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ances in Education 教育进展, 2013, 3, 35-40 http://dx.doi.org/10.12677/ae.2013.32008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3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ae.html) Considerations of How to Integrate Red Songs into the Teenage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ffectively Jialing Li*, Yunxiang Li School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Email: *endlessloveljl@163.com Received: Nov. 7th, 2012; revised: Nov. 18th, 2012; accepted: Nov. 2 9th, 2012 Copyright © 2013 Jialing Li, Yunxiang Li.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 Abstract: As the songs of the revolutionary spirit, Red songs were spread and produced during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eriod and Chinese revolution’s history stages and the socialist period. It not only has its unique music art characteristics, but its promotion is helpful to promote socialist mainstream consciousness and ad- vanced culture, and to cultivate a correct ou tlook on life and v alues. This article discu sses the concep t of Red songs, significance and th e ideolog ical and political edu cation functio n of teenagers and how to in tegrate Red songs into the ideolog 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eenagers effectively. Keywords: Red Songs; Teenager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pirit; Patriotism 红色歌曲如何有效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考 李佳玲*,李运祥 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武汉 Email: *endlessloveljl@163.com 收稿日期:2012 年11 月7日;修回日期:2012 年11 月18 日;录用日期:2012 年11 月29 日 摘 要:红色歌曲作为中国革命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时期、改革开发时期产生和流传的革命精神歌 曲,不仅具有其独特的音乐艺术特征,它的传唱和推广也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和先进文化, 有利于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通过对红色歌曲的概念、意义以及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作 用等的阐述,思考和探讨了红色歌曲如何有效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红色歌曲;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爱国主义 1. 引言 红色歌曲即赞扬和歌颂革命和祖国的歌曲,它们 普遍具有浓韵的感情基调,有较强的节奏感。红色歌 曲是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革命时 期和祖国建设发展时期的情景。产生于不同年代的红 色歌曲,无论是旋律还是歌词都非常贴近生活。其歌 词内容反映了不同时代的革命、建设与生活实践,呈 现出特定的时代性;其旋律也无不反映了人民的真实 生活和精神状态。红色歌曲的创作源泉是民歌,这就 决定了它为人民所喜闻乐见[1]。从井冈山时期的江西 民歌、延安时期的“信天游”,如“东方红”、“游击 队歌”等,到祖国解放和改革开放的满怀豪情,如“我 *通讯作者。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35 ![]() 红色歌曲如何有效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考 的祖国”、“十五的月亮”等,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民 歌构成了红色歌曲多样化的风格,各个区域、民族的 人民都能在红色歌曲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音调,这就使 得红色歌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红色歌曲的意义很深远,人们在欣赏红色歌曲的 同时,不仅能得到感官上的享受,愉悦身心,而且能 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受到感化和教育[2]。可以说,红 色歌曲既是宣传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绝佳载 体,也是进行审美教育不可多得的形式。红色歌曲对 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 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扬艰 苦奋斗的作风。歌曲中所蕴含的艰苦奋斗精神在这方 面能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而这种精神正是当今社会 所欠缺的。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与社会主 义制度的结合使得我国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却也产生 了许多新的问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日益 富裕,但思想文化没有与国家发展同步,这就容易使 人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上出现失衡的情况。