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ursing Science 护理学, 2013, 2, 5-9 http://dx.doi.org/10.12677/ns.2013.21002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3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ns.html) Nursing Experience of Helping an Old Age Postpartum Woman Breastfeed to Premature Twins Xinlin Liu1, Huipin Yeh2, Taohsin Tung3* 1Department of Nursing, Yuan’s General Hospital, Kaohsiung 2Department of Long-Term Care, Jing-Mei Hospital, Taipei 3Department of Medicine Research and Education, Cheng Hsin General Hospital, Taipei Email: *ch2876@chgh.org.tw Received: Nov. 20th, 2012; revised: Nov. 29th, 2012; accepted: Dec. 18th, 2012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d a nursing experience of helping an aged 40 years old postpartum woman breastfeed to premature twins. The duration of nursing care was between March 14, 2008 and March 24, 2008. The methods of data collection included observation and personal interview, chart reviewed, telephone interview, and home visit. Based on Gordon’s functional health assessment, the case’s health prob lems included: 1) the low effective breastfeeding; 2) anxi- ety; 3) exhausted. During the nursing process, the researcher not only help the case with empathy and caring, but also offer related knowledge and techniques to care babies. The case had the positive behav ior and kept the breastfeed going. This case report was expected to share the nursing experience to clinical nursing staff. Keywords: Old Age Postpartum Woman; Breastfeed; Premature Twins 协助一位高龄产妇哺乳早产儿双胞胎之护理经验 刘秀玲 1,叶惠萍 2,董道兴 3* 1阮综合医院护理部,高雄 2景美医院长照部,台北 3振兴医院教学研究部,台北 Email: *ch2876@chgh.org.tw 收稿日期:2012 年11 月20 日;修回日期:2012 年11 月29 日;录用日期:2012 年12 月18 日 摘 要:本篇是一位 40 岁以人工生殖方式怀孕生产之高龄产妇,在产褥期面对照顾早产儿双胞胎哺乳之护理经 验。