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期刊导航 网站地图
  • 首页
  • 期刊
    • 数学与物理
    • 地球与环境
    • 信息通讯
    • 经济与管理
    • 生命科学
    • 工程技术
    • 医药卫生
    • 人文社科
    • 化学与材料
  • 会议
  • 合作
  • 新闻
  • 我们
  • 招聘
  • 千人智库
  • 我要投搞
  • 办刊

期刊菜单

  • ●领域
  • ●编委
  • ●投稿须知
  • ●最新文章
  • ●检索
  • ●投稿

文章导航

  • ●Abstract
  • ●Full-Text PDF
  • ●Full-Text HTML
  • ●Full-Text ePUB
  • ●Linked References
  • ●How to Cite this Article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Letters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13, 2, 71-73
http://dx.doi.org/10.12677/ccrl.2013.22011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3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ccrl.html)
Analysis of Tropical Cyclone Intensity Change from
Double TC
Feng Zheng, Xiandu Wu
Wenzhou Meteorological Bureau, Wenzhou
Email: Zhengfeng121@Yahoo.com.cn
Received: Jan. 3rd, 2013; revised: Jan. 31st, 2013; accepted: Feb. 7th, 2013
Copyright © 2013 Feng Zheng, Xiandu Wu.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
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
Abstract: The ability of forcasting tropical cyclone can be developed from the factor of tropical cyclone intensity
change. N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opical cyclone precipitation and routine are much clearer than that of TC intensity
change and structure. In this paper some facts have been seen from double TC intensity change. The research of TC in-
tensity change is a new important area for us.
Keywords: Double TC; Intensity; Change
双台风相互作用引发台风强度突增现象的观测分析
郑 峰,吴贤笃
温州市气象局,温州
Email: Zhengfeng121@Yahoo.com.cn
收稿日期:2013 年1月3日;修回日期:2013 年1月31 日;录用日期:2013 年2月7日
摘 要:本文在前人研究双台风相互作用基础上,通过统计历史个例,分析因双台风相互作用而引起其中一个
台风强度突然增强,且发生在西北太平洋的观测事实。分析双台风之间的相互位置、双台风之间的强度和尺度
对比、台风路径、对应的天气形势以及时空分布特征等因素,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以期对我国沿海地区防御
突然增强台风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双台风;强度变化;预报
1. 引言
双台风相互作用,促使其中一个台风强度突然增
强,它是台风突然加强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类型约
占台风突然加强总数的 18%[1]。双 TC 相互作用与它
们的初始位置有关,SAMSON BRAND(1970)指出在
西北太平洋双 TC 相距 750 nmi相互作用将变得明显,
而在其他区域该距离将不同,这与TC 的尺度、强度、
方位、相互之间的距离及其所处的不同环境场有关。
双涡中强度较大的比较小的对环境流的敏感性弱,即
较大的涡更有效地保持其强度。王玉清等研究发现,
双涡作气旋性互旋过程中,相互吸引的临界距离不仅
取决于 rc还与两个涡旋的相对强度有关,强度差越大
其临界距离会变小。另外,还指出,在具有β效应的
情形下,两个不同强度涡旋的地理位置是至关重要
的。炎利军等[2](2004)数值模拟了初始呈东北–西南向
的双台风和其他方位类型的双台风相互作用。一系列
试验表明,双台风的初始方位、强度和距离的不同,
对应的移动路径也不尽相同[3-6]。双台风的相互作用还
包括合并,HUNG-CHI KUO等指出双台风的合并相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71
双台风相互作用引发我国近海台风强度突增现象的观测分析
距至少要小于 450 KM。海洋与双台风相互作用也有
关,而且海洋对双台风的强度及路径预报有重要作用
[7,8]。可见双台风强度变化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
2. 资料来源
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所整编的“台风年鉴”
(1949~2009 年),统计发生在我国近海的双台风相互
作用而引起的 12小时和 24小时内强度突然增强的个
例,通过分析查找规律。
3. 双台风之间的相互位置与台风强度突增
的关系
统计 1949~2009 太平洋上,有相互作用的台风,
根据双台风所处的经纬度确定各自所处的相对位置,
