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期刊导航 网站地图
  • 首页
  • 期刊
    • 数学与物理
    • 地球与环境
    • 信息通讯
    • 经济与管理
    • 生命科学
    • 工程技术
    • 医药卫生
    • 人文社科
    • 化学与材料
  • 会议
  • 合作
  • 新闻
  • 我们
  • 招聘
  • 千人智库
  • 我要投搞
  • 办刊

期刊菜单

  • ●领域
  • ●编委
  • ●投稿须知
  • ●最新文章
  • ●检索
  • ●投稿

文章导航

  • ●Abstract
  • ●Full-Text PDF
  • ●Full-Text HTML
  • ●Full-Text ePUB
  • ●Linked References
  • ●How to Cite this Article
Hans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化学工程与技术, 2013, 3, 72-75
doi:10.12677/hjcet.2013.32012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3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hjcet.html)
The Pilot Study of Dyeing Wastewater Using Coagulating
Sedimentation-Hydrolytic Acidification-Oxidation Process
Jing Guo, Feng Liu
Beijing Key Laboratory for Water Quality Science and Water Environment Recovery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Email: guojing3055@163.com
Received: Dec. 31st, 2012; revised: Jan. 30th, 2013; accepted: Feb. 9th, 2013
Abstract: Based on high organic content, complex composition, high alkalinity, poor biodegradability, higher chromi-
nance of printing and dyeing wastewater, this paper adopted coagulation precipitation-hydrolysis acidification-aerobic
process for pilot scale processing. The result of the experiment, which was operated stably fo r 120 days, showed that the
final effluent concentration of anaerobic tank was 600 mg/L with removal efficiency 24% in the flooding water of
CODcr 1365 mg/L.B/C was promoted from 0.2 to 0.33 - 0.63, which meant higher biodegradability. The final CODcr
effluent concentration of aerobic pond was 192 mg/L. The total CODcr removal efficiency was 84% that had a signifi-
cant effect. The final effluent concentration of TN, TP was 31.95 mg/L, 1.1 mg/L, the average removal rate was 76%
and 81% respectively. This technology has advantages of impact resistance, easy operation, s imple matur e etc.
Keywords: Dyeing Wastewater; Coagulate; Hydrolytic Acidification
混凝沉淀–厌氧水解酸化–好氧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
中试研究
郭 静,刘 峰
北京工业大学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Email: guojing3055@163.com
收稿日期:2012 年12 月31 日;修回日期:2013 年1月30 日;录用日期:2013 年2月9日
摘 要:针对具有有机物含量高、成分复杂、碱度大、可生化性差以及色度高等特点的印染废水,本文采用混
凝沉淀–水解酸化–好氧工艺进行了中试规模的处理。运行结果表明,中试系统稳定运行 120 d,在进水CODcr
1365 mg/L的情况下,厌氧水解池出水CODcr 平均值为 600 mg/L,平均去除率 24%,B/C 由0.2 提升至 0.33~0.63,
厌氧水解池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好氧池出水CODcr 平均值为192 mg/L,系统 CODcr 总去除率平均值为84%,
效果显著。TN、TP 的出水均值为 31.95 mg/L、1.1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81%。该工艺具有耐冲击负
荷,易操作,简单成熟等优点。
关键词:印染废水;混凝沉淀;水解酸化
1. 引言
印染废水具有排放量大、水质水量波动大、有机
物含量高、色度高、碱性差、可生化性差并含有有毒