护理期间自 2008/3/14 至2008/3/26,护理期间主要以 Gorden 十一项健康功能评估工具作为收集数据的依据, 透过与亲子互动之间观察、会谈、病历查阅及家访、电话访问方式收集数据,发现产妇主要的健康问题有:低 效性母乳哺喂、焦虑、疲惫。个案面对这些冲击时,笔者以同理心及关怀心来协助,同时提供育儿相关知识与 技巧,使个案能有正向因应行为,继续哺喂母乳,仅以此经验提供护理人员日后照顾此类产妇之参考。 关键词:高龄产妇;哺乳;早产儿双胞胎 1. 引言 随着社会型态的变迁,晚婚女性日益增加,而怀 孕对于女性而言是生命中极为重要且独特的经验[1]。 我国受传统生育观念影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使不孕妇女承受诸多社会压力[2]。生殖医学进步给许 多不孕夫妻带来生育的希望,但生殖医疗造成多胞胎 妊娠的机率及面临早产机会远高于自然怀孕者[3]。 早产儿的消化及吸收功能较不成熟,而母乳易于 吸收、消化与增强免疫力的特性,最为符合早产儿的 生理营养需求[1]。近年来政府大力支持母乳哺喂,推 动母婴亲善医疗院所认证,是希望每一位婴儿均能获 *通讯作者。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5 ![]() 协助一位高龄产妇哺乳早产儿双胞胎之护理经验 得最佳的营养,同时在母婴肌肤接触时,母亲可以从 中获得自信心与减少忧虑感而帮助母婴关系的发展[4]。 根据台湾内政部(2007)统计,35 岁以上初次怀孕 的妇女比例上升,高龄产妇在产后常感到生理恢复较 慢且体力较虚弱,产妇需要在短时间内调适身心的改 变,还要照顾婴儿,对母亲而言是一种压力,若多胞 胎其家庭压力更高于单胞胎[5]。个案多次以人工生殖 技术才成功怀孕,产后面对早产儿双胞胎的照顾,与 原本期待有些差距。此类个案一般护理照护较着重在 医院,很少追踪至返家后的相关问题,在此仅提供给 日后照顾此相关个案之护理人员参考。 2. 个案简介 蔡女士,40 岁,排行老大,高中教师,惯用国台 语,无特定信仰宗教;先生是美国人,开英语补习班 从事英语教学,国语不通。公婆均在美国,主要支持 系统,除了先生还有娘家帮忙坐月子。个案于 2000 年因结婚两年未孕,检查为输卵管粘黏,住院实施输 卵管手术,经不孕症门诊检查治疗,成功怀孕,但于 2001 年2月因妊娠出血,检查发现胎儿已无心跳,故 实施人工流产。于 2003 年2月怀孕 38 周,以剖腹产 方式娩出一女婴。两年后想再生一胎,至本院不孕症 门诊经人工生殖方式成功受孕,预产期为 2008/4/7。 此次因车祸,怀双胞胎且有早期破水情形,破水时间 为2008/3/10 凌晨 04:30,于怀孕 36周以剖腹产方式 娩出二女婴,胎儿娩出时间为 2008/3/10 上午 8:06 及 8:07,胎序 A体重 2300 gm,胎序 B体重 2200 gm, 出生 Apgar score为:一分钟8分,五分钟 9分,外观 无异常。胎序 A于2008/3/16 住院期间因黄疸照光, 2008/3/18 因呼吸喘转院,检查是动脉导管未关闭,于 2008/3/25 出院。 3. 护理评估 笔者于个案住院期间(2008/3/14-2008/3/16)提供 照护及 2008/3/20 家庭访视、2008/3/24电话访谈,依 Gorden十一项评估要领,呈现个案之身、心、社会方 面护理评估。 3.1. 健康认知及健康处理 个案平常月经有时不规则,诊断为不孕症后积极 接受治疗,此次经多次人工生殖方式成功受孕。生产 前一周被汽车擦撞,虽无外伤但引起子宫收缩而 担心早产。平时无抽烟、喝酒,及服药情形;本身有 地中海型贫血,但因对健康无碍故未积极处理;对于 产后卫生指导如会阴冲洗、产垫更换,都能确实做到。 3.2. 营养代谢 个案身高 152 cm,孕前 43 kg,产前 56 kg,产后 体重 46 kg,Hb:7.8 g/dl,MCV:68 fl(80~100)。怀 孕初期有孕吐情形,末期有恶心感,个案主诉以清淡 饮食为主,除了补充新宝纳多,平时无添加营养食品。 在医院均由母亲打理三餐,一天除三餐喝鱼汤还补充 水分约 1500 ml;因 Hb 低于正常及剖腹产后失血,医 师处方补充铁剂一天一颗。外观皮肤干燥,脸颊微凹; 此次剖腹产伤口约 13 cm,无分泌物,以美容胶黏贴。 产后第三天即有胀奶,皮肤看起来发亮,触摸时感疼 痛。 