归类成三种类型:东北–西南型、合并型、西北–东
南型双台风相互作用。双台风相互作用中,通常表现
为一个台风得到加强,另一个台风趋向减弱的状况。
而且,呈现出如下初步规律:东北–西南型,位于东
北方位的台风增强;西北–东南型,位于东南方位的
台风增强;合并型,绝大部分是位于东(东北或东南)
方位的台风增强,极少数是处西(西南)方位的台风增
强(如8015 是特例),西台风强度增强的唯一原因是东
台风很弱、尺度很小被西台风吸收。
对于西北–东南型双台风相互作用,通过分析其
相对湿度、涡度、垂直运动物理量分布,发现西北–
东南型分布的双台风并没有存在涡度等物理量从一
个台风(位于西北方位)传送到另一个台风(位于东南
方位)的现象。因此西北–东南型位于东南方位台风突
然增强,并不是由位于西北方位的台风引起,很可能
是因位于其东北方位的副高作用引起。
4. 双台风之间的强度和尺度对比与台风强
度突增的关系
通过分析历史个例发现东北–西南型位于东北
方位的台风比处西南方位的台风强度强、尺度大。东
北–西南型位于东北方位的台风比位于西南方位的
台风强度平均强32.8 hPa(最小 11 hPa,最大 48 hPa)。
东北–西南型双台风中心平均距离16.3 经距(最小8.5
经距,最远 23.9 经距)。合并型绝大部分情况是位于
东(东北或东南)的台风强度强、尺度大。仅 8015 是处
西南方位的台风比处东北方位的台风强度强、尺度
大。合并型双台风平均强度差达 33.4 hPa(最小 18 hPa,
最大 52 hPa)。合并型双台风中心平均距离 12.2 经距
(最小 6.8 经距,最远 17.4 经距)。合并型双台风其中
台风强度爆发增强与双台风的强度对比、尺度对比有
关,强度差越大、尺度差越显著,强度增强越明显。
5. 时间分布特征
这类台风强度突增发生季节是6~10 月(见表 1),
以7~9 月为盛期,占全年总数的 83%,8月和 9月为
高峰期,占全年的 63%。最早见于 6月,最迟出现在
11 月。
6. 空间分布特征
此类台风主要发生在南海中部北部、台湾以东洋
面、东海东南部。这类台风主要发生在南海,占总数
的55%,台湾以东洋面约占28%,东海很少仅占17%。
这可能是由于南海属于热带洋面,中北部海温高,水
汽条件充足,而且热带扰动活跃,常为近海台风发生
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所以该海区易于形成台风强度
加强。
7. 路径与台风强度突然爆发增强的关系
台风强度爆发增强绝大多数发生在路径稳定的
状况下,少数情况如:7608、6221 却是在转弯过程中
突然增强的。
8. 天气形势与台风强度突然
爆发增强的关系
东北–西南型:一半个例是双台风位于副高南
部,另一半是双台风间的正北方是槽底。
合并型:双台风均位于副高南部(见图 1)。
西北–东南型:大多是双台风位于副高南部或西
南部(见图 2),少数如:7123、1970 Hope、8002,北
部在山东有槽、东部有副高。
Table 1. Frequency of TC intensity change
表1. 台风强度突变的个数统计
月份(Month) 6 7 8 9 10
次数(Frequency) 5 10 15 15 3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72
双台风相互作用引发我国近海台风强度突增现象的观测分析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73
Figure 1. 0014 typhoon at 850 hPa geopotential height
图1. 0014台风 2000 年9月8日20 时850 hPa形势图
Figure 2. 0014 typhoon at 850 hPa geopotential height
图2. 0417台风 2004 年8月22 日14 时850 hPa形势图
9. 结论
1) 双台风相互作用通常表现为一个台风得到加
强,另一个台风趋向减弱的状况。东北–西南型,位
于东北方位的台风增强;西北–东南型,位于东南方
位的台风增强;合并型,绝大部分是位于东(东北或东
南)方位的台风增强。
2) 东北–西南型,位于东北方位的台风增强;西
北–东南型,位于东南方位的台风增强;合并型,绝
大部分是位于东(东北或东南)方位的台风增强。东北
–西南型位于东北方位的台风比处西南方位的台风
强度强、尺度大。合并型绝大部分情况是位于东(东北
或东南)的台风强度强、尺度大,强度差越大、尺度差
越显著,强度增强越明显。
这类台风强度突增发生季节是6~10 月,以 7~9
月为盛期,主要发生在南海中部北部、台湾以东洋面、
东海东南部。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CAS Working Group on
Tropical Meteorology (WGTM).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ro-
pical Cyclone Unusual Behavior.
[2] 炎利军, 田永祥, 黄先香. 双台风相互作用的数值研究[J].
热带气象学报, 2004, 20(2): 168-175.
[3] 根元, 张建海, 陈红梅等. 超强台风 Saomai(0608)加强成因
分析及海温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J]. 第四纪研究, 2007, 27(3):
312-321.
[4] 郑祖光, 夏友龙. 台风内核与外围的强度突变[J]. 气象学报,
1996, 54(3): 296-302.
[5] 朱复成, 陆曼云, 夏立新. 双台风涡旋运动及其相互作用的
数值研究[J]. 气象科学, 1989, 9(1): 38-48.
[6] 王维国, 王秀荣, 许映龙等. 超强台风桑美特征及预报服务
效益分析[J]. 自然灾害学报, 2008, 17(3): 106-111.
[7] 陈联寿, 丁一汇. 台风分析与预报[M]. 杭州: 杭州大学地理
系气象专业, 1977.
[8] 陈联寿, 徐祥德, 罗哲贤等. 热带气旋动力学引论[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2: 17.

版权所有:汉斯出版社 (Hans Publishers) Copyright © 2012 Hans Publisher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