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期刊导航 网站地图
  • 首页
  • 期刊
    • 数学与物理
    • 地球与环境
    • 信息通讯
    • 经济与管理
    • 生命科学
    • 工程技术
    • 医药卫生
    • 人文社科
    • 化学与材料
  • 会议
  • 合作
  • 新闻
  • 我们
  • 招聘
  • 千人智库
  • 我要投搞
  • 办刊

期刊菜单

  • ●领域
  • ●编委
  • ●投稿须知
  • ●最新文章
  • ●检索
  • ●投稿

文章导航

  • ●Abstract
  • ●Full-Text PDF
  • ●Full-Text HTML
  • ●Full-Text ePUB
  • ●Linked References
  • ●How to Cite this Article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管理科学与工程, 2013, 2, 22-29
http://dx.doi.org/10.12677/mse.2013.21004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3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mse.html)
Study on Farm House Enjoyment’s Impact on the
Lifestyle of Tourism Destination Residents
—A Case Study on the Fangjia Village, Urumqi County
Yu Ding
School of Economy and Trade,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Email: dingyu10b@mails.ucas.ac.cn
Received: Dec. 14th, 2012; revised: Jan. 7th, 2013; accepted: Jan. 19th, 2013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Fangjia village, Urumqi county in Xinjiang, the thesis studies farm house enjoy-
ment’s impacts on the lifestyle of destination residents by making use of the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The
impacts mainly reflected in 17 aspects of 4 divisions such as: family lifestyle, consuming lifestyle, leisure
lifestyle, communicating lifestyle. The lifestyle of destination residents in different education level, age, fam-
ily annual income and occupation exists differences affected by farm house enjoyment.
Keywords: Farm House Enjoyment; Tourism Destination Residents; Lifestyle; Xinjiang
农家乐旅游对目的地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
—以乌鲁木齐县方家庄村为例
丁 宇
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乌鲁木齐
Email: dingyu10b@mails.ucas.ac.cn
收稿日期:2012 年12 月14日;修回日期:2013 年1月7日;录用日期:2013 年1月19 日
摘 要:以新疆乌鲁木齐县方家庄村为例,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了农家乐旅游对目的地居民生
活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家乐旅游对目的地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家庭生活方式、消费
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方式和交往生活方式等 4个维度的 17 个方面;不同的文化程度、年龄、家庭年
收入和职业的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受农家乐旅游的影响存在差异。
关键词:农家乐旅游;旅游目的地居民;生活方式;新疆
1. 引言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乡村旅游对新农村
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1]。近年来,乡村旅游对目的地
居民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已成为旅游研究的热点。刘
振礼[2]在1992 年对河北野三坡风景区进行了有关旅
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影响的问卷调查。李经龙等[3]搜
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从旅游对旅游地居民
在价值观、个人行为、家庭结构、生活方式、道德观
念、宗教、语言、健康和文化诸方面的变化予以论述,
