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期刊导航 网站地图
  • 首页
  • 期刊
    • 数学与物理
    • 地球与环境
    • 信息通讯
    • 经济与管理
    • 生命科学
    • 工程技术
    • 医药卫生
    • 人文社科
    • 化学与材料
  • 会议
  • 合作
  • 新闻
  • 我们
  • 招聘
  • 千人智库
  • 我要投搞
  • 办刊

期刊菜单

  • ●领域
  • ●编委
  • ●投稿须知
  • ●最新文章
  • ●检索
  • ●投稿

文章导航

  • ●Abstract
  • ●Full-Text PDF
  • ●Full-Text HTML
  • ●Full-Text ePUB
  • ●Linked References
  • ●How to Cite this Article
Hans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土壤科学, 2013, 1, 1-4
http://dx.doi.org/10.12677/hjss.2013.11001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3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hjss.html)
Relationship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Tourism
Kai Luo
Xuwen Agriculture Bureau, Xuwen, Zhanjiang
Email: luokai8818@163.com
Received: Mar. 5th, 2013; revised: Mar. 19th, 2013; accepted: Apr. 17th, 2013
Copyright © 2013 Luo Kai.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
Abstract: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tourism are closely related. Research shows that: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tourism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istence and utilization, objects and object, natural and man-made,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Keywords: Agricultural Tourism; Agricultural Resources; Relations; Research
农业资源与农业旅游的关系
罗 凯
徐闻县农业局,湛江市徐闻县
Email: luokai8818@163.com
收稿日期:2013 年3月5日;修回日期:2013年3月19 日;录用日期:2013 年4月17日
摘 要:农业资源与农业旅游存在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农业资源与农业旅游是存在和利用、客体
和对象、自然和人为、农业和旅游、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关键词:农业旅游;农业资源;关系;研究
1. 引言
农业旅游始于19 世纪 30年代的欧洲,我国则兴
起于 20世纪 80 年代。关于农业旅游,已有不少专家、
学者进行了研究,但将其作为一门学科来构建则未见
有报道。笔者拟填补这一空白,撰写并发表了“关于
构建农业旅游学的思考”[1]。现正致力于构建这一学
科。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农业旅游就是农业资源的
旅游化,或者可以说,是农业资源的旅游方式开发和
利用,即农业资源与农业旅游存在密切的关系。本文
拟探讨的就是这一问题。
2. 农业资源与农业旅游是存在和利用的关系
农业资源指的是土壤、气候、水和生物等自然资
源。这些自然资源是一种客观实在,也是一种客观存
在。它们一些以自然的方式存在,准确地说,人类未
开发、利用之前的以自然的方式存在,如农业后备资
源。这时的农业资源与天然存在和发展着的自然资源
并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唯一的不同是已被人类所认
识,认识其面积、分布、种类、适宜性和所可采取的
开发、利用措施。当然,更多的以农化的方式存在,
或者可以说,都是经过农业开发、利用的,如耕地。
在土壤资源农化中,或在土壤资源的农业开发、利用
中,经过种植农作物成为耕地,经过种植以采集果、
叶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成为园
地,经过种植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等树木
成为林地,经过用于畜牧业的生长草本植物的土地成
为牧草地[2];或者可以说,这些土壤资源分别以耕地、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1
农业资源与农业旅游的关系
园地、林地和牧草地的方式存在。