红色歌 曲的普及作用在于能够培养人民一定的文化修养,陶 冶情操,净化心灵。 2. 红色歌曲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教育具有社会性和阶级性,它总是为一定阶级服 务的,古今中外都不例外。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 党宣言”中指出:不同的阶级有不同性质的教育。资 产阶级教育归根结底是为资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共产 党人强调的教育,就是要改变资产阶级教育的性质, 使它“摆脱统治阶级的影响”[3]。我们要加强和改进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 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 胡锦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的讲话时曾 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青 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生力军,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中学坚 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的中心任务。近年来,在青少年思想政治建设中存在 的问题日益突出,这已成为一个关乎社会安全、稳定 与发展的社会问题,与构建社会和谐社会极不相称, 因此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建设迫在眉睫。 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 努力探索使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广大青少年提高 思想政治素质,明确政治方向,使他们热爱党、热爱 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自觉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努 力学习。将红色歌曲有效地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中也是一种创新而且具有一定科学性的教育方法。 红色歌曲有利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其 对于青少年思想政治建设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为: 1) 红色歌曲教育形式的易接受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理论说教为主,内容苍 白难以理解,而且缺乏时效性,不容易达到互动的效 果,因此令不少青少年产生厌烦心理,避而远之,以 致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达到理想成效。据调查显示, 57.7%的中学生通过音视频网站收听音乐,其次是影 视作品。从被调查学生对音视频网站关心的内容分布 来看,排在第一位的是音乐,可见音乐对于青少年的 吸引力是强大的。在如下所示的报告数据统计图(图 1、图 2)1中,我们可看出初中生有 63%喜爱流行音乐, 其次是古典音乐,再次是民族音乐,而高中生中喜爱 流行音乐的比例增至 88%,对民族音乐的欣赏变为 4%。音乐对于学生的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们对 其接受程度具有较大的弹性,所以它的发展空间是宽 广的。 红色歌曲的旋律优美,歌词朗朗上口,可以被广 大学生所接受,歌者或是听众均能在歌唱过程中潜移 默化地受到优秀革命思想的影响,使对象在娱乐的同 Figure 1. Data statistic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favourite types of music 图1. 初中生喜爱音乐类型数据统计 Figure 2. Data statistics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favourite types of music 图2. 高中生喜爱音乐类型数据统计 1海口市中学生喜爱音乐类型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课题,2011, 05。http://res.hersp.com/content/998533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36 ![]() 红色歌曲如何有效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考 时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唱红色歌曲、听红色歌 曲这种受教育者喜闻乐见的形式,能够极大地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从而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被动地 位。 2) 红色歌曲有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 值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中学阶段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重要转折期,表现 出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的特点,因此青少年 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年龄特征。因此在这样一个特殊 的阶段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为 重要,正确的三观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日后成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中国经济形势迅 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国 际的思想和文化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青少年现 今处于开放自由的社会中,所见所闻对自身的成长也 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少学生向往西方的文化,喜爱 欧美电影、热衷西洋音乐,欣赏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近年来高考报名人数减少,其中一小部分学生便是出 国留学,远离故土。