并就影响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叶玉洁[4]以阳
朔县为例,对旅游对目的地居民社会文化影响做了实
证研究;章锦河[5]指出旅游改变了居民的生活方式与
生活习惯,等。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国内在这方面的
研究侧重定性分析,迄今为止,尚未见有国内学者采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22
农家乐旅游对目的地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
用量化的指标体系,对发展旅游给一个地区的社会文
化旅游带来的影响进行全面的社会调查与研究的记
录。更多地借鉴并运用其他学科的方法,将定性研究
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加强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影响
的衡量指标和分析因子的研究是今后的方向[6]。同时,
关于农家乐旅游对目的地居民生活方式影响的研究
则鲜见[7]。
农村居民“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构建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8]。居民生活方式
影响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对建设和谐新
农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意义深远。因此,“农家
乐”旅游对目的地居民生活方式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
2. 旅游对目的地居民生活方式影响指
标体系
农家乐旅游是一种新兴旅游项目,以农业、农村、
农事作为载体,主要利用庭院、鱼塘、果园、农场等
场地,利用城郊和旅游景点的周边,以展示民族风情
和民俗农事为特色、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的特色
乡村旅游形式。近年来,新疆部分农村地区利用自身
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对促进经济社会发
展、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
用。甚至有些地方生活已达到小康水平[9]。
生活方式就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与社会条件下,
各个民族、阶级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包括人们的
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
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
审美观等。涵盖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劳动生活、闲
暇生活、家庭生活等方面[8]。
目前,国内关于“农家乐”旅游对目的地居民生
活方式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少,有限的研究虽然从各自
的角度提出了研究影响居民生活方式的指标,但存在
以下不足:多采用描述性研究,缺乏实证研究;研究
对象被试数量小,且多数研究仅关注某一特殊人群;
研究工具有局限性,大多采用国外编制的《生活方式
量表》,缺乏具有较高信、效度能准确反映我国城乡
居民生活方式的评价量表[10],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评
价体系。本文在查阅、总结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
借鉴符明秋[10]的研究,将居民生活方式归结为家庭生
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方式、交往生活方
式等 4个方面,并设计了相应的评价因子(表1)。
3. 研究概况
调查区域。新疆是我国的农牧业大省,同时也是
“农家乐”旅游发展较早的省区,发展“农家乐”旅
游具有很好的前景。乌鲁木齐县作为首府乌鲁木齐唯
一的城郊县,又是农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其独特的地
理环境、特定的农副产品生产功能、农业旅游资源的
丰富多样,都使得当地具备了发展“农家乐”旅游的
强大优势。
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方家庄村是进入水西沟风
景旅游区的门户,距乌鲁木齐市仅38公里,2008 年
全村 149 户村民,常住人口610 人。2002 年未开发旅
游前该村村民大部分是农业种植户,人均年收入2600
元。2003年6月,方家庄村采取原址改造、无偿拆迁
的方法,投资 2700 多万元整体改造为水西沟农家乐
示范点。总规划面积 43万平方公里,日总接待能力
可达 6000人。
根据水西沟镇的统计,方家庄村从2003 年底开
展农家乐以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每年以 1000 元至
1300 元的速度递增。由2003 年的人均收入4574 元增
加到 2008 年的 1万余元。2007 年年底实现农村经济
总收入 1134 万元,其中旅游类就达到 636 万元,占
总收入的 56%。
问卷设计。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情
况部分。即旅游目的地居民社会统计特征资料,主要
包括农家乐从业人员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