3.3. 排泄 个案在孕期排便一天一次,无腹泻或便秘之情 形,无痔疮,产后排便习惯未改变。怀孕约32 周后 有频尿现象,产后排尿一天5~6次且可控制,量中色 淡无臭味。 3.4. 活动运动 平时坐公交车上班,下班自己带小孩,怀孕期间 容易疲累,假日偶尔和先生到市区逛书店或大卖场, 很少到郊外,无规律运动习惯。产后第二天就能到哺 乳室哺喂母乳;产后运动愿意配合,也能正确回复示 教。 3.5. 睡眠休息 平时早起上班,有午睡习惯,怀孕后因学校午睡 不便,晚上还要带小孩,所以12 点左右就寝。怀孕 后期因肚子渐大影响睡眠,通常晚上只睡三小时。住 院期间因哺喂母乳且有胀奶,且婴儿尚未能正确含 乳,一次喂完双胞胎须3~4 小时,所以一天睡眠约 4~5 小时。母婴同室时,胎序 A易哭闹难安抚,因此觉得 疲惫。 3.6. 认知感受型态 孕产期听力正常,个案有近视戴眼镜,无感觉知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6 ![]() 协助一位高龄产妇哺乳早产儿双胞胎之护理经验 觉丧失。在学习能力上,曾有哺乳经验及胀奶情形, 第一胎因胀奶使得乳房的胀痛觉得不适。产后服用止 痛药,无伤口疼痛情形。婴儿在吸奶时会觉得子宫收 缩痛但尚能忍受。产后久坐喂母乳荐椎处会引起疼 痛,产后第三天即有胀奶,乳腺不通畅,乳汁较少。 一次喂完双胞胎相当耗时,所以个案觉得疲累,尤其 婴儿哭闹含乳不佳时,会叹气或没耐性,为了婴儿的 健康仍努力哺喂母乳。 3.7. 自我感受、自我概念 个案无重男轻女的观念。因为以人工生殖受孕, 未料是双胞胎,觉得高兴又担忧。此次因车祸造成早 产内心有罪恶感。对于外观自认为表情比较严肃,觉 得自己太瘦了;觉得腹部松垮的又色素沉着不好看, 故产后运动很认真学习。 3.8. 角色关系 个案公婆都在美国,1~2 年才回去探望一次,因 相处时间短暂故无婆媳问题。自觉夫妻关系不错。住 院期间案夫白天很少来医院,晚上只有个案留在医 院,无其他家属陪伴。对于大女儿教育比较严格,但 不影响之间关系。 3.9. 性生殖功能 个案在 14 岁时初经,月经周期为 30 天,每次约 维持 5~7 天,偶而会有痛经及不规则情形。结婚两年 未孕,治疗后自然怀孕,自2003 年第一胎生完产两 年后想再生一胎,此次怀孕在不孕症门诊接受检查治 疗,以人工生殖方式成功受孕。结婚至今均未曾避孕, 此次生产后无计划避孕。 3.10. 适应压力耐受型态 个案从小较独立,又案夫不谙中文,故家事大都 自理。坐月子期间由案母照顾。胎序 A吸吮状况欠佳, 2008/3/16 出生第七天,因黄胆转新生儿加护病房照 光;2008/3/18 因呼吸喘转院,检查是心脏动脉导管未 关闭。在这期间个案主诉很担心,案夫不谙中文,案 母又不识字,须自己办理手续而觉得疲累不堪。 3.11. 价值信念型态 个案对小孩的教育比较严格,如果大女儿有做错 事会以棍子处罚或罚站。个案认为小孩每个阶段都有 不同要担忧的事,目前只希望小孩健康就好。个案信 仰一般民间宗教,无特别热衷宗教活动。 4.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 4.1. 低效性母乳哺喂/与胀奶疼痛、婴儿吸吮反 射不佳、和宝宝吸吮姿势有关(2008/3/14- 2008/3/15) 1) 护理目标:①个案于出院前能执行两项解除胀 奶的方法。②个案于 2008/3/15 前能协助婴儿正确含 乳。 2) 护理措施:①协助调整喂奶姿势,并适当支托 腰背部。②教导监测乳房外观胀痛情形。③教导解除 胀奶的方法,维持泌乳通畅。④协助婴儿正确含乳, 观察个案与婴儿互动情形及哺乳技巧,并针对需要给 予指导。⑤当婴儿能正确含乳时,给予口头支持与鼓 励。⑥教导喷乳反射。⑦建议若乳汁无法挤出,可请 案夫帮忙吸出来。⑧陪伴及倾听,让个案抒发心理的 压力,给予心理支持,增加信心。 3) 护理评值:①个案能每 2小时以手挤乳并挤出 20~30 ml母乳。于胀奶时能正确执行热敷及按摩法。 ②2008/3/15 个案主诉乳房已经比较不胀了且能舒适 躺着喂奶。③胎序 A已于2008/3/15能正确含住乳房 30 分钟不松口,且深而慢吸吮。 4.2. 焦虑/与不了解宝宝黄疸相关认知有关 (2008/3/16-2008/3/17) 1) 护理目标:①个案能了解黄疸的原因。