同时,市场经济下产生的拜金主 义、享乐主义等也深深影响了青少年,有的学生产生 攀比之心,片面追求虚荣时髦,崇尚高消费、超前消 费,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淡化,集体主义观念淡漠。 这些都是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文化相悖 的不良现象。之所以提倡红色歌曲的宣传教育,正是 因为它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精神,是革命者和人民为了 国家的建设、民族的复兴、后人的幸福而努力奋斗的 纪念,具有积极向上、充满朝气的文化内涵。红色歌 曲的传唱和学习能够起到纽带的作用,它连接起了先 人与后代的精神,一脉相承的民族精髓不能丢弃,千 年的中华传统不能淡忘,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价值观,明确人生奋斗的目标,精神源泉不枯 竭,生活作风不张扬。学生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劳动人 民的艰辛、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中国共产党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而更热爱我们的祖国和人 民,珍惜现有的生活,刻苦学习、健康成长。 3. 红色歌曲有效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的方式方法 学生的成长,受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 的共同影响。江泽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明 确指出:“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 纪律法制教育,课内课外都要抓,一点放松不得”,“加 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 庭、社会各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 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 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 [4]”。 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个系统 工程,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学校教育 是关键,社会教育是根本保证,三者在青少年思想政 治教育中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作为一个系统工程, 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要建立经常性的信息沟通 制度,三者之间需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关心和支持 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共同营造成一个有利于 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大环境。 前文中通过分析可知红色歌曲与青少年思想政 治教育的结合需要推广,这种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对 中学的教育也有很大的帮助。红色歌曲如何有效地融 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需要从学校、家 庭、社会三个方面来考虑。 3.1. 学校 1) 新生入学军训红色歌曲教学。初中生参加完中 考后,会升入高级中学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新生入 学之前必须参加为期约两周的学生军事训练。军训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中共中央关于教 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进行的,是高等院校改革教 育内容,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军训的目的 是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激发爱 国热情,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刻 苦耐劳的坚强毅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在日常训练之 外,教官与学生、班与班、排与排等之间会进行互动 节目,此时唱红色歌曲便是一个振奋人心、体现团体 凝聚力的极佳方式。通过教官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或 是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传唱,红色歌曲的传播范围便 很宽广。红色歌曲的歌词简单易记、朗朗上口、旋律 优美,很容易为青少年所熟练掌握。通过这样的途径, 能够增进教官与学生们的感情,初识的同学之间拉近 距离,这也能为将来三年同窗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 础。 2) 音乐课教育。中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其实质是应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37 ![]() 红色歌曲如何有效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考 当属于美育教育的范畴,人类的基本情感需求是相同 的,人类的基本审美取向也是基本相同的[5]。比 如 说 : 对集体感的认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祖国、家乡 和人民的情感,对奉献爱心,助危济贫的一致赞扬等 等。所以说,中学生音乐课在进行人文主义的熏陶, 逐渐培养和建设起同学们的正确审美取向中,起到了 不可或缺的作用。音乐课堂上的红色歌曲教学对学生 的教育作用是直接的,例如“义勇军进行曲”那激昂 向上的曲调,那催人奋进的节奏,让学生感受到国歌 旋律的战斗力和号召力,寓庄严慷慨的英雄主义教育 与国歌的旋律之中;如“歌唱祖国”“春江花月夜”“彩 色的中国”等讴歌祖国大地、秀美山河的歌曲,融爱 国主义教育于歌唱祖国如画的山水之间。 3) 红色歌曲赛。学校可以在每个学年举行以红色 歌曲为主题的歌咏比赛,比赛形式可设合唱比赛、乐 器比赛、舞蹈比赛等,以红色歌曲为主旋律,唱响校 园,从而活跃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增强班集体荣誉 感,深入思想政治教育。