受教育水平、家庭年收入等;第二部分为主要调查内
容,从日常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方式
和交往生活方式4个方面设计了48 个具体题项。这
些题项分别描述了在当地开办农家乐后,生活方式的
各个方面产生的变化情况。
Table 1. Appraisal variable of farm house enjoyment’s impact on
the lifestyle of tourism destination residents
表1. 旅游对目的地居民生活方式影响的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 评价项目
家庭生活方式 生活习惯 日常作息
消费生活方式 生活设施 消费水平 娱乐消费
闲暇生活方式 休养娱乐 传统文化 外来文化
交往生活方式 朋友交往 生意交往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23
农家乐旅游对目的地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24
计量尺度。本问卷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计量,数
字1~5 表示同意的程度,其中 5表示非常同意、4表
示同意、3表示不清楚、2表示不同意和1表示非常
不同意。
样本抽取及问卷发放与回收。本次调查分两个阶
段:第一阶段为访谈,问卷预试阶段。2011 年10月
12 日,对水西沟镇旅游接待部门及方家庄村委会进行
实地调查研究,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访谈,进行问卷
预试。第二阶段为问卷调查阶段,问卷发放采取以户
为单位的随机抽样,帮助被调查者理解问卷并当场收
回,以保证问卷质量和回收率。2012年2月至 3月,
共发放问卷 100 份,收回有效问卷 90份,有效回收
率为 90%。
数据处理。采用 SPSS17.0 和EXCEL2003 统计分
析软件。统计方法:1) 信度检验,采用克朗巴哈
(Cronbach)α系数检验其内部一致性;2) Pearson相关
性检验,用于量表因子的效度分析;3) 因子分析,用
于量表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样本描述性统计
问卷的第一部分包括被调查居民的人口统计学
特征(性别、年龄、职业等),反映当地居民的基本情
况。被调查居民中性别比例女性(58.9%)高于男性
(41.1%)。民族均为回族。居住情况多为世居本地,年
龄结构方面以21~30 岁的年龄段人数比重最大,占到
居民总量的 32.2%。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
中,均占 36.7%。在开展农家乐之前,本地居民的经
济来源有 75.5%都是从事种地,收入相对较低。现在
有70%的被调查居民为农家乐业主,经营农家乐的时
间也多在 6年以上。42.2%的居民家庭年收入在 3~4
万元,33.3%的居民家庭年收入在4万元以上(表2)。
4.2. 信度与效度检验
利用 SPSS17.0对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采
用克朗巴哈(Cronbach)α系数检验其内部一致性。结果
显示在 95%的置信水平下,克朗巴哈(Cronbach)α系数
为0.849,表示量表有较高的可靠性;采用皮尔逊
(Pearson)相关性分析样本有效性,以0.01 和0.05 的置
信水平分别对相关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表
3)相关系数 r的绝对值小于 0.5,说明各评价指标(维
度)具有相对独立性,量表效度良好。
4.3. 因子分析
在SPSS17.0中利用主成分法对构成评价指标的
48 个因子4个影响维度进行因子提取,其中旋转方法
为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共旋转了80 次。根据旋转
后的因子负荷矩阵,以特征根大于等于 1为抽取原则,
选择题项因子负荷值大于 0.6为标准,得到17个因子,
每个因子的特征根都大于1(表4)。
4.4. 总体分析
以选出的 4个指标17 个因子正式作为判定农家
旅游对目的地居民生活方式影响的测评因子。对指 乐
Table 2. Sample’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表2.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调查项目 特征 频数(n = 90) 百分比(%) 调查项目 特征 频数(n = 90) 百分比(%)
男 37 41.1 种植或养殖业 10 11.1
性别 女 53 58.9 服务员 7 7.8
21~30 29 32.2 屠宰销售 3 3.3
31~40 25 27.8
职业
其他 7 7.8
41~50 24 26.7 3~5 年 44 48.9
年龄(岁)
≥51 12 13.3
经营农家乐的时间
6年以上 46 51.1
小学 33 36.7 5000 元以下 17 18.9
初中 33 36.7 1~2 万元 5 5.6
受教育程度
高中 24 26.7 3~4 万元 38 42.2
职业 农家乐业主 63 70.0
家庭年收入
4万元以上 30 33.3
农家乐旅游对目的地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
Table 3.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main variables
表3. 指标间的相关性检验
日常生活方式 消费生活方式 闲暇生活方式 交往生活方式
日常生活方式 Pearson 相关性 1 0.454** 0.341* −0.339*
p 0.000 0.045 0.030