物质等特点,是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1-3]。
实践表明,物化法脱色快速、效果好,但其去除
有机物的效率较低;生物法能有效去除有机物,且运
行费用较低,但对色度的去除不够理想。因此,对于
有机物浓度和色度都比较高的印染废水,目前普遍采
用物化–生化组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4]。本次试验在
小试的基础上,通过混凝沉淀–厌氧水解酸化–好氧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72
混凝沉淀–厌氧水解酸化–好氧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中试研究
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中试试验,全面了解本次设计流
程及所选择的工况参数对某污水厂印染污水的适应
程度,通过试验全面掌握此流程运行变化规律,考察
此工艺的稳定性和处理效能。
2. 试验内容和方法
2.1. 废水的水质、水量
此实验用水水质以印染、化工废水为主,同时还
有生活污水及其它各种工业废水。进水水质特征见表
1。
水质总体呈现明显的印染废水特点:污染物种类
繁多、含量高、碱性大、色度高、B/C平均约为 0.21,
可生化性差,且进水中往往含有较多难生化降解的有
机物,外观呈灰黑色,有化工废水的恶臭味。
2.2. 处理的工艺流程
2.2.1. 主要构筑物
中试系统的进水量为 5 m3/h。一级混凝的混凝剂
是硫酸铝和硫酸亚铁,絮凝时间为 22 min,一级混凝
沉淀池的表面负荷是 0.6 m3/(m2·h),有效水深 2.5 m;
厌氧水解池采用内设机械搅拌机的折流式水解池,分
二级以串联的方式工作,单池HRT 为14.9 h,有 效 水
深5.51 m,污泥回流比 100%;水解沉淀池的表面负
荷是 0.33 m3/(m2·h),有效水深 3 m;曝气池采用微孔
曝气三廊道推流式曝气池,HRT 为37.0 h,有效水深
5.35 m,污泥回流比 150%;二沉池的表面负荷是0.25
m3/(m2·h),有效水深 3 m。
Table 1. Raw water characteristics of sampling point in pilot
表1. 中试试验现场取样点原水特征
项目 pH COD BOD TN NH3-N TP
最高 11.75 2148 424 204.4 68.51 16.32
最低 7.76 1003 177 163.8 37.62 1.50
平均 10.35 1365 314 165.9 48.83 6.77
2.2.2. 工艺特点
根据该水质特点,同时借鉴国内有关印染废水处
理经验,确定采用了混凝沉淀–厌氧水解–好氧这一
成熟的处理工艺,见图 1。为减轻后续处理工艺的负
荷,废水首先经混凝沉淀池,去除一部分难降解有机
污染物和色度,调整原水的 pH 值,为后续的厌氧水
解提供良好环境;厌氧水解池,对难降解的有机物进
行预处理,使原污水中部分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转化
成易于生物氧化的小分子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
性,同时进一步降低 pH 和色度;由于厌氧出水中含
有H2S 等有害气体和部分厌氧污泥,在厌氧水解池和
好氧池之间设置沉淀池,沉淀去除厌氧出水中夹带的
部分厌氧污泥,改善厌氧出水水质,为好氧处理创造
有利条件。好氧池主要承担有机物的氧化的作用。
2.3. 系统调试
厌氧水解池和好氧反应池进水均采用循序渐进
的方式,污泥接种采用人工接种方式,取自绍兴县江
滨水处理有限公司滨海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
水解池污泥培养,采用搅拌、沉淀、不进水内循
环方式,使污泥处于厌氧状态进行厌氧水解污泥培
养,接下来是原污水细菌驯化阶段,采用 20%设计水
量进原污水,使细菌逐渐适应试验原水的性质,根据
镜检逐渐加大进水量,直到设计水量。由于此次试验
处于严寒时期,水解池平均水温 9.2℃,所以在回流
污泥系统安装加热器用以克服水温低的困难,提高污
泥增长率。
曝气池污泥,采用间歇曝气方式进行培养驯化,
每天上、下午各曝气 1小时,接下来是原污水细菌驯
化阶段,采用40%设计水量直接进原污水,逐渐实现
对细菌驯化,达到设计流量后继续加大进水流量直至
最高达到设计流量的300%,目的就是增加污泥有机
负荷,迅速提高污泥生长率,使曝气池污泥浓度在短
时间达到较高数值。
运行六个月后,将厌氧水解段和好氧段串联运行
Figure 1. Curve: Process flow
图1. 工艺流程图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73
混凝沉淀–厌氧水解酸化–好氧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中试研究
至稳定,此时水解池的MLSS 为419 mg/L;好氧池的
MLSS 为3597 mg/L,曝气池溶解氧控制在 1.5~1.7
mg/L。
2.4. 水质分析方法
COD 采用 COD 快速催化消解法(含分光光度法);
BOD 采用稀释接种法;MLSS和MLVSS 采用滤纸重
量法;TN、-N 分别采用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
光光度法、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总磷采用钼锑抗分
光光度法;水温采用水温计法;pH 采用复合电极法[5]。
3
NH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中试系统于 2011 年1月开始启动,于 2011 年6
月将分开培养的水解酸化池和好氧池串联起来,此时
系统开始运行,系统连续运行 4个月后,出水水质稳
定。
3.1. CODcr的处理效果
中试系统稳定运行对CODcr 的去除情况见图2。