相对于农业资源的存在来说,农业旅游是对农业
资源的利用,是对存在着的农业资源的利用,是对存
在着的农业资源的旅游方式利用;或者可以说,农业
旅游的利用是以农业资源的存在为前提的。就像农业
资源的存在有两种方式一样,农业旅游的利用也有两
种方式,一种是自然的方式,一种是美化的方式。不
过,农业旅游的自然利用方式,并不仅仅限于对自然
方式存在着的农业资源的利用,如不仅仅限于对农业
后备资源的利用,不仅仅限于利用辽阔而近于原始的
农业后备资源的广阔性、原始性、生态性、自然性来
实现审美、旅游;而还包括对审美潜意识开发、利用
农业资源的利用,如还包括对审美潜意识建设的稻田
的利用,还包括利用平整而广阔的稻田的整齐性、田
园性、波浪性、风光性来实现审美、旅游。至于美化
方式,也就是农业旅游的美化利用方式,则是指在审
美意识指导下对农业资源的利用,如田园景观营造,
具体如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在蓝调庄园项目中
所设计的由作物构图形成的大地艺术景观“I love
you”[3],就是美化方式利用的结果。的确,这一景观
美观,赋予“爱的伊甸园”、“爱的表达”和“爱的艺
术”等文化内涵,可观光,可品读,可旅游。
3. 农业资源与农业旅游是客体和
对象的关系
土壤、气候、水和生物等农业资源既是一种客观
存在,也是一种审美客体。众所周知,美是到处存在
的,问题不在于是否存在美,而在于是否发现美。可
见,一切农业资源的一切地方都存在着美,或者可以
说,农业资源就是审美的客体。的确,是这样。作物
的叶序,或对生、或互生,或簇生,是一种秩序美;
作物的植株,根、茎、枝、杈、叶、花、果协调一致,
是一种和谐美;田园的组合,田块、田埂、沟渠、道
路、林带、房屋、机井、水池、管道和作物合理组合,
是一种园艺美;即使是土壤中的土粒,团粒结构,球
体一般,以最美的立体–球体存在着。
基于此,农业旅游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就
是将农业资源这一审美客体变成审美对象。显然,这
一行为及其过程包含四层含义:一是农业资源的审美
存在;二是农业资源的审美缺憾;三是农业资源的审
美形式;四是农业资源的审美实现。就拿作物的叶序
来说,认识到作物叶序或对生、或互生、或簇生是一
种秩序,是一种秩序美,就是认识到作物叶序的审美
存在,就是认识到农业资源的审美存在;认识到或对
生、或互生、或簇生的作物叶序的不足,或美的不足,
如要是在对生、互生中又簇生更好,或更美,就是认
识到作物叶序的审美缺憾,就是认识到农业资源的审
美缺憾;认识到既对生、互生又簇生的作物叶序是更
好、更美的作物叶序,就是认识到作物叶序的审美形
式,就是认识到农业资源的审美形式;认识到培育既
对生、互生又簇生的作物叶序的作物及其品种的途径
和方法,就是认识到作物叶序的审美实现,就是认识
到农业资源的审美实现。一句话,这就是作物叶序由
审美客体变成审美对象的过程,也就是农业资源由审
美客体变成审美对象的过程。
4. 农业资源与农业旅游是自然和
人为的关系
土壤、气候、水和生物等农业资源是一种客观存
在,更是一种客观的自然存在、自然物体,以创化的
方式、人化的方式、生态的方式存在和表现[4]。
农业旅游则是一种人为,一种以人为本,根据人
类的需求,以旅游的方式,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
农业资源从审美客体变成审美对象的过程,就是农业
资源从自然变成人为的过程。对作为创化自然物体的
农业资源来说,美的存在是自然创化的结果,只是一
种客观、一种存在,而由审美客体变成审美对象,则
是人的意识作用的结果,在人的意识作用下,它的美
及美的形式、美的程度、美的价值被人们认识,成为
符合人们审美的对象,作为作物及其品种演变之母的
野生植物就是这样,它的叶序所存在和表现的秩序美
可使这一问题变得可触可摸。对作为人化自然物体的
农业资源来说,美的存在是自然创化和人类审美潜意
识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只是一种客观、一种存在,而
由审美客体变成审美对象,则也是人的意识作用的结
果,如果说作为作物及其品种演变之母的野生植物之
美的存在和发现可以说明作为创化自然物体的农业
资源的人为行为的话,那么,栽培作物之美的存在和
发现则可以说明作为人化自然物体的农业资源的人
为行为。至于作为生态自然物体的农业资源,就不再
论述了,其情形与作为创化自然物体和作为人化自然
物体的农业资源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加上生态的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2
农业资源与农业旅游的关系
要素。
以上仅是农业旅游意识层面的人为行为。其实,
农业旅游更主要的人为行为,是在意识支配下对农业
资源的旅游开发。农业资源的旅游开发,尽管形式多
样,但焦点都是,通过人为的作用,使土壤、气候、
水和生物等农业资源组合成一定的美的形式,具有相
应的美的价值,从而成为可以引发人们审美情趣,愉
悦人们审美心理,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审美对象、旅
游对象。上面提到的大地艺术景观“I love you”就是
这样。
5. 农业资源与农业旅游是农业和
旅游的关系
土壤、气候、水和生物是客观实在、客观存在,
客观地存在于自然之中的实在之物,在未被人类开
发、利用之前,以天然的方式存在于自然之中,成为
天然土壤、天然气候、天然水和天然生物。随着人类
的开发、利用,这些天然存在的实在之物逐渐发展成
为相应的实在之物。土壤被用来建房造屋,成为居民
点,成为房产用地;气候(风)被用来发电,成为电力