这样既是一种精神文明创建 活动,又提高了学生的活动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思想 情操。红色歌曲比赛要贴近学生思想,有针对性的选 择红色歌曲,而且要形式多样化,方式灵活化,方法 趣味化。 4) 红色主题活动:发现红色歌曲动人旋律。开展 红色主题班会,学“红人”,唱红色歌曲。组织学生 观看“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王二小”等多部 经典优秀红剧。各个班级也可以积极发动、认真组织 排演红剧,做到班班有剧本、人人都参与。每个班级 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精选内容、认真编排、悉心指 导学生,不断完善表演;根据剧情制作道具、布置背 景、选择音乐创设浓厚的情景,确保取得良好的效果。 通过看演红剧,学唱红色歌曲,在主题班会上轻松学 习红色革命精神,班主任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互动, 使学生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去。 5) 课前一支歌。可以班级为单位,利用早晨或下 午第一节课前休息时间,开展合唱红色歌曲活动。合 唱曲目总数不限,曲目应不断更新,合适的歌曲可以 作为班歌,展现班级团结向上的形象,增进老师与同 学之间的精神共鸣。同时积极向上的歌曲能够起到振 奋人心、提高注意力的作用,洪亮的歌声也能展现青 少年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促使学生以更饱满的热情 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3.2. 家庭 1) 亲子交流。美国诗人惠特曼曾说:“有一个孩 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种 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诗句饱含了 其中哲理,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其所见所闻对自 己的人生定位起到重要作用。家长与自己的孩子朝夕 相处,家庭的教育在孩子成长中显得至关重要。在日 常生活中,父母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必不可少,营造 和谐的家庭氛围,增进孩子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教 导孩子唱红色歌曲也是一种轻松快乐的方法。如今, 流行歌曲充斥在青少年的内心世界,这样的音乐类型 大多是情与爱,但是人的感情需要全面发展,除了爱 情,亲情与友情、对家乡、祖国的感情也需大力培养。 2) 乐器学习演奏红色歌曲。随着“基础教育课程 纲要”的发布、新课程的实施,在从“应试教育”向 素质转轨的过程中,学习各种乐器的学生越来越多。 实践证明:只要合理、科学地安排时间,练习乐器“循 序渐进,劳逸结合”,就可以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 开发智力、磨练意志、增强自信心,更能使个人与集 体关系协调、融洽,同时也有机地促进了文化课学习。 随着现在社会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家长无不希望自己 的孩子能够品学兼优、拥有一技之长,那么乐器的学 习演奏在青少年的课余生活中是意义丰富的。在此基 础上,能够将红色歌曲与乐器演奏相结合,无论是用 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古筝等,或是西洋乐器钢琴、 提琴、萨克斯等,都是温故和创新,中西合璧的效果 更显锦上添花。优美的红色歌曲旋律通过各种乐器表 现出来,演奏者必然会对歌曲的内涵有更深刻的体 会。 3) 亲朋聚会 K红歌。如今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大 幅度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也得到更好的提升,在工 作学习之外,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有许多种,其中 KTV 是一种既能增进亲朋感情也能够愉悦心情的良 好方法。许多家庭或是朋友之间的聚会除了聚餐、游 玩之外,极受欢迎的便是去 KTV 唱歌。这种小范围 的交流却传播着大众化的信息,表面上的自我精神需 求反应出的却是有深广内涵的社会性思潮。 KTV 音乐的传播既有个性,也有社会性,这种个 性与社会性的协调,正是通过大众直接充当信息源角 色而达到的[5]。与广播电视等媒介相比,KTV 的传播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38 ![]() 红色歌曲如何有效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考 功能要小很多,可正是它,在音乐的世界里重建了人 与人的直接接触和心灵感应。所以,越来越多的家庭 聚会在晚间放弃了电视,离开了酒席后,走进 KTV 的世界,去表达自己的感情,释放自己的激情。KTV 里面的歌曲更新很快,能够适应潮流的需求,但是经 典的歌曲也是一应俱全,但是红色歌曲在这样一个娱 乐空间没能得到青少年的青睐,因为他们觉得最动听 的是流行歌曲,演唱自己喜爱的明星的作品也是一种 情感的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 起点播演唱红色歌曲,孩子会在父母的歌声中感受红 色歌曲的红色之美,不同于现今流行歌曲的高淘汰 性,岁月沉淀下来的一定是经典的,这样一来红色歌 曲的精髓会对青少年起到更贴近生活的作用。 3.3. 社会 1) 文化活动。社会的文化活动不失为一种有效而 且宣传范围广泛的活动。例如重庆市的“唱红”活动 在全国起到较大影响,“唱红”反映了民间的唱红是 当前中国建设和谐社会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的具体体 现,表明政府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得民心、顺 民意。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巨 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人私欲的膨胀、对公权 的滥用,某些官员会滥用自己的职权,收受贿赂谋取 私利,为黑社会充当保护伞,本来这权力是人民赋予 他们的,但人民却成为了公权私用的受害者。因此, “打黑”活动也受到民众的热烈反响。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绝对人数占全部刑 事犯罪人数的 9%~10%左右[6]。