注:**:0.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0.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Table 4. Factor analysis on farm house enjoyment’s impact on the lifestyle of tourism destination residents
表4. 农家乐旅游对目的地居民生活方式影响因子分析
维度名称及题项 总体均值 均值 特征值 因子载荷 克朗巴哈系数
对目的地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 3.140 0.849
日常生活方式的影响 3.444 8.793 0.782
睡眠时间减少 3.370 0.868
饮食内容凑合 3.610 0.902
饮食不规律 3.700 0.900
学习时间多了,聊天少了 2.760 0.817
家人交流机会变少 2.860 0.688
更注重保护环境了 4.380 0.790
消费生活方式的影响 2.642 6.173 0.577
健身费用增加 2.010 0.840
打牌娱乐费用增加 1.810 0.889
孝敬父母费用增加 3.930 0.835
扶贫济困费用增加 2.810 0.688
闲暇生活方式的影响 3.250 11.222 0.578
闲时主要是下棋打牌 1.760 0.869
积极参加培训 4.030 0.717
吃饭更看重卫生营养 3.960 0.883
交往生活方式的影响 3.350 8.976 0.544
通常是电话联系朋友 2.940 0.874
社会关系更广了 3.790 0.811
同游客保持长期联系 4.500 0.886
同其他农家乐业主进行交流 4.480 0.817
标总体进行描述统计,结果如下:
对生活方式的 48 个题项的影响总体均值为
3.140,其中题项“同游客保持长期联系”的赞成率最
高,均值达到 4.500,说明农家乐旅游可以加强人们
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闲时主要是下棋打
牌”的均值最低,仅为 1.760,说明在与游客的接触
中,旅游者给目的地居民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新的
生活方式、新的信息、新的思维,使他们开阔了眼界,
人们的休闲生活丰富了,越来越多的休闲活动取代了
以往单一的打牌娱乐,促进了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
其中题项“更注重保护环境了”的均值为 4.380,“积
极参加培训”的均值为 4.030,这些表明农家乐旅游
对文化层次的高要求能够激发当地居民自觉学习文
化知识的热情,有效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
4个评价指标中,农家乐旅游对目的地居民消费
生活方式总体影响最小,总平均值仅为 2.642,说明
由于农家乐旅游对居民消费影响要小于其他方面的
影响,农家乐旅游在方家庄的发展还没有到达一个很
高的水平。其中“孝敬父母费用增加”的均值为 3.930,
说明随着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居民的道德观念在不断
地提升。在农家乐旅游对目的地居民闲暇生活方式的
影响上,其中“积极参加培训”的均值为 4.030 ,说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25
农家乐旅游对目的地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
明通过农家乐的开展,增加了居民参加培训的机会,
提高了他们的技能,增长了见识。在农家乐旅游对目
的地居民交往生活方式的影响上,“社会关系更广了”
的均值为 3.790,说明受农家乐旅游的影响,居民的
社交圈不断扩大,人们之间更加的相互彼此信赖。
4.5. 差异性分析
用SPSS17.0对样本在 95%置信区间进行单因素
分析。假设:受教育程度、年龄、家庭年收入、职业
不同的目的地居民受农家乐旅游影响生活方式不存
在差异。结果显示(见表 5~8)受教育程度、年龄、家
庭年收入和职业的不同都对农家乐旅游对目的地居
民生活方式的影响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4.5.1. 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居民受农家乐旅游生活
方式的影响差异分析
分析表明:受教育程度的不同的居民,农家乐旅
游对其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受教育程
度越高的居民,农家乐旅游对其总体生活方式的4个
指标影响越大。
这一结果说明教育程度越高的居民与外来旅游
者交流的意愿程度较高。调查中发现近一半的被访者
文化素质偏低,提示我们需要提高农家乐经营者自身
的文化素质,扩大旅游给居民生活方式带来的积极影
响。
4.5.2. 农家乐旅游对不同年龄居民生活方式影响的
差异分析
分析表明:年龄不同的居民,农家乐旅游对其消
费、闲暇和交往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农家乐旅游对 21~30岁组的居民消费生活方式和闲暇
生活方式两个方面的影响较大;农家乐旅游对 50 岁
以上的居民交往生活方式的影响较显著。
这说明农家乐旅游影响不同年龄居民生活方式
的内容不同。影响年轻人生活方式主要是消费和闲
暇,这与年轻人求新、求异的群体特点有关;而在生
活交往生活方式方面主要改变和影响的是老年人封
的生活状态。 闭
Table 5. Variance analysis on farm house enjoyment’s impact on the lifestyle of different education level inhabitant
表5. 农家乐旅游对目的地不同受教育程度居民生活方式影响的差异分析
因变量 (I)受教育程度 (II)受教育程度 均值差(I-II) 差异显著性