资源,成为电力气候(风);水被用来生产工业品,成
为工业资源,成为工业用水;生物被用来研究,成为
研究对象,成为研究材料。如此等等。
土壤、气候、水和生物之所以成为农业资源,完
全在于被用作农业用途,或者可以说,由于农业的开
发、利用而成为农业资源。土壤被开垦成耕地,种植
农作物,稳固农作物,并供应农作物以肥水;气候为
农作物提供适宜的温、光、水、气、热;水为农作物
的生长发育提供足够的水分;生物一方面为农业动植
物的培育提供必要的种质资源,另一方面为农业动植
物的健康成长提供充足的生物资源。一句话,农业资
源是农业生产的资源,是发展农业生产的资源。
农业旅游则是将农业资源,将发展农业生产的农
业资源用作旅游用途,用来发展旅游经济,或者可以
说,使其具有旅游的元素,具有吃、住、行、游、购、
娱等旅游的元素,准确地说,使其在具有农业用途的
同时或基础上,具有旅游的元素,具有吃、住、行、
游、购、娱等旅游的元素。农家饭融入卫生、安全的
元素,就成为可作旅游、可供游客饱腹、品尝的饭菜;
农家宅融入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的元素,就成为
可作旅游、可供游客居住、享受的房屋;乡村道路、
田园道路融入硬底、清洁、绿化、美化、情趣的元素,
就成为可作旅游、可供游客行走、遛哒的道路;乡村、
田园融入景区、景点、景观、景物、文化的元素,就
成为可作旅游、可供游客品读、游玩的地方;水果、
蔬菜融入采摘的元素,产品、副品融入艺术的元素,
就成为可作旅游、可供游客购买、消费的物品;田园、
作物融入文化、趣味的元素,就成为可作旅游、可供
游客娱乐、消闲的对象。
6. 农业资源与农业旅游是物质和
精神的关系
土壤、气候、水和生物是农业资源,是客观存在,
更是物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以农业资源的
存在方式。既然是物质,农业资源也具有一般物质之
共性,具体表现在,具有实物形态,也就是具有一定
的质量、一定的体积和不可迭加性。土壤有重量、有
大小是显而易见,具有不可迭加性则随着这一概念的
阐述也显得显而易见。所谓不可迭加性,指的是不同
物质不能同时在同一空间迭加在一起。客观上就是这
样,此处堆放了这堆土,就不能再堆放那堆土了,也
不能再堆放砖块、石头等其他物质了。气候,也就是
温、光、水、气、热,最明显的要算水,要算水分子,
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构成质量为2.99 ×
10−29 ㎏、直径为 4 × 10−10 m、体积为 3 × 10−29 m3的
物质,即水分子既有重量,也有体积,还不可迭加,
由水分子构成的水粒就更不用说了。温,气温,空气
的分子热运动;光,由光子为基本粒子构成的电滋波;
气,气体,物质的一种形态;热,热气,温热的气体,
炎热的空气。一句话,温、光、气、热也是物质,也
是实物形态的物质。跟下来的水,也就是由若干个水
分子构成的水,再跟下来的生物,也就是水稻、甘蔗、
蔬菜等作物、荔枝、龙眼、菠萝等水果、木麻黄、苦
楝树、桉树等树木、猪、牛、羊等牲畜、鸡、鹅、鸭
等家禽、鱼、虾、蟹等水产品,其物质性就如土壤一
样显而易见,即没有再做论述之必要了。
农业旅游则是精神,是农业资源的精神化,是土
壤、气候、水和生物等农业资源的精神化,或者可以
说,以精神的形式存在和表现。首先,农业旅游将土
壤、气候、水和生物等实物形态的农业资源生成非实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3
农业资源与农业旅游的关系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4
物形态的农业审美产品,生成没有质量、没有体积和
具有可迭加性但依附于实物形态的农业资源之上的
服务产品,也就是精神产品——农业审美产品,具体
就是美观的产品、健美的植株和美化的田园,就是多
彩玉米、盆栽苹果和农业观光园。关于这一问题,笔
者在拙著“农业美学初探”中已有较详尽的论述,在
此不再重复[5]。其次,则是以旅游方式,通过策划、
营销等形式,将农业审美产品,将美观的产品、健美
的植株和美化的田园,将多彩玉米、盆栽苹果和农业
观光园推销给广大消费者,让他们认识、接受、消费
农业审美产品,实现审美的满足、精神的满足,从而
实现农业审美产品的价值,实现旅游经济的增长,实
现农业旅游的发展。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罗凯. 关于构建农业旅游学的思考[J].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
2010, 4: 77-80.
[2] 宗树森. 土地工作手册[M]. 北京: 农村读物出版社, 1987.
[3] 林峰. 用创意打造休闲农业[A]. 中国创意农业(北京)发展论
坛论文集[C]. 北京: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 北京市农 村工作
委员会, 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2009: 8-16.
[4] 罗凯. 农业劳动对象的自然性[J]. 海南农垦科技, 2011, 1:
1-7.
[5] 罗凯. 农业美学初探[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版权所有:汉斯出版社 (Hans Publishers) Copyright © 2012 Hans Publisher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