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 会的统计资料显示,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 总数的 70%以上,其中 14 岁至 18 岁的未成年人犯罪 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2010 年最高 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的权威统计数据印证,全国各级 法院在 2009 年里审结一审刑事案件 76.7 万件,判处 罪犯 99.7 万人[7]。受这些社会环境和舆论的影响,一 些青少年的眼里看到的是欺骗、腐朽,暴力、色情、 仇视、自私、浮躁、冷漠,如果家庭和学校不加以引 导,或者父母也存在种种问题或者恶性,一旦有诱发 他们犯罪的因素出现,再加上辨别是非和控制力上的 差距,一些青少年或效仿、或主动、或被迫的走上了 犯罪道路。因此,为了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构建 一个充满诚信、仁爱、正义、奉献、拼搏和真诚的社 会迫在眉睫,各城市举办相关的活动可以营造良好的 生活氛围,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重要的作 用。在这样一个有精神信仰和长治久安的环境里,一 些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已经偏离了正规的的青少 年,当他们从理性和感性方面更加深入地感受那段红 色历史所凝聚出的精神后,会逐渐被这种信仰所感 染,加上清新的社会风气,他们有的会主动、或被动 (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引导),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 为,自觉或不自觉的改掉沾染上的“恶性”,他们会 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实现梦想,成为国家 的栋梁之才。 2) 媒体宣传。在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 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历程中,已经形成了以 党报党刊为核心,以广播、电视、互联网为重要手段 的多门类、多层次的新闻信息媒体系统,形成了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闻舆论事业,这是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 的舆论导向作用,这个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广大人 民的日常生活中,媒体传播具有信息环境力量,并通 过人们的环境认知活动来制约人的行为,这是传播发 挥其社会影响力的主要机制[8]。如现在浙江电视台炙 手可热的节目“中国好声音”、江西电视台的“中国 红色歌曲会”等,优美的红色歌曲旋律回荡在全国观 众的耳边,红色歌曲的宣传效果也是惊人的,人民看 得到社会的进步,感受得到祖国的繁荣富强,自己作 为中华民族的儿女应该感到自豪和骄傲。 媒体的作用不可小觑,对于青少年的影响也是很 大的。青少年因社会经验有限,心理不够成熟,而更 加渴望了解这个社会的真实,在面对传媒文化的种种 冲击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反应,或激烈、或困惑、或麻 木、或模仿,正因为如此,媒体宣传对他们的影响更 值得整个社会的关注。积极向上的宣传内容对于树立 青少年的精神面貌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电视节目的 红色歌曲选秀、广播的红色歌曲颂、网络平台的红色 歌曲创作等,都是现实可取的途径。 4. 结语 红色歌曲在革命的暴风雨中诞生,在共和国的峥 嵘岁月中成长,在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丰富与发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39 ![]() 红色歌曲如何有效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考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40 展。它记录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奋斗的历史,是这一段 光辉岁月的呈现。它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和思想内 涵的艺术形式,其美学意蕴是显而易见的。但其意义 不仅在于欣赏其艺术魅力,怡情养性,更在于发现和 挖掘其思想内涵和蕴含其中的精神实质,进一步把这 种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传播开来,发挥其教化和熏陶 的社会功能。 将红色歌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是倡导学生 个性自由,以人为本的教育突破,体现了人的思想和 人的感情需要。青少年在享受红色歌曲的同时,应该 更深入地去了解红色歌曲,上升到民族的高度。青少 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其思想和观念直接影响 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将红色歌曲有效地融入到青 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人生 观、价值观,激发其爱国主义精神,建立起以社会主 义思想为指导的主流意识,积极投身到我国的社会主 义建设中。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王玲. 红歌为什么这样红[J]. 记者摇篮, 2011, 4: 90-92. [2] 方欢欢. 浅谈“红歌”在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6: 80-81. [3] 中共中央, 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 马克思恩格斯选 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290. [4] 江泽民. 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J]. 求是, 2000, 5: 3- 5. [5] 陈龙. 现代大众传播学[M]. 苏州: 苏州大学出版社, 1998: 3. [6] 匡乐成, 苏雄峰. 网络时代青少年工作的课题与思考[J]. 中 国青少年研究, 1999, 4: 31-35. [7] 许子渝. 基于社会控制理论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成因及对策 思考——以重庆市为例[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2, 12(5): 42-45. [8] 曾遂今. 中国大众音乐——大众音乐文化的社会历史连接与 传播[M]. 北京: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