②个案 能了解照光的意义。 2) 护理措施:①告知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原因及 照光意义,教导评估婴儿皮肤及巩膜颜色、观察婴儿 食欲状况及解便情形。②教导并协助以手挤乳方式将 母乳挤出。③鼓励继续哺喂母乳并教导母乳储存及运 送方式。④给予陪伴、心理支持,陪同个案至新生儿 加护病房探视婴儿。⑤鼓励案母或家人陪伴个案。⑥ 与个案谈话,解除心理的担忧,鼓励个案说出心中的 感受并以同理心接受。 3) 护理评值:①2008/3/17 个案已了解新生儿黄 疸原因,知道照光原因后,个案表示放心多了。②个 案能说出照光的意义。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7 ![]() 协助一位高龄产妇哺乳早产儿双胞胎之护理经验 4.3. 疲惫/与照顾早产儿有关 (2008/3/14-2008/3/20) 1) 护理目标:①2008/3/24 个案能口头表示有睡 饱。②家属能协助照顾婴儿。 2) 护理措施:①鼓励案母或家人帮忙照顾婴儿。 ②鼓励个案躺着哺喂母乳,把握睡眠时间,充分休息。 ③教导个案将母乳挤出库存,婴儿想喝奶时请家属轮 流喂食,使个案有连续性的睡眠。④鼓励个案听轻音 乐,舒缓情绪;若无禁忌可冲热水澡以放松肌肉。⑤ 鼓励与好友聊天,分享成功育儿经验。⑥予倾听心理 支持,不定时电话关心。 3) 护理评值:①2008/3/24 电话访谈时,案夫、 案母及弟媳都能轮流帮忙照顾婴儿,且个案能躺着喂 母乳,较能获得休息。②个案表示睡眠可达 5个小时, 较之前改善许多。 5. 讨论 因人工生殖技术进步、排卵药物的使用,使多胞 胎妊娠的发生率攀升[6]。根据台湾卫生署国民健康局 调查统计,2001~2006 年间双胞胎机率为 37.2%~ 43.3%,双胞胎出生体重偏低的比例也较高[7]。多胞 胎 妊娠的孕妇在未足月时就有较强不自主性收缩进而 发生早产,且双胞胎发生早产的机会超过 50%[8]。因 早产儿因器官尚未发育成熟故可能有许多并发症,其 诞生通常不被期待且带来压力[9]。早产对母亲情绪可 能造成负面影响,并且改变母性发展任务[9]。母亲的 焦虑和罪恶感会干扰照顾婴儿的意愿,早产儿母亲于 产后所面临的问题及压力比足月儿母亲来的高[10]。由 于母亲常是主要照顾者角色,其责任是使孩子能健康 且自然的成长,所以早产儿返家时,母亲常会经验到 较高的压力[11]。 由于待产时间或生产时体力的消耗,产后伤口的 疼痛不适,乳房胀痛,睡眠周期紊乱及角色改变的精 神压力都会造成产妇身体、心理的疲倦感[12]。文献指 出台湾妇女产后疲倦发生率为 90%~96%[13]。故护理 人员应了解产后压力的意义及产后压力对产妇和新 生儿负面影响的重要性,协助产后妇女及早完成角色 的调适,持续的产褥期之追踪与护理是不可或缺的, 以增进产妇的身心健康[14,15]。 本个案由于是高龄产妇,产后身体恢复较慢,加 上照顾早产儿双胞胎,在身体疲累之外加上心理的担 忧,背负极大的压力。笔者帮助其成功哺喂母乳;出 院后更以家访及电访,协调家属参与照护个案,解决 疲惫的问题,同时针对黄疸提供相关认知减轻其焦 虑,帮助其所需求,进而达成拟定的护理目标。因早 产儿身体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对后天的环境适应情形 不一,容易引发许多的养育问题,故护理人员需要有 敏感的观察力去帮助产妇日后照顾早产儿双胞胎所 遇到的问题[16]。台湾近年大力推行母乳哺喂政策,实 施母婴同室,增加母乳哺喂的成功率[17],若婴儿需要 照光治疗时使用照光床,就不必母婴分离且减少母婴 的焦虑;母亲如果觉得疲累可暂时将小孩送回婴儿 室,让母亲获得足够睡眠,使母亲较有信心及能力负 荷之下再行母婴同室。此外,由于案夫不谙中文也很 少到医院探视,所以在与之沟通未能深入探讨其与个 案之间的心理压力调适;若能有社工或咨询人员协助 语言的沟通来帮助案夫完成父亲的角色发展及任务 的达成,也能帮助产妇分担压力。通常医护人员着重 于产妇的生殖器官的复旧而忽略产后疲倦感的问题, 如果护理人员能有效计划给予适宜的协助或转介社 会支持系统,使产妇得到最有效的恢复。