 年代)
寻求国际合作。全球性环境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有
效控制的事实,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单纯就环境谈
环境保护,是找不到解决环境问题的出路的。1992 年,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这是
联合国第一次以“环境与发展”为主题的大会。消除
贫困、要保护共同家园成为共识。
3.4. 第四阶段(21世纪-)
请给地球一个机会。2001 年,人类跨入了新技术
时代;2004 年,首次推出世界环境日中国标识[4];2005
年,首次确定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5]。人们越来越认
识到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生态文明成为人们的美
好追求,绿色经济、低碳减排已成为世人的奋斗目标。
4. 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面临的问题和
对策
4.1. 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是从 1972 年开始起步的。
官厅水库的污染,促使中国颁布法律,正式规定在全
国范围内禁止生产和使用 DDT。1973 年成立国家环
境保护办公室,后来改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989年
颁布了《环境保护法》,2004 年首次推出世界环境日
中国标识,2005年确定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中国
政府深入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
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
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
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6]。可持续发
展观点是未来社会中永恒的环境思想的主题,它认
为:保护是发展的一部分,它与发展是并存的,持续
发展策略中的防治污染、控制人口、保护环境和物种
等应成为当代世界各国制定发展计划的基础[7]。
4.2. 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污染物排放量大,
远远高于环境的自净力;工业污染严重,城镇生活污
染明显增加,有些经过治理的地方又出现反复;不少
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严重,农副产品有害残留物
超标,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水土流失,荒漠化
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资源减少,淡水资源奇
缺,等等。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潜在的
环境问题还在不断显现[8]。
4.3. 我国环境保护的对策
4.3.1. 要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
正确的经济政策就是正确的环境政策[9],在保护
环境的同时,能够保障、促进和优化经济增长,追求
和实现环境与经济完美融合,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在
保护环境中可持续发展经济,是经济发展与环境政策
的内在要求。
4.3.2. 要树立对“世界环境日”的良好认知
加强对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环境意识的教
育,中学生物、物理、化学和地理等科学课程要担当
此重任。近多年以来,“环境保护日”这一纪念日在
中国社会得到广泛的认同,这与中国日趋深入的环保
研究以及不断提升的环境忧患意识关系密切。中国走
过了从单纯强调经济建设到以环境保护为基本国策、
全面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曲折道路。从生态角度而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55
从“6.5 世界环境日”主题看环境保护
言,这一发展思路的变迁对未来的影响,将不亚于我
们曾经以开放取代闭关自守、以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
济所产生的历史意义。我国国家科技部于 2007 年编
制了《全民节能减排使用手册》,内容涉及面广,贴
近百姓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用等五个方面。
如在“衣”方面就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少买不必要
的衣服;二是减少住宾馆时的床单换洗次数;三是采
用节能的洗衣方式,包括每月手洗一次衣服。每一条
建议措施的后面都有简明的分析,通过数字对比说明
施行这一措施的意义。个人生活点滴中的节能减排的
潜力巨大,如果大家都积极参与,每年节能量约为
7700 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约 2万吨二氧化碳,经济
效益和环境效益非常显著[10]。
4.3.3. 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强化环境保护成果
效应[11]
一是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
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和本系统环境保
护的第一责任人,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
位、投入到位,抓出成效。二是把环境保护纳入考核,
环境的优劣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依据之一。三
是完善地方各级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实行年度目标
管理。四是建立问责制,对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环境
事故,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五是实行环保一
票否决制。
4.3.4. 遵守生态道德,建设生态文明[12]
生态道德是为了维护生态平衡和保证人类的可
持续发展而需要的道德意识、规范与行为的综合,遵
守生态道德能自觉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好自然
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免遭受生态平衡
法则的报复。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
协调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关系,正确
运用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促使生态系统的良性运
行,使人类社会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遵守
生态道德,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当代中国建设和谐
社会的奋斗目标。
4.3.5. 具体措施与建议——加快城市绿化,创造低碳
生活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较高,防治城市环境污染和提
城市环境质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加强城
市绿化,提高公共绿地的面积。发展垂直绿化,改善
人居环境[13]。垂直绿化能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在短
期内形成绿化效果。种植草坪、乔灌木混交林和乔、
灌、草混交复层林,改善植物空间结构,向立体空间
要绿化量和效益。发展城郊绿地体系,靠山建设森林
生态公园,靠水建设河滨公园,在城市出入口建设景
观绿地,在城市四周建设环城防护林带等等,从而实
现城市园林绿化的最优化,有效地利用二氧化碳,创
造低碳生活。
高
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
题。从探索过程看,具有继承性和创新性,每一个创
新都是对过去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从探索重点
看,具有多重性和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探索
重点;从探索内涵看,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是一个
海纳百川、高度开放的系统工程;从探索任务看,具
有长期性和前瞻性,要求着眼长远,从根本上扭转环
境污染和生态恶化趋势;从探索途径看,具有实践性
和针对性,必须立足当前解决环境问题,应主动实践,
大胆创新,明确推动,科学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生态文明。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世界环境日与《人类环境宣言》[N]. 潍坊日报, 2011-6-5.
http://www.wfnews.com.cn/epaper/wfrb/html/2011-06/05/conten
t_225044.htm
[2] 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URL], 2012.
http://env.people.com.cn/GB/238295/243485/17967211.html
[3] 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绿色消费, 你参加了吗?”[URL],
2012. http://env.people. com.cn/GB/17665274.html
[4] 环境保护部. 环保总局首次推出世界环境日 2004年主题中国
标识[Z].
http://www.zhb.gov.cn/gkml/hbb/qt/200910/t20091023_179808.
htm
[5] 环保总局确定 2005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URL], 2005.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2005/Mar/814097.htm
[6] 段建玲. 低炭经济与幸福指数[M]. 兰州: 甘肃文艺出版社,
2011: 120-123.
[7] 韩东娥. 走向未来的战略[M]. 太原: 山西经济出版社, 1996:
30-36.
[8] 舒惠国. 公务员环境保护常识[M] . 北京: 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7:
78-81.
[9] 万本太.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2010 年会讲话[URL], 2010.
http://www.ce.cn/cysc/ztpd/zt/gclt/
[10] 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全民节能减排实用手册[M]. 北
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1-2.
[11] 环境保护部. 国家环保“十一五”规划[R], 2008.
[12] 段建玲. 新时期专业技术人员道德建设[M]. 兰州: 甘肃文艺
出版社, 2012: 71-80.
[13] 韦秀春. 发展城市垂直绿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J]. 大科技:
科技天地, 2011, 24: 108-109.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56

版权所有:汉斯出版社 (Hans Publishers) Copyright © 2012 Hans Publisher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