日常生活方式 小学 初中 −12.390* 0.000
高中 −8.021* 0.000
消费生活方式 小学 初中 −8.485* 0.000
高中 −9.117* 0.000
闲暇生活方式 小学 初中 −1.591* 0.016
高中 −1.122* 0.048
交往生活方式 初中 高中 −3.059* 0.013
均值 标准差 F(组间)
日常生活方式 小学 40.091 4.073 55.477
初中 52.481 6.187
高中 48.112 3.466
消费生活方式 小学 18.091 7.371 32.516
初中 26.576 3.260
高中 27.208 1.744
闲暇生活方式 小学 37.242 2.509 4.138
初中 38.833 2.751
高中 38.365 0.812
交往生活方式 小学 35.415 2.742 4.913
初中 33.108 5.690
高中 36.167 1.711
注:*表示差异性显著,显著性水平为 0.05。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26
农家乐旅游对目的地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
Table 6. Variance analysis on farm house enjoyment’s impact on the lifestyle of different income inhabitant
表6. 农家乐旅游对不同收入目的地居民生活方式影响的差异分析
因变量 (I)家庭年收入(元) (II)家庭年收入(元) 均值差(I-II) 差异显著性
日常生活方式 ≤5000 3~4 万 −7.362* 0.001
≥4万 −9.660* 0.000
1~2 万 ≥4万 −10.130* 0.006
3~4 万 ≥4万 −7.135* 0.014
消费生活方式 ≤5000 1~2 万 −12.741* 0.000
3~4 万 −13.625* 0.000
≥4万 −15.341* 0.000
均值 标准差 F(组间)
日常生活方式 ≤5000 40.471 2.982 11.039
1~2 万 40.000 4.000
3~4 万 47.833 8.099
≥4万 50.130 4.930
消费生活方式 ≤5000 12.059 2.135 92.940
1~2 万 24.800 2.387
3~4 万 25.684 4.491
≥4万 27.400 1.221
注:*表示差异性显著,显著性水平为 0.05。
Table 7. Variance analysis on farm house enjoyment’s impact on the lifestyle of different age inhabitant
表7. 农家乐旅游对目的地不同年龄居民生活方式影响的差异分析
因变量 (I)年龄(岁) (II)年龄(岁) 均值差(I-II) 差异显著性
消费生活方式 21~30 41~50 7.019* 0.000
31~40 41~50 6.068* 0.003
闲暇生活方式 21~30 31~40 4.588* 0.015
41~50 1.900* 0.615
≥51 7.250* 0.000
41~50 ≥51 5.350* 0.002
交往生活方式 21~30 31~40 3.752* 0.038
31~40 ≥51 −7.188* 0.002
41~50 ≥51 −5.708* 0.029
均值 标准差 F(组间)
消费生活方式 21~30 26.310 4.521 7.247
31~40 25.360 5.163
41~50 19.292 6.760
≥51 22.250 8.170
闲暇生活方式 21~30 38.793 1.814 6.757
31~40 37.640 1.540
41~50 38.948 2.039
≥51 35.875 3.836
交往生活方式 21~30 35.690 2.647 4.914
31~40 32.957 4.487
41~50 34.093 4.827
≥51 37.673 2.364
注:*表示差异性显著,显著性水平为 0.05。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27
农家乐旅游对目的地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28
Table 8. Variance analysis on farm house enjoyment’s impact on the lifestyle of different professional inhabitant
表8. 农家乐旅游对不同职业目的地居民生活方式影响的差异分析
因变量 (I)现在从事职业 (II)现在从事职业 均值差(I-II) 差异显著性
日常生活方式 农家乐业主 种植或养殖业 10.475* 0.000
服务员 8.675* 0.002
其他 9.575* 0.000
消费生活方式 农家乐业主 种植或养殖业 5.827* 0.000
服务员 14.556* 0.000
其他 15.427* 0.000
种植或养殖业 服务员 8.729* 0.000
其他 9.600* 0.000
均值 标准差 F(组间)
日常生活方式 农家乐业主 49.675 6.513 17.990
种植或养殖业 39.200 2.821
服务员 41.000 3.873
其他 40.100 2.331
消费生活方式 农家乐业主 27.127 2.643 136.705
种植或养殖业 21.300 4.057
服务员 12.571 2.699
其他 11.700 1.703
注:*表示差异性显著,显著性水平为 0.05。
4.5.3. 农家乐旅游对不同家庭年收入居民生活方式
影响的差异分析
分析表明:不同家庭年收入的居民,农家乐旅游
对其日常生活方式和消费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存在
明显差异;家庭年收入越高的居民,农家乐旅游对其
日常和生活方式和消费生活方式的影响越显著。这说
明:经济收入的提高在一方面影响居民消费内容和消