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杨金兰, 郭素珍. 协助母亲以母乳哺喂早产儿[J]. 护理杂志, 2007, 54(4): 61-65. [2] 李淑杏, 郭碧照, 黄梨香, 李茂盛. 原本不孕夫妻之中华传统 生育观念之变化[J]. 护理研究, 2000, 8(2): 142-150. [3] 高美华, 郭素珍, 苏聪贤, 陈治平. 接受生殖科技治疗之早产 儿母亲的社会支持与婚姻满意度[J]. 实证护理, 2005, 1(3): 176-183. [4] J. V. Browne. Early relationship environments: Physiology of skin-to-skin contact for parents and their preterm infants. Clinics in Perinatology, 2004, 31(2): 28 7 -298. [5] 李静芳, 林淑珊. 一个育有三胞胎早产儿家庭之压力调适经 验[J]. 护理杂志, 2005, 52(1): 33-38. [6] 邱碧玉, 苏灿煮, 陈月枝, 柯沧铭. 多胞胎孕妇接受减胎手术 的生活经验[J]. 护理杂志, 2006, 53(6): 25-32. [7] 行政院卫生署国民健康局. 民国九十五年台湾地区人工协助 生殖施行结果分析报告[URL], 2008. http://www.bhp.doh.gov.tw/BHPnet/Portal/StatisticsShow.aspx? No=200712250002 [8] L. Delbaere, H. Verstraelen, S. Goetgeluk, G. Martens, C. Derom, et al. Perinatal outcome of twin pregnancies in women of ad- vanced age. Human Reproduction, 2008 , 23(9): 2140-2150. [9] 许燕玲. 一位经产妇努力成为早产儿母亲的经验[J]. 护理杂 志, 1998, 45(5): 50-59 [10] L. V. Doering, D. K. Moser and K. Dracup. Correlates of anxiety, hostility, depression, and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in patients of NICU infants. N eonatal Network, 2000, 19(5): 15-23. [11] S. Gennaro. Postpar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mothers of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8 ![]() 协助一位高龄产妇哺乳早产儿双胞胎之护理经验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9 term and preterm infants. Nursi n g Research, 1998, 37(2): 82-85. [12] 杨玉娥. 产褥期疲倦感的相关因素及因应策略. 高雄护理杂 志, 2001, 18(1): 1-4. [13] 戈依莉. 产后疲倦. 护理杂志, 2004, 51(6): 75-79. [14] 洪志秀. “产后压力”概念之分析[J]. 护理杂志, 2001, 48(6): 69-76. [15] 郑绣绒, 陈彰惠. 产褥期间母亲的关注与社会支持[J]. 护理 研究, 2001, 9(3): 322-331. [16] 许燕玲, 余玉眉. 产妇于早产儿住院期间之经验历程[J]. 护 理杂志, 2003, 50(4): 41-48. [17] 林丽珠, 李从业, 郭素珍, 穆佩芬, 许洪坤. 产妇接受母婴同 室护理的生活经验[J]. 护理杂志, 2004, 51(1): 35-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