由图 2可知,进水 CODcr 的平均值是1365 mg/L,一
级水解池进水的 CODcr 浓度在600~1100 mg/L之间波
动,当厌氧水解池的厌氧水力停留时间为28 h时,出
水基本维持在600 mg/L左右,水解池对CODcr 的去
除效果明显,对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起到很好的缓冲
作用;同时水解池出水的BOD5明显提高,由一级絮
凝后的 0.2 提升至 0.33~0.63,对 BOD 的转化起到至
关重要的作用。厌氧水解在印染废水的处理工艺中必
不可少,其一方面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另一方面
有效降解了废水的 CODcr,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
分子有机物,降低色度,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同时
相对于废水的物化处理工艺,有效削减了污泥的产生
量。
曝气池 MLSS 在3800 mg/L,污泥沉降比为30%
左右时,溶解氧控制在1.5~1.7 mg/L,当曝气池的水
力停留时间为38 h时,出水的CO Dcr 的平均值为 192
mg/L,平均去除率为84%,曝气池氧化能力较强,但
是氧化速率较低。
3.2. 总氮的处理效果
由图 3知,进水总氮的平均值为 165.9 mg/L,出
水总氮的均值维持在 31.95 mg/L,平均去除率为 76%,
Figure 2. Curve: Treatment result of COD
图2. COD处理效果图
Figure 3. Curve: Treatment result of TN
图3. TN处理效果图
印染废水染料中的偶氮键在缺氧或厌氧条件下,通过
偶氮还原酶作用下断裂,生成双胺分子,在好氧阶段
的硝化作用下,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同时,随着好氧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作用,将部分N合成细胞物质,使
总氮得到部分去除。
混凝沉淀在中试系统中起预处理的作用,对某些
有机物通过混凝沉淀的方式加以去除.经过混凝沉淀
后,污染物得到有效去除,经过曝气氧化后,含氮有
机物得到了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主要是烷烃、
烯醇类物质,基本没有胺类物质.有机物明显减少,基
本达到了去除有毒有机物的目的.好氧异养菌对可生
物降解或慢速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进行氧化、转化、利
用,达到去除有机物的目的。
3.3. 总磷的处理效果
由图 4可知,进水总磷的平均值为 6.77 mg/L,出
水总磷的均值维持在 1.1 mg/L,平均去除率为 81%,
聚磷菌在厌氧段释磷,在好氧段,从环境中摄取过量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74
混凝沉淀–厌氧水解酸化–好氧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中试研究
Figure 4. Curve: Treatment result of TP
图4. TP处理效果图
的磷合成自身细胞物质,最终高磷污泥以剩余污泥的
形式排出系统。由于印染废水中可被生物利用的营养
含量低,虽然污水中含有 15%的生活污水,仍不能满
足维生物生长的营养比例需求,故在曝气池的起始段
连续不断的添加KH2PO 4,浓度为 6 mg/L,可保证微
生物营养的需求。
4. 结论
1) 绍兴印染集聚废水水质变化大,具有高有机污
染、COD含量高、有机物降解速度慢、高含氮量、高
硫酸盐、高 pH、低 B/C 比和低磷的特点。
2) 废水先进行物化处理,去除一部分难降解有机
污染物和色度,调整原水的 pH 值,从而减轻了后续
处理工艺的负荷,节省了能耗。生化处理采用水解酸
化-好氧的工艺,通过水解酸化反应,使原污水中部分
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转化成易于生物氧化的小分子
有机物,成功的使印染废水的 B/C比经过水解池后从
0.2 升高至0.33~0.63 并稳定保持在该区间,为后续好
氧生化处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 工程实践表明:采用混凝沉淀–水解酸化–好
氧工艺处理印染废水,处理效果较好;运行结果表明:
CODcr、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76%、
81%,具有耐冲击负荷,易操作,简单成熟等优点。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张双圣, 刘汉 湖, 张龙, 吴伟, 王晓青. 厌氧水解–分点进水
倒置 A2/O 处理低含量印染废水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11,
37(2): 90-97.
[2] 李川. 水解酸化–活性污泥法处理印染废水研究[J]. 环境工
程学报, 2009, 3(10): 1789-1792.
[3] 于慧卿, 牛涛涛, 张豪等. 水解酸化–好氧–曝气生物滤池
工艺处理印染废水[J]. 给力排水, 2011, 37(5): 48-49.
[4] 丁春生, 黄燕, 张越茜. 混凝沉淀–水解酸化–好氧工艺处
理印染废水[J]. 能源环境保护, 2011, 25(1): 34-37.
[5] 国家环保总局.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75

版权所有:汉斯出版社 (Hans Publishers) Copyright © 2012 Hans Publisher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