费水平,提升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同时改变着他们的
工作、饮食、睡眠等日常生活节奏。
4.5.4. 不同职业居民受农家乐旅游对生活方式影响
的差异分析
分析表明:不同职业的居民,农家乐旅游对其日
常和消费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相对于
其他职业,农家乐旅游对经营农家乐的居民(业主)和
从事种植和养殖业的居民在“日常生活方式”和“消
费生活方式”方面的影响较显著。从参与农家乐旅游
程度差异的不同分析,经营农家乐的居民(业主)和从
事种植和养殖业的居民符合参与程度越高,经济收入
水平越高,日常生活和消费生活受到的影响越大的规
律。
5. 结论与讨论
综上,我们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 农家乐旅游的发展为目的地居民带来了新的
思想观念、新的生活方式。休闲生活丰富,促进了精
神文明建设;激发学习文化知识的热情,有效提高了
居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观念;提高了技能,增长了见
识;社交圈不断扩大,彼此信任感增强。
2) 农家乐旅游对居民消费方式的影响要小于其
他方面的影响,说明农家乐旅游在方家庄的发展还没
有到达较高的程度。
3) 不同受教育程度、年龄、家庭年收入和职业的
居民受农家乐旅游影响生活方式的程度存在显著性
差异。
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居民,农家乐旅游对其总体生
活方式的4个指标影响越大。说明教育程度高的居民
与旅游者交流的意愿程度较高。启示我们发展当地农
家乐旅游的着力点在于提高农家乐经营者和参与者
的文化素质,扩大农家乐旅游给居民生活方式带来的
积极影响。
农家乐旅游影响不同年龄居民生活方式的内容
农家乐旅游对目的地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
不同。影响年轻人生活方式主要是消费和闲暇,这与
年轻人求新、求异的群体特点有关;而在生活交往生
活方式方面主要改变和影响的是老年人封闭的生活
状态。启示我们农家乐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吸引更
多的年轻居民群体的参与。
家庭年收入越高的居民,农家乐旅游对其日常和
生活方式和消费生活方式的影响越显著。启示我们提
升服务标准,创新服务内容,增强服务意识,使当地
农家乐旅游发展水平到达新高度,有效提高居民旅游
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是提升农家乐旅游水平的重
要举措。
农家乐旅游对经营农家乐的居民(业主)和从事种
植和养殖业的居民在“日常生活方式”和“消费生活
方式”方面的影响较显著。这说明居民参与程度越高,
生活方式受到的影响越大。启示我们在扶持政策、培
训力度、加大服务方面应有更大的创新,使更多的当
地居民以直接从事旅游自主创业活动的方式参与到
农家乐旅游发展中来,促进当地农家乐旅游发展上一
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邵琪伟. 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J]. 求是, 2007, (1):
42-44.
[2] 刘振礼. 旅游对 接待地的社会影响及对策[J]. 旅游学刊,
1992, 15(3): 52-55.
[3] 李经龙, 郑淑婧, 周秉根. 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
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3, 7(6): 80-84.
[4] 叶玉洁. 旅游对目的地居民社会文化的影响[J]. 合作经济与
科技, 2008, 8(3): 16-17.
[5] 章锦河. 古村落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分析——以黟县西递为
例[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3, 19(2): 105-109.
[6] 慧颖, 吴建华. 国内有关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
述评[J]. 旅游学刊, 2004, 19(6): 87-92.
[7] 冯智明. 国内目的地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感知研究综述
[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18(2): 284-287.
[8] 李庆章, 许静波, 杨雪等.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生活方
式[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7(1): 1-3.
[9] 韩超. 新疆农村农家乐模式的发展及启示[J]. 上海金融学院
学报, 2006, 5(3): 77-80.
[10] 符明秋. 重庆市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及体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D]. 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6.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29

版权所有:汉斯出版社 (Hans Publishers) Copyright © 2012 Hans Publisher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